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清Ang-1、MIP-1α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兴利 吴鹏飞 +2 位作者 吴锦昌 邱宏春 孔荣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55-1557,1578,共4页
目的 :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ia syndrome,MDS)患者血清中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α,MIP-1α)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MDS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 目的 :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ia syndrome,MDS)患者血清中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α,MIP-1α)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MDS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定量检测31例MDS患者、20例健康者(正常对照组)、15例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患者(疾病对照组)血清Ang-1、MIP-1α的水平。结果:MDS患者血清Ang-1、MIP-1α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低于AML组(P均<0.05)。低危组MDS患者Ang-1、MIP-1α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高危组Ang-1、MIP-1α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低危组(P均<0.05),且与AML组无显著差别(P均>0.05)。MDS患者血清Ang-1、MIP-1α表达呈正相关性(r=0.418,P<0.05)。结论:MDS患者血清Ang-1、MIP-1α的表达增高,且两者具有显著相关性,提示其在MDS的发展、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有可能作为MDS患者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血管生成素-1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西他滨联合半程预激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14
2
作者 邱宏春 孔荣 +4 位作者 吴鹏飞 王勇 张兴利 吴得红 刘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31-1435,共5页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联合半程预激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44例初诊的老年AM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2组:预激治疗组作为对照(22例)和联合治疗组(22...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联合半程预激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44例初诊的老年AM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2组:预激治疗组作为对照(22例)和联合治疗组(22例),前者采用常规全程预激治疗,后者采用地西他滨联合半程预激方案治疗。比较疗效和治疗期间副反应。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比较2组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生存率。结果:联合治疗组RR为72.73%,对照组RR为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7.82±4.19个月,明显优于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12.43±3.71个月)(P<0.05)。联合治疗组消化道不良反应率为40.91%,明显高于对照组(18.18%)(P<0.05)。联合治疗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率、骨髓抑制率分别为9.09%、68.1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7.27%和95.45%)(P<0.05)。2组肝功能异常、心功能不全及脱发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肺部感染、肠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3.64%,明显低于对照组(31.82%)(P<0.05)。2组均无动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化疗期间无患者死亡。结论:地西他滨联合半程预激方案治疗老年AML患者耐受性好,是适合老年AML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半程预激方案 老年 急性髓系白血病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P患者二磷酸腺苷激活前后血小板活化指标表达对患者出血风险的预测作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邱宏春 刘倩 +4 位作者 孔荣 吴鹏飞 张兴利 吴得红 王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36-1240,共5页
目的:研究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二磷酸腺苷激活前后血小板活化指标表达对患者出血风险的预测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住院治疗的ITP患者89例为ITP组,采用ITP特异性出血评价工具(ITP-BAT)进行出血评分及出血... 目的:研究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二磷酸腺苷激活前后血小板活化指标表达对患者出血风险的预测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住院治疗的ITP患者89例为ITP组,采用ITP特异性出血评价工具(ITP-BAT)进行出血评分及出血程度分级。根据出血程度分为4个亚组:无出血症状组(19例),轻度出血组(32例),中度出血组(27例),大量及严重出血组(11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2例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以二磷酸腺苷(ADP)为激活剂,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激活前后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Ⅱb/Ⅲa和P选择素表达,分析GPⅠb、GPⅡb/Ⅲa、P选择素表达。采用Pearson多重线性相关性分析ADP激活前后ITP患者出血程度与GPⅠb、GPⅡb/Ⅲa、P选择素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无症状组、轻度症状组ADP激活后GPⅠb表达水平显著下降,GPⅡb/Ⅲa、P选择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中度症状组、重度症状组ADP激活后GPⅠb表达水平显著升高,GPⅡb/Ⅲ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症状组、重度症状组ADP激活前后P选择素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P激活前ITP各亚组GPⅠb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GPⅡb/Ⅲ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中度症状组、重度症状组P选择素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P激活后ITP各亚组GPⅠb、P选择素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GPⅡb/Ⅲ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TP各亚组比较显示,ADP激活前中度症状组、重度症状组GPⅠb表达水平低于无症状组、轻度症状组;GPⅡb/Ⅲa、P选择素表达水平高于无症状组、轻度症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P激活后中度症状组、重度症状组GPⅠb表达水平高于无症状组、轻度症状组;GPⅡb/Ⅲa、P选择素表达水平低于无症状组、轻度症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ADP激活前GPⅠb、GPⅡb/Ⅲa表达水平与出血风险呈正相关(r=0.483,0.504);P-选择素与出血风险不相关(r=0.000);ADP激活后GPⅠb、GPⅡb/Ⅲa和P-选择素表达水平与出血风险呈负相关(r=-0.627,-0.406,-0.108)。结论:ADP激活前后血小板活化指标表达水平对预防ITP患者出血风险有一定的价值,可以作为治疗和疗效观察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二磷酸腺苷 血小板活化指标 出血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