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伏针法提高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的探讨
被引量:
4
1
作者
费建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7-497,共1页
常规的桡动脉穿刺,针干与皮肤呈45°角进针,作动脉采血,有较高的成功率。但在置管时,由于套管与动脉有较大成角,成功率明显降低。改行小于30°角进针,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将明显提高。
关键词
桡动脉穿刺置管
功率
针法
动脉采血
进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颈浅神经阻滞的可视标记
2
作者
费建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86-486,共1页
颈神经丛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穿出后呈放射状发散分布,故很难获得完全阻滞。笔者在经典的“一点法”基础上稍加改进,使局麻药注射时显现明显的标志,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神经阻滞
视标
胸锁乳突肌
颈神经丛
麻醉效果
放射状
一点法
局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超声引导下胸壁神经阻滞与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镇痛效果
被引量:
55
3
作者
赵赢
邵安民
+3 位作者
冯树全
张代玲
雷月
姚俊岩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胸壁神经阻滞[胸横肌平面-胸神经阻滞(transversus thoracic muscle plane-pectoral nerves,TTP-PECS)]与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TPVB)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围术期的镇痛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择...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胸壁神经阻滞[胸横肌平面-胸神经阻滞(transversus thoracic muscle plane-pectoral nerves,TTP-PECS)]与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TPVB)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围术期的镇痛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64例,年龄35~72岁,BMI 20~26 kg/m^2,ASAⅠ或Ⅱ级。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TTP-PECS组(A组)和TPVB组(B组)。麻醉诱导前A组在超声引导下行患侧TTP-PECS,B组在超声引导下行患侧TPVB,均注入0.5%罗哌卡因30 ml,分别于操作结束后30 min测定痛觉减退范围。术毕两组患者均给予PCIA,并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补救镇痛,维持静息VAS评分≤3分或运动VAS评分≤5分。记录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范围、阻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记录术中芬太尼消耗量、阻滞镇痛维持时间、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例数;评估术后2、6、12、24及48 h的静息及运动状态下的VAS评分;记录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阻滞范围主要为T 2—T 6,B组主要为T 3—T 7,A组T 2皮区的阻滞者明显多于B组,T 6、T 7皮区的阻滞者少于B组(P<0.05);与B组比较,A组阻滞操作时间缩短,阻滞镇痛时间延长,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例数明显减少,术后12 h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A组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明显减少,术后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TP-PECS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围术期镇痛效果和安全性优于TPV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神经传导阻滞
乳腺癌
镇痛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伏针法提高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的探讨
被引量:
4
1
作者
费建平
机构
江苏省昆山市中医医院麻醉科
出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7-497,共1页
文摘
常规的桡动脉穿刺,针干与皮肤呈45°角进针,作动脉采血,有较高的成功率。但在置管时,由于套管与动脉有较大成角,成功率明显降低。改行小于30°角进针,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将明显提高。
关键词
桡动脉穿刺置管
功率
针法
动脉采血
进针
分类号
R401 [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颈浅神经阻滞的可视标记
2
作者
费建平
机构
江苏省昆山市中医医院麻醉科
出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86-486,共1页
文摘
颈神经丛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穿出后呈放射状发散分布,故很难获得完全阻滞。笔者在经典的“一点法”基础上稍加改进,使局麻药注射时显现明显的标志,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神经阻滞
视标
胸锁乳突肌
颈神经丛
麻醉效果
放射状
一点法
局麻药
分类号
R614 [医药卫生—麻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超声引导下胸壁神经阻滞与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镇痛效果
被引量:
55
3
作者
赵赢
邵安民
冯树全
张代玲
雷月
姚俊岩
机构
南京医
科
大学附属上海一院临床医学院
江苏省昆山市中医医院麻醉科
出处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8-62,共5页
基金
昆山市社会发展科技专项项目(ks18037)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资助课题(17PJD035)。
文摘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胸壁神经阻滞[胸横肌平面-胸神经阻滞(transversus thoracic muscle plane-pectoral nerves,TTP-PECS)]与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TPVB)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围术期的镇痛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64例,年龄35~72岁,BMI 20~26 kg/m^2,ASAⅠ或Ⅱ级。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TTP-PECS组(A组)和TPVB组(B组)。麻醉诱导前A组在超声引导下行患侧TTP-PECS,B组在超声引导下行患侧TPVB,均注入0.5%罗哌卡因30 ml,分别于操作结束后30 min测定痛觉减退范围。术毕两组患者均给予PCIA,并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补救镇痛,维持静息VAS评分≤3分或运动VAS评分≤5分。记录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范围、阻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记录术中芬太尼消耗量、阻滞镇痛维持时间、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例数;评估术后2、6、12、24及48 h的静息及运动状态下的VAS评分;记录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阻滞范围主要为T 2—T 6,B组主要为T 3—T 7,A组T 2皮区的阻滞者明显多于B组,T 6、T 7皮区的阻滞者少于B组(P<0.05);与B组比较,A组阻滞操作时间缩短,阻滞镇痛时间延长,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例数明显减少,术后12 h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A组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明显减少,术后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TP-PECS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围术期镇痛效果和安全性优于TPVB。
关键词
超声
神经传导阻滞
乳腺癌
镇痛安全性
Keywords
Ultrasonography
Nerves block
Analgesia
Tumor of breast
Security
分类号
R614 [医药卫生—麻醉学]
R737.9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伏针法提高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的探讨
费建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颈浅神经阻滞的可视标记
费建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超声引导下胸壁神经阻滞与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镇痛效果
赵赢
邵安民
冯树全
张代玲
雷月
姚俊岩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5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