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意义表达中的文化架构——初中学段德育工作的目标逻辑与内容呈现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烨 《江苏教育》 2019年第31期10-13,共4页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德育工作者必须正视的首要问题。《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颁布与实施不仅为每一位初中学校的德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梳理了内容,还为大家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提供了...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德育工作者必须正视的首要问题。《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颁布与实施不仅为每一位初中学校的德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梳理了内容,还为大家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提供了新时代注释,其意义和价值不言自明、深入人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德育 文化架构 目标逻辑 内容呈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水流深方显教育底色
2
作者 张烨 《江苏教育》 2019年第95期39-40,共2页
20世纪世界著名建筑师密斯·凡·德罗在总结他的成功经验时提出了“魔鬼在细节”的观点。他认为一份建筑设计方案不管如何恢宏大气,如果对细节把握不到位,就不能称之为一件好作品。反过来他也指出“细节就是上帝”,重视并专注... 20世纪世界著名建筑师密斯·凡·德罗在总结他的成功经验时提出了“魔鬼在细节”的观点。他认为一份建筑设计方案不管如何恢宏大气,如果对细节把握不到位,就不能称之为一件好作品。反过来他也指出“细节就是上帝”,重视并专注于细节就是为成功打下的最好基础。我们的教育同样处处有细节,学习习惯是教育,行为规范是教育,人际交往是教育,值日打扫是教育,食堂用餐是教育,课间玩耍也是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细节 全面发展 健康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自信教育的学校站位与实践铺陈
3
作者 张烨 《江苏教育》 2023年第31期89-90,92,共3页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与国运兴衰、精神独立、文化安全息息相关。学校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青少年肩负着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革命文化,...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与国运兴衰、精神独立、文化安全息息相关。学校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青少年肩负着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革命文化,践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力军。学校文化自信教育通过强大的文化感染力,提升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自豪感,描摹出青少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底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青少年 学校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乎儿童经历的德育想象力创构:意义指向及实践衍生
4
作者 张烨 肖雅思 《江苏教育》 2022年第71期7-11,共5页
德育想象力是指德育工作者帮助个体运用道德想象力理解自我、他人与情境,对所面对的道德问题的多种可能性进行道德判断的一种能力。其实现了道德关系维度中从“人我”到“我我”之间的演变,让儿童“预见”他人感受的同时,从情感与行动... 德育想象力是指德育工作者帮助个体运用道德想象力理解自我、他人与情境,对所面对的道德问题的多种可能性进行道德判断的一种能力。其实现了道德关系维度中从“人我”到“我我”之间的演变,让儿童“预见”他人感受的同时,从情感与行动上给予对方关怀和回应,使异质者“共生共融”。基于德育想象力,教育者应培育儿童的道德敏感性,增强儿童的直面痛苦力,触发儿童的情感融通点,以丰富活动、具身感悟、自我澄清的方式来引领儿童经历道德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想象力 道德教育 道德想象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漠视:家庭教育中非理性因素的现象学透视
5
作者 张烨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 2015年第2期67-68,70,共3页
在转型期的当代中国,家庭日益呈现出结构小型化、需求多元化、内容多样化、形式社会化、环境复杂化趋向。家庭教育只有以超越非理性的自私的、有害的爱的表达方式,才能真正回归到以人(孩子)的生活质量提升的高度来重新审视和梳理,... 在转型期的当代中国,家庭日益呈现出结构小型化、需求多元化、内容多样化、形式社会化、环境复杂化趋向。家庭教育只有以超越非理性的自私的、有害的爱的表达方式,才能真正回归到以人(孩子)的生活质量提升的高度来重新审视和梳理,才能让孩子在非替代性支持中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教育 非理性因素 主体漠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涵育学生品格的生态道德场
6
作者 张烨 《江苏教育》 2024年第20期39-40,共2页
江苏省无锡市是吴文化的发祥地。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梅村高中”)地处无锡市梅村街道的核心位置,浸润着泰伯至德的高风亮节,传承着三千年古吴文化的斯文源远。梅村高中于2020年提出建立“至贤校园村”生态育人范式,并成功立... 江苏省无锡市是吴文化的发祥地。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梅村高中”)地处无锡市梅村街道的核心位置,浸润着泰伯至德的高风亮节,传承着三千年古吴文化的斯文源远。梅村高中于2020年提出建立“至贤校园村”生态育人范式,并成功立项江苏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以场域建设涵育学生品格,探索环境育人的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环境育人 品格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心理辅导课程校本化实践的价值原点与行动范式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烨 《江苏教育》 2019年第24期7-10,共4页
心理辅导校本课程作为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手段,重要的价值意义是引导学生从心理辅导校本课程中获取个人自由发展的经验。为此,心理辅导校本课程既不是教学生学会知识技能,也不是教学生学会怎样学习,而是要为学生提供... 心理辅导校本课程作为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手段,重要的价值意义是引导学生从心理辅导校本课程中获取个人自由发展的经验。为此,心理辅导校本课程既不是教学生学会知识技能,也不是教学生学会怎样学习,而是要为学生提供一种他们自己能够达到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通过自我反省活动及情感体验,在融洽的心理气氛中自由地表现自我、认识自我,最终达到改变自我、实现自我的终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心理辅导课程 校本化实践 价值原点 行动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理育人:价值寻绎与实践铺陈——来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烨 《江苏教育》 2018年第39期6-10,共5页
无论是从应然理论层面还是实然操作层面上讲,班级都应该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人文精神的场所,学校教育也应该是回归、体现生活的一种“在场对话”,班级管理更应该是使人的理性能够从容、和谐、自觉展现、调动的实践活动。基于此,教育管... 无论是从应然理论层面还是实然操作层面上讲,班级都应该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人文精神的场所,学校教育也应该是回归、体现生活的一种“在场对话”,班级管理更应该是使人的理性能够从容、和谐、自觉展现、调动的实践活动。基于此,教育管理的本质是治人,前提是“人性”,方式是“法治”,关键是“择人”,组织原则是“人伦”,最终目标是“安人”,管理的一切措施都应该围绕着“人”来实施,人既是以班级为单位的管理育人的中心,也是凸显管理育人成效的价值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育人 学生德性 班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班级契约精神建构的逻辑范式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烨 《江苏教育》 2016年第63期7-9,共3页
学校班级建设应构建以“重叠共识”为要旨的集体契约精神,使班级群体管理走出单一的集中调控、管制的范式,在“人性本善”的假设基础上走涵育契约美德的培养之路。通过对话、交流把班级群体文化场中师生、生生等各种社会关系呈现出来,... 学校班级建设应构建以“重叠共识”为要旨的集体契约精神,使班级群体管理走出单一的集中调控、管制的范式,在“人性本善”的假设基础上走涵育契约美德的培养之路。通过对话、交流把班级群体文化场中师生、生生等各种社会关系呈现出来,使纪律规范所导致的学生异化、压抑和不平等得到消融。让学生在建构知识意义的同时,得到精神的滋养与成长,最终达到改变班级群体组织结构,建立班级群体环境中良好的育人文化,体现人性、人生价值的回归、融合与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约精神 道德契约 群体管理 班级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社团活动助推学生成长
10
作者 张烨 《江苏教育》 2019年第83期74-74,共1页
近年来,在我国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苏南发达地区的无锡市的义务教育已率先在江苏省内实现以内涵提升、高位均衡为特征的第二次跨越。一段时间以来,无锡市西漳中学审时度势,站在学校科学发展的全局,从教育优质发展、提升立德树人水... 近年来,在我国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苏南发达地区的无锡市的义务教育已率先在江苏省内实现以内涵提升、高位均衡为特征的第二次跨越。一段时间以来,无锡市西漳中学审时度势,站在学校科学发展的全局,从教育优质发展、提升立德树人水平、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高度出发,切实打造“七彩社团”德育品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团建设 价值指向 推进策略 运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行之美:行者常至,为者常成
11
作者 张烨 《江苏教育》 2017年第60期16-18,共3页
职校教师的德行之美,一方面来自执着坚守的精神追求,而成就为理智的寻绎者、坚定的学习者、精诚的合作者、勤奋的实践者;另一方面来自持续砥砺的实践路径,从目标(引领导向)、能力(架构思路)、管理(控制激励)三个维度磨炼而提升。
关键词 教师专业 职业学校 教育守望 德行之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蕴含在儿童人生履历上的品格印记
12
作者 张烨 《江苏教育》 2018年第55期29-30,共2页
江苏省江阴市城中实验小学密切关注学生素养发展的前沿动态,创造性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全面推进文化传承、课程建构、项目评价的项目建设,顺应学生发展的教育新途径、新方法、新举措,实化了学校教育、强化了家庭教育、活化了社会教... 江苏省江阴市城中实验小学密切关注学生素养发展的前沿动态,创造性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全面推进文化传承、课程建构、项目评价的项目建设,顺应学生发展的教育新途径、新方法、新举措,实化了学校教育、强化了家庭教育、活化了社会教育,增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格印记 文化传承 课程建构 项目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让学生的童年美好丰盈
13
作者 陈晓军 张烨 《江苏教育》 2022年第87期22-24,共3页
江苏省无锡市南长街小学以校园劳动为基础,因地制宜打造具有校本特色的劳动园地;以家庭劳动为延伸,分学段确定家务劳动清单,让家庭成为最灵活、最便捷、最持续的劳动力行阵地;以社会实践为补充,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协同共建全覆盖的劳动... 江苏省无锡市南长街小学以校园劳动为基础,因地制宜打造具有校本特色的劳动园地;以家庭劳动为延伸,分学段确定家务劳动清单,让家庭成为最灵活、最便捷、最持续的劳动力行阵地;以社会实践为补充,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协同共建全覆盖的劳动实践基地,构建多元立体、多维生长的育人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校园劳动 职业劳动 志愿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班会课的价值寻绎与实践铺陈
14
作者 张烨 《江苏教育》 2017年第63期36-37,共2页
班主任依托主题班会的有效设计与深入推进,提升以课程素养为核心的专业能力,这已成为衡量班主任专业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班主任要以学生核心素养为立足点,在班会设计和实施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对基础型、拓展型和研... 班主任依托主题班会的有效设计与深入推进,提升以课程素养为核心的专业能力,这已成为衡量班主任专业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班主任要以学生核心素养为立足点,在班会设计和实施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对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班会课程的研究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主任 班会课 课程建设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高中生的生命图谱中植下积极心智模式的种子
15
作者 张烨 《江苏教育》 2016年第56期17-18,共2页
高中生正处于心智模式不断成熟和完善的关键阶段,不断改善心智模式能使学生主动适应发展变化的环境和成长需要。心智模式改善呼应教育发展的国家意志,反映心育发展的校本主张,顺应品质发展的学生立场。心智模式也是人生智慧的核心内容,... 高中生正处于心智模式不断成熟和完善的关键阶段,不断改善心智模式能使学生主动适应发展变化的环境和成长需要。心智模式改善呼应教育发展的国家意志,反映心育发展的校本主张,顺应品质发展的学生立场。心智模式也是人生智慧的核心内容,有效改善心智模式,能促进个体的社会适应、学习进阶和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心育 心智模式 团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部赋能促进班主任专业能力提升
16
作者 张烨 钟鸣 《江苏教育》 2021年第7期11-13,共3页
班主任外部赋能机制建立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班主任内在的专业觉醒和能力提升,需要区域整体设计。在具体实践中,要明确专业道德提升是专业发展的精神基础;要转变教育思维方式,在学习中建立专业认知;构建学校实践共同体,在自我教育中专业觉... 班主任外部赋能机制建立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班主任内在的专业觉醒和能力提升,需要区域整体设计。在具体实践中,要明确专业道德提升是专业发展的精神基础;要转变教育思维方式,在学习中建立专业认知;构建学校实践共同体,在自我教育中专业觉醒;聚焦校本实际问题,通过指导启迪专业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主任 专业道德 赋能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阻隔:传统教科研方式革新的惯性羁绊
17
作者 张烨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 2012年第10期42-43,共2页
现行的教研机制诞生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前,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教科研机制在新课程的涤荡下虽然发生了积极可喜的变化,但与开放、多元、人本、自主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相比,传统教科研管得过多、统得过死的文化惯性还在影响或阻滞着... 现行的教研机制诞生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前,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教科研机制在新课程的涤荡下虽然发生了积极可喜的变化,但与开放、多元、人本、自主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相比,传统教科研管得过多、统得过死的文化惯性还在影响或阻滞着以素质教育为内核的新课程的深化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惯性 科研方式 传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教育改革与发展 革新 教研机制 科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