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保留肾单位手术术前MSCT三种后处理技术的探讨
- 1
-
-
作者
汤群锋
陈宏伟
仇学文
钱萍艳
陈玉林
-
机构
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
出处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7期878-881,共4页
-
文摘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种后处理技术对术前评价保留肾单位手术(NSS)的价值。方法:对30例拟行NSS的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及三种后处理成像,观察肾脏位置、肿瘤的部位、范围及与肾动静脉、集合系统的关系,并与术中对照。结果:MSCT及后处理成像清楚显示了30例患者共40个肿块。三维CT成像共显示了58条肾动脉中的55条(94.8%),显示了56条肾静脉中的53条(94.6%)。三种技术对NSS术前评判效果良好,但不尽相同,VR优于MIP和SSD(P<0.05),MIP优于SSD(P<0.01)。结论:MSCT三种后处理技术的综合应用对NSS术前评价具有较高的价值。
-
关键词
肾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保留肾单位术
-
Keywords
Kidney neoplasms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Shaded-surface display
Volume rendering
Tomagraphy, X-ray computed
Nephron-sparing surgery
-
分类号
R737.11
[医药卫生—肿瘤]
R814.4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
-
题名腹膜后淋巴瘤的CT诊断(附20例报告)
- 2
-
-
作者
谢敏
潘颖奇
张国华
-
机构
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
-
出处
《浙江临床医学》
2013年第4期559-560,共2页
-
文摘
腹膜后淋巴瘤位置较深,盆腔有一定的扩展空间,早期肿瘤不易发现。腹膜后淋巴瘤是较少见的腹膜后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与腹膜后其它肿瘤混淆。CT是腹膜后肿瘤的重要检查方法,能清晰反映腹膜后肿瘤的位置及其与邻近器官的关系,为腹膜后肿瘤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本文收集近5年来在本院诊治、
-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
CT诊断
淋巴瘤
早期肿瘤
临床表现
邻近器官
特异性
-
分类号
R735.4
[医药卫生—肿瘤]
-
-
题名肺门肿块CT影像及鉴别
- 3
-
-
作者
闾长安
-
机构
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
出处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12X期165-166,共2页
-
文摘
肺门肿块以肺癌居首位,其治疗结果不满意.根本原因就是不能作到早诊断、早治疗。随着影像学技术的提高,提高肺门肿块良、恶性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能力,提高恶性肿瘤的早期检出率,对减少误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对肺门肿块影像的认识,笔者回顾性分析了我院61例经支气管纤维镜检、淋巴活检、手术等证实的有肺门肿块的CT影像。现报道如下:
-
关键词
肺门肿块
CT
鉴别
-
分类号
R445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
-
题名右肾低度纤维黏液样肉瘤一例
- 4
-
-
作者
谢敏
李琼
-
机构
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
江苏省无锡市堰桥医院放射科
-
出处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8期1394-1395,共2页
-
文摘
低度纤维黏液样肉瘤(LGFMS)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为原始间叶组织纤维组织黏液变性或肿瘤组织的黏液变性。常见于中青年人,临床表现为好发于躯干、四肢的皮下深层结节状肿物,其余见于腹膜后、头颈部、盆腔、阴囊等部位[1],极少发生在肾包膜、纵隔和颅内[2]。
-
关键词
纤维组织
黏液样
肉瘤
右肾
软组织肿瘤
肿瘤组织
间叶组织
中青年人
-
分类号
R734.2
[医药卫生—肿瘤]
-
-
题名多排螺旋CT对肝胆管囊腺瘤的诊断价值
- 5
-
-
作者
赵艳军
张献波
-
机构
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
四川省达州军分区医疗所
-
出处
《浙江临床医学》
2014年第9期1459-1460,共2页
-
文摘
肝胆管细胞囊腺瘤是少见的肝内肿瘤,HBC的发生与胚胎时期肝胆管上皮发育异常有关,起源于异位形成胆囊的胚胎组织或迷走错构瘤样胆管。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主要影像学检查。本文收集近5年来本院诊治的6例肝胆管囊腺瘤检查资料,分析其多排螺旋CT影像学特征,探讨对其临床诊断价值,提高HBC的诊断准确率。报道如下。
-
关键词
肝胆管囊腺瘤
临床诊断价值
多排螺旋CT
胚胎组织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特征
肝内肿瘤
胆管细胞
-
分类号
R735.7
[医药卫生—肿瘤]
-
-
题名胆囊腺肌症的影像诊断表现
被引量:4
- 6
-
-
作者
朱静艳
谢敏
-
机构
江苏省无锡市东亭医院放射科
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
-
出处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5期940-941,共2页
-
文摘
目的探讨胆囊腺肌症的CT、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胆囊腺肌症患者临床、CT、MRI资料。结果8例患者接受CT检查,其中4例患者胆囊壁弥漫性均匀增厚.4例患寺胆囊壁局限性增厚,局限性增厚均发生在胆囊底部增厚胆囊壁边缘较清、光整,动脉期增厚胆囊壁轻度均匀强化,门脉期明显较均匀强化,增厚胆囊壁内可见多个小囊状无强化低密度影4例患者接受MRI检查示3例患者胆囊底部囊壁局限性增厚,明显强化,1例患者胆囊底部呈环形节段性增厚,均匀强化,3例患者胆囊壁内见斑点状T1低信号、T2高信号且无强化影结论CT、MRI是术前诊断胆囊腺肌症的重要手段,
-
关键词
胆囊腺肌症
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
分类号
R657.404
[医药卫生—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