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筑排水系统减振降噪设计优化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蔡敏敏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4年第9期130-132,共3页
在建筑排水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振动和噪声的产生往往会对居住环境造成不利影响,降低住户的舒适性。为了提升生活品质,本文提出了一套减振降噪的设计优化方案。该方案主要涉及两个关键改进:首先,建议在排水系统中采用中空螺旋管或实壁螺... 在建筑排水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振动和噪声的产生往往会对居住环境造成不利影响,降低住户的舒适性。为了提升生活品质,本文提出了一套减振降噪的设计优化方案。该方案主要涉及两个关键改进:首先,建议在排水系统中采用中空螺旋管或实壁螺旋管替代传统的UPVC管,这一措施旨在通过材料和结构的创新,显著降低管道系统内部水流产生的噪声传播;其次,通过对现有管道布局进行精心优化,减少水流在传输过程中的冲击和突变,从而进一步降低噪音水平。此外,本研究还强调了在建筑设计和施工阶段,必须充分考虑减振降噪方案的集成与实施,以确保最终的建筑项目能够实现最佳的噪声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排水系统 减振降噪 设计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性气候的绿色装配式建筑空间低碳采光隔热设计 被引量:4
2
作者 于利尧 《工业加热》 CAS 2022年第1期55-59,共5页
当前的绿色装配式建筑空间低碳采光隔热方法存在采光耗时过长问题,导致实际隔热性偏低。为解决该问题,设计一种新的区域性气候的绿色装配式建筑空间低碳采光隔热方法。在建筑空间的通风设计中,采用太阳能、风能、热能等一些可再生绿色... 当前的绿色装配式建筑空间低碳采光隔热方法存在采光耗时过长问题,导致实际隔热性偏低。为解决该问题,设计一种新的区域性气候的绿色装配式建筑空间低碳采光隔热方法。在建筑空间的通风设计中,采用太阳能、风能、热能等一些可再生绿色能源使空间建筑合理化,满足用户需要。由太阳辐射角度和建筑所属的地理位置结合计算采光角度。确定好空间的区域性气候,通过内构件隔热、人工材料隔热两部分完成采光隔热,利用低碳采光降低碳资源消耗。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缩短采光耗时,提高了隔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气候 绿色装配式建筑 空间采光 空间隔热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建筑材料用于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对策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普泽 《城市建筑》 2021年第6期145-147,共3页
现在的建筑工程结构在技术上不断创新,在结构设计中应用新型建筑材料,其所具备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当前的建筑工程结构施工中虽然不断引进新材料,但是并没有充分发挥材料的价值,这就意味着工程结构设计中依然存在不足之处,对施工质... 现在的建筑工程结构在技术上不断创新,在结构设计中应用新型建筑材料,其所具备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当前的建筑工程结构施工中虽然不断引进新材料,但是并没有充分发挥材料的价值,这就意味着工程结构设计中依然存在不足之处,对施工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导致施工进度缓慢。因此,建筑工程中要更好地发挥新型建筑材料的性能,就要在设计中充分考虑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本文着重于研究新型建筑材料用于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建筑材料 建筑工程 结构设计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化装配式节能建筑预制混凝土构件高协同度单元设计 被引量:2
4
作者 于利尧 《建筑机械》 2023年第10期160-164,共5页
传统装配式节能建筑预制混凝土构件设计过程忽略了对其裂缝宽度的计算,导致构件应用稳定性较差。为此,提出模块化装配式节能建筑预制混凝土构件高协同度单元设计方法。从损伤场和应变场中解析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裂缝信息。结合混凝土构件... 传统装配式节能建筑预制混凝土构件设计过程忽略了对其裂缝宽度的计算,导致构件应用稳定性较差。为此,提出模块化装配式节能建筑预制混凝土构件高协同度单元设计方法。从损伤场和应变场中解析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裂缝信息。结合混凝土构件裂缝间距,计算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宽度。推导预制混凝土构件弹性模量,通过计算预制混凝土构件在损伤状态下的弹性模量,构建预制混凝土构件损伤模型,设计模块化装配式节能建筑预制混凝土构件高协同度单元。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所设计的预制混凝土构件具有理想的应用稳定性,构件高协同度单元的协同度水平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 装配式 节能建筑 混凝土构件 高协同度单元 裂缝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工程电气接地网的BIM系统设计
5
作者 戴章平 《城市建筑》 2016年第27期145-145,共1页
在建筑电气工程中,接地网的作用是保护电气系统以及各种设备的运行安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接地网的设计与建筑设计是相互独立的,使得接地网经常无法充分满足建筑的特殊需求。对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BIM的建... 在建筑电气工程中,接地网的作用是保护电气系统以及各种设备的运行安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接地网的设计与建筑设计是相互独立的,使得接地网经常无法充分满足建筑的特殊需求。对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工程电气接地网设计,希望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确保接地网功能的充分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程 电气 接地网 BIM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LAB软件的超高层建筑供热间歇模式识别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于利尧 《工业加热》 CAS 2021年第10期48-52,共5页
传统建筑供热间歇模式识别方法忽略了计算供热间歇相关数据,缺乏理论支撑,导致传统方法下隔热温度较低,且隔热性较差,说明已有的供热间歇模式识别方法的应用实时性较差,准确度过低。为此,基于MATLAB软件提出新的超高层建筑供热间歇模式... 传统建筑供热间歇模式识别方法忽略了计算供热间歇相关数据,缺乏理论支撑,导致传统方法下隔热温度较低,且隔热性较差,说明已有的供热间歇模式识别方法的应用实时性较差,准确度过低。为此,基于MATLAB软件提出新的超高层建筑供热间歇模式识别方法。建立建筑模型图,分析建筑物供暖设计热负荷、供暖设计温度下散热器释放出的热量以及在供暖设计温度下热网传给热用户的热量,根据零压差点对热源泵完成触发供热。根据确定基本数据,得到围护结构温度,识别间歇模式热量。基于此,引入MATLAB软件,按照神经网络非线性特点,对数据实现计算、训练,最后构建神经网络模型。除此之外MATLAB软件还具有开放式的源代码,可根据超高层建筑供热方法和需求更改软件的源代码,修改识别方法,以期达到预期功能。实验结果表明,基于MATLAB软件的超高层建筑供热间歇模式识别方法能够提高隔热温度,增强识别精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LAB软件 超高层建筑 供热间歇 间歇模式 识别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