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能源发电串联分布式高能效变换系统 被引量:10
1
作者 吴红飞 孙凯 邢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3期1-6,168,共6页
针对光伏组件、热电发电机等新能源发电模块输出电压低的特点,以系统发电功率最大化为控制目标,研究模块串联分布式新能源发电系统中的高能效模块集成变换器拓扑及其控制策略。分析不同变换器类型对系统性能和发电设备输出特性的影响;... 针对光伏组件、热电发电机等新能源发电模块输出电压低的特点,以系统发电功率最大化为控制目标,研究模块串联分布式新能源发电系统中的高能效模块集成变换器拓扑及其控制策略。分析不同变换器类型对系统性能和发电设备输出特性的影响;综合考虑变换器变换效率和最大功率跟踪效率,提出引入直通工作模式实现变换器全电压范围最大功率输出的控制策略和实现方法;并提出具有直通模式的改进型升降压变换器拓扑,详细分析工作模式和设计实现。搭建由13个250W模块组成的串联分布式实验系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能源系统 模块集成变换器 新能源发电系统 升降压变换器 高能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网型储能变换器在新能源接入场景下并网稳定性分析及提升策略 被引量:12
2
作者 吴家杰 陈新 +1 位作者 张东辉 杨智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9341-9353,I0020,共14页
构网型储能变换器因具备解决新能源消纳、提升系统转动惯量等能力,被视作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设备。文中围绕构网型储能接入对新能源场站并网稳定性的影响开展研究工作。首先建立构网型与跟网型储能变换器特征阻抗模型,分析构网型与... 构网型储能变换器因具备解决新能源消纳、提升系统转动惯量等能力,被视作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设备。文中围绕构网型储能接入对新能源场站并网稳定性的影响开展研究工作。首先建立构网型与跟网型储能变换器特征阻抗模型,分析构网型与跟网型储能接入对于新能源场站并网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储能以构网形式接入更有利于提升新能源场站并网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探究构网型储能变换器对于新能源场站阻抗特性的影响规律,针对其弱主导频段中新能源机组负阻特性凸显问题,提出一种提升构网型储能变换器阻抗主导能力的自主阻抗适配控制,在系统谐振频率的实时检测基础之上,实现不同电网工况下自适应阻抗适配,有效提升了新能源场站并网系统稳定性。最后,通过RT-LAB控制硬件在环完成相关频率特性及其自主阻抗适配控制方法有效性的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场站 构网型储能 阻抗适配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阻抗视角的新能源发电系统宽频振荡抑制技术综述 被引量:9
3
作者 张东辉 陈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9672-9690,I0014,共20页
随着新能源电力电子装置在电力系统中渗透率的不断提高,电力系统“源-网-荷”均呈现电力电子化的发展趋势,系统动态交互特性复杂,宽频稳定问题突出。近年来,阻抗分析方法在研究新型电力系统稳定性问题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由此演化出来... 随着新能源电力电子装置在电力系统中渗透率的不断提高,电力系统“源-网-荷”均呈现电力电子化的发展趋势,系统动态交互特性复杂,宽频稳定问题突出。近年来,阻抗分析方法在研究新型电力系统稳定性问题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由此演化出来的各类阻抗控制方法已成为解决宽频振荡问题的重要手段。为了深入研究该问题,首先简要回顾国内外典型振荡案例;其次,基于阻抗视角从设备、场站以及系统3个层面对现有振荡抑制方法及工程解决方案进行分类汇总,在此基础上,依据阻抗优化目标及实现方式对宽频振荡抑制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揭示各类抑制方法的内在联系及作用规律;最后,总结现有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宽频振荡抑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对未来基于阻抗视角的宽频抑制方法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 宽频振荡 阻抗视角 交互机理 抑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三端口变换器的航天器分布式供电系统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君君 吴红飞 +2 位作者 葛红娟 曹锋 邢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6459-6466,共8页
提出一种以三端口变换器(three-port converter,TPC)为基本单元构成的航天器分布式供电系统架构及其功率控制方法。该系统包含多个独立的分布式输入源,分别连接各TPC模块的输入端;而集中式输出母线和储能母线则分别由各TPC模块的储能端... 提出一种以三端口变换器(three-port converter,TPC)为基本单元构成的航天器分布式供电系统架构及其功率控制方法。该系统包含多个独立的分布式输入源,分别连接各TPC模块的输入端;而集中式输出母线和储能母线则分别由各TPC模块的储能端和输出端并联连接得到。由于多个输入源之间功率存在差异且单个TPC含有3条功率路径,系统中各条传输路径上的功率难以确定。为了实现每条功率路径可控,提出"在储能装置处于放电状态时平均分配放电电流、在储能装置处于充电状态时按输入功率分配输出端功率"的新型功率控制方法,以保证系统所有工况下均能稳定运行并能够自然切换。实验结果表明了所提出分布式供电系统及其功率控制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端口变换器 分布式供电系统 分布式控制 直流微电网 航天器供电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颖的ZVS全桥变换器寄生振荡抑制方法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仲 史良辰 +1 位作者 季锋 刘沙沙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38-45,共8页
在对整流二极管寄生振荡产生机理深入解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超前换流的电压振荡抑制新对策,进而推出一种原边加换流电容和LC辅助电路的新型零电压开关(zerovoltage switching,ZVS)脉宽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移相全桥变换器,... 在对整流二极管寄生振荡产生机理深入解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超前换流的电压振荡抑制新对策,进而推出一种原边加换流电容和LC辅助电路的新型零电压开关(zerovoltage switching,ZVS)脉宽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移相全桥变换器,很好地抑制了副边整流二极管的寄生振荡,没有占空比的丢失,实现宽负载范围开关管的零电压开关。阐述该变换器的工作原理,给出关键参数的设计原则,并通过一台650W/28V、开关频率为100kHz的原理样机验证该变换器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振荡 零电压开关 全桥变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对称控制方式三相三电平直流变换器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福鑫 杨朔 阮新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2-78,12,共7页
半桥三电平变换器具有开关管电压应力低、易于实现软开关等优点,适用于高输入电压场合。但随着输出功率的提高,开关管的电流应力也随之增加。为降低开关管的电流应力,提出一种新型三相三电平直流变换器,与已有三相三电平变换器相比,该... 半桥三电平变换器具有开关管电压应力低、易于实现软开关等优点,适用于高输入电压场合。但随着输出功率的提高,开关管的电流应力也随之增加。为降低开关管的电流应力,提出一种新型三相三电平直流变换器,与已有三相三电平变换器相比,该变换器开关管数量大幅减少。采用对称控制方式,所有开关管的电压应力均为输入电压的一半;采用三相电路结构,可降低开关管的电流应力,同时可有效提高输入输出电流脉动频率,进而减小滤波器。制作一台600 V输入、48 V/20 A输出的原理样机,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控制 三相 三电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高压输入的高可靠性新型推挽正激变换器 被引量:3
7
作者 华明 鞠文耀 +2 位作者 夏炎冰 吴红飞 邢岩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11,28,共6页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高压输入的高可靠性推挽正激变换器。两个正激单元通过公共磁芯耦合,变压器磁芯双向磁化、提高了磁芯利用率;开关管和二极管串联构成开关桥臂,实现了开关管两端电压钳位,同时实现了变压器漏感能量回馈,而且从电路结构...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高压输入的高可靠性推挽正激变换器。两个正激单元通过公共磁芯耦合,变压器磁芯双向磁化、提高了磁芯利用率;开关管和二极管串联构成开关桥臂,实现了开关管两端电压钳位,同时实现了变压器漏感能量回馈,而且从电路结构上消除了开关桥臂短路直通的隐患,具有开关器件电压应力低、效率高、可靠性高等优点。详细分析了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变换器 推挽正激变换器 高可靠性 交错串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LC谐振变换器效率优化设计 被引量:159
8
作者 胡海兵 王万宝 +2 位作者 孙文进 丁顺 邢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48-56,16,共9页
由于LLC谐振变换器拓扑具有高效率和高功率密度的优势,广泛应用于DC-DC变换器场合。但是由于谐振过程分析的复杂性,关于谐振回路参数的选择,LLC变换器缺少一种明确的设计方法。在基于工作模态以及谐振腔电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峰值增益... 由于LLC谐振变换器拓扑具有高效率和高功率密度的优势,广泛应用于DC-DC变换器场合。但是由于谐振过程分析的复杂性,关于谐振回路参数的选择,LLC变换器缺少一种明确的设计方法。在基于工作模态以及谐振腔电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峰值增益配置的优化设计法。通过该方法,变换器可以在要求增益的范围内将导通损耗最小化。搭建一台400 W、400 V输出,25~38 V输入的LLC变换器。为验证本文优化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在减少谐振电容的同时采用搜寻的方法依据优化原则重新选择LLC的其他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优化设计法具有更好的性能,样机最高效率超过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DC功率变换 谐振参数 变换器 效率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变流器LCL滤波器参数优化新方法 被引量:56
9
作者 郑昕昕 肖岚 +3 位作者 王长宝 田洋天 张方华 姚志垒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55-63,186,共9页
LCL滤波器体积较小,对高频电流谐波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广泛应用于大功率三相AC/DC变流器中。LCL滤波器的参数设计大多考虑开关频率处的谐波,以LCL滤波器输入输出端的谐波电流衰减作为优化目标,往往会导致参数设计大于实际要求,增大滤... LCL滤波器体积较小,对高频电流谐波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广泛应用于大功率三相AC/DC变流器中。LCL滤波器的参数设计大多考虑开关频率处的谐波,以LCL滤波器输入输出端的谐波电流衰减作为优化目标,往往会导致参数设计大于实际要求,增大滤波器体积与成本,且不易理论验证是否满足总谐波失真(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THD)要求。提出一种基于THD估算的LCL滤波器设计优化方法,将THD估算模型代替实际LCL滤波器模型进行试验设计,以IEEE Std 1547.2-2008规定的并网标准中总谐波畸变率为优化目标,滤波器谐振频率为约束条件,单次谐波畸变率为修正因子,通过简化梯度算法进行LCL滤波器参数的优化,并讨论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和电流环PI控制器的影响。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L滤波器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 死区效应 双重傅里叶变换 中心复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率高增益Boost-Flyback直流变换器 被引量:47
10
作者 吴红飞 古俊银 +2 位作者 张君君 邢岩 陈国呈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40-45,共6页
提出一种基于Boost拓扑与反激拓扑有机组合思想的Boost-Flyback变换器,Boost环节与反激环节共用输入支路,使电感–变压器的漏感能量得以利用,消除了漏感损耗,并实现了开关管电压钳位,减小了开关管电压应力;Boost与反激环节的输出支路串... 提出一种基于Boost拓扑与反激拓扑有机组合思想的Boost-Flyback变换器,Boost环节与反激环节共用输入支路,使电感–变压器的漏感能量得以利用,消除了漏感损耗,并实现了开关管电压钳位,减小了开关管电压应力;Boost与反激环节的输出支路串联,实现了高电压增益;Boost-Flyback变换器输入并联输出串联,进一步提高了变换器的电压增益,同时减小了输入输出电压及电流纹波。提出新拓扑的DCM-ZVS工作模式控制方法,并在开环方式下实现了输出功率的控制。详细分析拓扑的工作原理、电压增益特性及控制方法。通过230 W 30 V/380 V的实验样机验证理论分析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增益 输入并联输出串联 零电压开关 反激变换器 BOOST变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率变化和模糊控制的风力发电机组变速变桨距控制 被引量:42
11
作者 韦徵 陈冉 +3 位作者 陈家伟 陈杰 龚春英 陈志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21-126,共6页
由于风速测量的不准确性以及很难获得风力发电系统的精确模型,故采用传统的PID控制器难以在风速快速变化的情况下实现良好的控制效果。文中提出将风力发电机组输出功率变化情况作为变桨距执行机构工作的判断依据和控制策略,并根据该策略... 由于风速测量的不准确性以及很难获得风力发电系统的精确模型,故采用传统的PID控制器难以在风速快速变化的情况下实现良好的控制效果。文中提出将风力发电机组输出功率变化情况作为变桨距执行机构工作的判断依据和控制策略,并根据该策略,进一步提出了基于模糊控制的变速变桨运行控制方法。通过构建仿真模型,按照基于功率变化判断的控制策略分别对变速变桨与工程上常规的匀速变桨进行了仿真比较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不依赖于风速测量和精确系统数学模型的控制策略,可以很好地稳定风电机组输出功率,且相对于匀速变桨控制,变速变桨控制方法一方面更好地将机组输出功率稳定在额定值,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变桨距执行机构的疲劳度,减少部件间的磨损,这对于延长变桨执行机构的工作寿命、降低其故障发生率以及维持整个风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组 模糊控制 变桨控制 功率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起动新方法 被引量:57
12
作者 李洁 周波 +4 位作者 刘兵 王龙 倪天恒 徐学海 时仁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513-2520,共8页
针对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surface mounted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achines,SPMSM),该文提出一种脉振高频信号注入法结合载波频率成分法的无位置传感器起动控制新方法。该方法首先向SPMSM的d轴注入脉振高频信号,使得SPMSM呈现&qu... 针对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surface mounted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achines,SPMSM),该文提出一种脉振高频信号注入法结合载波频率成分法的无位置传感器起动控制新方法。该方法首先向SPMSM的d轴注入脉振高频信号,使得SPMSM呈现"饱和凸极性";然后引入载波频率成分法进行转子磁极极性判断,即提取三相载波正弦脉宽调制(sinusoidal pulse width modulation,SPWM)逆变器中的三相载波频率成分信号,解析其饱和分量幅值的正负,实现对SPMSM转子磁极极性的判别。与传统的通过二次注入其他形式的信号来判断转子磁极的方法相比,该方法有效改善了现有无位置传感器起动方法中存在的算法执行时间长、实施过程复杂等缺点。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准确、快速地检测出SPMSM的初始位置,保证电机顺利平稳起动,具有良好的位置估计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 无位置传感器 脉振高频信 号注入法 三相载波正弦脉宽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增益交错耦合电感直流变换器 被引量:26
13
作者 胡雪峰 龚春英 +1 位作者 陈杰 王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0-386,共7页
提出一种高增益交错耦合电感直流-直流升压变换器,适用于低输入电压、高输入电流的低压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应用场合,如光伏/燃料电池发电系统。该变换器在输入端把两个耦合电感的原边电流进行交错并联,减小了输入电流和输出电压纹波;两... 提出一种高增益交错耦合电感直流-直流升压变换器,适用于低输入电压、高输入电流的低压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应用场合,如光伏/燃料电池发电系统。该变换器在输入端把两个耦合电感的原边电流进行交错并联,减小了输入电流和输出电压纹波;两个耦合电感的副边串联后再与一电容相结合组成倍压单元,进一步提高变换器的电压增益。该电路结构中,使用两个交错串联的输出电容,它们既能回收利用耦合电感的漏感能量,又能钳位开关管的漏源电压,减小开关管电压应力,因此,有利于选择低导通电阻、高性能的开关器件以进一步减小功率管的开关和导通损耗。另外,耦合电感的漏感可使主开关管零电流开通,同时漏感也能控制二极管关断电流的下降率,大大减轻二极管的反向恢复问题。论文详细分析所提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和稳态特性,最后通过一台实验样机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增益 交错型 耦合电感 直流变换器 电压 和电流应力 拓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单元开关电感/开关电容有源网络变换器 被引量:81
14
作者 王挺 汤雨 +1 位作者 何耀华 付东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32-838,共7页
高增益DC/DC变换器被广泛的应用于绿色能源发电、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ed power supply,UPS)等工业场合。讨论常见高增益电路中开关电感、开关电容单元各自的优缺点,对有源网络升压变换器及传统Boost电路进行一系列性能对比,并在这些... 高增益DC/DC变换器被广泛的应用于绿色能源发电、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ed power supply,UPS)等工业场合。讨论常见高增益电路中开关电感、开关电容单元各自的优缺点,对有源网络升压变换器及传统Boost电路进行一系列性能对比,并在这些基础上衍生出多单元开关电感/开关电容有源网络升压变换器。该变换器结合了开关电感、开关电容单元以及有源网络结构各自的优点,与现有的高增益变换器相比,此变换器升压能力更高,功率器件电压/电流应力更小。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实验结果验证了多单元开关电感/开关电容有源网络升压变换器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增益 多单元 有源网络变换器 开关电感 开关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化双向AC/DC变换器并联系统无缝切换控制 被引量:20
15
作者 张犁 吴田进 +2 位作者 冯兰兰 孙凯 邢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0-96,共7页
研究模块化双向AC/DC变换器并联运行系统,分析指出现有单模块双向运行控制方法引起各并联模块的功率流向不一致的问题;研究系统功率流与直流母线电压变化趋势的内在联系,提出一种模块化AC/DC变换器的双向运行控制方法,分别采用正向和负... 研究模块化双向AC/DC变换器并联运行系统,分析指出现有单模块双向运行控制方法引起各并联模块的功率流向不一致的问题;研究系统功率流与直流母线电压变化趋势的内在联系,提出一种模块化AC/DC变换器的双向运行控制方法,分别采用正向和负向电压调节器以保证各并联模块的功率流向一致;整流和逆变状态以不同的直流母线电压运行、自然区分两种功率流向。提出的控制方法可以实现各并联模块整流与逆变之间的无缝切换。详细分析系统稳定性,并指出多模块并联对系统动态特性有所改善;给出关键参数的设计准则。搭建实验验证系统,进行稳态和动态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出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变换器 双向变换器 并网逆变器 直流微网 无缝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族非隔离双向直流变换器 被引量:18
16
作者 吴红飞 陆珏晶 +2 位作者 石巍 张君君 邢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5-71,11,共7页
提出一族基于反向耦合电感的非隔离双向直流变换器(bi-directional DC converter,BDC),通过引入反向耦合电感,利用电感感应电势阻断不工作MOSFET的体二极管,消除了传统双向变换器中开关管寄生体二极管的反向恢复问题;通过反向耦合电感... 提出一族基于反向耦合电感的非隔离双向直流变换器(bi-directional DC converter,BDC),通过引入反向耦合电感,利用电感感应电势阻断不工作MOSFET的体二极管,消除了传统双向变换器中开关管寄生体二极管的反向恢复问题;通过反向耦合电感与滤波电感等效电路的分析,将反向耦合电感与滤波电感用一个同向耦合电感代替,提出一族基于PCI的非隔离双向直流变换器。所提出的变换器控制与传统单向变换器相同,不需要专门的软启动电路,兼顾了较高变换效率、控制简单和高可靠性。给出拓扑推演过程,详细分析拓扑工作原理,并通过实验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直流变换器 耦合电感 拓扑 体二极管反向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整流式三端口半桥变换器 被引量:12
17
作者 吴红飞 张君君 +3 位作者 陈润若 邢岩 胡海兵 葛红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3期37-43,共7页
提出一种适用于独立新能源供电系统的同步整流式三端口变换器拓扑。该拓扑形式与同步整流半桥变换器相同,蓄电池并联于分压电容,变压器同时用作储能电感,同步整流支路为此电感-变压器的电流提供续流回路;原边两开关管相互独立控制,实现... 提出一种适用于独立新能源供电系统的同步整流式三端口变换器拓扑。该拓扑形式与同步整流半桥变换器相同,蓄电池并联于分压电容,变压器同时用作储能电感,同步整流支路为此电感-变压器的电流提供续流回路;原边两开关管相互独立控制,实现三个端口之间的功率控制,并且任意两端口之间均为单级功率变换;详细分析变换器的工作状态、原理和电路模态,实验验证了拓扑及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将拓扑构成和控制思想推广,进一步提出其它形式的三端口和多端口半桥变换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端口变换器 半桥变换器 直流变换器 同步整 新能源供电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增益低开关应力改进交错型Boost变换器 被引量:31
18
作者 胡雪峰 戴国瑞 +2 位作者 龚春英 陈杰 章家岩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0-87,共8页
提出了一种输入输出全交错型Boost变换器,该变换器的两个电感电流在输入端进行交错并联,可以减小输入电流纹波;输出端的两个分压电容可以被交错并联充电和串联放电,这样既提高了变换器的电压增益,又减小了输出电压纹波。另外,该结构能... 提出了一种输入输出全交错型Boost变换器,该变换器的两个电感电流在输入端进行交错并联,可以减小输入电流纹波;输出端的两个分压电容可以被交错并联充电和串联放电,这样既提高了变换器的电压增益,又减小了输出电压纹波。另外,该结构能够减小功率管的电压应力,因此有利于选择低功率等级、高性能的开关器件,以进一步减小功率管的开关和导通损耗。详细分析了所提变换器的工作模式和稳态特性,建立了变换器的数学模型。给出了相应隔离型全交错变换器的电路结构。最后通过一台实验样机验证了所提变换器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错Boost变换器 高增益 电压应力 电流纹波和电压纹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速定桨风力发电机组的全风速功率控制 被引量:13
19
作者 陈杰 龚春英 +2 位作者 陈家伟 陈冉 严仰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0期98-104,16,共7页
针对变速定桨风力发电机组(wind energy conversionsystem,WECS),提出一种简单有效的全风速功率控制策略,不仅可实现机组在全风速范围内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恒转速以及恒功率控制,还可实现3种工况之... 针对变速定桨风力发电机组(wind energy conversionsystem,WECS),提出一种简单有效的全风速功率控制策略,不仅可实现机组在全风速范围内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恒转速以及恒功率控制,还可实现3种工况之间的自然过渡。首先对其工作原理进行详细地分析,并建立一套实验平台,展开实验研究,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随后,进一步提出一种软失速控制策略,对其工作原理和年发电量的损失情况进行详细分析,论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并展开实验研究。通过与全风速控制策略的对比分析发现,软失速控制策略能显著地降低机组在高风速区的瞬态载荷,延长其使用寿命,并能大幅地降低后级变换器和发电机的额定容量,控制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变速定桨 全风速功率控制 软失速控制 瞬态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P非接触谐振变换器的时域特性分析 被引量:23
20
作者 侯佳 陈乾宏 +3 位作者 任小永 阮新波 Siu-Chung Wong Chi K.Tse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983-1992,共10页
S/SP非接触谐振变换器因为对系统参数变化尤其是变压器的耦合系数变化不太敏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该变换器中主要波形谐波含量较大,导致基波分析方法误差较大,直接影响到变换器的参数设计以及控制的有效性。为此论文对变换器的时... S/SP非接触谐振变换器因为对系统参数变化尤其是变压器的耦合系数变化不太敏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该变换器中主要波形谐波含量较大,导致基波分析方法误差较大,直接影响到变换器的参数设计以及控制的有效性。为此论文对变换器的时域特性展开研究。论文考虑谐波影响,推导谐振网络的通用等效电路,揭示谐波产生的原因,建立谐振腔各波形的定量表达式。在时域波形分析的基础上,论文进一步研究变换器的输出增益特性,推导精确的电压增益并指出基波分析方法结果偏大的原因。最后,设计一台1.5 k W的S/SP非接触谐振变换器,特征波形、电压增益的实验与分析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论文所采用的时域特性分析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接触电能传输 时域特性分析 输出电压增益 串/串并(S/SP)补偿 谐振变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