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空紫外到深紫外波段基底材料的光学特性 被引量:15
1
作者 薛春荣 易葵 +2 位作者 魏朝阳 邵建达 范正修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7-290,共4页
研究了真空紫外到深紫外波段常用的基底材料,给出了常用基底材料的光学特性和在真空紫外波段的截止波长,测量了这些材料在120~500nm的透过率,给出了通过透过率计算弱吸收基底光学常数的计算方法,并用该方法得到了熔石英、氟化镁晶... 研究了真空紫外到深紫外波段常用的基底材料,给出了常用基底材料的光学特性和在真空紫外波段的截止波长,测量了这些材料在120~500nm的透过率,给出了通过透过率计算弱吸收基底光学常数的计算方法,并用该方法得到了熔石英、氟化镁晶体、氟化钙晶体、氟化锂晶体在120~500nm的折射率和消光系数,对这些常用基底的使用范围和特点进行了一定的比较和分析,并将所得基底的光学常数与公开发表的文献进行了比较,证明了所得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紫外 真空紫外 弱吸收基底 透过率 消光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太阳热反射隔热涂料的研制 被引量:15
2
作者 陆洪彬 陈建华 +2 位作者 冯春霞 李文丹 焦宝祥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522-1527,共6页
以硫酸钛为钛源,采用非均相沉淀法制备二氧化钛包覆粉煤灰漂珠新型节能材料。主要研究了温度、pH值对二氧化钛包覆粉煤灰漂珠包覆效果的影响。通过 SEM、EDS、XRD、白度、产率、热反射比的测试与分析,确定了包覆反应的最佳工艺参数。研... 以硫酸钛为钛源,采用非均相沉淀法制备二氧化钛包覆粉煤灰漂珠新型节能材料。主要研究了温度、pH值对二氧化钛包覆粉煤灰漂珠包覆效果的影响。通过 SEM、EDS、XRD、白度、产率、热反射比的测试与分析,确定了包覆反应的最佳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当反应体系温度为70℃,pH 值等于7时,所制备的二氧化钛包覆粉煤灰漂珠产率达98%,粉煤灰漂珠表面包覆层均匀,完整,XRD 显示包覆层主晶相为锐钛矿型二氧化钛;利用该二氧化钛包覆粉煤灰漂珠制备太阳热反射隔热涂料的热反射比达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漂珠 二氧化钛 非均相沉淀法 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枝状聚(胺-酯)的功能化及其荧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宁春花 栾明明 +2 位作者 周弟 袁雅琦 曹虎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44-848,共5页
以乙二胺(EDA)、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和苯甲醛(BZA)为原料,合成了聚(胺-酯)-苯甲醛树枝状大分子(PAE-BZA),产率为60.82%,色谱纯度为65.27%。用IR、1HNMR和13CNMR表征了它的结构;并测定了PAE-BZA的荧光性能;考察了不同浓度PAE-... 以乙二胺(EDA)、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和苯甲醛(BZA)为原料,合成了聚(胺-酯)-苯甲醛树枝状大分子(PAE-BZA),产率为60.82%,色谱纯度为65.27%。用IR、1HNMR和13CNMR表征了它的结构;并测定了PAE-BZA的荧光性能;考察了不同浓度PAE-BZA、不同溶剂及n(Sn2+)/n(PAE-BZA)对其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丙酮为溶剂时,0.5 mmol/L PAE-BZA荧光强度最强;以丙酮、甲醇、DMSO、DMF和乙醇等为溶剂,PAE-BZA在乙醇中的荧光强度最强。随着n(Sn2+)/n(PAE-BZA)增加,PAE-BZA的荧光强度先减弱后增强,且Sn2+与PAE-BZA络合顺序是由外围的N原子逐步向内部的N原子络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枝状 聚(胺-酯) 苯甲醛 荧光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氟化物薄膜材料的光学特性 被引量:7
4
作者 薛春荣 易葵 +1 位作者 邵建达 范正修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507-1512,共6页
为了进一步明确氟化薄膜材料在紫外(UV)-真空紫外(VUV)波段的光学常数,研究了真空紫外领域常用的基底材料和6种大带隙的氟化物薄膜材料的光学特性。分别在熔石英(JGS1)基底和氟化镁单晶基底上用热舟蒸发法以不同的沉积速率和不同的基底... 为了进一步明确氟化薄膜材料在紫外(UV)-真空紫外(VUV)波段的光学常数,研究了真空紫外领域常用的基底材料和6种大带隙的氟化物薄膜材料的光学特性。分别在熔石英(JGS1)基底和氟化镁单晶基底上用热舟蒸发法以不同的沉积速率和不同的基底温度镀制了3种高折射率材料薄膜LaF3、NdF3、GdF3和3种低折射率材料薄膜MgF2、AlF3、Na3AlF6;在国家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实验站测定了它们120~300nm的透射光谱曲线,用商用lambda900光谱仪测量了它们190~500nm的透射光谱曲线,两者相结合标定了透射率的准确值。用包络法和模拟退火相结合研究了它们在120~500nm的折射率和消光系数,给出了6种氟化物材料的光谱色散曲线。结果显示,3种高折射率薄膜的折射率在157nm处约为1.77~1.89,而3种低折射率薄膜的折射率在157nm处约为1.44~1.48;研究表明,选用折射率相差较大的高、低折射率氟化物薄膜,可在膜系设计中组成高低折射率材料对,用于设计各种实用的薄膜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紫外 同步辐射 氟化物材料 光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红外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赵俊锋 陈建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9,36,共3页
红外吸波材料在现代隐身技术、节能、绝热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扼要介绍了纳米材料的红外吸收机制和红外吸波特点,综述了纳米技术在红外吸波材料中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关键词 纳米材料 红外 吸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萘酰亚胺树枝状聚(胺-酯)荧光材料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宁春花 李倩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49-855,共7页
以乙二胺(EDA)、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和1,8-萘二甲酸酐为原料,合成了萘酰亚胺树枝状聚(胺-酯)(PAE-1,8-NL),产率为32.79%。用IR和1HNMR表征了它的结构。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手段对PAE-1,8-NL及加入稀土金属离子... 以乙二胺(EDA)、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和1,8-萘二甲酸酐为原料,合成了萘酰亚胺树枝状聚(胺-酯)(PAE-1,8-NL),产率为32.79%。用IR和1HNMR表征了它的结构。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手段对PAE-1,8-NL及加入稀土金属离子(La3+、Nd3+、Dy3+、Gd3+、Eu3+)或质子的各种溶液的光物理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AE-1,8-NL在氯仿-乙醇(体积比1∶1)稀溶液中在激发波长为335 nm激发下产生两处荧光峰370 nm和386 nm,分别归属为萘单体荧光峰和分子内萘基-萘基激基缔合物荧光峰;稀土金属离子或质子与PAE-1,8-NL内部的胺络合后,对萘单体荧光峰影响不大,而对激基缔合物荧光强度产生规律性的变化。PAE-1,8-NL溶液的荧光强度随稀土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大先增强后减弱;随H+浓度的增大而增强;随稀土金属离子和H+浓度的增大先增强后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枝状聚(胺-酯) 萘酰亚胺 荧光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用聚萘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7
作者 曾小君 徐阳 +2 位作者 吉鹏 陈会琴 王航航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9-183,共5页
采用3,4,9,10-二萘嵌苯四酸二酐(PTCTA)为原料,经高温自由基聚合、气相沉积、脱氢、石墨化工艺制得锂离子电池用聚萘(PPN)负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显微拉曼光谱等检测技术对PPN负极材料的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分... 采用3,4,9,10-二萘嵌苯四酸二酐(PTCTA)为原料,经高温自由基聚合、气相沉积、脱氢、石墨化工艺制得锂离子电池用聚萘(PPN)负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显微拉曼光谱等检测技术对PPN负极材料的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与表征,研究了PPN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PPN负极材料具有类似石墨的多片层结构,电化学测试表明,PPN负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在50mA/g电流密度下,PPN负极材料首次放电比容量为368.4mAh/g,经过200圈循环之后,PPN负极材料的放电比容量仍保持在300.3mAh/g。结果显示PPN适用于做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聚萘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水性调湿涂料的研制
8
作者 陆洪彬 陈建华 +2 位作者 冯春霞 茅敬雨 宗文亮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1-73,共3页
利用凹凸棒土、活性炭具有特殊的纤维结构和强大的吸附性能等特性,选择其作为调湿功能填料,并以纯丙乳液为基料,配制调湿功能涂料;重点研究了调湿涂料在周期性热湿作用下的吸放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凹凸棒土、活性炭的涂料具有调... 利用凹凸棒土、活性炭具有特殊的纤维结构和强大的吸附性能等特性,选择其作为调湿功能填料,并以纯丙乳液为基料,配制调湿功能涂料;重点研究了调湿涂料在周期性热湿作用下的吸放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凹凸棒土、活性炭的涂料具有调湿功效。运用凹凸棒土研制的调湿涂料在前100h调湿效果明显;而运用活性炭制备的调湿涂料则在100h之后逐渐表现出调湿特性;添加10g活性炭的调湿涂料168h吸湿率达0.81%,放湿率为0.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湿涂料 凹凸棒土 活性炭 吸湿率 放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钯锰纳米多孔材料对乙醇的电催化氧化
9
作者 陈继云 方晓婷 +3 位作者 韩光捷 梅玲 崔荣静 韩志达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27,共8页
采用熔体快淬结合去合金化法制备了钯锰纳米多孔材料(NP-PdMn)。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材料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在碱性条件下对乙醇氧化的电催化活性。表征显示,NP... 采用熔体快淬结合去合金化法制备了钯锰纳米多孔材料(NP-PdMn)。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材料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在碱性条件下对乙醇氧化的电催化活性。表征显示,NP-Pd Mn为具有三维双连续纳米多孔结构的棒状材料;锰取代了晶格中部分钯的位置使得晶面间距变小;部分钯和锰在材料表面以氧化态存在。催化性能分析表明,与商业Pd/C相比,NP-PdMn/C催化剂具有优于商业Pd/C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去合金化 钯锰纳米多孔材料(NP-PdMn) 电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掺杂ZnO晶体结构和红外光谱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赵俊锋 陈建华 +2 位作者 王旭红 沈晓冬 陆春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9-31,共3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Ni掺杂ZnO晶体。XRD和SEM结果表明,Ni掺杂浓度较低时,生成置换型氧化锌镍固溶体;当Ni掺杂浓度增加到5%时,Ni2+过饱和,析出部分斜方NiO。FT-IR发现样品在900~1400cm-1之间出现了一个较宽的吸收带,且随Ni掺杂...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Ni掺杂ZnO晶体。XRD和SEM结果表明,Ni掺杂浓度较低时,生成置换型氧化锌镍固溶体;当Ni掺杂浓度增加到5%时,Ni2+过饱和,析出部分斜方NiO。FT-IR发现样品在900~1400cm-1之间出现了一个较宽的吸收带,且随Ni掺杂量的增加而加强,表现出良好的红外吸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 水热法 红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异丙醚-苯酚和水-异丁醇-苯酚体系的液液平衡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居红芳 徐桦 +3 位作者 朱慧 周培芳 钱敏芳 叶晓君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17,共6页
水-异丙醚-苯酚体系的研究在工业上和环境保护上具有重要意义,但至今未见到液液平衡(LLE)数据的报导。今报导了这一系统在两个工作温度的LLE数据。为了寻找萃取剂异丙醚的替代物,我们同时进行了水-异丁醇-苯酚体系的液液平衡研究。在常... 水-异丙醚-苯酚体系的研究在工业上和环境保护上具有重要意义,但至今未见到液液平衡(LLE)数据的报导。今报导了这一系统在两个工作温度的LLE数据。为了寻找萃取剂异丙醚的替代物,我们同时进行了水-异丁醇-苯酚体系的液液平衡研究。在常压下使用GC-14B气相色谱仪,测定了319K和329K时水-异丙醚-苯酚体系的液液平衡(LLE)数据以及水-异丁醇-苯酚体系在319K和333K时的LLE数据。用内标法测定了这些体系中除水以外的各组分浓度。在水-异丙醚-苯酚体系中,异丙醚测量的根均方误差为1.4%;苯酚测量的根均方误差为4.6%。在水-异丁醇-苯酚体系中,异丁醇测量的根均方误差为3.1%;苯酚测量的根均方误差为4.6%。文中给出了上述四个等温截面的LLE数据,同时也给出了相应示意图。2003年我们用工作曲线法(外标法)给出了水-异丙醚-苯酚在319K的等温截面图。两者比较,总体上是类似的,但内标法结果更可靠。这次的研究,还纠正了当时的一个错误估计。对于水-异丁醇-苯酚体系的液液平衡研究表明,异丁醇也是从废水中萃取苯酚的良好萃取剂。但是异丁醇的再生及其循环利用并不如异丙醚那样容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液平衡(LLE) 水-异丙醚-苯酚 水-异丁醇-苯酚 内标法 等温截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淀粉胶黏剂的交联改性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曾小君 吴玲玲 王航航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63-66,共4页
用玉米淀粉与过硫酸铵反应制备了氧化淀粉胶黏剂,再与二羟甲基双氰胺(DMDCD)进行交联反应,制备了一种交联改性氧化淀粉胶黏剂。采用红外光谱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讨论了交联改性对氧化淀粉胶黏剂耐水性和贮存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用玉米淀粉与过硫酸铵反应制备了氧化淀粉胶黏剂,再与二羟甲基双氰胺(DMDCD)进行交联反应,制备了一种交联改性氧化淀粉胶黏剂。采用红外光谱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讨论了交联改性对氧化淀粉胶黏剂耐水性和贮存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DMDCD改性提高了淀粉胶黏剂的耐水性与贮存稳定性;当过硫酸铵质量分数为淀粉质量的1.5%,DMDCD质量分数为淀粉质量的3%时,交联改性氧化淀粉胶黏剂的贮存稳定性在45 d以上,其耐水时间、黏度分别为102 h和1680 mPa.s;红外分析证实了DMDCD与氧化淀粉发生了交联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淀粉胶黏剂 二羟甲基双氰胺 交联改性 瓦楞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分子2,2′-联咪唑镉(Ⅱ)配聚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英文)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巧云 马运声 +3 位作者 杨高文 石建东 顾巧珍 袁荣鑫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461-1467,共7页
以硫氰酸根、叠氮基、二氰胺为桥联配体,分别与2,2′-联咪唑和硝酸镉反应,获得配聚物[Cd(SCN)2(H2biim)]n(1),[Cd(N3)2(H2biim)]n(2)和[Cd2(NO3)(dca)3(H2biim)2.5]n(3),3个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IR、TGA等表征,并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 以硫氰酸根、叠氮基、二氰胺为桥联配体,分别与2,2′-联咪唑和硝酸镉反应,获得配聚物[Cd(SCN)2(H2biim)]n(1),[Cd(N3)2(H2biim)]n(2)和[Cd2(NO3)(dca)3(H2biim)2.5]n(3),3个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IR、TGA等表征,并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2分别是以μ1,3-SCN-和μ1,1-N3-双桥连接的一维链状结构,化合物3是以μ1,5-dca-和μ3,3′-H2biim交叉桥连的二维网状结构。对它们的荧光性质也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2 2′-联咪唑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纶废料的剥色工艺探索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奠宇 刘龙飞 +1 位作者 王江 钦斌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11-114,共4页
本着节能减排的原则,以涤纶废料的剥色再利用为思路,研究了各种工艺条件下涤纶废料的剥色效果与处理工艺的关系,探索了一条适合于涤纶再利用的有效途径。实验发现,当烧碱用量为2g/L、主剥色剂用量为3g/L、助剥色剂用量为15g/L、渗透剂... 本着节能减排的原则,以涤纶废料的剥色再利用为思路,研究了各种工艺条件下涤纶废料的剥色效果与处理工艺的关系,探索了一条适合于涤纶再利用的有效途径。实验发现,当烧碱用量为2g/L、主剥色剂用量为3g/L、助剥色剂用量为15g/L、渗透剂用量为1g/L、缓冲剂用量为1.5g/L时可以得到比较理想的剥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纶 剥色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基PtSn催化剂直接乙醇燃料电池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旭红 袁善美 +1 位作者 朱昱 倪红军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54-1458,共5页
采用自制的碳纤维基PtSn催化剂薄膜作为阳极催化剂,商用Pt/C作为阴极催化剂,Nafion 115膜作为质子交换膜,通过热压制成膜电极,组装平板型直接乙醇燃料单电池,搭建测试系统并进行性能的测试,研究了温度、乙醇浓度、溶液流量、进气流量等... 采用自制的碳纤维基PtSn催化剂薄膜作为阳极催化剂,商用Pt/C作为阴极催化剂,Nafion 115膜作为质子交换膜,通过热压制成膜电极,组装平板型直接乙醇燃料单电池,搭建测试系统并进行性能的测试,研究了温度、乙醇浓度、溶液流量、进气流量等参数对DEFC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乙醇溶液浓度为1.0 mol/L、溶液进样流量为1.0 mL/min、溶液温度为80℃、氧气进样流量为100 mL/min时结果较优,单电池的最高功率密度达18.2 mW/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乙醇燃料电池(DEFC) 碳纤维 PtSn催化剂 膜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形状记忆合金Mn_2NiGa band Jahn-Teller效应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罗礼进 仲崇贵 +4 位作者 董正超 方靖淮 秦玉明 周朋霞 江学范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86-890,共5页
运用第一性原理的方法,研究了磁性形状记忆合金Mn_2NiGa在马氏体相变中晶格结构、磁结构、Mn原子d电子结构的变化.研究表明,伴随Mn_2NiGa马氏体相变的发生,形成了一个由两根长键及四根短键组成的拉长八面体结构,即产生了沿z轴拉长的Jahn... 运用第一性原理的方法,研究了磁性形状记忆合金Mn_2NiGa在马氏体相变中晶格结构、磁结构、Mn原子d电子结构的变化.研究表明,伴随Mn_2NiGa马氏体相变的发生,形成了一个由两根长键及四根短键组成的拉长八面体结构,即产生了沿z轴拉长的Jahn-Teller畸变;在相变时,位于八面体中心的Mn原子的磁矩发生显著的变化,而作为配体的Ni、Ga原子的磁矩变化很微小;Jahn-Teller畸变的发生,是由于晶体的畸变使配住场产生变化,导致Mn原子d电子态密度重新分布,从而使e_g和t_(2g)能级分裂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马氏体相变 BAND Jahn–Teller效应 d电子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包覆粉煤灰漂珠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陆洪彬 陈建华 +2 位作者 李文丹 冯春霞 焦宝祥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200-202,共3页
以硫酸钛为钛源,采用非均相沉淀法制备二氧化钛包覆粉煤灰漂珠,并利用已包覆二氧化钛的粉煤灰配制外墙隔热涂料,研究了水解反应温度、pH值、反应时间和理论包覆厚度对二氧化钛包覆粉煤灰漂珠隔热性能的影响。反应温度和pH值对二氧化钛... 以硫酸钛为钛源,采用非均相沉淀法制备二氧化钛包覆粉煤灰漂珠,并利用已包覆二氧化钛的粉煤灰配制外墙隔热涂料,研究了水解反应温度、pH值、反应时间和理论包覆厚度对二氧化钛包覆粉煤灰漂珠隔热性能的影响。反应温度和pH值对二氧化钛包覆粉煤灰漂珠的隔热性能影响显著;当水解温度为70℃、pH为7、反应时间6 h、理论包覆厚度为1.0μm时,二氧化钛在粉煤灰漂珠表面分布均匀,白度达60.4°,在900℃煅烧2 h二氧化钛开始由锐钛矿转变为金红石,利用其制备的隔热涂料与黑漆的温差达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粉煤灰漂珠 隔热涂料 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PEG-MAA-AM三元共聚高效减水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曾小君 陈鄂 +3 位作者 陈燕红 申静静 王航航 毛荣良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1-143,共3页
以改性聚醚(TPEG)、甲基丙烯酸(MAA)和丙烯酰胺(AM)为主要原料,在引发剂和分子量调节剂作用下,在水溶液中共聚合成TPEG-MAA-AM三元共聚高效减水剂。考察了单体摩尔比、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合成条件对减水剂性能的影响规律... 以改性聚醚(TPEG)、甲基丙烯酸(MAA)和丙烯酰胺(AM)为主要原料,在引发剂和分子量调节剂作用下,在水溶液中共聚合成TPEG-MAA-AM三元共聚高效减水剂。考察了单体摩尔比、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合成条件对减水剂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最佳的减水剂合成条件为:n(TPEG)∶n(MAA)∶n(AM)=1∶1.3∶0.9,引发剂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5%,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4h。在上述条件下制得的减水剂具有良好的分散性,掺入该减水剂0.2%(质量分数),水灰比为0.29时,水泥的净浆流动度可达到295mm。抗压强度测试表明,该种减水剂应用于混凝土多孔砖砌体中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羧酸减水剂 混凝土多孔砖砌体 改性聚醚 合成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形状记忆合金Mn_2NiGa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罗礼进 仲崇贵 +2 位作者 方靖淮 蒋青 江学范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45-750,共6页
运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对Hg_2CuTi型Mn_2NiGa分别在奥氏体态和马氏体态下的晶体结构、磁性、电子结构以及Hg_2CuTi型Mn_2NiGa的压力响应、四方变形等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i)在奥氏体态和马氏体态下,Mn原子均是Mn_2NiGa... 运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对Hg_2CuTi型Mn_2NiGa分别在奥氏体态和马氏体态下的晶体结构、磁性、电子结构以及Hg_2CuTi型Mn_2NiGa的压力响应、四方变形等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i)在奥氏体态和马氏体态下,Mn原子均是Mn_2NiGa总磁矩的主要贡献者,但Mn(A)、Mn(B)原子磁矩的值不等且呈反平行耦合,因而Mn_2NiGa合金均表现为亚铁磁结构;ii)在奥氏体态和马氏体态下,Mn(A)-d、Mn(B)-d的投影态密度在费米面附近交叠都很少,说明Mn(A)、Mn(B)原子之间的d-d直接交换作用均很弱,而此时Mn的原子内交换作用很强.这是Mn_2NiGa在奥氏体态和马氏体态下均呈现亚铁磁结构的成因;iii)理论计算出在四方变形中,在c/a约为1.27处出现一个稳定的马氏体相,这与实验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电子结构 磁性 压力响应 四方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根过氧化酶在纳米金/氧化锌球腔微电极阵列上的直接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宇 尹凡 +1 位作者 孙磊 周丽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27-733,共7页
利用Langmuir-Blodgett技术和溶胶-凝胶(sol-gel)法在氧化铟锡(ITO)电极表面制备了有序的纳米金/氧化锌(nano-Au/ZnO)球腔阵列,并采用扫描电镜表征了nano-Au/ZnO球腔阵列的形貌。该阵列的循环伏安曲线具有微电极特性。将辣根过氧... 利用Langmuir-Blodgett技术和溶胶-凝胶(sol-gel)法在氧化铟锡(ITO)电极表面制备了有序的纳米金/氧化锌(nano-Au/ZnO)球腔阵列,并采用扫描电镜表征了nano-Au/ZnO球腔阵列的形貌。该阵列的循环伏安曲线具有微电极特性。将辣根过氧化酶(HRP)直接固定于nano-Au/ZnO球腔微电极阵列表面的ZnO球腔内,制备了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HRP在该阵列上的直接电化学。在pH7.0的缓冲溶液中,其循环伏安曲线于-0.145 V和-0.230 V处出现了1对稳定的准可逆氧化-还原峰,式量电位(E0′)为-0.188 V,表明固定于传感器表面ZnO球腔内的HRP保持了良好的电化学活性,其直接电子转移速率常数为2.95 s-1。ZnO的亲水性和特有的球腔阵列结构不仅为保持HRP的生物电化学活性提供了适宜的微环境,也为固定HRP提供了大的比表面积,从而增大了HRP的负载量。制备的生物传感器对H2O2有较好的电催化作用,并在6.67×10-6~1.31×10-3mol/L范围内与响应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7.3×10-7mol/L,米氏常数为0.411 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 ZnO球腔阵列 微电极阵列 辣根过氧化酶 过氧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