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形式分析法在艺术史研究中的局限及其当代机遇 被引量:2
1
作者 楚小庆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0-185,共6页
形式分析方法曾在艺术史研究领域中拥有重要地位,但终因拒绝讨论艺术作品的内容和艺术家个性,仅用知觉心理学解释艺术形式的发展,而陷入形而上的历史目的论和循环论。当代新艺术史研究方法为传统形式分析法的转变提供了契机,包括新的方... 形式分析方法曾在艺术史研究领域中拥有重要地位,但终因拒绝讨论艺术作品的内容和艺术家个性,仅用知觉心理学解释艺术形式的发展,而陷入形而上的历史目的论和循环论。当代新艺术史研究方法为传统形式分析法的转变提供了契机,包括新的方法论、实证资料和技术方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 形式分析法 形式 艺术史 研究 方法 局限 机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中国女性电影的爱情叙事
2
作者 楚小庆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6-169,共4页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女性电影艺术创作以时代、民族、阶级的宏大话语来挤兑个性解放模式的恋爱,或直接质疑自由恋爱的意义。在一些女性电影中,自由恋爱甚至与"人"的独立价值构成了紧张关系,指向女性主体价值的取消。但同时,上...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女性电影艺术创作以时代、民族、阶级的宏大话语来挤兑个性解放模式的恋爱,或直接质疑自由恋爱的意义。在一些女性电影中,自由恋爱甚至与"人"的独立价值构成了紧张关系,指向女性主体价值的取消。但同时,上海弥漫的小资情调与欲望气息又决定了对浪漫肉感的恋爱故事的强烈需求,这就使得20世纪30年代的女性电影只能讲述反恋爱的爱情故事:把都市女性置于恋爱的历练场和人性的检测场,但又倾向于否认都市恋爱的意义,书写爱情的虚空与无望。20世纪30年代女性电影对浪漫颓靡爱情的呈现,既是批判,也是对洋场风气的迎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反恋爱 女性电影 艺术创作 艺术风格 爱情故事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