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才队伍强方能文化事业强——《江苏省文化名人录·表演艺术卷》评介
1
作者 管若松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73-274,共2页
在各界学术同仁的关心和支持下,由江苏省文化厅、江苏文化名人艺术资料档案库领导小组、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共同组织编著的《江苏省文化名人录·表演艺术卷》经过近3年的精心努力,终于在2014年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这部具有丰... 在各界学术同仁的关心和支持下,由江苏省文化厅、江苏文化名人艺术资料档案库领导小组、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共同组织编著的《江苏省文化名人录·表演艺术卷》经过近3年的精心努力,终于在2014年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这部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的著作的出版发行,对人们认识与了解新中国建立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文化厅 文化事业 表演艺术 名人录 人才队伍 学术研究价值 美术出版社 评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书画艺术走出去的难点与突破路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陶小军 楚小庆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5-48,共4页
书画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和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内容。江苏书画艺术在历史上有着非常突出的重要地位,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也逐渐面临了几大难点:一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书画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和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内容。江苏书画艺术在历史上有着非常突出的重要地位,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也逐渐面临了几大难点:一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中国书画艺术创作已经展现出了新的时代面貌,原有的书画艺术理论已不能完全满足书画艺术创作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加强对书画艺术理论的研究,促进对当代书画创作实践的指导。二是为实现艺术强省的建设目标,我们需要创造出能使更多书画艺术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目前的状况是人才很多,但是既出不来、又留不住,这使得江苏书画艺术发展的后劲明显不足。三是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书画艺术本身的特殊性,江苏书画的商品化、市场化程度参差不齐,这也严重影响了江苏书画艺术的创新和繁荣。江苏书画艺术应遵循以下几种方式,以探索寻求发展、实现突破的有效路径:第一,紧抓历史发展机遇,以艺术强省为契机,开拓书画艺术发展之路;第二,依托和整合江苏艺术资源平台,提升江苏书画艺术的活跃力;第三,加强书画理论研究,促进书画艺术创作实践的繁荣发展;第四,大力发展书画产业,规范书画市场;第五,培养和造就书画人才,着力打造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建设 江苏书画 艺术传播 难点 突破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象学视域下文化消费现象研究新径探索
3
作者 徐望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1-176,共6页
基于现象学视域,运用现象学方法,可以开辟文化消费现象研究新径。这将有助于研究者发现、遴选文化现象,探究揭示现象所现的本质性存在。这要求研究者锁定文化消费现象为研究对象。进一步,确立本质直观、存而不论、意向投射、“被给予”... 基于现象学视域,运用现象学方法,可以开辟文化消费现象研究新径。这将有助于研究者发现、遴选文化现象,探究揭示现象所现的本质性存在。这要求研究者锁定文化消费现象为研究对象。进一步,确立本质直观、存而不论、意向投射、“被给予”等对文化消费现象的观察姿态;同时确立观察点,如文化生产和消费主体的意向性结构、文化产品的质素、文化产品现象(所现之象)的典型性、文化产品现象(现出象来)的清晰度、文化产品现象(所现之象)与生活世界的关联度等。最后,对文化消费现象进行直观与反思,应追问:这种现象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这种现象将怎样发展?对于这种现象如何反思?研究者要特别注意以“澄怀味象”的态度进行本质直观,并进行反求诸己的现象学反思,不断深化对文化消费现象的思考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现象级 文化消费现象 文化消费意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江苏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管若松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6-111,共6页
江苏的舞台艺术精品创作与生产是江苏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贯彻落实中共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方针,就要研究探讨江苏舞台精品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当前,江苏舞台艺术在繁荣的背后也呈现出一系列问题:艺术表演... 江苏的舞台艺术精品创作与生产是江苏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贯彻落实中共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方针,就要研究探讨江苏舞台精品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当前,江苏舞台艺术在繁荣的背后也呈现出一系列问题:艺术表演团体专业化水平下降,创作队伍急剧萎缩,后备从业者匮乏,经费保障不到位,缺乏明确发展定位,相关职能部门难以形成合力等。从这些问题着眼,可得出的可行对策有:调查清理全省各艺术表演团体,激活其管理机制;总结"精品工程"的成败得失,重建推动舞台艺术创新发展的科学机制;凸显江苏各剧种的特色;用政策吸引民营团体生产舞台精品;加强省、市两级专业创作网络建设,重视发展一、二度创作人才;加强表演艺术招生与教育工作;用有力的激励机制激发舞台艺术创作者的工作激情;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影响力,培育演出市场;设立江苏精品创作、人才培养专项经费;加强组织领导和针对性指导;注意在创作与生产中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舞台艺术 精品创作 艺术创作 艺术作品 可持续发展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后身体文化消费:数智人文境脉中文化消费的身体转向
5
作者 徐望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7-68,共12页
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与普及性应用,人类社会正经历着从数字时代到数智时代的历史迁跃,数智人文境脉由此形成。在此境脉中,区别于自然化身体的技术化身体成为一种重要的现象,亦即后身体现象。当下,AI已演变为一种非主体的“... 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与普及性应用,人类社会正经历着从数字时代到数智时代的历史迁跃,数智人文境脉由此形成。在此境脉中,区别于自然化身体的技术化身体成为一种重要的现象,亦即后身体现象。当下,AI已演变为一种非主体的“主体”,与人类主体共存。这在具有身体经验性的AI文化消费实践中表现为消费者与消费对象的共时后身体化,进而催生出独特的后身体化消费体验。在这一直接由AI技术催化而生的文化消费身体转向进程中,消费价值建构应以“重塑身体自我”为核心目标。这需要认识自我与他者之间的镜像映射关系,思辨身体与后身体之间的反身性结构,在技术规训中寻求突破,通过生产性消费实践实现身体自我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人文境脉 人工智能 文化消费 后身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宋长善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4-91,共8页
随着政策扶持与市场需求的合力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趋势。首先,文章从融合发展基础、融合发展动力两个维度分别阐释了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机制,并对江苏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其次,采用熵... 随着政策扶持与市场需求的合力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趋势。首先,文章从融合发展基础、融合发展动力两个维度分别阐释了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机制,并对江苏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其次,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等测量江苏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研究表明:现阶段两大产业的融合尚处于轻度失调阶段,但耦合协调度已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最后,提出促进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推进江苏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提质增效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旅游产业 文旅融合 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阈下江苏省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困境与路径
7
作者 宋长善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17期14-16,20,共4页
农村文化建设既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程,也是满足民众对美好文化生活向往的重要途径。当前,江苏省虽已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短板、居民文化权益还未受到足够重视、农村... 农村文化建设既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程,也是满足民众对美好文化生活向往的重要途径。当前,江苏省虽已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短板、居民文化权益还未受到足够重视、农村文化呈边缘化倾向、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文化消费存在结构性缺陷等问题。需要从引进社会力量,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凸显农村居民主人翁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重构乡村文化空间,增强文化认同感;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智力支撑能力;优化文化消费结构,发挥文化消费带动作用等多维度不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文化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 农村文化 文化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列平书法艺术作品赏析
8
作者 郭列平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文化建设背景下艺术学理论学科发展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0
9
作者 楚小庆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51,83,共19页
新时期的全球文化发展和理论走向,各种新兴艺术业态的不断更新、涌现,都在不断推动中国的艺术学学科走向开放的概念,现实生活的迫切要求也在不断赋予艺术学理论以新的实践性社会意义和应用性社会价值,并逐步创造出新的中国式话语。建设... 新时期的全球文化发展和理论走向,各种新兴艺术业态的不断更新、涌现,都在不断推动中国的艺术学学科走向开放的概念,现实生活的迫切要求也在不断赋予艺术学理论以新的实践性社会意义和应用性社会价值,并逐步创造出新的中国式话语。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学理论学科体系,有着尤其突出的必要性和紧迫感。在当代中国,艺术学理论自身社会价值的实现方式应该是"引领",所坚守的价值底线应该是超越现实的理想价值理念,社会意义应该是"构建核心价值"。艺术学理论应高扬现实主义精神,时刻站在社会时尚思潮的最前端,成为引领全社会整体艺术发展的鲜明旗帜,以达到能够采用文化和艺术的方式影响和塑造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最终成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决定性内在推动力量的宏伟目标。真正实现理论研究的"三贴近",是实现其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强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的理论前提是从文化自觉逐步走向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高度实现自身发展的学科自觉、学科自信、学科自强,从而得以担负起历史赋予的社会担当、时代担当和民族担当。艺术学理论研究拥有特定的对象和领域,拥有宏观的视角,科学实证的方法,求实、求是的理论诉求,化育灵魂、浇铸精神的终极目的。艺术学理论不仅旨在找寻支配艺术现象的根本原因,探索其发生发展的基本共通规律,而且关乎对外文化交流和国家艺术形象,以及国家有关宏观文化发展战略与艺术政策的制定、实施,以至国家意识形态对社会文化思潮与价值观念的控制和把握。以宏观缜密、逻辑严密、活泼而理性、着重于思想文化层面的把握和梳理而著称的艺术学理论必须坚持不断创新,以保持自身理论建设的先进性、先觉性和超越性,敏锐地触及到思想的前沿。在此基础之上,艺术学理论方能高举"引领"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旗帜,以厚重的中华艺术精神为依托,在全球化的今天重建中国文化的主体性,鼓舞和重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进而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最终推动构筑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伟大事业,建设出中华民族共有的美好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文化建设 艺术学 艺术学理论 学科建设 理论创新 引领 文化自觉 核心价值 艺术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中的相关问题——以江苏为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郭妍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28-229,213,共3页
从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到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步入规范轨道,江苏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主要呈现出高新技术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紧密结合;政府引导资金领跑,民营资本跟进;立足地域优势和文化资源优势以及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四大特色,... 从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到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步入规范轨道,江苏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主要呈现出高新技术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紧密结合;政府引导资金领跑,民营资本跟进;立足地域优势和文化资源优势以及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四大特色,并且在时代大潮中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汲取新的生命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园区 江苏 文化产业 文化建设 发展 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运河文化带生态美学与社会美育价值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望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7-65,共9页
大运河文化带不仅具有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价值,也具有美学与美育价值。可以从生态美学的实践根基、本体论、存在论3个理论维度分析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所有人都生存于一定的生态环境之中,基于生态美学,塑造生态环境之美,是重要的社会... 大运河文化带不仅具有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价值,也具有美学与美育价值。可以从生态美学的实践根基、本体论、存在论3个理论维度分析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所有人都生存于一定的生态环境之中,基于生态美学,塑造生态环境之美,是重要的社会美育途径。大运河文化带发挥社会美育价值的三大途径是:通过构筑生态景观进行生态美育;通过发展文旅融合进行人文美育;通过创作公共艺术进行艺术美育。提升大运河文化带生态美学与社会美育价值的策略有:“文化为魂”凸显“运河之美”的历史底蕴与时代价值;营造“诗意生存”生态,推动“诗意运河”建设;优化文化艺术供给,促进社会美育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文化带 生态美学 社会美育 文旅融合 公共文化 建设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学理论的核心作用是引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方向 被引量:6
12
作者 楚小庆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8-35,6,共9页
在当代中国,深刻认识和认真梳理艺术学理论在当代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尤其是深入阐释艺术学理论在当下需要迫切发挥其引领作用这一理论命题,非常必要。在当下,国家在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实现重大突破之后重新回头弥补文化建设的... 在当代中国,深刻认识和认真梳理艺术学理论在当代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尤其是深入阐释艺术学理论在当下需要迫切发挥其引领作用这一理论命题,非常必要。在当下,国家在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实现重大突破之后重新回头弥补文化建设的重要一课,由此,文化事业在硬件设施大建快上之后,也一定要重视和弥补艺术学基础理论研究这重要一课。上述问题的核心,就是以艺术学理论引领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核心价值理论体系的基本问题。艺术学理论要想取得"引领"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其关键点是必须突破自身学科理论的小圈子,结合当代文化建设的大的现实背景深入开展理论研究,难点是在现实实践中艺术学理论如何具体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突破点是必须结合现实对优秀文艺理论和优秀文艺作品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总结、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与途径。艺术学理论的引领作用直接表现为对当代艺术创作方向与价值导向的"引领"。艺术学理论需要在艺术创作满足人类最根本的艺术审美需求的同时,对艺术创作进行深化、总结、提升,探索、理清艺术发展、运行规律,并结合人类社会应有的或应该倡导的社会价值取向,提出引领性的思想和理论。其引领作用的实现,在于着力于人类社会的艺术境界、审美追求以至价值观念"应该是什么",引导艺术创作并在社会文化实践中实现人类社会的价值取向,并最终构建形成人类社会的文化凝聚力和文化价值观念体系。艺术学理论不仅要引导人民群众的文化追求,还要引领艺术创作转化为符合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文化产品,实现艺术作品本身思想品质、艺术品格和观赏品味的有机统一,力求创造出一条全民参与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强的光辉道路,建设出中华民族共有的美好精神家园。此外,还必须着力于先进文化理论、优秀文艺作品的生产机制、发展规律及其与当代社会文化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艺术学理论 核心作用 引领 艺术创作 核心价值体系 文化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岸博物馆藏书画艺术类文创产品开发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徐亚慧 杨修红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5-71,189,共8页
本文以海峡两岸博物馆藏书画艺术作品为研究对象,从全球文化视野比较两岸博物馆藏书画艺术类文创产品的联系和差异。由于受欧美国家影响,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创研发起步较早并渐成体系,中国大陆地区博物馆以南京博物院为代表后来居上... 本文以海峡两岸博物馆藏书画艺术作品为研究对象,从全球文化视野比较两岸博物馆藏书画艺术类文创产品的联系和差异。由于受欧美国家影响,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创研发起步较早并渐成体系,中国大陆地区博物馆以南京博物院为代表后来居上,在馆藏书画艺术作品的文创研发和营销领域发展迅速。如从产业现状、开发模式、营销策略、跨界合作、人才培养等多个角度对两岸博物馆文创产业进行系统比较,我们可以在差异性比较中发现大陆博物馆存在的不足,并在实际考察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案,以建构起一套有助于江苏本土博物馆书画艺术文创产品开发设计的基础理论框架,对江苏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设计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依据,推动博物馆文创产业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 馆藏书画艺术 文创产品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社会、消费文化和文化消费理论解读——文化产业的社会环境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徐望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A01期23-29,共7页
当今社会是一个消费社会,是消费重构了人类的生存空间,更迭了当今社会的文化生产。因此,研究文化产业,要从研究消费社会入手。学界对于消费社会、消费文化和文化消费进行了广泛研究。文章对相关理论进行综述,并加以解读。首先对"消... 当今社会是一个消费社会,是消费重构了人类的生存空间,更迭了当今社会的文化生产。因此,研究文化产业,要从研究消费社会入手。学界对于消费社会、消费文化和文化消费进行了广泛研究。文章对相关理论进行综述,并加以解读。首先对"消费"释义,来探讨消费文化的生成;再从消费社会的起源看文化消费的发展;进一步剖析消费社会的本质,深层反映文化资本化的趋势;最后,对于消费社会的文化表征进行了归纳与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社会 消费文化 文化消费 资本主义 商品化 文化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进步对艺术创作形式与审美文化表现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楚小庆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8-138,148,共11页
当前,技术进步对艺术的影响已拓展到艺术作品形式表现之外的广阔领域。技术对艺术创作形式变化的影响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分别是制作手段、材料载体、场景氛围和信息表达。技术制作是以艺术的呈现手段而存在的一个价值维度,技术情境是以... 当前,技术进步对艺术的影响已拓展到艺术作品形式表现之外的广阔领域。技术对艺术创作形式变化的影响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分别是制作手段、材料载体、场景氛围和信息表达。技术制作是以艺术的呈现手段而存在的一个价值维度,技术情境是以营造艺术的氛围手段而存在的一个价值维度,技术信息是以艺术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媒介工具作用而存在的一个价值维度,三者分别发挥着制作呈现、渲染情景、传播信息的基础作用。技术对于艺术的影响,也逐渐呈现为声、光、色等非物质化手段,创作过程和作品呈现的去物质化趋势日益显著。而作品形式表现的虚拟化和非物质化趋势,促使艺术创作者和欣赏者共同在一个虚拟空间中沿时间轴线完成艺术作品,这已经影响了当下审美文化观念和创作发展的方向。技术化发展促使艺术以制作工艺为呈现手段,实现了从构思到物化的过程和以不同技术工具材料为基础的载体的演变,也带来了上层之中社会关系的变化。信息工具性使艺术顺利介入现代生活,并以此发挥出社会媒介作用,实现引领作用、教化职能。技术进步影响了艺术语言的变化,最终演变为艺术观念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 艺术形式 艺术作品 审美文化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拉斐尔前派风景绘画的艺术风格及其自然主义美学倾向的文化渊源 被引量:3
16
作者 楚小庆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2-88,共7页
在西方艺术史论研究中,拉斐尔前派绘画中的自然主义创作倾向是其重要的艺术风格特征,对自然的关注和艺术创作表现曾经是他们在相当长的艺术创作时期中所坚守和遵循的重要内容,这一现象的缘起有着特殊的社会思潮和文化观念的深刻时代背... 在西方艺术史论研究中,拉斐尔前派绘画中的自然主义创作倾向是其重要的艺术风格特征,对自然的关注和艺术创作表现曾经是他们在相当长的艺术创作时期中所坚守和遵循的重要内容,这一现象的缘起有着特殊的社会思潮和文化观念的深刻时代背景。拉斐尔前派绘画艺术作品中自然主义创作倾向及其美学观念的产生,同英国工业革命对自然和社会的潜在影响有着深刻的思想关联和文化渊源。罗斯金《现代画家》第一册的出版,不但成功地完成了为特纳绘画作品的辩护,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拉斐尔前派的年轻画家们。在艺术风格的形式表现上,由于画家们同理论导师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不同,所以,他们的画作对自然主义这一主题表现的艺术风格的角度和形式也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美术史 拉斐尔前派 艺术作品 风景画 自然主义 艺术风格 罗斯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式分析法在艺术史研究中的局限及其当代机遇 被引量:2
17
作者 楚小庆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0-185,共6页
形式分析方法曾在艺术史研究领域中拥有重要地位,但终因拒绝讨论艺术作品的内容和艺术家个性,仅用知觉心理学解释艺术形式的发展,而陷入形而上的历史目的论和循环论。当代新艺术史研究方法为传统形式分析法的转变提供了契机,包括新的方... 形式分析方法曾在艺术史研究领域中拥有重要地位,但终因拒绝讨论艺术作品的内容和艺术家个性,仅用知觉心理学解释艺术形式的发展,而陷入形而上的历史目的论和循环论。当代新艺术史研究方法为传统形式分析法的转变提供了契机,包括新的方法论、实证资料和技术方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 形式分析法 形式 艺术史 研究 方法 局限 机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第27届年会暨淮剧《小镇》艺术创作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丹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64-266,共3页
2015年9月19—20日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第27届年会暨淮剧《小镇》研讨会在江苏省盐城市召开,来自文化部、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单位的多名专家参与了讨论,对获得“2014—2015年度突出贡献剧目”... 2015年9月19—20日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第27届年会暨淮剧《小镇》研讨会在江苏省盐城市召开,来自文化部、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单位的多名专家参与了讨论,对获得“2014—2015年度突出贡献剧目”的淮剧《小镇》给予了高度评价。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江苏省淮剧团创作演出的淮剧《小镇》是一部深刻、优秀的戏曲现代戏,全剧跌宕起伏、层层递进,始终把人物至于漩涡之中,主人公的心路历程惊心动魄、引人人胜、扣人心弦。《小镇》描写了乡土文明、乡贤文化,展现了人们在经济发展下灵魂的失落与救赎,其反思精神和超越精神非常强大。该剧着力于精神世界的建构和传承,由反思而超越,是近年来的一出不可多得的佳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剧家协会 戏曲现代戏 《小镇》 艺术创作 研讨会综述 淮剧 年会 中国艺术研究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文化强省”建设的精彩求索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望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8-17,共10页
江苏是我国经济大省,更是重要文化区域。为贯彻"文化强国"的大政方针,结合江苏本省的发展时局——自十六大至今,我省将文化建设纳入"两个率先"的新内涵和新标准,强化文化治理,确立起"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强、... 江苏是我国经济大省,更是重要文化区域。为贯彻"文化强国"的大政方针,结合江苏本省的发展时局——自十六大至今,我省将文化建设纳入"两个率先"的新内涵和新标准,强化文化治理,确立起"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强、文化事业和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的文化强省"新三强"目标;提出要革新自强,抢抓机遇,再创一个"文化发展黄金期",在"十二五"期间率先于全国,基本建成文化强省。无疑,"在‘两个率先’中打造‘精彩江苏’"——这一命题既是我省争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主题,也是我省文化工作的主旋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文化建设 江苏 文化强省 两个率先 精彩江苏 软实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机制创新升级对策
20
作者 徐望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1期23-25,共3页
要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效能、切实惠民,关键在于机制建设。只有建设好这套机制,江苏才能打造现代服务型政府,凸显文化事业的公共性,建成"文化强省"。由于当前江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机制在参与保障、投入保障、法治保... 要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效能、切实惠民,关键在于机制建设。只有建设好这套机制,江苏才能打造现代服务型政府,凸显文化事业的公共性,建成"文化强省"。由于当前江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机制在参与保障、投入保障、法治保障、评估保障几个方面存在问题,因而要对现有机制进行创新,使得该机制全面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文化保障机制 文化政策 文化体制改革 江苏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