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以优质教育科研支撑优质基础教育——江苏“十二五”时期基础教育研究发展回顾 |
倪娟
|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
|
2016 |
0 |
|
2
|
每一个时代都可以“梦见”它下一个的时代——30年来江苏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断想 |
彭钢
|
《江苏教育》
|
2008 |
0 |
|
3
|
新高考方案背景下对基础教育改革实践的再思考 |
倪娟
|
《江苏教育》
|
2019 |
0 |
|
4
|
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保障水平 |
王一军
|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
|
2011 |
0 |
|
5
|
江苏素质教育的“宣言书” |
孙孔懿
|
《江苏教育》
|
2008 |
0 |
|
6
|
江苏素质教育新的里程碑 |
王一军
|
《江苏教育》
|
2008 |
0 |
|
7
|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高质量特殊教育体系发展研究 |
倪娟
|
《现代特殊教育》
|
2023 |
0 |
|
8
|
拔尖创新人才早期科学选鉴的几点思考 |
倪娟
王彦明
罗文娜
诸芫泽
|
《教育视界》
|
2025 |
0 |
|
9
|
教育家的社会影响 |
孙孔懿
|
《江苏教育》
|
2007 |
1
|
|
10
|
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 |
王一军
|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
|
2010 |
1
|
|
11
|
教育公平的新定位与新目标 |
张扬生
|
《江苏教育》
|
2008 |
0 |
|
12
|
一份难能的返朴的教育理性 |
马维娜
|
《江苏教育》
|
2008 |
0 |
|
13
|
一次未能全部实现教育目标的改革 |
张扬生
|
《江苏教育》
|
2008 |
0 |
|
14
|
“28条”: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集体记忆” |
马维娜
|
《江苏教育》
|
2008 |
0 |
|
15
|
教育家称号的意义 |
孙孔懿
|
《江苏教育》
|
2007 |
0 |
|
16
|
课程基地促进学校文化创新的江苏实践 |
倪娟
|
《教育视界》
|
2020 |
2
|
|
17
|
校长的道德领导力 |
王一军
|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
|
2010 |
2
|
|
18
|
校长职级制:内涵、要义及实施建议 |
倪娟
|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
|
2016 |
2
|
|
19
|
卡里斯玛型组织的魅力——试评徐学根校长的管理思想及其实践 |
王一军
|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
|
2009 |
1
|
|
20
|
校长的文化耕犁 |
王一军
|
《江苏教育》
|
200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