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血肿周围继发性神经元损伤的磁共振波谱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澄 王苇 +3 位作者 张新江 殷小平 何玲 符长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41-844,共4页
目的评价1H-MRS在脑血肿周围继发性神经元损伤研究中的可行性,并对其价值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对25例发病4周内颅内出血(ICH)患者进行MRS检查,观察血肿周围组织的MRS谱线,定量分析NAA变化和检测乳酸峰。结果88%(22/25)患者血肿周围组织获... 目的评价1H-MRS在脑血肿周围继发性神经元损伤研究中的可行性,并对其价值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对25例发病4周内颅内出血(ICH)患者进行MRS检查,观察血肿周围组织的MRS谱线,定量分析NAA变化和检测乳酸峰。结果88%(22/25)患者血肿周围组织获得可以进行分析的谱线。血肿周围NAA/Cr较对侧对称区域降低(11.3±8.5)%(P<0.01),NAA/Cr降低程度与血肿体积呈显著的正相关(r=0.674,P<0.05)。6例可见明确的乳酸峰。结论MRS可以应用于血肿周围损伤的研究。血肿周围NAA/Cr降低,在一定前提下反映血肿周围神经元损伤。部分患者血肿周围出现乳酸峰,但并不足以作为组织缺血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磁共振波谱学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期脑出血灶周水肿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临床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苇 张新江 +3 位作者 殷小平 符长标 李澄 张苏明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5期326-331,共6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探讨急性期脑出血血肿周围水肿性质及形成机制。方法对满足检查条件的连续发病2周内的44例脑出血患者进行DWI成像,测量血肿周围1cm区域和水肿区表观弥散系数(ADC)的变化情况,对水肿区相对ADC与水肿体积...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探讨急性期脑出血血肿周围水肿性质及形成机制。方法对满足检查条件的连续发病2周内的44例脑出血患者进行DWI成像,测量血肿周围1cm区域和水肿区表观弥散系数(ADC)的变化情况,对水肿区相对ADC与水肿体积做相关分析。结果44例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均存在水肿,40例患者血肿周围ADC升高,水肿区ADC较对侧对称区域升高58.6%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血肿周围1 cm区域较对侧对称区域ADC升高24.1%;水肿区相对ADC与绝对水肿体积和相对水肿体积呈正相关(P=0.003)。另4例患者血肿周围水肿区ADC降低。结论急性期大部分血肿周围水肿ADC升高,血管源性水肿是其主要的发生机制;少数患者血肿周围水肿ADC下降,提示细胞毒性水肿占主导地位,患者病情多危重,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弥散加权成像 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期脑出血锥体束损伤的磁共振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健 王苇 +1 位作者 张新江 殷小平 《中国卒中杂志》 2008年第11期819-823,共5页
目的评价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技术观察急性期脑出血锥体束损伤与其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对30例发病2周以内的基底节或丘脑出血患者进行磁共振DTT评价锥体束的完整性,发病后6个月应用Barthel指数(Bart... 目的评价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技术观察急性期脑出血锥体束损伤与其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对30例发病2周以内的基底节或丘脑出血患者进行磁共振DTT评价锥体束的完整性,发病后6个月应用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价其功能恢复。比较各组BI评分以及分析锥体束完整性与B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除7例资料不完整被剔除外,23例患者资料纳入统计。锥体束完整性不同的各组间BI评分有统计学差异(F=9.693,P<0.01)。急性期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所显示的锥体束完整性与发病6月后BI评分有良好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差异(r=0.733,P<0.01)。结论脑出血急性期应用DTT评价锥体束的完整对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扩散张量成像 锥体束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龄和低龄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研究
4
作者 张新江 常丽英 +4 位作者 王苇 易黎 殷小平 方思羽 张苏明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5期320-322,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老龄和低龄大鼠尾状核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血-脑脊液屏障(BBB)破坏的时机和脑水肿的严重程度。方法将50μl自体动脉血注入老龄(16个月龄,n=28)和低龄(2个月龄,n=28)Wistar大鼠尾状核,30min和24h后进行MRI(T_2*WI、T_2WI、DWI... 目的对比研究老龄和低龄大鼠尾状核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血-脑脊液屏障(BBB)破坏的时机和脑水肿的严重程度。方法将50μl自体动脉血注入老龄(16个月龄,n=28)和低龄(2个月龄,n=28)Wistar大鼠尾状核,30min和24h后进行MRI(T_2*WI、T_2WI、DWI)观察,同时对发病后6h、12h、24h血肿周围和对侧皮质脑组织对伊文氏蓝的通透性、脑组织含水量、神经功能障碍程度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发病6h后老龄和低龄大鼠均出现BBB的破坏,12h和24h时老龄纽破坏较低龄组更为严重;24h时老龄组脑组织含水量、神经功能缺损、T_2WI显示的病灶体积(包括血肿和水肿)均明显大干低龄组。结论老龄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功能损害、血肿周围组织水肿、BBB破坏均较低龄大鼠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脑出血 脑水肿 磁共振成像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12例
5
作者 陈斌 符长标 +1 位作者 丁雪明 吴笃初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10期869-869,共1页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并发症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癫痫发作后精神障碍31例报告
6
作者 陈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7年第2期82-82,共1页
关键词 癫痫 精神障碍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