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金投入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实质性创新了吗?——基于专利与资金来源的分类视角
1
作者 罗利华 王玥 潘涌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3-71,共9页
提升新型研发机构实质性创新能力对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南京市407家新型研发机构投入产出数据,实证检验不同渠道资金投入对实质性创新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①内部资金、政府资金、市场资金投入均对... 提升新型研发机构实质性创新能力对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南京市407家新型研发机构投入产出数据,实证检验不同渠道资金投入对实质性创新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①内部资金、政府资金、市场资金投入均对机构实质性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经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②机制分析结果表明,资金有效利用、提振投资者信心、获取外部资源分别是机构内部、政府及市场资金投入促进实质性创新的原因;③进一步分析发现,只有一种外部资金(政府或市场)投入时,机构内部资金会与其配合协调,这是促进实质性创新的最优组合式资金投入策略;多渠道外部资金组合投入时,反而表现出对实质性创新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研发机构 实质性创新 资金投入 创新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五力模型”的城市创新力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郑琼洁 张鸿雁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8,共7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如何对城市的创新力进行评价,对城市的创新发展至关重要。文章构建包括创新要素整合力、产业自主力、效益支撑力、开放辐射力、生态吸引力在内的“五力模型”,对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创新力进行测算。研究发...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如何对城市的创新力进行评价,对城市的创新发展至关重要。文章构建包括创新要素整合力、产业自主力、效益支撑力、开放辐射力、生态吸引力在内的“五力模型”,对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创新力进行测算。研究发现,北京和上海在城市创新建设中全方位引领;深圳、广州、南京、杭州和武汉需要在创新要素整合力、创新产业自主力、创新开放辐射力方面进一步加强;成都、苏州、青岛、长沙、西安、天津和重庆作为创新追赶型城市,在创新方面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韧劲;此外,宁波、郑州、沈阳、昆明、东莞的综合创新力相对较弱,为创新滞后型城市。不同城市应该在发展中把握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与本质,形成具有城市特色的创新发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力模型” 创新型城市 创新力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创新发展论——兼评《高成长企业发展研究报告——以南京为例》
3
作者 张鸿雁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0-132,共3页
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永恒命题和动力。人类社会从诞生那天起,就没有停止过发明创造,没有停止过革新进化,没有停止过变革和更新,就是从来没有停止过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的创新来推动社会的进化和发展,创新是人类社会进化的原动力。
关键词 发明创造 社会进化 高成长企业 经济社会发展 原动力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制经验:城市基层政府社会治理创新的动因与优化 被引量:13
4
作者 任克强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0-56,共7页
城市基层政府热衷于社会治理创新,常常在"创新锦标赛"体制下结合自身特色和资源进行经验、模式和品牌打造。这种创制经验是城市基层政府在"策略性精英"带动下所开展的创新竞赛,其基本过程和要素包括以外地经验学习... 城市基层政府热衷于社会治理创新,常常在"创新锦标赛"体制下结合自身特色和资源进行经验、模式和品牌打造。这种创制经验是城市基层政府在"策略性精英"带动下所开展的创新竞赛,其基本过程和要素包括以外地经验学习为起点、以"策略性精英"筹划为主体、以专家论证和媒体宣传为推手、以上级政府的认可及推广为终点。其动因包括上级政府绩效考核的压力机制、同级政府"创新锦标赛"的驱动机制、体制机制不畅的问题倒逼机制、民众期望不断升级的需求引导机制。创制经验向上级政府输送了经验成果,但也存在可持续性不足的问题,需要从价值基础、动力机制和保障条件等方面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制经验 社会治理创新 策略性精英 创新锦标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视域下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基于企业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68
5
作者 郑琼洁 姜卫民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7-149,I0005,共14页
基于江苏省1830份制造业企业问卷,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现状与相关关联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企业数字化融合开展领域较为广泛,提升生产服务效率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驱动力,人才与成本是数字化转型... 基于江苏省1830份制造业企业问卷,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现状与相关关联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企业数字化融合开展领域较为广泛,提升生产服务效率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驱动力,人才与成本是数字化转型面临的突出问题。从区域层面看,不同地区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差异较大,徐州和苏南地区发展较快,南通和镇江相对落后;从企业内部看,企业的规模成长与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双向耦合互动的过程;从企业研发与合作方面来看,企业的研发支出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动力,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对于推进数字经济融合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企业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融合发展 产学研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郑琼洁 王高凤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8-75,共8页
在阐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影响制造业企业价值链攀升机制的基础上,以2011-2018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设置倾向得分匹配模型验证人工智能对制造业企业价值链攀升的正向促进作用,并基于行业视角研究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高技... 在阐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影响制造业企业价值链攀升机制的基础上,以2011-2018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设置倾向得分匹配模型验证人工智能对制造业企业价值链攀升的正向促进作用,并基于行业视角研究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高技术行业、中技术行业、低技术行业等不同行业影响的差异性。研究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全球价值链攀升整体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分行业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高技术和低技术行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具有明显的促进效应,且高技术行业效应更为明显,对中技术行业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围绕人工智能驱动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应从不同技术层次出发,对高、中、低技术企业采取分类分梯次渐进式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 行业效应 上市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下的安全风险及其治理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驰 曹劲松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8-99,242-243,共14页
基建迭代,安全风险有变,治理方略有别。本文在公共管理和风险治理主题下,遵循"风险呈现—风险属性—治理挑战—治理回应"的逻辑主线,探讨国家布局数字新基建后安全风险的新变化及其治理问题。研究发现,数字新基建下,数字化安... 基建迭代,安全风险有变,治理方略有别。本文在公共管理和风险治理主题下,遵循"风险呈现—风险属性—治理挑战—治理回应"的逻辑主线,探讨国家布局数字新基建后安全风险的新变化及其治理问题。研究发现,数字新基建下,数字化安全风险激增,社会安全风险复发,政治安全风险上升,风险边界扩大、影响外溢;传统风险向新兴风险转移,目标风险与次生风险博弈,客观风险与感知风险交织,风险治理将面临"科林格里奇困境""按下葫芦浮起瓢""多安全才安全"等多重挑战。因此,数字新基建下,要积极适应新兴风险,随着风险的持续呈现和认识深化适时调整治理方略;要正视风险多元化,将原来只关注目标风险的治理框架改进为综合权衡目标风险和次生风险的治理框架;要重视感知风险,通过多层次风险沟通策略,凝聚风险共识,推动风险共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基建 安全风险 数字经济 科林格里奇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实践的内涵与路径 被引量:9
8
作者 曹劲松 郑琼洁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3-90,共8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启的新的伟大社会革命,具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中国特色鲜明的实践特征。现代化城市实践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具有经验探索、理论提升、发展带动的重要意义。中国式现代化城...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启的新的伟大社会革命,具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中国特色鲜明的实践特征。现代化城市实践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具有经验探索、理论提升、发展带动的重要意义。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实践是以人民为中心、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以文明各要素协调共进为主轴的社会创造过程,凝聚着党领导人民共建美好生活、追求人类理想社会的强大力量。立足于城市文明体各要素协同共进这一主轴,可以从增强产业支撑力、发展驱动力、文化引领力、社会协同力和生态持续力五个维度,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实践的内涵,探索城市现代化的经验。结合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实践的具体内涵,在推进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从实践主体、实践目标、实践动能和实践载体四个维度,进一步聚焦城市实践的具体原则,有助于城市更好地担起引领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使命。从城市实践的具体内涵要求出发,重点围绕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人才创造力、文化影响力、社会和谐力和环境吸引力五个方面,深化实践路径的技术再造和方法创新,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实践走深走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打牢坚实的城市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城市实践 内涵 原则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智慧治理创新:内涵、成效与风险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泗通 任克强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4-119,共6页
随着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化已成为基层治理创新的重要手段。智慧治理创新不仅提升了基层精细化治理理念,还强化了基层“一核多元”治理模式,更是达成了重塑基层“立体化”治理机制的根本目标。从智慧治理实践... 随着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化已成为基层治理创新的重要手段。智慧治理创新不仅提升了基层精细化治理理念,还强化了基层“一核多元”治理模式,更是达成了重塑基层“立体化”治理机制的根本目标。从智慧治理实践成效来看,智慧治理在引领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倒逼政府治理改革以及提升基层“智治力”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然而,人工智能技术在基层治理领域表现出较高价值的同时,也带来居民重要信息泄露、基层自治空间不断压缩以及社会结构可能解组的风险。由此文章提出应提升个体和组织的风险应对能力、构建多元主体协作化解潜在风险机制、借助政策实施防范智能化失范等防范基层智慧治理创新风险的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智慧治理 基本内涵 实践成效 潜在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向“治理枢纽”:街道的角色转向及其组织建构 被引量:1
10
作者 任克强 康镇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98,149,F0003,共10页
随着城市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持续推进,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对街道体制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城市行政科层体制变革过程中,街道先是由临时性的派出机构演变为压力倍增的行政末梢,进而开始寻求向行政型治理枢纽的转变。当前街... 随着城市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持续推进,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对街道体制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城市行政科层体制变革过程中,街道先是由临时性的派出机构演变为压力倍增的行政末梢,进而开始寻求向行政型治理枢纽的转变。当前街道凭借党建引领下的“行政吸纳治理”,将党建引领原则贯穿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全过程,积极调适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突破传统的“行政有效、治理无效”困局。为切实增强街道的治理枢纽功能,需要进一步理顺“区县—街道—社区”三级治理体系,以分域治理机制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街域治理共同体,以技术赋能创新街道治理方法,最终成功兑现街道统筹协调、资源链接、规范引导的体制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体制 行政末梢 治理枢纽 基层治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制造业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升:何以可为?
11
作者 郑琼洁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41,共9页
提升中国制造业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本研究从产业链“谁来控”“控什么”的角度出发,运用复杂适应性系统分析方法,试图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方面构建... 提升中国制造业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本研究从产业链“谁来控”“控什么”的角度出发,运用复杂适应性系统分析方法,试图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方面构建我国制造业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升原因的分析框架,探究阻碍中国制造业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升的原因。针对制造业产业链在创新发展供需、产业链融合共生、高效开放合作等环节面临的现实困境,本文提出通过创新强链、聚合融链、开放延链等方式提升制造业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的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产业链提升 自主可控 外部协同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的新质态及其发展战略 被引量:3
12
作者 范从来 郑琼洁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4,共14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要认清新质生产力的新质态,只有认清了新质生产力的新质态,才能建立起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本文从人工智能视角系统探讨了新质生产力的三种新质态:开源创新、迭代演化及超大规模,分析了它们对生产...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要认清新质生产力的新质态,只有认清了新质生产力的新质态,才能建立起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本文从人工智能视角系统探讨了新质生产力的三种新质态:开源创新、迭代演化及超大规模,分析了它们对生产关系优化的潜在影响。开源创新促进知识共享,显著提高了技术研发效率;迭代演化展现了AI技术在自我优化方面的显著能力,实现了模型性能的跨越式提升,推动技术与资本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超大规模则使AI在处理复杂数据时展现出强大的适应性与精准性。基于此,本文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五大战略,即建立健全开源创新新生态、聚焦基础大模型、强化技术主导、鼓励龙头企业深度参与以及推动政府调控模式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新质生产力 开源创新 迭代演化 超大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文化助推国家形象传播的叙事表达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4
13
作者 何淼 曹劲松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0-140,共11页
国家形象研究的“文化转向”揭示出文化在国家形象传播中的重要作用。长江文化内涵丰富、文脉悠长,为国家形象的传播提供了强大的文化支撑与叙事资源。长江文化所蕴含的身份意识、文化观念与行为方式,与国家形象的主体性、价值性与实践... 国家形象研究的“文化转向”揭示出文化在国家形象传播中的重要作用。长江文化内涵丰富、文脉悠长,为国家形象的传播提供了强大的文化支撑与叙事资源。长江文化所蕴含的身份意识、文化观念与行为方式,与国家形象的主体性、价值性与实践性要素紧密契合。面向“四个大国形象”的叙事框架,要运用好长江文化的历史叙事、发展叙事、外交叙事、道路叙事资源,推动国家形象具象化为丰富的长江文化表达,形成历史性与时代性相通达的国家形象传播路径,展现好中华文明绵延发展的历史自信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民族复兴的文明新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文化 国家形象传播 文化叙事 传播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下数字经济驱动产业变革: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7
14
作者 黄南 王聪 薄文广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1-99,共9页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我国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我国产业发展中仍存在供需错配阻碍内循环的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面临威胁、产业核心技术“卡脖子”现象严峻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快推动产业变革的进程,提高供需的适...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我国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我国产业发展中仍存在供需错配阻碍内循环的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面临威胁、产业核心技术“卡脖子”现象严峻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快推动产业变革的进程,提高供需的适配性和产业链的安全性,增强产业创新能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数字经济的兴起有助于降低信息成本和信息壁垒,增进供需之间的信息对接,促进产业链的有效整合,提升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并且通过推动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提高企业面向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要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产业变革的赋能功效,尚需大力推动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加强对大数据平台的监管,深度挖掘数据资源价值,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数字经济 产业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基本逻辑及路径选择 被引量:52
15
作者 郑琼洁 曹劲松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5-102,共8页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数字经济已被视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是历史演进的必然趋势、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经济增长的自然选择。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中存在创新...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数字经济已被视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是历史演进的必然趋势、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经济增长的自然选择。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中存在创新逻辑、发展逻辑和应用逻辑三重基本逻辑,具体来说,即技术生态圈的打造、主体生产率的提升以及场景适应力的拓展。实践中,加快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亟需构建三大体系,即通过由数字技术、数字人才、数字政策的有力支持组成的“供给支撑体系”,由数字生产、数字生活、数字场景的有序开发构成的“需求拉动体系”,以及由数字金融、数字立法、数字安全的有效推进构成的“运行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实体经济 融合发展 基本逻辑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时代住房正义的内涵及制度优越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海瑾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4-27,共4页
住房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源和利益,兼具双重价值内涵,其首要价值内涵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之一,住房正义探讨"居者居其屋"的权利实现问题,是分配正义领域的重要篇章,其核心内涵是"给予每一位社会成员居住的权利保证&q... 住房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源和利益,兼具双重价值内涵,其首要价值内涵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之一,住房正义探讨"居者居其屋"的权利实现问题,是分配正义领域的重要篇章,其核心内涵是"给予每一位社会成员居住的权利保证"。住房正义的价值追求是具体的和历史的,根植于社会实践基础之上并通过一定的社会制度加以体现和彰显。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实现正义目标,面临效益与公平双重任务,这决定了新时代中国的住房正义是注入了市场经济规则的社会主义正义,其前提是承认差别的存在,核心是调节社会个体之间的差别。不论是承认差别还是调节差别,都是为了保障每一个社会个体实现居住的基本权利,这也是中国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标和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分配正义 住房正义 制度优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技术嵌入到生态重构:数智赋能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的机理与路径
17
作者 郑琼洁 石有为 《现代经济探讨》 2025年第9期94-107,共14页
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与价值链重构视角,以2015-2022年专精特新上市企业为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揭示数智赋能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的多维机制。研究发现:数智化转型通过研发环节的跨链知识整合、生产环节的智能敏捷响应及销售环节的精准价... 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与价值链重构视角,以2015-2022年专精特新上市企业为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揭示数智赋能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的多维机制。研究发现:数智化转型通过研发环节的跨链知识整合、生产环节的智能敏捷响应及销售环节的精准价值捕获三重路径,驱动企业实现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协同突破。数智赋能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受到企业资源禀赋与区域协同环境的双重影响,低融资约束企业及处于高产业协同环境中的企业创新效应更加显著。生产端数智生态和消费端数智生态对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存在差异化赋能效应。生产端数智生态通过供应链协同研发技术创新能力,体现技术创新的“生产强链”赋能逻辑。消费端数智生态通过实时需求洞察优化资源配置效率,体现管理创新的“消费补链”赋能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化转型 专精特新企业 产业链协同 创新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界型治理:重心下移街道体制改革新思路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志强 任克强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2-151,共10页
街道作为区级派出机构有效发挥了链接基层多元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功能,重心下移又使基层多组织要素更加趋向“嵌合”式治理结构。这种过程不断强化基层治理结构黏性的同时,也产生了权责交叠和边界模糊的困境。“全面整合”到“有边界合... 街道作为区级派出机构有效发挥了链接基层多元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功能,重心下移又使基层多组织要素更加趋向“嵌合”式治理结构。这种过程不断强化基层治理结构黏性的同时,也产生了权责交叠和边界模糊的困境。“全面整合”到“有边界合作”的边界型治理,在当前街道体制改革扩权、分权和并权的探索和实践中,可以通过推动重心下移优化“归口型”体制机制,赋权属地管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以及适度位移权力再构基层组织关系的改革体系,完善基层治理的理论内涵和现实逻辑。在此基础上,探索通过促动地方属地管理权限下移,拓展基层“共治型”和“协同型”制度空间;实施街道综合职能并轨制,推行基层“行政式”与“自治式”双轨模式;推动社区行政专业化,探索社区服务“代理化”和“精准化”创新思路等实践做法。这些对于破解基层深层次困境,把基层治理效能落到实处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街道体制改革 结构困境 边界型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精神富裕的内涵与实践要义 被引量:20
19
作者 陈乙华 曹劲松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2,52,共9页
共同富裕对于社会实践主体而言,不是仅指物质生活的共同富裕,而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统一的共同富裕,进而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人的精神富裕是人的生活富裕在精神层面的体现,同物质层面的富裕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 共同富裕对于社会实践主体而言,不是仅指物质生活的共同富裕,而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统一的共同富裕,进而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人的精神富裕是人的生活富裕在精神层面的体现,同物质层面的富裕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科学把握精神富裕的时代内涵,可以引导个体精神成长的自我追求。人的精神上的富有和满足离不开自我意识的独立性、思想活动的创造性、伦理价值的导向性。以强大的文化自信和坚定的文化自觉实施文化强国战略,为促进个体精神富裕不断拓展路径,提升文化启蒙、教育启智、思想启迪和信念启航的社会育化功能,是实现社会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关键性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精神富裕 时代内涵 衡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