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冠状动脉CTA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对冠心病的评估 被引量:18
1
作者 师毅冰 高永广 +4 位作者 张培影 赵宝忠 李光超 夏平 冯春光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29-332,共4页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CTA)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对冠心病患者犯罪病变处的影像学作用,从而评价CTA与OCT的对诊断犯罪病变的可行性。方法:对冠心病患者共87例行CTA及OCT,分别测量管腔直径、病变最大直径,并应用两种检查手段对斑块狭窄...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CTA)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对冠心病患者犯罪病变处的影像学作用,从而评价CTA与OCT的对诊断犯罪病变的可行性。方法:对冠心病患者共87例行CTA及OCT,分别测量管腔直径、病变最大直径,并应用两种检查手段对斑块狭窄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共87例患者的结果进行分析,CTA较OCT测量管腔最大直径偏大P<0.05,斑块最大直径CTA较OCT直径亦偏大P<0.05,对于斑块管腔狭窄度OCT较CTA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CT具有较高的图像分辨率,对斑块性质优于CTA检查,操作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脉CTA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光学相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球囊反搏对再灌注不良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素和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冯春光 杨向军 +3 位作者 付强 王彦炯 曹秋玫 阮红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评价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对急性前壁ST段抬高(再灌注不良)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对血浆脑钠素(BNP)、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的影响。方法再灌注不良心肌梗死患者40例,在最优药物治疗基础上... 目的评价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对急性前壁ST段抬高(再灌注不良)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对血浆脑钠素(BNP)、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的影响。方法再灌注不良心肌梗死患者40例,在最优药物治疗基础上按是否应用IABP分为A组(IABP植入组,20例)、B组(对照组,20例)。免疫化学发光法测患者入院后1、7、90 d血浆BNP浓度,超声心动图测入院后1、7d以及90d LVEDD、LVEF值。结果入院后1 d两组BNP和LVEDD、LVEF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7 d、90 d A组BNP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92±153)pg/ml vs.(805±151)pg/ml,P<0.05;(587±191)pg/ml vs.(722±174)pg/ml,P<0.05〕。入院后7d A组、B组LVEDD值和LVEF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90 d,A组LVEDD值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5±2)mm vs.(58±3)mm,P<0.05〕,LVE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最优药物治疗基础上,IABP能进一步降低再灌注不良的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BNP值,改善心功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脑钠肽 左室舒张末期直径 左室射血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本现代化医院的护理质量管理 被引量:2
3
作者 沈莹 《中国护理管理》 2005年第5期41-43,共3页
通过健全科室组织管理体系,完善护理质量标准体系,全面控制,应用ISO9000族标准八项质量管理原则、PDCA循环工作方法,实施单项奖惩与双因素激励相结合,并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使主要整体护理质量指标达到基本现代化医院评审标准要求。
关键词 现代化医院 评审 护理 质量管理 基本现代化医院 护理质量管理 ISO9000族标准 组织管理体系 质量标准体系 PDCA循环 医院评审标准 护理质量指标 全面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的相关因素及护理策略
4
作者 牛东东 沈莹 +2 位作者 马小燕 苏敏 张培影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732-733,共2页
目的通过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再住院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策略,为CHF患者缓解期的院外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人住本院并缓解出院的CHF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院外随访调查。结果:128例患者中有68例出院一年内... 目的通过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再住院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策略,为CHF患者缓解期的院外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人住本院并缓解出院的CHF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院外随访调查。结果:128例患者中有68例出院一年内再住院,再住院率为53.1%。常见再住院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的经济条件、教育程度、饮食习惯、药物依从性、前次住院的心功能状态、消极情绪、是否坚持运动等。结论:通过对CHF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服用药物的依从性、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坚持适量运动、保持乐观心态等多种方式,可有效减少患者再住院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再住院 影响因素 护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女性H型高血压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标志物及炎性因子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陈宇宁 魏鹏 +2 位作者 施毕旻 钱珂 丁怡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2期3951-3955,共5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H型高血压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标志物及炎性因子的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老年科收治的绝经后女性且既往明确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16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病情况将患者分为3...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H型高血压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标志物及炎性因子的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老年科收治的绝经后女性且既往明确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16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病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单纯骨质疏松症患者为A组57例、普通高血压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为B组54例、H型高血压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为C组53例。测量各组患者腰椎(L_(1~4))、左侧股骨颈、股骨大粗隆骨密度,检测患者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C端交联肽(CTX)及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 B组和C组患者L_(1~4)、股骨颈、股骨大粗隆骨密度较A组降低,CTX、IL-6水平较A组升高(P<0.05);C组患者L_1、L_2、L_4、股骨颈、股骨大粗隆骨密度较B组降低,CTX、IL-6水平较B组升高(P<0.05)。结论高血压可以增强绝经后女性破骨细胞的活性及炎性因子IL-6的表达,亦可部分增强成骨细胞的活性,但骨吸收显著大于骨形成,从而引起骨质疏松的加剧。H型高血压可以进一步增加绝经后女性破骨细胞的活性及炎性因子的表达,进而加重骨质疏松症,因此加强对H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骨质疏松 绝经后期 白介素6 骨代谢标志物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并发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一例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毅刚 路雯 付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2期864-864,共1页
患儿,女,5岁,体重19kg体检发现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于2007年4月9日入院。病程中无紫绀、呼吸困难,无蹲踞现象,无发育迟缓,近1个月来无发热咳嗽。心脏听诊:心率:110次/min,律齐,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2级收缩早期杂音,P... 患儿,女,5岁,体重19kg体检发现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于2007年4月9日入院。病程中无紫绀、呼吸困难,无蹲踞现象,无发育迟缓,近1个月来无发热咳嗽。心脏听诊:心率:110次/min,律齐,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2级收缩早期杂音,P2无亢进。心电图:窦性心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脏常规片:两肺纹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介入封堵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床边植入和导管室植入主动脉球囊反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冯春光 杨向军 +3 位作者 付强 王彦炯 曹秋玫 阮红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14-1116,共3页
目的:对床边植入和导管室植入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探讨床边植入IABP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需要植入IABP的重症冠心病患者50例,在最优药物治疗基础上分成床边IABP植入组(A组,25例)、导管室I... 目的:对床边植入和导管室植入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探讨床边植入IABP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需要植入IABP的重症冠心病患者50例,在最优药物治疗基础上分成床边IABP植入组(A组,25例)、导管室IABP植入组(B组,25例)。比较两组操作时程和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多巴胺的用量、血浆脑钠素(BNP)值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床边植入组中有2例患者因导丝不能送入腹主动脉改为入导管室植入,其中1例和导管室植入组1例仍因腹主动脉扭曲、钙化而植入失败。导管室植入组操作时程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两组之间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多巴胺的用量、BNP值和术后并发症无显著差异。结论:床边IABP植入方法简便、疗效肯定、安全性好,可以作为IABP植入的常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血浆脑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治疗
8
作者 张毅刚 李世杰 付强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2-254,共3页
目的分析特殊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介入治疗方法,提高介入封堵的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根据造影显示PDA形态及临床特点,选用合适封堵器和治疗方法,术后24h、1、3、6个月时以心脏超声随访评价疗效。结果特殊类型PDA23例,其中:①形态特殊型1... 目的分析特殊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介入治疗方法,提高介入封堵的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根据造影显示PDA形态及临床特点,选用合适封堵器和治疗方法,术后24h、1、3、6个月时以心脏超声随访评价疗效。结果特殊类型PDA23例,其中:①形态特殊型12例,包括细小型5例,4例成功,1例5F导管无法通过PDA放弃介入治疗;粗大型3例;动脉瘤型2例;特殊投照体位2例,均成功封堵。②合并其他畸形2例:合并右位主动脉弓1例,合并右位心1例,均成功封堵。③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8例,6例成功。④外科术后再通1例,未封堵。结论特殊PDA采取不同的诊疗策略,大多可顺利完成介入封堵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导管插入术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