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撤机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吴杰斌 蒋红侠 +2 位作者 田贞尚 许红 刘祥蕾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47-1049,共3页
目的探讨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呼吸机撤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1月—2012年5月徐州市中心医院和宿州市立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61例HMD(Ⅲ~Ⅳ级)机械通气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n... 目的探讨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呼吸机撤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1月—2012年5月徐州市中心医院和宿州市立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61例HMD(Ⅲ~Ⅳ级)机械通气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nSIMV组31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30例,观察两组撤机前后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撤机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撤机前pH值、PaCO2、PaO2、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撤机后6 h、24 h p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撤机后6 h、24 h PaCO2、PaO2、Sp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SIMV组与nCPAP组撤机失败〔10%(3/31)vs.30%(9/30)〕及呼吸暂停发生率〔19%(6/31)vs.47%(14/3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创通气时间〔(69±33)h vs.(75±28)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IMV用于HMD呼吸机的撤离,与nCPAP相比成功率更高,同时能减少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呼吸 人工 通气机撤除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剂量与低剂量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丽 周彬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5期4442-4446,共5页
目的探讨高剂量与低剂量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8月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收治的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患儿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观察组给... 目的探讨高剂量与低剂量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8月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收治的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患儿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观察组给予枸橼酸咖啡因首次剂量为20 mg/kg,静脉滴注时间在30 min以上,24 h后维持15 mg/kg,1次/d,在呼吸暂停消失7 d后停药。对照组给予枸橼酸咖啡因首次剂量为20 mg/kg,静脉滴注时间在30 min以上,24 h后维持5 mg/kg,1次/d,在呼吸暂停消失7 d后停药。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治疗第1天、第2天、第3天记录呼吸暂停发生次数及呼吸暂停严重程度评分,用药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两组呼吸机使用次数及使用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717,P=0.007)。观察组治疗第1天、第2天、第3天呼吸暂停发生次数少于对照组,呼吸暂停严重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心动过速、烦躁不安、喂养困难、高血糖症、低钾血症、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呼吸机使用率低于对照组,呼吸机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χ~2=10.636,P<0.05;t=2.232,P<0.05)。结论高剂量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优于低剂量,可减轻患儿临床症状,减少呼吸暂停发生次数,降低呼吸机使用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暂停 婴儿 早产 疾病 咖啡因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