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机体层成像对嗅窝深度的Keros分类及评估
1
作者 陈靓 王琪 +1 位作者 胡静 徐凯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9-292,F0002,共5页
目的:根据Keros分类,使用CT对嗅窝深度进行评估,并探讨成人两侧嗅窝深度的差异。方法:对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进行副鼻窦CT平扫的52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使用PACS软件在冠状位上测量筛板与筛顶之间的垂直距离进行分类及评估。结果:104... 目的:根据Keros分类,使用CT对嗅窝深度进行评估,并探讨成人两侧嗅窝深度的差异。方法:对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进行副鼻窦CT平扫的52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使用PACS软件在冠状位上测量筛板与筛顶之间的垂直距离进行分类及评估。结果:1042侧嗅窝中,KerosⅡ型最常见,其次是Ⅲ型,然后是Ⅰ型。嗅窝平均深度左、右两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据性别比较,右侧嗅窝平均深度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两侧嗅窝Keros分类在男、女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两侧及不同性别之间的嗅窝深度存在差异,术前对副鼻窦进行CT扫描对于外科医生评估前颅底的解剖、确保手术入路的正确规划和预防相关可能的手术并发症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窥镜手术 计算机体层成像 副鼻窦 嗅窝 Keros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A原图像对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9
2
作者 张敏 许倩 +3 位作者 吴琛 杨晓莹 稽昀 徐凯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95-498,共4页
目的:探讨CTA原图像及其他影像、临床资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出血性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66名急性脑梗死病例,通过分析CTA原图像上低密度程度(ΔHU)、FLAIR上信号强度差值、最大梗死灶面积、ADC降低程度、r ADC以及各项相关... 目的:探讨CTA原图像及其他影像、临床资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出血性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66名急性脑梗死病例,通过分析CTA原图像上低密度程度(ΔHU)、FLAIR上信号强度差值、最大梗死灶面积、ADC降低程度、r ADC以及各项相关临床指标来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出血性转化的发生。结果:166例患者中,男性108名,女性58名,平均63.9±10.3岁。出血性转化30例(18%),其中出血性脑梗死(HI)21例,脑实质出血(PT)9例。HT组与无HT组相比,ΔHU(P=0.015)、HDL(P=0.005)、LDL(P=0.026)与最大梗死面积(P=0.001)具有预测价值。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低水平的HDL、LDL与较大的ΔHU值及梗死灶可以及早发现可能的HT,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图像 出血性转化 梗死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压控制与高龄老人MRI脑白质高信号体积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崇立娟 王伟 徐凯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血压控制与高龄老人脑白质高信号(WMH)体积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1年4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并完成颅脑MRI检查的137例高血压患者,均年龄≥80岁,收集相关临床资料.采用ITK-SNAP软件进行WMH体积的测量... 目的:探讨血压控制与高龄老人脑白质高信号(WMH)体积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1年4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并完成颅脑MRI检查的137例高血压患者,均年龄≥80岁,收集相关临床资料.采用ITK-SNAP软件进行WMH体积的测量.根据血压控制是否理想进行分组,比较2组间相关指标差异.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总体血压控制是否理想对WMH体积的影响.结果:血压控制不理想组中糖尿病比例、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WMH体积均高于血压控制理想组(均P<0.05).纳入年龄因素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血压控制情况对WMH体积的影响仅次于年龄;排除年龄因素后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提示血压控制情况对WMH体积的影响较大.结论:血压控制不理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WMH体积,这可为临床脑小血管病控因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控制 磁共振成像 脑白质高信号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TE-MRA评估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可行性研究
4
作者 夏莹莹 张超 +3 位作者 于可 嵇昀 王文亮 徐凯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7-132,共6页
目的:研究零回波时间磁共振血管成像(ZTE-MRA)评估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75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ICAD)患者并对其进行ZTE-MRA和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OF-MRA)检查。其中,41例患者接受数... 目的:研究零回波时间磁共振血管成像(ZTE-MRA)评估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75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ICAD)患者并对其进行ZTE-MRA和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OF-MRA)检查。其中,41例患者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颅内血管狭窄。以DSA作为参考标准,采用一致性kappa检验评估评阅者之间的一致性。使用多个配对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比较ZTE-MRA、TOF-MRA和DSA之间的血管狭窄诊断结果。最后,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评估ZTE-MRA和TOF-MRA之间的图像质量差异。结果:2名评阅者对ZTE-MRA和TOF-MRA的图像评估具有较高的一致性(κ=0.78),对于41例具有血管狭窄的ICAD患者,ZTE-MRA和TOF-MRA对于动脉的血流信号评分分别为(3.63±0.49)分和(3.07±0.8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ZTE-MRA显示出比TOF-MRA更佳的对血管狭窄的诊断性能(P<0.05),并且与DSA诊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κ=0.80)。此外,对于175例ICAD患者,ZTE-MRA和TOF-MRA的磁敏感伪影信号评分分别为(3.03±0.98)分和(2.72±1.0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ZTE-MRA或许可作为ICAS患者的常规临床检查更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数字减影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