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iC/CCT复合体对mTORC1完整性及其活性的调控作用研究
1
作者 闫先航 钱正韬 +1 位作者 姚春芳 周小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79,共7页
目的探讨TRiC/CCT复合体(TCP-1 ring complex/chaperonin containing TCP-1)与mTOR复合体1(mTORC1)之间可能的相互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免疫共沉淀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探究TRiC/CCT复合体与mTORC1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用雷帕霉素抑制mTORC... 目的探讨TRiC/CCT复合体(TCP-1 ring complex/chaperonin containing TCP-1)与mTOR复合体1(mTORC1)之间可能的相互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免疫共沉淀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探究TRiC/CCT复合体与mTORC1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用雷帕霉素抑制mTORC1活性后,制备可溶性及不溶性细胞蛋白样本,比较受CCT辅助折叠的蛋白表达水平变化;通过非变性凝胶电泳技术观察TRiC/CCT复合体的变化,探究mTORC1对TRiC/CCT复合体完整性的影响;利用慢病毒介导的shRNA静默HEK-293T细胞中的CCT2或CCT5基因,研究TRiC/CCT复合体对mTORC1关键组分表达及下游底物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TRiC/CCT复合体各亚基与mTORC1均存在相互作用;雷帕霉素抑制mTORC1活性后,β-actin、β-Tubulin及STAT3不溶性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增加,且在非变性电泳凝胶中复合体分子大小无明显改变,证明mTORC1对TRiC/CCT复合体的形成不存在调控作用;在HEK-293T中静默CCT2或CCT5后,mTOR、Raptor、mLST8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且磷酸化的p70S6K及Akt水平降低,证实TRiC/CCT复合体对mTORC1及下游分子具有调控作用。结论TRiC/CCT复合体通过调控mTORC1各组分的蛋白表达水平,进而影响其下游底物的磷酸化水平及活性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ORC1 TRiC/CCT复合体 蛋白质折叠 分子伴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YOLO神经网络构建压力性损伤自动检测和分期的人工智能模型 被引量:5
2
作者 王珍妮 须月萍 +2 位作者 夏开建 徐晓丹 顾丽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4582-4590,共9页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压力性损伤(PI)的发病率逐渐增加,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还增加了医保支出。然而,PI的早期发现和准确分期极大地依赖于专业培训。目的构建并测试一个用于PI自动检测和分期的人工智能模型,以提高PI诊断的...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压力性损伤(PI)的发病率逐渐增加,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还增加了医保支出。然而,PI的早期发现和准确分期极大地依赖于专业培训。目的构建并测试一个用于PI自动检测和分期的人工智能模型,以提高PI诊断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客观性。方法选取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压疮电子化管理系统中2021年1月—2024年2月的693张PI图像,将图像随机划分为训练集(551张)和测试集(142张),并按照2019年美国压疮咨询委员会(NPUAP)制订的PI预防和治疗指南分为6期,包括:Ⅰ期154张、Ⅱ期188张、Ⅲ期160张、Ⅳ期82张、深部组织损伤期57张、不可分期52张。利用基于5种不同版本的YOLOv8[nano(n)、small(s)、medium(m)、large(l)和extra large(x)]神经网络和迁移学习,建立针对PI的深度学习目标检测模型。模型评价指标包括精确度、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及检测速度等。最后,通过Ultralytics Hub平台将模型部署到手机应用程序(App)中,实现AI模型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结果在对包含142张PI图像的测试集进行评估时,YOLOv8l版本在确保高精确度(0.827)的同时,也展现了较快的推理速度(68.49帧/s),与其他YOLO版本相比,在精确度与速度之间取得了最佳的平衡。具体而言,其在所有类别上的整体准确率为93.18%,灵敏度为76.52%,特异度为96.29%,假阳性率为3.72%。在6个PI分期中,模型预测Ⅰ期的准确率最高,达到95.97%;预测Ⅱ期、Ⅲ期、Ⅳ期、深部组织损伤期、不可分期分别取得了91.28%、91.28%、91.95%、95.30%和93.29%的准确率。就处理速度而言,YOLOv8l处理142张图像的总耗时为2.07 s,平均每秒可处理68.49张PI图像。结论基于YOLOv8l网络的AI模型能够快速、准确地对PI进行检测和分期。将该模型部署到手机App中,能够在临床实践中便携使用,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损伤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YOLO 目标检测 神经网络模型 AP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结直肠息肉内镜图像分割和分类方法比较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健 王珍妮 +3 位作者 夏开建 王甘红 刘罗杰 徐晓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62-772,共11页
目的·比较不同深度学习方法在结直肠息肉内镜图像分割和分类任务中的性能,以确定最优方法。方法·从3家医院采集4个结肠息肉数据集,涵盖1534个静态图像及15个肠镜视频。所有样本均经病理学验证,分为锯齿状病变和腺瘤性息肉2类... 目的·比较不同深度学习方法在结直肠息肉内镜图像分割和分类任务中的性能,以确定最优方法。方法·从3家医院采集4个结肠息肉数据集,涵盖1534个静态图像及15个肠镜视频。所有样本均经病理学验证,分为锯齿状病变和腺瘤性息肉2类。使用LabelMe工具进行多边形标注,将标注结果转换为整数掩膜格式。数据用于训练不同架构的深度神经网络,包括卷积神经网络、Transformer以及这2种技术的融合,建立有效的语义分割模型。对比不同架构模型自动诊断结肠息肉的多项性能指标,包括平均交并比(mIoU)、整体准确率(aAcc)、平均准确率(mAcc)、平均Dice系数(mDice)、平均F分数(mFscore)、平均精确率(mPrecision)和平均召回率(mRecall)。结果·开发了4种不同架构的语义分割模型,包括2种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架构(Fast-SCNN和DeepLabV3plus)、1种Transformer架构(Segformer)以及1种混合架构(KNet)。在对291张测试图像进行综合性能评估中,KNet最高mIoU为84.59%,显著优于Fast-SCNN(75.32%)、DeepLabV3plus(78.63%)和Segformer(80.17%)。在“背景”“锯齿状病变”和“腺瘤性息肉”3个类别上,KNet的交并比(IoU)分别为98.91%、74.12%和80.73%,均超越其他模型。KNet在关键性能指标上也表现优异,其中aAcc、mAcc、mDice、mFscore和mRecall分别达到98.59%、91.24%、91.31%、91.31%和91.24%,均优于其他模型。尽管在mPrecision上,91.46%并非最突出,但KNet的整体性能仍领先。在80张外部测试图像的推理测试中,KNet保持了81.53%的mIoU,展现出良好的泛化能力。结论·利用基于KNet混合架构的深度神经网络构建的结直肠息肉内镜图像语义分割模型表现出优异的预测性能,具有成为检测结直肠息肉高效工具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结直肠息肉 卷积神经网络 TRANSFORMER 图像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开胸手术的应用 被引量:44
4
作者 费建芬 钱晓敏 +1 位作者 汤程 杨小磊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45-346,共2页
关键词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 开胸手术 静吸复合全麻 手术应激反应 呼吸锻炼 术后镇痛 呼吸并发症 手术创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的应用 被引量:36
5
作者 杨小磊 王利民 +1 位作者 费建芬 顾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33-334,共2页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 剖宫产术 血流动力学影 CSEA 硬膜外麻醉 头痛发生率 剖宫产手术 产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正常细胞和宫颈鳞状细胞癌、腺癌组织中HPV感染基因型的分布 被引量:48
6
作者 蔡为民 王宏景 +6 位作者 耿建祥 夏林 龙秀荣 王旭波 王志慧 梅静 赵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54-857,862,共5页
目的观察宫颈正常细胞、宫颈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组织标本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和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对1 047例宫颈正常细胞、161例宫颈鳞状细胞癌和82例宫颈腺癌组织标本进... 目的观察宫颈正常细胞、宫颈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组织标本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和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对1 047例宫颈正常细胞、161例宫颈鳞状细胞癌和82例宫颈腺癌组织标本进行23种HPV基因分型检测,并对受检者进行相关资料分析。结果 1 047例宫颈细胞正常者检出HPV感染为109例,HPV感染率为10.41%(109/1 047);161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检出HPV感染者146例,HPV感染率为90.68%(146/161);82例宫颈腺癌检出HPV感染者59例,HPV感染率为71.95%(59/82)。结论 PCR与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可用于宫颈细胞和组织标本检测,一次可检测23种HPV基因型,对我国女性宫颈HP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宫颈鳞状细胞癌及腺癌的防治及其疫苗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鳞状细胞癌 腺癌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尖锐湿疣组织中HPV感染基因型别分布 被引量:22
7
作者 蔡为民 阚延静 +6 位作者 耿建祥 龙秀荣 梅静 王宏景 夏林 王旭波 赵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5-399,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基因型别分布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和基因芯片技术对120例子宫颈CA组织进行23种HPV基因分型检测,并对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 目的探讨子宫颈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基因型别分布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和基因芯片技术对120例子宫颈CA组织进行23种HPV基因分型检测,并对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子宫颈CA组织中检出HPV阳性感染115例,HPV感染率为95.83%(115/120)。其中一重HPV感染者85例,感染率为70.83%(85/120),多重HPV感染者30例,感染率为25.00%(30/120)。一重HPV感染中HPV11型阳性检出率为45.00%(54/120),是最主要的感染型别;其次是HPV6型(27例),阳性检出率为22.50%(27/120)。多重HPV感染中,HPV6+11型6例,占多重感染的20.00%(6/30),是多重感染的主要型别;其次是HPV11+16型(3例),占多重感染的10.00%(3/30)。结论 HPV6型、11型、6+11型、11+16型感染是子宫颈CA的主要致病类型。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是一种比较适合临床进行HPV分型检测的诊断方法,其敏感性高,特异性好。对子宫颈CA及子宫颈癌/瘤的防治及其疫苗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病变 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肋间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及对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21
8
作者 范晓燕 高榴益 王利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82-983,共2页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乳腺区段切除手术中肋间神经阻滞效果及术后镇痛作用。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行乳腺肿块区段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肋间神经使用0.375%罗哌卡因(Ⅰ组)或0.375%罗哌卡因+芬太尼2μg/...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乳腺区段切除手术中肋间神经阻滞效果及术后镇痛作用。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行乳腺肿块区段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肋间神经使用0.375%罗哌卡因(Ⅰ组)或0.375%罗哌卡因+芬太尼2μg/ml(Ⅱ组)。观察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麻醉维持时间、术后24 h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记录麻醉期间RR、MAP、HR及SpO2的变化。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麻醉起效时间和麻醉阻滞完善时间缩短(P<0.05)、维持时间延长(P<0.01);术后4、8、12 h VAS评分Ⅱ组降低(P<0.01)。两组患者生命体征、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芬太尼可增强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延长术后镇痛时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芬太尼 肋间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镇痛效果 乳腺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的时效关系 被引量:10
9
作者 柴建农 陈科 +2 位作者 周剑峰 朱怿东 冯恩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3535-3537,共3页
目的:探索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期间和停止治疗后的时效关系。方法:用固定光疗装置,每2h经皮测定90例非溶血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新生儿24h蓝光治疗期间及24h休息期内的胆红素值(TcB),并按日龄≤7d和>7d分A、B两组,进行绘... 目的:探索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期间和停止治疗后的时效关系。方法:用固定光疗装置,每2h经皮测定90例非溶血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新生儿24h蓝光治疗期间及24h休息期内的胆红素值(TcB),并按日龄≤7d和>7d分A、B两组,进行绘图和统计学处理。结果:连续光疗24h后A、B两组TcB下降分别为(141.81±63.07)、(173.93±24.03)μmol/L,与治疗前比较,皆下降明显(P<0.001),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40);A组在光疗第12h、B组在光疗第10h后TcB下降并不明显(P>0.05)。停止光疗后24h,A、B两组TcB回升分别为(114.50±60.94)μmol/L,(51.12±21.56)μmol/L,两组皆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31),但B组14h后TcB上升不明显(P=0.980)。结论:蓝光治疗非溶血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疗效显著,在日龄≤7d组12h后、日龄>7d组10h后TcB下降不再明显,可考虑停止光疗;停止光疗后日龄≤7d组TcB持续反弹,速度较日龄>7d组快,一旦TcB达"光疗"水平,应及时开始光疗;但日龄>7d组在14h后不再反弹,如此时TcB未达"考虑光疗"水平,则可考虑不再光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光线疗法 时效关系 经皮胆红素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热危险度评分在门诊无明显感染灶发热婴幼儿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朱怿东 周剑峰 +2 位作者 柴建农 徐咏梅 夏小红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评估发热危险度评分对指导门诊处理无明显感染灶急性发热儿童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发热时间、生活状况、每日退热药应用次数、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值建立发热危险度评分表,前瞻性评... 目的评估发热危险度评分对指导门诊处理无明显感染灶急性发热儿童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发热时间、生活状况、每日退热药应用次数、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值建立发热危险度评分表,前瞻性评估并随访体温t〉38℃无明显感染灶的3个月~5岁急性发热儿童839例,计算该评分的灵敏度、特异度及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结果839例患儿中发热危险度评分0分者94例,均无严重疾病,皆居家治疗,其中使用口服抗生素24例(25.54%);评分1~3分者474例,诊断严重疾病141例,留观或住院治疗112例(23.63%),其中使用抗生素248例(52.32%);评分1〉4分者271例,诊断严重疾病167例,危重症17例,全部住院或留观治疗,其中使用抗生素250例(92.25%)。0~3分组和≥4分组严重疾病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发热危险度评分≥1分对严重疾病的诊断灵敏度为100%,特异度17.70%,阴性预测值100%,阳性预测值41.34%;评分≥4分对严重疾病的诊断灵敏度为100%,特异度69.10%,阴性预测值100%,阳性预测值6.27%。结论发热危险度评分可为门诊3个月~5岁无明显感染灶急性发热儿童的病情判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评价研究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11
作者 张军 李洁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应用阿托伐他汀10、20和40mg/a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脂调节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各组患...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应用阿托伐他汀10、20和40mg/a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脂调节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各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随药物剂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P〈0.05),其中以20mg/d组和40mg/d组下降最为显著(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各组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10、20和40mg/d组均显著低于基础治疗组(P〈0.05)。各组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血清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无明显变化(均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10、20和40mg/d)进行调脂治疗安全有效,推荐以20mg/d作为适宜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病 脑梗塞 脂类 降血脂药 羟甲基戊二酰基COA还原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贯机械通气策略治疗连枷胸呼吸衰竭的效果 被引量:10
12
作者 叶宏伟 郑峰 +1 位作者 冯玉峰 吴晓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评价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连枷胸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04年9月至2009年12月收入本院急诊中心ICU的连枷胸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者为研究对象,前瞻性随机分为序贯通气组和常规通气组,到达序贯切换点后序贯组立即拔除气... 目的:评价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连枷胸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04年9月至2009年12月收入本院急诊中心ICU的连枷胸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者为研究对象,前瞻性随机分为序贯通气组和常规通气组,到达序贯切换点后序贯组立即拔除气管插管,应用鼻(面)罩双水平正压(BiPAP)模式无创机械通气支持直至脱机。常规组则继续有创机械通气,以压力支持方式脱机。结果:63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序贯组33例,常规组30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心率、血压、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相似(P>0.05)。序贯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为(7.7±1.3)d,而常规组为(14.3±2.8)d(P<0.01)。总机械通气时间序贯组为(11.8±1.9)d,而常规组为(14.3±2.8)d(P<0.05)。序贯组入住ICU时间为(13.9±2.8)d,明显短于常规组(17.7±4.6)d(P<0.01)。序贯组和常规组呼吸机相关肺炎患病率分别为15.1%和40.0%(P<0.05)。结论:对胸部外伤连枷胸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患者,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可以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ICU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患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连枷胸 呼吸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功能不全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卢涛声 徐珍瑾 +1 位作者 王国军 张亚琴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934-937,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神经内科入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75例,其中男性153例,女性122例,年龄60~92(74.47±9.26)岁。根据估...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神经内科入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75例,其中男性153例,女性122例,年龄60~92(74.47±9.26)岁。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将患者分为CKD组(29例)和对照组(246例)。记录临床基线资料,并在发病90d后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进行电话随访评价预后,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伴有CKD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结果 CKD组患者年龄[(78.62±7.99)岁vs(73.98±8.16)岁,P=0.004],心房颤动(41.4%vs 13.4%,P=0.000)、脑梗死(48.3%vs23.2%,P=0.003)、心力衰竭(34.5%vs 8.1%,P=0.000)及病死率(17.2%vs 5.3%,P=0.01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预后良好明显低于对照组(48.3%vs 67.1%,P=0.04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KD是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0.214,95%CI:0.075~0.615,P=0.004)。结论 CKD是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不全 慢性 脑梗死 肾小球滤过率 心房颤动 心力衰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致难治性缺铁性贫血5例报告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咏梅 周剑峰 +1 位作者 柴建农 陈科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48-348,438,共2页
关键词 缺铁性贫血(IDA) 幽门螺杆菌感染 难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丁胺醇和甲强龙联合治疗儿童哮喘重度发作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喜梅 孙文清 +2 位作者 徐咏梅 陈科 周剑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4期4288-4289,共2页
目的:观察沙丁胺醇联合甲强龙治疗儿童哮喘重度发作的疗效。方法:采用沙丁胺醇氧化吸入联合甲强龙静脉用药治疗哮喘重度发作患儿33例,观察疗效。结果:1h内缓解者9例,3h内缓解者18例,6h内缓解者5例,12h内缓解者1例。结论:沙丁胺醇联合甲... 目的:观察沙丁胺醇联合甲强龙治疗儿童哮喘重度发作的疗效。方法:采用沙丁胺醇氧化吸入联合甲强龙静脉用药治疗哮喘重度发作患儿33例,观察疗效。结果:1h内缓解者9例,3h内缓解者18例,6h内缓解者5例,12h内缓解者1例。结论:沙丁胺醇联合甲强龙治疗儿童哮喘重度发作起效快,副作用不明显,值得在哮喘重度发作中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儿童 药物疗法 沙丁胺醇 甲强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研究中药治疗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组方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丹 孙焱 +4 位作者 曹雯 魏国利 陈晨 陆屸 霍介格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81-1487,共7页
目的 采用Medcase V3.2数据记录挖掘系统分析中药治疗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组方规律。方法搜索2009年至2019年期间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网中治疗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毒性文献中包含的口服中药处方,将数据输入Medcase V3.2数据... 目的 采用Medcase V3.2数据记录挖掘系统分析中药治疗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组方规律。方法搜索2009年至2019年期间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网中治疗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毒性文献中包含的口服中药处方,将数据输入Medcase V3.2数据记录挖掘系统,采用软件中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药治疗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药物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处方规律、核心组方、潜在药对等。结果 筛选出的60首处方中共涉及119味中药,8个核心组合,并在核心组合的基础上演算出4条新组方。结论 通过Medcase V3.2数据记录挖掘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药治疗奥沙利铂神经毒性处方用药规律,有助于为中医药治疗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辨证治疗、临床研究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XIN 口服中药 关联规则 熵聚类算法 组方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羟乙基淀粉130/0.4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叶宏伟 吴晓东 郑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42-443,共2页
关键词 羟乙基淀粉130 脓毒性休克 液体复苏 休克患者 急性重症胰腺炎 国产 化脓性胆管炎 弥漫性腹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磁共振软骨T_2图成像定量测定退变兔膝关节软骨 被引量:3
18
作者 陆志华 姚伟武 +2 位作者 胡曙光 瞿楠 杨世勋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450-455,共6页
目的:探讨T_2图成像技术在检测关节软骨退变早期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选用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甲、乙、丙、丁四组。甲组左膝关节行常规磁共振成像,扫描结束后即刻处死,取股骨髁软骨行苏木素和伊红染色(HE)、阿利辛兰染色(AB)... 目的:探讨T_2图成像技术在检测关节软骨退变早期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选用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甲、乙、丙、丁四组。甲组左膝关节行常规磁共振成像,扫描结束后即刻处死,取股骨髁软骨行苏木素和伊红染色(HE)、阿利辛兰染色(AB)及蛋白多糖含量测定。乙、丙、丁各组每只兔左膝关节内注射0.2ml(10U)木瓜蛋白酶。乙、丙、丁各组于注射木瓜蛋白酶前及注射后分别于24h、48h、72h先行相同常规磁共振成像及T_2图成像,取感兴趣点,测定关节软骨T_2弛豫时间值并取平均值,对每组数据进行t检验。扫描结束后处死动物,取左膝股骨髁部软骨行大体观察、HE、AB染色及蛋白多糖含量测定。结果:注射木瓜蛋白酶后24h、48h,蛋白多糖含量与甲组比较,统计学均有差异(P=0.048和0.045,P<0.05),注射后72h,统计学没有差异(P=0.455,P>0.05)。T_2图像软骨色阶由注射前的黄红色转为注射后的红色,注射木瓜蛋白酶后24h、48h、72h的T_2弛豫率分别升高了30.14ms,20.92ms和16.17ms。经t检验后,注射后24h与注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4,P<0.05)。结论:本研究采用的T_2图成像技术能够通过定量检测T_2弛豫时间值反映软骨退变早期软骨内的生化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软骨 磁共振成像 骨关节炎 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补体因子H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沈丽芳 尤志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572-1574,共3页
目的探讨体液循环中血清补体因子H的表达与糖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体质指数(BMI)分为肥胖组(BMI≥25 kg/m2)32例与非肥胖组(BMI﹤25 kg/m2)28例;30例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 目的探讨体液循环中血清补体因子H的表达与糖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体质指数(BMI)分为肥胖组(BMI≥25 kg/m2)32例与非肥胖组(BMI﹤25 kg/m2)28例;30例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补体因子H,放射免疫法测定胰岛素,全自动生化分析检测空腹血糖、血脂,全自动糖化分析仪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时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腰围、臀围、收缩压、舒张压,计算BMI和腰臀比(WHR),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3组受检者血清补体因子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体因子H水平与BMI、空腹血糖、HOMA-IR、HbA1c、空腹胰岛素、三酰甘油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 2型糖尿病血清中补体因子H水平的升高,尤其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更明显,血清补体因子H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的形成。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补体因子H水平均与胰岛素抵抗有关,表明在一定程度上,补体因子H水平可成为预测肥胖者发展为糖耐量异常的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胰岛素抵抗 补体因子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肩周炎的综合治疗 被引量:33
20
作者 费建芬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0期579-579,共1页
关键词 重症 肩周炎 综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