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细化管理保障骨科护理服务持续改进 被引量:1
1
作者 朱秋萍 袁亚娟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9年第12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运用精细化管理促进骨科护理服务持续改进的效果。方法在骨科病区实施精细化管理,包括普及精细化管理理念、人力资源管理、完善培训体系、健全岗位职责与工作制度、优化工作流程、仪器设备和药品管理、完善绩效考核等。对比精... 目的探讨运用精细化管理促进骨科护理服务持续改进的效果。方法在骨科病区实施精细化管理,包括普及精细化管理理念、人力资源管理、完善培训体系、健全岗位职责与工作制度、优化工作流程、仪器设备和药品管理、完善绩效考核等。对比精细化管理实施前(2017年7月-2018年6月)和实施后(2018年7月-2019年6月)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由实施前的0.92%下降至实施后的0.32%。结论实施精细化管理能够减少骨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助于骨科护理服务的持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 护理不良事件 护理培训 管理药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膝关节疾病患者进行分阶段功能锻炼指导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严燕萍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24期153-154,共2页
目的:评价对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膝关节疾病患者进行分阶段功能锻炼指导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40例膝关节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分阶段组(n=20)与常规组(n=20)。对常规组患者进... 目的:评价对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膝关节疾病患者进行分阶段功能锻炼指导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40例膝关节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分阶段组(n=20)与常规组(n=20)。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分阶段组患者进行分阶段功能锻炼指导。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接受护理后,分阶段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的评分(包括身体健康的评分、躯体疼痛的评分、情感状况的评分、生命力的评分和社会功能的评分)、膝关节功能的评分和对护理的满意率均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对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膝关节疾病患者进行分阶段功能锻炼指导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地促进其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分阶段功能锻炼指导 膝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体位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及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5
3
作者 朱卫国 郝永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35期50-52,共3页
目的 探讨分析不同体位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及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及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PFNA治疗时牵引方... 目的 探讨分析不同体位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及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及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PFNA治疗时牵引方式分为A组(侧卧位徒手牵引)和B组(仰卧位牵引床牵引),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术后1年的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切口长度都显著优于B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1年Harris髋关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侧卧位下行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及股骨粗隆下骨折可以有效减轻手术对患者身心的损伤,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老年 骨质疏松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下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例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袁亚娟 承琳 潘勤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6年第4期131-133,共3页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根本原因,探讨减少跌倒事件发生的对策。方法对50例跌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分析原因。结果 50例跌倒患者中原发疾病比例最高为恶性肿瘤24.0%(12/50),其次为脑梗死18.0%(9/50)、慢性阻塞性...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根本原因,探讨减少跌倒事件发生的对策。方法对50例跌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分析原因。结果 50例跌倒患者中原发疾病比例最高为恶性肿瘤24.0%(12/50),其次为脑梗死18.0%(9/5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0%(5/50);最主要原因为疾病健康因素64.0%(32/50),其次为健康宣教欠缺56.0%(28/50)、患者及家属陪护意识不强54.0%(27/50);60岁以上患者居多,占68.0%(34/50);跌倒的地点分布发生在病室58.0%(29/50)和厕所22.0%(11/50);跌倒发生的主要时间段为14:00-16:00、06:00-08:00、20:00-22:00,分别占18.0%(9/50)、12.0%(6/50)、12.0%(6/50)。结论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应加强护士防跌倒的培训教育工作,合理配置护理人力;注重对患者和家属的宣教落实率,鼓励其主动参与跌倒预防;重视环境安全设施建设,落实预防跌倒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跌倒 根本原因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