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轼《石钟山记》写作艺术探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卓立子 李彬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49,共4页
《石钟山记》是苏轼"破体为文"的成功典范,文本在阐发"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哲理的过程中体现了高超的写作艺术.自出新意的结构安排突破了宋代"记"体文"三段论式"结构模式,优美凝... 《石钟山记》是苏轼"破体为文"的成功典范,文本在阐发"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哲理的过程中体现了高超的写作艺术.自出新意的结构安排突破了宋代"记"体文"三段论式"结构模式,优美凝练的语言传达出形象之妙、情态之趣,"体用为本"的修辞思想闪耀着经世济民的人格光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艺术 结构 优美凝练 体用为本 《石钟山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庄子"寓言"视角下的《五石之瓠》解读
2
作者 卓立子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9-52,共4页
庄子《五石之瓠》可从"寓言"视角进行解读:一是品析《五石之瓠》寓言"变形手法"艺术创构,歪曲变形的意象;二是解析其寓言"辟阖结构"整体营造,聚象成境的意境;三是勾连《逍遥游》相关寓言片段与之互文共解... 庄子《五石之瓠》可从"寓言"视角进行解读:一是品析《五石之瓠》寓言"变形手法"艺术创构,歪曲变形的意象;二是解析其寓言"辟阖结构"整体营造,聚象成境的意境;三是勾连《逍遥游》相关寓言片段与之互文共解,联系阅读和生活感悟填补寓言间的间隙和空白,辨析其思想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石之瓠》寓言 "变形手法" "辟阖结构" 思想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