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投加物质对减缓MBR膜污染的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黄刚华 尤朝阳 +1 位作者 李旋 王磊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14,共5页
MBR膜污染主要包括3个方面,膜孔的堵塞,凝胶层的吸附和污泥层的沉积,控制膜污染的方法有膜材料的改性、优化操作条件、改善混合液特性。向MBR反应器中投加物质以此来改善混合液污泥的特性,提高活性污泥的可过滤性,减少凝胶层的吸附、降... MBR膜污染主要包括3个方面,膜孔的堵塞,凝胶层的吸附和污泥层的沉积,控制膜污染的方法有膜材料的改性、优化操作条件、改善混合液特性。向MBR反应器中投加物质以此来改善混合液污泥的特性,提高活性污泥的可过滤性,减少凝胶层的吸附、降低溶液的粘度、抑制污泥层在膜表面的堆积,从而延长了MBR膜的整个运行周期。目前研究的投加物质有悬浮填料、活性炭、絮凝剂、沸石、塑料颗粒等。重点介绍了这几种物质对于MBR膜污染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展望需要研究投加几种物质的组合对膜污染的影响或者与其它方法连用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R 膜污染 颗粒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反应-减压精馏集成生产甲酸环己酯的过程模拟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振松 许戈 +5 位作者 汤吉海 李云鹏 陈献 崔咪芬 费兆阳 乔旭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21-1026,共6页
采用"背包式"反应精馏集成方式(DCSR),建立了甲酸和环己烯加成生产甲酸环己酯的常压反应-减压精馏新型集成工艺,反应温度与精馏温度可以独立控制,避免了甲酸在温度超过60°C时发生分解副反应。通过模拟考察了催化剂装填... 采用"背包式"反应精馏集成方式(DCSR),建立了甲酸和环己烯加成生产甲酸环己酯的常压反应-减压精馏新型集成工艺,反应温度与精馏温度可以独立控制,避免了甲酸在温度超过60°C时发生分解副反应。通过模拟考察了催化剂装填量、反应器台数、塔底再沸热负荷、提馏段塔板数等参数对合成甲酸环己酯的DCSR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甲酸与环己烯进料流率分别为10 mol×h^(-1)下,加成酯化生产甲酸环己酯的适宜DCSR过程参数为:侧反应器台数为2台、精馏塔板数为7块板(不包含塔顶冷凝器)、塔底再沸功率为130 W、催化剂装填总量为0.6 kg、精馏塔的操作压力为10 k Pa,在反应能力与分离能力达到最优匹配时,DCSR过程的催化剂用量仅为传统反应精馏过程的30%,提高了催化剂效率,降低了设备和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精馏 甲酸环己酯 过程集成 加成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活性炭纤维电极电吸附除盐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方燕 孙文全 +1 位作者 马根朝 徐楠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2-64,69,共4页
自制1种卷式活性炭纤维电极电吸附实验装置,研究了硝酸浸渍、氢氧化钠浸渍、微波加热这3种改性方法对活性炭纤维电极电吸附除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改性方法均可提高除盐效果。当NaCl溶液初始质量浓度为500 mg/L、电导率为1 m S/c... 自制1种卷式活性炭纤维电极电吸附实验装置,研究了硝酸浸渍、氢氧化钠浸渍、微波加热这3种改性方法对活性炭纤维电极电吸附除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改性方法均可提高除盐效果。当NaCl溶液初始质量浓度为500 mg/L、电导率为1 m S/cm、体积流量为1 0 mL/min,电极间距1 mm、电压2 V时,3种改性方法的最大下降率分别由未改性的41.56%提升至68.57%、64.61%、65.23%。这表明了对活性炭纤维进行改性在水处理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 电吸附 除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水管道内不同粒径沉积颗粒物冲刷率的分析与计算 被引量:6
4
作者 周敬钦 刘翠云 +3 位作者 周俊 陈妍之 王易扬 周婕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96-903,共8页
为探究和量化在水流冲刷下,排水管道中不同粒径颗粒物冲刷沉积的过程,本文模拟排水管道内沉积颗粒的冲刷过程.冲刷过程中,粒径较小的悬移质颗粒(小于0.1 mm),在管道沿线取样测得水流中悬浮固体质量浓度(SS);粒径较大的推移质颗粒(0.1—2... 为探究和量化在水流冲刷下,排水管道中不同粒径颗粒物冲刷沉积的过程,本文模拟排水管道内沉积颗粒的冲刷过程.冲刷过程中,粒径较小的悬移质颗粒(小于0.1 mm),在管道沿线取样测得水流中悬浮固体质量浓度(SS);粒径较大的推移质颗粒(0.1—2 mm),测得管道沿线不同位置沉积的颗粒质量.并建立两个数学模型分别计算排水管道内两类颗粒物的冲刷率.研究发现,悬移质颗粒,以水流中SS为依据,可计算出输送通量和冲刷率;推移质颗粒,以管道不同位置沉积下来的颗粒质量为依据,拟合出了管道中的沉积分布函数,是以e为底数的指数函数,可计算出冲刷量和冲刷率.模型计算出的冲刷率呈现出规律性:悬移质颗粒被冲刷成悬浮状态,随水流迁移过程中部分会再次沉积,使得悬移质颗粒的冲刷率从管道前段至中后段逐步降低,如初始沉积质量为100 g的0.045 mm悬移质颗粒,在0.30 m·s^(-1)的冲刷流速下,计算出管道前段冲刷率为78.94%,最终在管道后段降至13.89%;对于两类颗粒而言,颗粒物粒径越小,冲刷流速越大,初始沉积质量越小,冲刷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管道 悬移质颗粒 推移质颗粒 计算模型 冲刷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煤气化废水生化尾水深度处理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党孟辉 陆曦 +2 位作者 权攀 张滢楹 徐炎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0-114,共5页
采用等离子体技术对褐煤气化废水生化尾水进行了深度氧化实验研究,考察了输入功率(P),反应温度(T),初始p H,反应时间(t)对生化尾水色度、COD、UV254、UV410、UV436去除率的影响,并对深度处理前后废水的可生化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 采用等离子体技术对褐煤气化废水生化尾水进行了深度氧化实验研究,考察了输入功率(P),反应温度(T),初始p H,反应时间(t)对生化尾水色度、COD、UV254、UV410、UV436去除率的影响,并对深度处理前后废水的可生化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等离子体深度处理效果的影响大小顺序为输入功率>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初始p H。在最优条件下,色度、COD、UV254、UV410、UV436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3.8%、31.3%、67.2%、86.5%和87.1%。对深度氧化后的废水B/C进行测定并进行二次生化,结果表明,深度氧化后废水B/C比达到0.38,可生化性显著提高,出水COD稳定在80 mg/L左右,色度8倍,达到一级排放标准(GB 8978-19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气化废水 等离子体技术 深度处理 二次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水管道沉积物-水系统中不同微生物群落下氮的迁移转化
6
作者 周婕 刘翠云 +4 位作者 王易扬 刘琪 吕文科 韦昊东 陶洋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57-1365,共9页
为探索微生物群落对排水管道沉积物-水系统中氮迁移转化的作用,本文研究了干预组、对照组及初始沉积物中的微生物群落,探索排水管道沉积物-水系统中不同组分氮迁移转化的规律,并进行了量化计算.结果表明,γ-变形菌纲和拟杆菌纲在对照组... 为探索微生物群落对排水管道沉积物-水系统中氮迁移转化的作用,本文研究了干预组、对照组及初始沉积物中的微生物群落,探索排水管道沉积物-水系统中不同组分氮迁移转化的规律,并进行了量化计算.结果表明,γ-变形菌纲和拟杆菌纲在对照组中相对丰度较高,梭菌纲、互营养菌纲在干预组中更占优势.在浓度差异和生物作用的共同影响下,干预组上覆水氨氮含量增加.γ-变形菌纲发生硝化作用导致对照组上覆水氨氮浓度下降,硝态氮、亚硝态氮含量增加.高、低浓度下,沉积物-水系统中的氨氮均由沉积物向上覆水释放,低浓度下氨氮的释放通量更大,最高值达到了536.76 mg·m^(−2)·d^(−1).系统中,硝态氮的释放通量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管道 沉积物 微生物群落 迁移 释放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沉淀混凝处理太阳能电池生产高氟废水研究 被引量:28
7
作者 肖雪峰 孙永军 +3 位作者 梅凯 王雄 朱宏博 沈浩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0-32,共3页
以某光伏企业的生产太阳能电池板车间产生的高含氟废水(F^-的质量浓度为7.456 g/L)为处理对象,投加钙源3级混凝沉淀法除氟。研究了钙投加量、钙源、pH对混凝沉淀除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外加钙源,混凝沉淀法可显著降低水样中F^-... 以某光伏企业的生产太阳能电池板车间产生的高含氟废水(F^-的质量浓度为7.456 g/L)为处理对象,投加钙源3级混凝沉淀法除氟。研究了钙投加量、钙源、pH对混凝沉淀除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外加钙源,混凝沉淀法可显著降低水样中F^-含量。混凝沉淀工艺的优化条件为:Ca^(2+)投加量为2倍F^-量,混凝沉淀过程pH为8~9,混凝剂聚合氯化铝、助凝剂聚丙烯酰胺的投加量分别为400、4 mg/L,在此条件下,二级混凝沉淀后上清液F^-的质量浓度低于10 mg/L,达到GB 8978-2002中的一级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废水 太阳能电池 除氟 混凝 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与氨资源化新技术 被引量:22
8
作者 赵贤广 李武 +3 位作者 王金龙 李国平 王小平 徐炎华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1-34,共4页
针对工业上高浓度氨氮废水吹脱法处理存在的缺点,改进了传统吹脱塔内部结构,并采用高效填料。在温度40℃,pH≈11条件下,气液比由(3000~5000):1降至(1000~2000):1,氨氮吹脱率提高至95%以上。新型可再生氨吸收液对吹脱尾气... 针对工业上高浓度氨氮废水吹脱法处理存在的缺点,改进了传统吹脱塔内部结构,并采用高效填料。在温度40℃,pH≈11条件下,气液比由(3000~5000):1降至(1000~2000):1,氨氮吹脱率提高至95%以上。新型可再生氨吸收液对吹脱尾气中氨气的吸收率可达99.9%.饱和吸收液再生率达91%以上.释放的氨气经两级冷凝吸收后可获得10%。20%的氨水。氨吸收液经5次吸收一解吸循环实验,氨吸收率均保持在99.9%以上,解吸率达91%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废水 吹脱法 吸收液 氨回收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聚合壳聚糖基絮凝剂及其絮凝性能 被引量:14
9
作者 孙永军 任梦娇 +7 位作者 徐炎华 马江雅 张鹏 朱国成 肖雪峰 吴慧芳 尤朝阳 朱成雨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8-64,共7页
壳聚糖是一种天然碱性氨基多糖物质,其分子上分布着许多功能性的氨基和羟基,使其能成为潜在的高效絮凝剂。采用紫外光引发壳聚糖(CS)与丙烯酰胺(AM)、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接枝共聚制备P(CS-AD)絮凝剂,探讨了单体浓度... 壳聚糖是一种天然碱性氨基多糖物质,其分子上分布着许多功能性的氨基和羟基,使其能成为潜在的高效絮凝剂。采用紫外光引发壳聚糖(CS)与丙烯酰胺(AM)、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接枝共聚制备P(CS-AD)絮凝剂,探讨了单体浓度、壳聚糖百分比、阳离子度、光引发剂浓度、光照时间对P(CS-AD)的特性粘度的影响,确定了合成的优化条件:单体浓度为30%-40%、壳聚糖百分比为10%-20%、阳离子度为30%-40%、光引发剂浓度为0.3%-0.5%、光照时间为120min,优化后的制备的P(CS-AD)的特性粘度最高可达1 865mg/L。同时,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SEM)、差热热重分析(TG-DTA)对其进行表征。采用模拟硅藻土水样验证其絮凝性能,试验结果表明:P(CS-AD)的絮凝性能显著优于市售聚丙烯酰胺(P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絮凝剂 紫外光 接枝共聚 絮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环氧琥珀酸接枝聚丙烯酸的阻垢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沙亚东 陈东升 +4 位作者 魏无际 韦远扬 周永璋 徐宁 韩萍芳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5-68,共4页
聚环氧琥珀酸接枝聚丙烯酸(PESA-g-PAA)是一种新型的无磷无氮绿色阻垢剂。研究了PESA-g-PAA对CaCO3、CaSO4、Ca3(PO4)2的静态阻垢性能和稳定锌盐性能,系统探讨了阻垢剂添加量、碱度、硬度、温度、恒温时间对PESA-g-PAA阻CaCO3垢性能的影... 聚环氧琥珀酸接枝聚丙烯酸(PESA-g-PAA)是一种新型的无磷无氮绿色阻垢剂。研究了PESA-g-PAA对CaCO3、CaSO4、Ca3(PO4)2的静态阻垢性能和稳定锌盐性能,系统探讨了阻垢剂添加量、碱度、硬度、温度、恒温时间对PESA-g-PAA阻CaCO3垢性能的影响,并与PESA的相关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PESA-g-PAA对CaCO3、CaSO4的阻垢性能比PESA更好,但对Ca3(PO4)2的阻垢效果及对锌盐的稳定效果并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阻垢剂 聚环氧琥珀酸接枝聚丙烯酸 阻垢 稳定锌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法不同影响因素对土壤中氯丹降解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世强 赵浩 +3 位作者 朱骏 赵贤广 刘爱宝 徐炎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4-528,共5页
以农药生产企业搬迁遗留场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微波修复土壤技术的各影响因素对氯丹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含水率20%、pH值8.5、活性炭投加量50 g.kg-1、微波功率600 W和辐照时间20 min条件下,微波法对氯丹去除率达到89%;若... 以农药生产企业搬迁遗留场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微波修复土壤技术的各影响因素对氯丹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含水率20%、pH值8.5、活性炭投加量50 g.kg-1、微波功率600 W和辐照时间20 min条件下,微波法对氯丹去除率达到89%;若土壤中氯丹去除温度保持在300℃以上,可使氯丹大幅度去除。各因素对微波法去除氯丹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微波功率、辐照时间、活性炭投加量和含水率。修复过程中氯丹降解的中间产物有六氯、七氯和九氯等,推测其降解过程存在加氯和脱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丹 微波 修复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改性硅藻土对水中磷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韩琳 于鹏 +4 位作者 刘志英 聂广泽 李溪 张悦 徐炎华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1-44,50,共5页
利用硅藻土和FeSO_4·7H_2O为主要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应用于抑制水体富营养化的除磷吸附材料——磁改性硅藻土,通过BET比表面积、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和磁滞回归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磁改性硅藻土表面除了含SiO_2,... 利用硅藻土和FeSO_4·7H_2O为主要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应用于抑制水体富营养化的除磷吸附材料——磁改性硅藻土,通过BET比表面积、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和磁滞回归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磁改性硅藻土表面除了含SiO_2,还增加了Fe_2O_3和Fe_2SiO_4,且具有优良的磁性;当吸附时间为120min、酸性、吸附剂投加量为10g/L时,磁改性硅藻土对磷的去除率最大,是硅藻土的4.6倍;Langmuir拟合方程能更好地拟合磁改性硅藻土对磷的等温吸附曲线,表明磁改性硅藻土对废水中磷的吸附是单分子层吸附过程;吸附饱和的磁改性硅藻土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可迅速实现固液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土 磁改性 吸附 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反应与精馏集成生产醋酸叔丁酯的过程模拟 被引量:9
13
作者 黄玉鑫 汤吉海 +4 位作者 陈献 宋建国 崔咪芬 费兆阳 乔旭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039-4046,共8页
针对醋酸与异丁烯加成酯化可逆反应温度低、精馏分离温度高的特点,采用带侧反应器的反应精馏集成过程(SRC)建立了低温反应与高温精馏集成的醋酸叔丁酯生产新工艺。固定塔釜上升汽化量100 kmol·h-1,规定新鲜醋酸进料的转化率达到99... 针对醋酸与异丁烯加成酯化可逆反应温度低、精馏分离温度高的特点,采用带侧反应器的反应精馏集成过程(SRC)建立了低温反应与高温精馏集成的醋酸叔丁酯生产新工艺。固定塔釜上升汽化量100 kmol·h-1,规定新鲜醋酸进料的转化率达到99.9%、醋酸叔丁酯选择性达到97.0%,采用过程模拟考察了进入侧反应器的精馏塔采出量、精馏段塔板数、侧反应器进出口间隔塔板数和侧反应器台数等参数对合成醋酸叔丁酯的SRC过程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醋酸与异丁烯加成酯化生产醋酸叔丁酯的SRC过程中只有反应能力与分离能力达到最佳匹配才能使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最小。研究结果为醋酸叔丁酯生产新工艺的放大设计与优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精馏 反应器 酯化 醋酸叔丁酯 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丙烯酸环己酯 被引量:8
14
作者 汤吉海 许燕 +3 位作者 周峰 陈献 崔咪芬 乔旭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7-59,61,共4页
以丙烯酸和环己烯为原料,磺酸基苯乙烯系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合成丙烯酸环己酯,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烯酸摩尔比、反应时间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丙烯酸环己酯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85℃,催化剂质量分数5%,n... 以丙烯酸和环己烯为原料,磺酸基苯乙烯系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合成丙烯酸环己酯,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烯酸摩尔比、反应时间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丙烯酸环己酯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85℃,催化剂质量分数5%,n(酸)∶n(烯)=2∶1,反应时间5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环己烯转化率为87.2%,丙烯酸环己酯选择性90.1%,二聚物选择性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 环己烯 丙烯酸环己酯 阳离子交换树脂 酯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异丙酯催化加氢制双醇反应网络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恒东 崔咪芬 +5 位作者 李有林 王森 费兆阳 陈献 汤吉海 乔旭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36-842,共7页
以羧酸酯为原料催化加氢同时制备两种不同(或相同)的醇是一条绿色清洁的原子经济工艺路线。研究采用自主开发的20Cu-8ZnO/SiO2-5K2O催化剂用于醋酸异丙酯加氢制备乙醇和异丙醇的反应体系。通过对催化剂各组分作用分析及主副反应剖析... 以羧酸酯为原料催化加氢同时制备两种不同(或相同)的醇是一条绿色清洁的原子经济工艺路线。研究采用自主开发的20Cu-8ZnO/SiO2-5K2O催化剂用于醋酸异丙酯加氢制备乙醇和异丙醇的反应体系。通过对催化剂各组分作用分析及主副反应剖析,结合反应产物组成及分布,提出了反应机理和反应网络。采用三段控温的固定床反应器,消除内、外扩散影响后在反应压力5MPa、氢气与醋酸异丙酯进料摩尔比为30~60、醋酸异丙酯进料流量0-0.20mL·min^-1及反应温度250~280℃的条件下,实测了醋酸异丙酯加氢反应的本征动力学数据;在合理简化反应网络的基础上,建立了本征动力学模型,拟合了模型参数,并进行了模型参数物理意义分析和模型适定性检验。结果表明:当氢酯进料摩尔比三30,催化剂粒径曼0.30mm,内、外扩散阻力均己消除;以Matlab软件中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结果与动力学实验测定数据吻合良好;在实验范围内,建立的本征动力学模型对醋酸异丙酯加氢制备乙醇和异丙醇反应高度适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异丙酯 加氢 反应机理 反应网络 本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聚合壳聚糖基絮凝剂的光谱表征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永军 郑怀礼 +6 位作者 赵纯 肖雪峰 徐炎华 吴慧芳 孙文全 任梦娇 朱成雨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527-2532,共6页
由于壳聚糖的大分子键上分布着大量的氨基、羟基和N-乙酰基等活性功能基团,将其改性作为天然绿色絮凝剂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对其的接枝共聚产物的光谱学表征研究鲜有报道。因此,对壳聚糖基絮凝剂进行光谱学表征与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壳聚糖的大分子键上分布着大量的氨基、羟基和N-乙酰基等活性功能基团,将其改性作为天然绿色絮凝剂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对其的接枝共聚产物的光谱学表征研究鲜有报道。因此,对壳聚糖基絮凝剂进行光谱学表征与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壳聚糖(CS)、丙烯酰胺(AM)、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接枝共聚单体,采用光聚合技术制备壳聚糖基絮凝剂CS-P(AM-DMDAAC)。采用X射线衍射(XRD)、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研究其结构特征;分析了壳聚糖、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及三者接枝共聚产物的X射线衍射(XRD)、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的图谱特征和振动吸收峰归属。研究了壳聚糖脱乙酰度、壳聚糖浓度、阳离子度对接枝共聚产物壳聚糖基絮凝剂CS-P(AM-DMDAAC)的X射线衍射(XRD)、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的影响。UV光谱和IR光谱研究结果证明CS,AM和DMDMAAC成功发生接枝共聚反应制备出CS-P(AM-DMDAAC),壳聚糖浓度增加导致其光谱对称性减弱。XRD图谱研究表明接枝共聚反应使得壳聚糖的晶型结构趋向不定型结构转变,不定型结构相比于晶型结构更易于水化,故接枝共聚产物具有更加优异的溶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聚合 壳聚糖 接枝共聚 光谱表征 结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树脂吸附—Fenton试剂氧化法预处理含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废水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海玲 杨小燕 +2 位作者 朱兆连 刘福强 宋燕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7-241,共5页
采用大孔树脂吸附—Fenton试剂氧化法预处理含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废水。大孔树脂吸附工段的最佳实验条件为:以树脂NDA88为吸附剂,废水pH为2。NDA88经过10批次的连续使用,COD去除率基本稳定在58%左右,脱附率可达96%以上,吸附后废水... 采用大孔树脂吸附—Fenton试剂氧化法预处理含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废水。大孔树脂吸附工段的最佳实验条件为:以树脂NDA88为吸附剂,废水pH为2。NDA88经过10批次的连续使用,COD去除率基本稳定在58%左右,脱附率可达96%以上,吸附后废水COD为12 000 mg/L左右。Fenton试剂氧化工段的最佳实验条件为:H2O2加入量70 mL/L,n(H2O2):n(Fe2+)=4,废水pH 4。在此最佳条件下进行实验,Fenton试剂氧化工段COD去除率达65%,处理后废水COD为4 20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 树脂 吸附 脱附 FENTON试剂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MBR膜污染强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尤朝阳 刘志寅 +1 位作者 黄刚华 田英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10,15,共6页
膜污染是膜生物反应器工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影响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介绍了国内外控制膜污染强化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膜自身性质的改进、污泥混合液特性的改善、膜组件及反应器结构的优化、工艺运行条件的优化、组合工艺的运用... 膜污染是膜生物反应器工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影响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介绍了国内外控制膜污染强化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膜自身性质的改进、污泥混合液特性的改善、膜组件及反应器结构的优化、工艺运行条件的优化、组合工艺的运用及膜清洗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膜污染 防治 强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电Fenton耦合处理退浆废水中聚乙烯醇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洁 储海蓉 +1 位作者 胡俊 徐炎华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6-69,共4页
采用光/电Fenton耦合技术处理退浆废水中难生物降解的高分子物质聚乙烯醇(PVA),考察FeSO4.7H2O投加量、H2O2投加量、初始pH、电流强度、反应时间对PVA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电Fenton耦合技术处理退浆废水中聚乙烯醇的最佳反应条... 采用光/电Fenton耦合技术处理退浆废水中难生物降解的高分子物质聚乙烯醇(PVA),考察FeSO4.7H2O投加量、H2O2投加量、初始pH、电流强度、反应时间对PVA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电Fenton耦合技术处理退浆废水中聚乙烯醇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H 4,FeSO4.7H2O投加量14.2 mmol/L,H2O2投加量ρ(H2O2)/COD=2.3,恒压电流强度1 A,反应时间120 min。在此条件下,化学耗氧量(COD)去除率达91%;总有机碳(TOC)去除率达80%;生化耗氧量(BOD)与COD比值从原水的0.007提高到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浆废水 聚乙烯醇 电Fenton耦合 可生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辐照技术修复氯丹污染土壤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爱宝 孙文全 +3 位作者 王世强 赵贤广 赵浩 徐炎华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85-288,共4页
采用微波辐照技术修复氯丹污染土壤。以α-氯丹和γ-氯丹的去除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确定土壤中氯丹去除的最佳微波辐照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微波辐照强度为5.83 W/g、微波辐照时间为20 min、土壤含水率为15%时,土壤中氯丹的... 采用微波辐照技术修复氯丹污染土壤。以α-氯丹和γ-氯丹的去除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确定土壤中氯丹去除的最佳微波辐照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微波辐照强度为5.83 W/g、微波辐照时间为20 min、土壤含水率为15%时,土壤中氯丹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达到85%以上。微波辐照技术简单高效,易于控制,且无二次污染,具有可行性,可作为修复氯丹污染土壤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丹 微波辐照 土壤修复 农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