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康教育与寄生虫病防治 被引量:6
1
作者 王雷平 《中国健康教育》 1997年第9期23-25,共3页
健康教育与寄生虫病防治(214064)江苏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王雷平寄生虫病是行为性疾病。在目前,单纯依靠生物学技术难以有效控制寄生虫感染。随着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寄生虫病的流行和控制与社... 健康教育与寄生虫病防治(214064)江苏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王雷平寄生虫病是行为性疾病。在目前,单纯依靠生物学技术难以有效控制寄生虫感染。随着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寄生虫病的流行和控制与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的关系,尤其是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寄生虫病 预防 治疗 流行病学 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疟疾快速诊断试纸条在消除疟疾阶段应用的可行性研究——基于江苏省的一项定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金嘉杰 王伟明 +4 位作者 曹园园 朱国鼎 周华云 曹俊 黄葭燕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6-71,共6页
目的:发现和总结消除疟疾阶段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用疟疾快速诊断试纸条(Rapid Diagnostic Test, RDT)的经验与问题,探讨在基层推广使用RDT的可行性,为改进疟疾诊断工作体系、适应疟疾消除阶段工作要求提供实证依据和政策建议。方法:在... 目的:发现和总结消除疟疾阶段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用疟疾快速诊断试纸条(Rapid Diagnostic Test, RDT)的经验与问题,探讨在基层推广使用RDT的可行性,为改进疟疾诊断工作体系、适应疟疾消除阶段工作要求提供实证依据和政策建议。方法:在江苏省选取4个设区市作为研究现场调查点,在市、县、乡镇三个层面邀请医疗机构临床医师、检验人员、疾控机构疟疾防治人员及疟疾曾患病例共计36名研究对象,开展面对面半结构式关键知情人访谈和焦点小组访谈。结果:试点阶段江苏省基层疟疾防治人员对于RDT持谨慎欢迎态度,缺乏配套培训体系和RDT定位的不明晰是导致上述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遭遇困惑和挑战的主要原因。临床医师对于疟疾诊治工作的态度和对于疟疾诊断技术的认知主要取决于其实际接诊疟疾病例经验和所在地区出国务工人员数量,不同地区间差异较大。结论:在基层医疗机构有开展RDT的需求和可能性,但需进一步加强对疟疾防治人员的培训和对临床医生的相关知识宣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快速诊断 利益相关者 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疟疾流行态势的空间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小萍 金小林 +3 位作者 杨国静 高琪 王伟明 顾亚萍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0-121,共2页
关键词 疟疾 流行态势 空间分析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形分布法分析江苏省传疟按蚊季节性消长规律变化 被引量:5
4
作者 许筱红 佘桂芝 +2 位作者 唐月娥 许松 李菊林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90-991,共2页
目的用圆形分布法分析江苏省2008-2012年中华按蚊季节消长规律。方法采用疟疾媒介按蚊监测点中华按蚊密度资料,用圆形分布法分析中华按蚊叮人率高峰日和高峰时段。结果中华按蚊的叮人率有明显的季节性(P<0.01),叮人率高峰日最早出现... 目的用圆形分布法分析江苏省2008-2012年中华按蚊季节消长规律。方法采用疟疾媒介按蚊监测点中华按蚊密度资料,用圆形分布法分析中华按蚊叮人率高峰日和高峰时段。结果中华按蚊的叮人率有明显的季节性(P<0.01),叮人率高峰日最早出现在7月27日,最晚出现在8月9日,高峰时段前后约2个月。结论江苏省中华按蚊叮人率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应根据中化按蚊密度变化情况,做好个人防护,减少人蚊接触机会,降低疟疾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形分布法 季节性 中华按蚊 叮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和素—生物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寄生虫病免疫诊断上的应用
5
作者 刘韵娟 周永华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29-31,共3页
亲和素—生物素系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八十年代初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生物反应放大系统,是将具有高亲和力、高稳定性的亲和素—生物素系统(Avidin-Biotin System,ABS)引入ELIsA反应的免疫诊断技术.ABC—BLISA即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 亲和素—生物素系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八十年代初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生物反应放大系统,是将具有高亲和力、高稳定性的亲和素—生物素系统(Avidin-Biotin System,ABS)引入ELIsA反应的免疫诊断技术.ABC—BLISA即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vidin-Biotin-Peroxidase Complex)则是预先按一定比例将生物素化酶与亲和素共温形成ABC复合物,再使ABC复合物与生物素化抗体的反应.近年来,ABC—ELISA以其明显的优越性而日益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在寄生虫病的免疫诊断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可喜进展.本文就ABC—ELISA在寄生虫病的免疫诊断方面的应用概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和素 生物素 动物 寄生虫病 免疫学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感染对大鼠记忆力影响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周永华 胡玉红 +6 位作者 顾向明 黄玉政 董敏 石芳 王玠 许永良 高琪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观察弓形虫感染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组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以及大脑皮层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4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和高、中、低感... 目的观察弓形虫感染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组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以及大脑皮层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4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和高、中、低感染剂量的弓形虫感染组(2×107/ml×2ml、2×105/ml×2ml、2×103/ml×2ml)。9周后进行被动回避实验和Morris水迷宫试验,观察弓形虫感染对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等行为学变化。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IL-1β、IL-6、TNF-α水平,免疫组化检测NOS活性。结果弓形虫感染对大鼠的记忆获得没有影响,但高、中剂量弓形虫感染组大鼠的记忆消失要早于对照组(P<0.05),低感染剂量组大鼠记忆消失与正常对照大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感染组大鼠Morris水迷宫测试中逃避潜伏期均明显延长,其距离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各感染组大鼠海马组织IL-1β、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IL-6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感染组大鼠大脑皮层NOS阳性细胞数增加。结论弓形虫感染对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有影响,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大鼠海马组织IL-1β、TNF-α细胞因子水平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感染 学习记忆能力 MORRIS水迷宫 海马 细胞因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奇霉素抗弓形虫速殖子作用的体外实验和超微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周永华 石火英 +2 位作者 刘耀兴 吴菁 王崇功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2期95-98,共4页
为了解阿奇霉素在体外杀灭弓形虫速殖子的效果及其机制 ,故将阿奇霉素 (0 .5~ 1.5mg/mL)加入小鼠腹水中 (含虫 1× 10 5个 /mL) ,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 .并将药物作用 4h的速殖子接种于小鼠以观察虫体是否复苏 .结果发现经 1.5mg/m... 为了解阿奇霉素在体外杀灭弓形虫速殖子的效果及其机制 ,故将阿奇霉素 (0 .5~ 1.5mg/mL)加入小鼠腹水中 (含虫 1× 10 5个 /mL) ,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 .并将药物作用 4h的速殖子接种于小鼠以观察虫体是否复苏 .结果发现经 1.5mg/mL阿奇霉素作用 30min ,即可见速殖子的棒状体后段中央部分被溶解 ,速殖子细胞膜相结构和子虫细胞膜断裂 .经 1.5mg/mL阿奇霉素作用 4h的虫体在小鼠体内未能复苏 .可见阿奇霉素在体外对弓形虫速殖子具有杀灭作用 ,可以抑制速殖子的侵袭力和繁殖 .该药的杀虫力与药物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奇霉素 弓形虫 速殖子 超微结构 体外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感染致大鼠雄性生殖损害及其调控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周永华 石火英 +5 位作者 胡玉红 陆永娟 仲晓萍 王瑞兵 高庆凤 施正良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989-993,共5页
目的研究弓形虫感染对大鼠的雄性生殖损害,探讨其可能的调控机理。方法以2×105/ml速殖子腹腔接种成年雄性SD清洁级大鼠,感染9周,进行大鼠血清性激素、精子数、精子活率、活力、精子质量、睾丸酶活性及睾丸组织的病理学检测。并应... 目的研究弓形虫感染对大鼠的雄性生殖损害,探讨其可能的调控机理。方法以2×105/ml速殖子腹腔接种成年雄性SD清洁级大鼠,感染9周,进行大鼠血清性激素、精子数、精子活率、活力、精子质量、睾丸酶活性及睾丸组织的病理学检测。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睾丸组织细胞的凋亡及细胞周期。同时将弓形虫感染雄性组与正常成年雌性SD清洁级大鼠按1∶2合笼交配1周,于妊娠第21天解剖雌性大鼠,检查雌鼠的黄体数、胎鼠的性别、体重、身长和尾长。结果弓形虫感染9周,大鼠的睾丸和附睾的相对重量有所下降,精子数、活力、活率降低,血清性激素水平也降低,睾丸组织也有明显的形态学变化,睾丸组织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与弓形虫感染雄性大鼠成功交配的雌性大鼠产仔数显著减少,但胎鼠的平均体重、身长、尾长和胎鼠的性别比例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弓形虫感染可诱导大鼠睾丸组织细胞发生凋亡,弓形虫感染对大鼠雄性生殖系统有一定程度的损害,对雄性生育功能也有一定影晌,其进一步的损伤及调控机理尚待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感染 雄性生殖损害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PCR-RFLP技术鉴别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的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高琪 R D Cooper +8 位作者 周华云 潘波 杨文 郭传坤 黄光全 李凤华 李菊林 沈宝祥 Qin Cheng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9-42,共4页
目的 依据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rDNA的ITS2区段基因特征 ,建立一种新的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基因鉴别技术。方法 对不同地区的嗜人按蚊、可疑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样本通过采用特异性ITS2 引物PCR扩增 ,限制性内切酶RsaI和HinfI消化 ,以及... 目的 依据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rDNA的ITS2区段基因特征 ,建立一种新的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基因鉴别技术。方法 对不同地区的嗜人按蚊、可疑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样本通过采用特异性ITS2 引物PCR扩增 ,限制性内切酶RsaI和HinfI消化 ,以及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进行PCR -RFLP基因鉴别。 结果 不同地区嗜人按蚊rDNA的ITS2 基因PCR扩增产物能被限制性内切酶HinfI酶切 ,并显示一条 4 5 0bp的酶切DNA条带 ;中华按蚊的ITS2 基因PCR扩增产物则能被限制性内切酶RsaI酶切 ,并显示 4 0 0bp和 2 0 0bp两条酶切DNA条带 ;辽宁可疑嗜人按蚊的PCR -RFLP结果与嗜人按蚊相同而广东珠海可疑嗜人按蚊的PCR -RFLP结果与中华按蚊相同。结论 依据rDNA的ITS2 区段基因特征建立的PCR -RFLP技术可用于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的基因鉴别。采用该PCR -RFLP基因鉴别技术发现辽宁可疑嗜人按蚊的基因与中国大陆的嗜人按蚊属同种 ,而广东可疑嗜人按蚊的基因与中华按蚊属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人按蚊 中华按蚊 RDNA ITS2 PCR-RFLP 基因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速殖子体外对人类精子运动参数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周永华 陆永娟 +3 位作者 胡玉红 王瑞兵 高庆凤 石芳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7-49,共3页
目的 了解弓形虫速殖子对人类精子运动参数的体外影响 ,探讨弓形虫感染对男性不育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将纯化的活弓形虫速殖子悬液 ,在体外与生育男性经上游优化处理的精子一起孵育。于孵育 0、2、4、8、16、2 4h后 ,应用计算机辅助... 目的 了解弓形虫速殖子对人类精子运动参数的体外影响 ,探讨弓形虫感染对男性不育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将纯化的活弓形虫速殖子悬液 ,在体外与生育男性经上游优化处理的精子一起孵育。于孵育 0、2、4、8、16、2 4h后 ,应用计算机辅助的精子分析系统 ,分别检测其精子运动参数。在各时间点均设立对照组。结果 弓形虫速殖子与精子孵育 0、2、4h后 ,孵育精子的运动参数与其对照组无显著性变化 ;孵育 8h后 ,精子运动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孵育 8h、16h后的精子运动方式为原地转圈和锯齿形运动 ,孵育 2 4h后 ,精子的运动速度小于 10 μm/s,有活力精子则全是原地转圈运动。 结论 弓形虫速殖子对精子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式有明显影响 ,弓形虫感染可能是引起男性不育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速殖子 体外 类精子运动参数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气发酵灭活肠道病毒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颜维安 刘秉辉 +2 位作者 童鹤泉 徐汉顺 何尚英 《中国沼气》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7-10,共4页
通过实验室和现扬研究,证明沼气发酵对灭活脊髓灰质炎Ⅰ型病毒有一定效果。在实验室25℃、30℃、35℃下,分别发酵培育到第9、15、17天,投入的病毒就可全部灭活,而在营养对照液中三种温度下,直到第24天毒性仍不能测出终点;在现场沼气池... 通过实验室和现扬研究,证明沼气发酵对灭活脊髓灰质炎Ⅰ型病毒有一定效果。在实验室25℃、30℃、35℃下,分别发酵培育到第9、15、17天,投入的病毒就可全部灭活,而在营养对照液中三种温度下,直到第24天毒性仍不能测出终点;在现场沼气池发酵实验中,投入病毒发酵到第3天和第1天失活率就分别达94.75%和94.11%,在露天粪缸中到第9天,病毒失活率才达96%,而在营养对照液中,到第24天仅有66.88%失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气 发酵 肠道病毒 灭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应用多种免疫学方法检测抗弓形虫抗体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宜升 杜文平 +6 位作者 薛加强 陈明 王金峰 麻全英 张少辉 刘杰 吴中兴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2-53,59,共3页
关键词 弓形体病 弓形体 抗体检测 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区钉螺对五氯酚钠敏感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洪青标 周晓农 +5 位作者 孙乐平 徐秋 戴建荣 吴中兴 仲留华 陆安生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9-40,共2页
钉螺是传播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消灭钉螺是防治血吸虫病的重要措施,化学药物灭螺具有快速、有效等优点,目前仍被广泛应用。由于不同环境类型钉螺对化学杀螺剂的敏感性是否存在差异未明,特对五氯酚钠的敏感性进行了测定比较。 ... 钉螺是传播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消灭钉螺是防治血吸虫病的重要措施,化学药物灭螺具有快速、有效等优点,目前仍被广泛应用。由于不同环境类型钉螺对化学杀螺剂的敏感性是否存在差异未明,特对五氯酚钠的敏感性进行了测定比较。 材料与方法 一、杀螺剂 可湿性五氯酚钠粉剂,含量66.62%,由南京药物研究所提供。 二、钉螺 水网型钉螺采自江苏吴县、金坛、盐城、镇江润洲、南京栖霞,湖北潜江、咸宁等地;山丘型钉螺采自安徽广德、铜陵、青阳,江西玉山,四川丹棱、彭山、大邑,云南洱源、巍山,福建福清等地;湖沼型钉螺采自江苏高邮、江浦、六合、南京栖霞,安徽贵池、青阳、铜陵,江西彭泽,湖南华容、西湖农场,湖北洪湖、汉川、石首等地。对采自8个省29个螺点的钉螺,挑选活力强、7~8螺旋的成螺为实验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螺 五氯酚钠 杀螺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系小鼠对弓形虫易感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周永华 岑伟家 +2 位作者 王坚武 朱逸文 王崇功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21-22,共2页
本实验对昆明小鼠、ICR小鼠、NIH小鼠、BALB/C小鼠、CFW小鼠等5个品系小鼠感染相同数量和同一来源的人源型弓形虫虫株(KS-86)的易感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CFW小鼠,昆明小鼠和ICR小鼠较易感弓形虫;而NIH小鼠和BALB/C小鼠易感性稍差(P<... 本实验对昆明小鼠、ICR小鼠、NIH小鼠、BALB/C小鼠、CFW小鼠等5个品系小鼠感染相同数量和同一来源的人源型弓形虫虫株(KS-86)的易感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CFW小鼠,昆明小鼠和ICR小鼠较易感弓形虫;而NIH小鼠和BALB/C小鼠易感性稍差(P<0.01)。提示:不同品系小鼠对弓形虫的易感性与H-2型别的关联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体 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回归数学模型对疟疾疫情预测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许筱红 金小林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8-228,239,共2页
关键词 自回归数学模型 疫情预测 疟疾 自回归模型 线性回归模型 卫生职能部门 相关系数 时间序列 周期变化 发病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单链抗体靶向蜂毒肽的体外抑瘤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利民 赵晓蓉 +7 位作者 叶庆 雷萍 吴砂 代维 朱慧芬 朱荫昌 司进 沈关心 《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7期639-641,共3页
目的探讨抗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单链抗体C1与蜂毒肽(Melittin)重组蛋白C1M靶向抑制肝癌细胞的效果。方法将含C1M/pGC的XL1-Blue转化菌通过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用Ni2+螯合柱亲和纯化,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重组蛋白C1M的抗原结... 目的探讨抗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单链抗体C1与蜂毒肽(Melittin)重组蛋白C1M靶向抑制肝癌细胞的效果。方法将含C1M/pGC的XL1-Blue转化菌通过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用Ni2+螯合柱亲和纯化,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重组蛋白C1M的抗原结合能力,四氮唑盐(MTT)法检测C1M对肝癌细胞株HepG2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原核表达质粒C1M/pGC在XL1-Blue中获得有效表达;表达产物以可溶性形式存在;纯化的C1M相对分子量为29.4×103;免疫组化结果表明C1M能有效识别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与HepG2(C1M)共培养3d,细胞生长抑制率达92.0%。结论在大肠埃希菌中成功表达C1M,位于C端的Melittin蜂毒肽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为体内研究Melittin的靶向抗肝癌效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毒肽 重组免疫毒素 单链抗体 肝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不育精浆弓形虫IgG与NO关系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周永华 陆永娟 +6 位作者 王瑞兵 高庆凤 宋腊梅 石芳 罗亚芳 顾兴凤 王蓓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8-100,共3页
目的 观察男性不育病人精浆弓形虫IgG与NO水平及其关系。 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测定 16 9例男性不育患者及 35例正常生育男性精浆弓形虫IgG抗体 (ATAb)和抗精子抗体 (AsAb) ,同时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精浆中NO水平。结果 男性不育病人... 目的 观察男性不育病人精浆弓形虫IgG与NO水平及其关系。 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测定 16 9例男性不育患者及 35例正常生育男性精浆弓形虫IgG抗体 (ATAb)和抗精子抗体 (AsAb) ,同时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精浆中NO水平。结果 男性不育病人精浆ATAb阳性率 18 35 % ,显著高于正常生育组的 2 86 % (P <0 0 5 ) ;男性不育组精浆AsAb阳性率为2 6 6 3% ,也显著高于正常生育组 (P <0 0 1)。男性不育组精浆中NO水平 14 6 6 8± 38 87μmol/L ,显著高于正常生育组 84 92± 2 6 72 μmol/L(P <0 0 1)。精浆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的男性不育病人精浆NO水平 15 3 2 1± 4 1 6 0 μmol/L ,显著高于精浆ATAb阴性组的男性不育病人精浆的NO水平 135 81± 31 4 5 μmol/L(P <0 0 1)。精浆AsAb阳性的男性不育病人NO水平15 8 76± 4 3 0 0 μmol/L ,显著高于精浆AsAb阴性组的男性不育病人精浆的 133 82± 32 10 μmol/L(P <0 0 1)。精浆ATAb阳性的男性不育病人精浆AsAb的阳性率为 38 71% ,也显著高于精浆ATAb阴性组的男性不育病人精浆AsAb的阳性率2 3 91% (P <0 0 1)。结论 男性不育病人精浆ATAb与精浆NO水平具有相关性 ,同时也与抗精子抗体的产生可能有着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 不育 精浆 弓形虫 IGG NO 一氧化氮 抗精子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异性IgG抗体在同源与异种疟原虫再感染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方强 刘军 +2 位作者 陈光 曹雅明 高琪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8-360,共3页
目的探讨特异性IgG抗体在同源和异种疟原虫再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方法DBA/2小鼠经腹腔感染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y17XL)60d后,采用等量Py17XL、Py17XNL、Pynigeriensis或PbANKA分别再次攻击,计数红细胞感染率;采用ELISA方法动态检测脾细胞... 目的探讨特异性IgG抗体在同源和异种疟原虫再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方法DBA/2小鼠经腹腔感染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y17XL)60d后,采用等量Py17XL、Py17XNL、Pynigeriensis或PbANKA分别再次攻击,计数红细胞感染率;采用ELISA方法动态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及其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的变化。结果Py17XNL和Pynigeriensis再感染小鼠出现一过性低水平的原虫血症;再感染后第4d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水平与正常小鼠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明显升高(P<0.01),小鼠全部存活。相比,PbANKA再感染小鼠出现高水平的原虫血症,与其初次感染水平相近,再感染后第4d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水平出现明显升高(P<0.01),而血清中特异性的IgG抗体水平却无明显变化,与正常小鼠水平接近,小鼠全部死亡。结论特异性IgG抗体可在宿主抗同源疟原虫再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对异种疟原虫再感染无保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性IGG 啮齿类疟原虫 再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细胞增强因子2C通过促进叉头框蛋白O1转录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邱韵洁 吴义珠 +2 位作者 石志伟 周永华 沈国良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67-475,共9页
目的:探究肌细胞增强因子(MEF)2C通过调控叉头框蛋白(FOX)O1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s)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EF2C和FOXO1在人瘢痕疙瘩组织和KFs中的表达。将MEF2C干扰质粒... 目的:探究肌细胞增强因子(MEF)2C通过调控叉头框蛋白(FOX)O1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s)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EF2C和FOXO1在人瘢痕疙瘩组织和KFs中的表达。将MEF2C干扰质粒和FOXO1过表达质粒共转染至KFs后,构建5组细胞模型:空白对照组(KF组)、小干扰RNA(si RNA)阴性对照组(siRNA-NC组)、MEF2C干扰组(siRNA-MEF2C组)、MEF2C干扰+空载体组(siRNA-MEF2C+Ov-NC组)、MEF2C干扰+FOXO1过表达组(si RNA-MEF2C+Ov-FOXO1组)。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测定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检测增殖核抗原(Ki-67)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检测纤维化相关蛋白的表达。通过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分析预测转录因子MEF2C与FOXO1启动子的潜在结合位点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ChIP)进行验证。结果:MEF2C在人瘢痕疙瘩组织和KFs中均表达上调,且敲低MEF2C可抑制KFs增殖、迁移、侵袭和纤维化。此外,MEF2C可促进FOXO1转录。FOXO1在人瘢痕疙瘩组织和KFs中呈现高表达且可部分逆转MEF2C缺失对KFs增殖、迁移、侵袭和纤维化的抑制作用。结论:转录因子MEF2C可通过上调FOXO1的表达从而促进KFs增殖、迁移、侵袭和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成纤维细胞 FOXO1 MEF2C 细胞外基质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感染对大鼠雄性生殖系统及其胎鼠发育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玉红 周永华 +3 位作者 陆永娟 仲晓萍 王瑞兵 施正良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i001-i001,共1页
关键词 弓形虫 寄生虫感染 大鼠 雄性 生殖系统 胎鼠 生长发育 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