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朱瑞 赵志和 +1 位作者 李岩 戴瑞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704-705,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浅前房和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60例187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浅前房和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治疗观察。结果:患者160例187眼行小梁切除术后发...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浅前房和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60例187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浅前房和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治疗观察。结果:患者160例187眼行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33眼,发生率为17.65%,其中1眼发生脉络膜脱离,经保守治疗治愈。在160例小梁切除术中,我科开展了5例6眼术毕向前房内注入适量透明质酸钠以预防术后浅前房,其中1例双眼发生角膜后弹力层脱离,右眼发生广泛后弹力层脱离经前房注气3次治愈,左眼脱离范围小于1/3未做处理。结论: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时,手术要轻巧,操作要精细,以减少或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闭角型 小梁切除术 浅前房 角膜后弹力层脱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探针泪道探通治疗新生儿泪囊炎23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朱瑞 赵志和 李岩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11期2037-2038,共2页
目的:探讨自制泪道探针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方法和优点。方法:对门诊就诊的230例245眼新生儿泪囊炎患儿,经3次泪道冲洗仍不通畅者用自制的泪道探针进行泪道探通术。结果:患儿230例通过自制泪道探针进行泪道探通1~5次治愈率为99.2%。结论... 目的:探讨自制泪道探针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方法和优点。方法:对门诊就诊的230例245眼新生儿泪囊炎患儿,经3次泪道冲洗仍不通畅者用自制的泪道探针进行泪道探通术。结果:患儿230例通过自制泪道探针进行泪道探通1~5次治愈率为99.2%。结论:用自制的泪道探针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方法有效、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囊炎 泪道探针 泪道探通术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过泡针分离术治疗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致眼压失控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岩 梁亚 孙红 《临床眼科杂志》 2019年第6期489-492,共4页
目的探讨滤泡针分离术治疗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致眼压失控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致眼压失控患者,共17例(17只眼),均采用滤过泡针分离... 目的探讨滤泡针分离术治疗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致眼压失控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致眼压失控患者,共17例(17只眼),均采用滤过泡针分离术治疗,治疗后1 d、7 d、 1个月、 3个月、 6个月随访,观察视力、眼压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白内障术前、滤过泡分离术治疗前、治疗后1 d、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眼压分别为(13.5±2.1)、(40.4±6.5)、(15.5±2.5)、(16.1±2.3)、(16.2±2.1)、(15.6±2.4)、(15.8±2.1) mmHg,治疗后眼压和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滤过泡分离后滤过泡均能重新形成,视力较治疗前明显进步。结论滤过泡针分离术治疗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致眼压失控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过泡针分离术 小梁切除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线硅胶管逆植环撑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治河 朱瑞 李岩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0期2031-2032,共2页
目的:探讨引线硅胶管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引线硅胶管双路插管、逆行植入、环型支撑技术对16例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患者进行治疗。并对传统送泪鼻道引线技术进行改进。结果:16例泪小管断裂全部成功。无明显植管源性并... 目的:探讨引线硅胶管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引线硅胶管双路插管、逆行植入、环型支撑技术对16例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患者进行治疗。并对传统送泪鼻道引线技术进行改进。结果:16例泪小管断裂全部成功。无明显植管源性并发症。结论:采用引线硅胶管作为泪道支撑物,手术简便,效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泪小管断裂 引线硅胶管 逆植环撑 送泪鼻道引线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