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DNA定量用于重症肝炎患者肝细胞损伤评估 被引量:8
1
作者 陈进步 潘世扬 +7 位作者 周镇先 王芳 徐建 陈丹 黄珮珺 蒋理 顾兵 夏文颖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定量重症肝炎患者血浆DNA的水平,与ALT比较,评估鉴别重症肝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0例重症肝炎患者外周血标本6ml,以急性肝炎(20例)、慢性乙肝(90例)、肝硬化(45例)和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用磁珠法提取血浆DNA,双重实... 目的定量重症肝炎患者血浆DNA的水平,与ALT比较,评估鉴别重症肝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0例重症肝炎患者外周血标本6ml,以急性肝炎(20例)、慢性乙肝(90例)、肝硬化(45例)和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用磁珠法提取血浆DNA,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血浆DNA。结果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浆DNA水平(中位数)显著高于健康对照(104.2ng/mlvs.23.4ng/ml,P=0.0000)。血浆DNA水平在重症肝炎患者和急性肝炎、慢性乙肝及肝硬化患者之间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8、0.0000和0.0000)。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ALT水平(中位数)显著高于健康对照(107.5U/Lvs.24.1U/L,P=0.0000)。重症肝炎患者的血清ALT水平与急性肝炎之间有显著差异(P=0.0024),但与慢性乙肝和肝硬化之间没有差异(P=0.0600和1.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在鉴别重症肝炎和肝硬化以及慢性乙肝时,血浆DNA的鉴别能力显著优于血清ALT(AUC,0.95vs.0.51,P=0.0000;0.86vs.0.34,P=0.0000)。结论用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浆DNA水平,可以作为一个用于准确鉴别重症肝炎有价值的生物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DNA 重症肝炎 ALT 肝细胞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DNA定量检测在晚期肺癌患者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夏文颖 丁清清 +8 位作者 潘世扬 束永前 徐婷 陆雅春 耿雁 陈丹 黄珮珺 黄蕾 徐建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5-187,共3页
目的通过监测晚期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血浆DNA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疗效预测以及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采集35名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前、后静脉血,用磁珠法提取血浆循环DNA和内参照质粒DNA,双重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DNA定量检测,以100名体... 目的通过监测晚期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血浆DNA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疗效预测以及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采集35名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前、后静脉血,用磁珠法提取血浆循环DNA和内参照质粒DNA,双重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DNA定量检测,以100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结果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前血浆DNA平均含量为66.4(33.1-105.0)n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浆DNA平均含量22.4(16.2-30.0)ng/ml(P〈0.01)。一线药物化疗后,部分缓解组肺癌患者血浆DNA值较化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与病情稳定组、病情进展组患者血浆DNA值有显著差异(P均〈0.05),而与健康对照组已无差异。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化疗后血浆DNA〈50 ng/ml的患者生存率高于血浆DNA≥50 ng/ml的患者(P〈0.01)。结论血浆DNA的变化可敏感地反映晚期肺癌患者化疗疗效,在肿瘤个体化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肺癌 化疗 个体化治疗 血浆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检测血浆DNA水平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穆原 潘世扬 +9 位作者 张石江 束永前 陈亮 张杰 颜承靖 陈丹 张丽霞 王宏 蒋叶 顾兵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5-207,共3页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浆DNA水平对术后复发的预测能力。方法采集做肺癌根治术的40名NSCLC患者术前2~14d(中住天数:6d)及术后5~16d(中位天数:8d)的静脉血,采用含内参照双重荧光定量PCR技术,...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浆DNA水平对术后复发的预测能力。方法采集做肺癌根治术的40名NSCLC患者术前2~14d(中住天数:6d)及术后5~16d(中位天数:8d)的静脉血,采用含内参照双重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血浆DNA定量检测。结果血浆DNA含量在100名健康对照者为18.5(15.5~24.9)ng/ml,在NSCLC患者术前为66.5(49.4—76.4)ng/ml,术后为56.9(43.1~89.6)ng/m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29例未复发患者,术后血浆DNA水平显著降低(P〈0.001),11例复发患者手术前后DNA水平无显著差异(P=0.131)。血浆DNA定量对NSCLC患者术后复发的诊断效能,在术前AUC:0.448,术后AUC:0.868,术后显著优于术前(P=0.002)。以术后血浆DNA≥73.3ng/ml作为临界值,预测复发的敏感性:81.8%,特异性:82.8%,阳性预测值:64.3%,阴性预测值192.3%。结论术后1—2周测定血浆DNA可对NSCLC患者术后复发进行评估,远早于常用的检查技术,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手术 复发 血浆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C基因甲基化定量检测芯片的建立 被引量:1
4
作者 潘世扬 王贤 +4 位作者 张丽霞 陆祖宏 程璐 陈丹 张寄南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8年第2期154-158,F0002,共6页
目的建立抑癌基因APC(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启动子1A的甲基化定量芯片检测方法。方法选取一段420bp的APC基因启动子1A CpG密集序列作为靶序列,针对M0、M1、M2、M3、M45个CpG靶位点,设计一套检测甲基化与非甲基化的探针。采... 目的建立抑癌基因APC(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启动子1A的甲基化定量芯片检测方法。方法选取一段420bp的APC基因启动子1A CpG密集序列作为靶序列,针对M0、M1、M2、M3、M45个CpG靶位点,设计一套检测甲基化与非甲基化的探针。采用脐带血DNA克隆体作为阴性、阳性质控品。结果甲基化阳性、阴性质控的芯片结果与测序吻合。每组探针中荧光强度由强至弱依次为,阳性质控(甲基化):探针1>2、3>4;阴性质控(非甲基化):探针3>4、1>2。5个位点的5条荧光强度标准曲线,R2范围是0.93~0.99。M0、M1、M2、M3、M45个位点甲基化杂合型的检测范围分别为50.0%±3.6%、50.0%±6.9%、50.0%±3.5%、50.0%±8.5%、50.0%±7.3%。结论建立了APC基因启动子5个CpG位点的甲基化定量检测芯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 芯片 定量检测 腺瘤性大肠息肉(APC)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