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泊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隆乳术的麻醉 被引量:13
1
作者 冯行云 钱艇 +2 位作者 江来 许华 张伟时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857-857,共1页
关键词 小剂量氯胺酮 丙泊酚 隆乳术 麻醉 复合 镇痛作用 心血管系统 短小手术 呼吸循环 隆乳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镇痛方法用于胸科手术病人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顾达民 杭东元 钱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52-353,共2页
关键词 疗效观察 术后镇痛 手术病人 镇痛方法 硬膜外自控镇痛 小剂量吗啡 胸科 静脉自控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胸科手术病人术后硬膜外镇痛 被引量:2
3
作者 顾达民 杭东元 韩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683-684,共2页
关键词 低浓度罗哌卡因 手术病人 术后硬膜外镇痛 芬太尼 胸科 复合 不良反应发生率 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大面积危重烧伤的麻醉处理
4
作者 冯顺华 王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08-1009,共2页
关键词 麻醉处理 特大面积 危重烧伤 大面积烧伤患者 酸碱平衡失调 肝肾功能损害 血小板减少 低蛋白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59
5
作者 韩超 任鸿飞 +3 位作者 周敏敏 郭燕芬 阮志慧 葛志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73-117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serratus plane,SP)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全麻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40例,年龄45~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SP阻滞组(S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麻醉...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serratus plane,SP)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全麻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40例,年龄45~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SP阻滞组(S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术侧SP阻滞,SP组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C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术后均行舒芬太尼PCIA。于术后2、4、8、12、24h行Prince-Henry疼痛评分(PHPS)。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及术后24h内舒芬太尼用量,24h内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D1)和实际按压次数(D2),计算D1/D2。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SP组PHPS疼痛评分在术后2h[(1.3±0.4)分vs.(3.0±0.5)分]、4h[(1.4±0.5)分vs.(2.9±0.7)分]、8h[(1.7±0.6)分vs.(2.7±0.6)分]明显低于C组(P〈0.05)。SP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287±41)μg vs.(375±66)μg]及术后24h内舒芬太尼用量[(54±17)μg vs.(88±25)μg]明显少于C组,D1/D2值(0.88±0.11vs.0.56±0.17)明显高于C组(P〈0.05)。两组均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能减轻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疼痛,增强术后镇痛效果,减少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前锯肌平面阻滞 乳腺癌根治术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7
6
作者 余露 盛良 +1 位作者 杭东元 韩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17-1218,共2页
肋间神经阻滞操作简便、效果明确,是乳腺肿块区段切除术中较理想的麻醉方式。罗哌卡因是一种高效酰胺类麻醉药,用于神经阻滞的麻醉和镇痛时心脏毒性低、安全范围大、阻滞时间长,但起效较慢[1]。右美托咪定是一种新型高选择性α2肾上腺... 肋间神经阻滞操作简便、效果明确,是乳腺肿块区段切除术中较理想的麻醉方式。罗哌卡因是一种高效酰胺类麻醉药,用于神经阻滞的麻醉和镇痛时心脏毒性低、安全范围大、阻滞时间长,但起效较慢[1]。右美托咪定是一种新型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有研究表明其在临床上混合局麻药用于椎管内麻醉或外周神经阻滞时,可以缩短局麻药起效时间,增强椎管内麻醉及外周神经阻滞效果^([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间神经阻滞 椎管内麻醉 外周神经阻滞 阻滞时间 酰胺类 麻醉起效时间 肾上腺素能受体 镇痛持续时间 切除术 呼吸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对降低经腹子宫切除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阮志慧 冯顺华 +3 位作者 韩超 葛志军 赵海龙 马铁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55-1158,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预先镇痛对全麻经腹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慢性疼痛(CPSP)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全麻经腹子宫切除术患者71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n=37)和对照组(C组,n=34)。两组患者均行丙泊酚-瑞芬太尼全...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预先镇痛对全麻经腹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慢性疼痛(CPSP)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全麻经腹子宫切除术患者71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n=37)和对照组(C组,n=34)。两组患者均行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从麻醉诱导开始至手术结束气管拔管,D组持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1)·h^(-1),而C组则给予生理盐水0.125ml·kg^(-1)·h^(-1)。术后患者均接受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记录术中生命体征、围术期镇痛镇静药用量和不良反应。电话随访评估术后3、6、12个月的CPSP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均平稳,未见明显不良反应,D组术后补救镇痛使用曲马多总量明显少于C组[(58.8±15.4)mg vs(78.9±24.5)mg,P<0.05]。术后3、6、12个月,D组CPSP发生率分别为10.8%、5.4%、2.7%,明显低于C组的35.3%、26.5%、17.6%(P<0.05)。D组术后3、6个月神经病理性疼痛(NP)发病率分别为2.7%、0%,明显低于C组的17.6%、14.7%(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预先镇痛可以降低经腹子宫切除术后CPSP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预先镇痛 术后慢性疼痛 子宫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硬膜外自控镇痛 被引量:11
8
作者 杭东元 顾达民 陈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观察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ASAⅠ或Ⅱ级初产妇,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A组)、芬太尼组(B组)、无镇痛组(N组),每组40例。A组和B组采用PCEA,N组不给镇痛药物。A组:舒芬太尼0.... 目的观察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ASAⅠ或Ⅱ级初产妇,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A组)、芬太尼组(B组)、无镇痛组(N组),每组40例。A组和B组采用PCEA,N组不给镇痛药物。A组:舒芬太尼0.2μg/L+0.1%甲磺酸罗哌卡因;B组:芬太尼2μg/L+0.1%甲磺酸罗哌卡因。观察各组不同时段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不良反应,同时记录三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情况、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A、B两组和N组在PCEA15、60min及宫口开全时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EA5min,A、B两组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romage评分、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分娩镇痛效果好,对母婴无明显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罗哌卡因 硬膜外自控镇痛 分娩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切除术后慢性疼痛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韩超 孙杰 李士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1-403,共3页
子宫切除术后慢性疼痛(chronic post-hysterectomy pain,CPHP)是子宫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指子宫切除术后连续或间歇性疼痛持续超过3个月,并排除恶性肿瘤、慢性感染所致疼痛,且疼痛性质与术前原有疼痛不一致。CPHP不仅影响患者康复,还... 子宫切除术后慢性疼痛(chronic post-hysterectomy pain,CPHP)是子宫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指子宫切除术后连续或间歇性疼痛持续超过3个月,并排除恶性肿瘤、慢性感染所致疼痛,且疼痛性质与术前原有疼痛不一致。CPHP不仅影响患者康复,还造成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本文就CPHP研究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除术后 慢性疼痛 急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复合氟比洛芬酯实施无痛肠镜检查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超 陈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1008-1009,共2页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 无痛肠镜检查 丙泊酚 临床观察 复合 非甾体抗炎镇痛药 麻醉效果 镇痛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太尼、吗啡或丁丙诺啡复合罗哌卡因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 被引量:7
11
作者 蒋伟 陈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962-963,共2页
目的评价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术后分别应用芬太尼、吗啡、丁丙诺啡复合罗哌卡因行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的效果。方法择期行TUVP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分别在术后予硬膜外0.4mg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共100ml镇痛(A组)... 目的评价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术后分别应用芬太尼、吗啡、丁丙诺啡复合罗哌卡因行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的效果。方法择期行TUVP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分别在术后予硬膜外0.4mg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共100ml镇痛(A组)、4mg吗啡+0.125%罗哌卡因共100ml镇痛(B组)、0.45mg丁丙诺啡+0.125%罗哌卡因共100ml镇痛(C组),比较生命体征、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不良反应。结果三组病人术后循环均稳定。三组术后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不良反应少,但发生膀胱痉挛性疼痛及尿道紧迫感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镇痛效果好,但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组和C组;C组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丁丙诺啡复合罗哌卡因对TUVP病人术后PCEA效果确切,循环呼吸稳定,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吗啡 丁丙诺啡 硬膜外镇痛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