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与CTA技术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
1
1
作者
陆建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19期9-10,共2页
目的 :研究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与CT血管造影(CTA)技术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16年5月至2017年1月期间江苏省如皋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采用16排螺...
目的 :研究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与CT血管造影(CTA)技术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16年5月至2017年1月期间江苏省如皋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采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与CTA技术对这30例患者进行检查,然后观察其检查的结果。结果 :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与CTA技术对这30例患者进行检查,均诊断其患有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诊断的准确率为100%。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与CTA技术对这30例患者进行检查,均可清晰地显示其肠系膜上动脉、十二指肠及腹主动脉三者的解剖关系。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与CTA技术对这30例患者进行检查的结果显示,其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在6°~76°之间,其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距离在3.5~8.3 mm之间。其中,肠系膜上动脉的走行为径直型的患者有25例,为转折型的患者有5例,且这30例患者均存在十二指肠壅积的症状。结论 :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与CTA技术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效果较为理想,能够明确该病患者肠系膜上动脉的走行及其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解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
CT血管造影技术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与CTA技术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
1
1
作者
陆建
机构
江苏省如皋市第四人民医院放射科
出处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19期9-10,共2页
文摘
目的 :研究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与CT血管造影(CTA)技术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16年5月至2017年1月期间江苏省如皋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采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与CTA技术对这30例患者进行检查,然后观察其检查的结果。结果 :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与CTA技术对这30例患者进行检查,均诊断其患有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诊断的准确率为100%。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与CTA技术对这30例患者进行检查,均可清晰地显示其肠系膜上动脉、十二指肠及腹主动脉三者的解剖关系。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与CTA技术对这30例患者进行检查的结果显示,其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在6°~76°之间,其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距离在3.5~8.3 mm之间。其中,肠系膜上动脉的走行为径直型的患者有25例,为转折型的患者有5例,且这30例患者均存在十二指肠壅积的症状。结论 :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与CTA技术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效果较为理想,能够明确该病患者肠系膜上动脉的走行及其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解剖关系。
关键词
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
CT血管造影技术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分类号
R445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与CTA技术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价值
陆建
《当代医药论丛》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