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棚豇豆栽培技术 被引量:8
1
作者 陈海平 陆志建 环加生 《上海蔬菜》 2009年第4期43-44,共2页
豇豆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种植面积较大,生育期长短因品种和栽培条件差异较大,矮生种(地豇豆)从播种到拔秧需90-110d,蔓生种需110-140d,肥水充足、管理好,则生育期较长。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关键词 栽培历史 豇豆 技术 大棚 种植面积 栽培条件 生育期 生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棚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海平 徐向东 纪桂芳 《上海蔬菜》 2010年第1期52-53,共2页
近年来大棚蔬菜生产发展迅速,为解决城乡居民蔬菜全年供应和增加菜农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大棚内温度高、湿度大,环境封闭,同时大多连茬种植,为蔬菜病虫的繁殖和周年危害提供了适宜的气候条件及越冬场所,导致蔬菜病虫害种类... 近年来大棚蔬菜生产发展迅速,为解决城乡居民蔬菜全年供应和增加菜农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大棚内温度高、湿度大,环境封闭,同时大多连茬种植,为蔬菜病虫的繁殖和周年危害提供了适宜的气候条件及越冬场所,导致蔬菜病虫害种类增多、危害程度加重,严重影响了蔬菜的产量和品质,给菜农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现将大棚蔬菜病虫害发生严重的原因及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虫害防治技术 大棚蔬菜生产 危害程度 病虫害种类 病虫害发生 城乡居民 棚内温度 连茬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筋小麦扬麦15氮磷钾肥不同用量配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海平 肖承璋 +2 位作者 刘文广 杨德祥 吴一梅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22期165-166,168,共3页
研究了弱筋小麦扬麦15不同氮、磷、钾不同用量配比,结果表明:在沿江高沙土地区施氮从180kg/hm2增加到240kg/hm2,扬麦15籽粒产量显著提高,而磷肥从90kg/hm2增加到150kg/hm2,钾肥从240kg/hm2增加到180kg/hm2,扬麦15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 研究了弱筋小麦扬麦15不同氮、磷、钾不同用量配比,结果表明:在沿江高沙土地区施氮从180kg/hm2增加到240kg/hm2,扬麦15籽粒产量显著提高,而磷肥从90kg/hm2增加到150kg/hm2,钾肥从240kg/hm2增加到180kg/hm2,扬麦15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氮、磷、钾三要素用量组合以纯N 240kg/hm2、P2O5 180kg/hm2、K2O 120kg/hm2处理最为适宜,穗数、穗粒数、粒重三者协调,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筋小麦 扬麦15 氮磷钾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毛豆早熟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环加生 陆志建 钱晓林 《上海蔬菜》 2006年第1期35-36,共2页
春毛豆生长期短,栽培技术简便,既可纯作栽培,又可与其它作物间套种,一般每667m^2可产鲜豆荚500kg,667m^2效益1000元左右。现将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关键词 高效栽培技术 春毛豆 早熟 栽培要点 生长期 间套种 作物 豆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青玉米-香荷芋种植模式及配套栽培技术
5
作者 陈海平 沈世宏 马国成 《上海蔬菜》 2009年第1期47-48,共2页
磨头镇新联村是我市创汇明星生产基地之一,已有10多年种植草莓历史,传统的草莓一中稻种植模式,虽然兼顾了粮经生产,但经济效益不高。当地农民以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为契机,创造了草莓一青玉米一香荷芋这一新型高效种植模式,与草莓... 磨头镇新联村是我市创汇明星生产基地之一,已有10多年种植草莓历史,传统的草莓一中稻种植模式,虽然兼顾了粮经生产,但经济效益不高。当地农民以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为契机,创造了草莓一青玉米一香荷芋这一新型高效种植模式,与草莓一中稻种植方式相比,每667m^2平均增加收入2000元,效益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种植模式 配套栽培技术 青玉米 草莓 农业结构调整 生产基地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环境整治 提高蚕病防治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红梅 杨文峰 崔松明 《蚕桑茶叶通讯》 2009年第3期15-15,17,共2页
关键词 环境整治 防治效果 蚕病 养蚕环境 家蚕微粒子病 农村经济 城乡环境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园套种豌豆技术要点
7
作者 杨文峰 李红梅 《蚕桑茶叶通讯》 2009年第3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桑园 技术 豌豆 套种 农民收入 市场影响 栽桑养蚕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