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原高沙土有机质积累试验研究
1
作者 肖海涛 孙吕林 +1 位作者 陈国德 姜国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59-161,共3页
研究了平原高沙土在保持1990年作物单产水平、保持一定单产增长率条件下,不同种植制度、不同培肥措施下的有机质消长规律,提出了提高土壤有机质的技术途径:优化种植制度不仅产量高,而且土壤理化性状得以改善;合理耕作可增加土壤黏粒含量... 研究了平原高沙土在保持1990年作物单产水平、保持一定单产增长率条件下,不同种植制度、不同培肥措施下的有机质消长规律,提出了提高土壤有机质的技术途径:优化种植制度不仅产量高,而且土壤理化性状得以改善;合理耕作可增加土壤黏粒含量,提高高沙土肥力水平;采用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的培肥措施,通过稻麦留高茬和玉米秸秆还田,可直接提高土壤肥力;提高根茬产量,增加自然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沙土 培肥 有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控制与生态调节技术 被引量:8
2
作者 肖海涛 沈波 张银龙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1-22,共2页
论述了农业非点源污染生态调节与控制的三种途径 :农田生态系统管理、建立植被缓冲带、利用湿地生态系统。认为农田生态系统管理是从源头控制污染发生 ,通过优化种植制度、土壤合理耕作培肥、合理灌溉技术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措施 ,可提... 论述了农业非点源污染生态调节与控制的三种途径 :农田生态系统管理、建立植被缓冲带、利用湿地生态系统。认为农田生态系统管理是从源头控制污染发生 ,通过优化种植制度、土壤合理耕作培肥、合理灌溉技术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措施 ,可提高水体环境质量 ,保证农业稳产高产。指出建立植被缓冲带和湿地生态工程是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生态调节措施 ,合理规划设计、优化结构和植物种类 ,可减少农业非点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植被缓冲带 湿地 农田生态系统 病虫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高沙土区合理种植及耕作方式对土壤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肖海涛 陈国德 +1 位作者 姜国华 石民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23,共3页
研究了平原高沙土地区合理种植、水旱轮作、合理轮耕和秸秆还田增肥改土技术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认为"两旱一水,两年五熟"不仅产量高,而且土壤理化性状得以改善;水旱轮作可增加土壤黏粒含量,提高高沙土肥力水平;合理... 研究了平原高沙土地区合理种植、水旱轮作、合理轮耕和秸秆还田增肥改土技术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认为"两旱一水,两年五熟"不仅产量高,而且土壤理化性状得以改善;水旱轮作可增加土壤黏粒含量,提高高沙土肥力水平;合理轮耕可充分发挥少免耕的优势,达到增肥、改土、省工的目的;通过稻麦留高茬和玉米秸秆还田,可直接提高土壤肥力,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该试验与推广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生态农业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沙土 种植制度 耕作方式 土壤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专家系统的南通地区稻田自动灌溉系统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黄勇 张玉建 +1 位作者 钱建峰 袁承斌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14,共3页
为实现南通地区水稻灌溉节水,研究了一套安全可靠,操作简便,便于推广应用的稻田自动灌溉系统。该系统根据水稻高产、节水灌溉理论和稻田土壤水分与稻田地下水埋深关系,运用专家系统与智能控制技术,实现水稻全生育期的自动智能灌溉。
关键词 稻田 专家系统 自动灌溉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