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丹七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
9
1
作者
沈海清
肖晶
+1 位作者
朱学芳
王蓓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2期3019-3022,3026,共5页
目的:探究丹七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凝血功能及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1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目的:探究丹七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凝血功能及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1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丹七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2组患者凝血功能、炎性反应因子、NO、内皮素-1(ET-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NO和SOD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纤维蛋白原(FIB)、ET-1、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CR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变化程度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丹七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能够改善凝血功能和神经功能,降低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七软胶囊
依达拉奉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一氧化氮
内皮素-1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双微导管技术在栓塞颅内宽颈及不规则形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
1
2
作者
严循成
金杰
+2 位作者
丁文彬
戴志京
高跃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3期3965-3967,共3页
目的探讨双微导管技术在栓塞颅内宽颈及不规则形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2年9月本院收治的颅内宽颈及不规则形动脉瘤患者32例,均采用双微导管技术进行治疗:将6F Envoy导引导管置入动脉瘤侧颈内动脉或椎动脉内,然后将...
目的探讨双微导管技术在栓塞颅内宽颈及不规则形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2年9月本院收治的颅内宽颈及不规则形动脉瘤患者32例,均采用双微导管技术进行治疗:将6F Envoy导引导管置入动脉瘤侧颈内动脉或椎动脉内,然后将10F和14F预塑形微导管分别在0.014英寸微导丝引导下送入动脉瘤体内,再根据动脉瘤大小决定是否分部填塞和保护分支血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除2例患者在术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动脉瘤破裂出血而导致残疾外,其余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未发现有动脉瘤复发病例。结论对颅内宽颈及不规则形动脉瘤患者采用双微导管技术进行栓塞治疗,安全性和可靠性高,且手术操作方便、快捷、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双微导管技术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膳食维生素摄入量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钙化的关系
被引量:
2
3
作者
贾雪蓉
王泽文
+6 位作者
李翔
牟涛
马季子
彭敏
夏亚倩
张龙江
徐格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38-246,共9页
目的分析膳食维生素摄入量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钙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2月至2021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金陵临床医学院(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登记于南京卒中登记系统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601例,均经颈动脉CT血...
目的分析膳食维生素摄入量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钙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2月至2021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金陵临床医学院(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登记于南京卒中登记系统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601例,均经颈动脉CT血管成像(CTA)结果评估患者颈动脉钙化情况。根据CTA半定量计算得出钙化积分,依此将601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颈动脉钙化(钙化积分>0分)组及无钙化(钙化积分=0分)组。患者均完成了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FFQ;共298条项目)调查,排除了FFQ中主要食品项目缺失(主食等9个大项中用以计算营养素的项目缺失超过10%,或影响总能量摄入的主食项目缺失),及能量摄入极端值者(成年男性能量摄入>4200 kcal/d或<800 kcal/d,成年女性能量摄入>3500 kcal/d或<500 kcal/d)。通过半定量FFQ中的近200种食物计算患者过去12个月的食物日均摄入量,并查询近200种食物所包含的11种维生素种类(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3、维生素B6、维生素B9、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及其含量,将食物日均摄入量换算为维生素的日均摄入量,并排除与总能量摄入量相关的维生素摄入量。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基线资料[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高脂血症、冠心病、膳食补充剂、规律运动、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等]和临床资料(同型半胱氨酸、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估计肾小球滤过率、总能量、维生素日均摄入量等)。以出现动脉钙化为因变量,将单因素结果中P<0.1的参数及既往研究报道的与动脉钙化相关的因素为自变量,进一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膳食维生素摄入量与颈动脉钙化的关系。结果(1)研究共纳入601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有颈动脉钙化者368例(61.2%)。与无钙化组相比,钙化组年龄较大[69(63,74)岁比59(53,68)岁,Z=-9.48,P<0.01],估计肾小球滤过率较低[106(96,116)ml/min比113(104,124)ml/min,Z=-5.90,P<0.01],合并糖尿病比例较高[39.7%(146/368)比25.3%(59/233),χ^(2)=13.1,P<0.01],合并冠心病比例较高[16.0%(59/368)比10.3%(24/233),χ^(2)=3.94,P=0.047],维生素B3摄入量较少[15.1(11.3,20.0)mg/d比16.5(12.0,22.6)mg/d,Z=-2.04,P=0.042],维生素C摄入量较少[73.5(43.6,107.7)mg/d比86.4(53.4,131.8)mg/d,Z=-2.88,P=0.004],规律运动习惯比例较高[91.3%(336/368)比83.3%(194/233),χ^(2)=8.86,P=0.003]。钙化组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为主,且其比例较无钙化组高[46.7%(172/368)比34.8%(81/233)],两组TOAST分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6,P=0.015)。余人口学资料、基线资料和临床资料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以存在颈动脉钙化为因变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每增加1岁,出现颈动脉钙化的风险增加9.6%(OR=1.096,95%CI:1.074~1.118,P<0.01);有糖尿病史患者出现颈动脉钙化的风险是无糖尿病者的1.879倍(OR=1.879,95%CI:1.267~2.788,P=0.002);维生素C摄入量每增加1 mg/d,患者发生颈动脉钙化的风险降低0.5%(OR=0.995,95%CI:0.993~0.998,P=0.002)。结论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适当增加膳食维生素C的摄入量可能会延缓动脉钙化的发生,膳食维生素C摄入量与动脉钙化的关系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摄食行为
膳食
缺血性卒中
血管钙化
抗坏血酸
维生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丹七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
9
1
作者
沈海清
肖晶
朱学芳
王蓓
机构
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2期3019-3022,3026,共5页
基金
2011-2012年度江苏省中医药局科技项目(LZ11097)
文摘
目的:探究丹七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凝血功能及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1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丹七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2组患者凝血功能、炎性反应因子、NO、内皮素-1(ET-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NO和SOD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纤维蛋白原(FIB)、ET-1、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CR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变化程度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丹七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能够改善凝血功能和神经功能,降低炎性反应。
关键词
丹七软胶囊
依达拉奉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一氧化氮
内皮素-1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Keywords
Danqi soft capsule
Edaravone
Acute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NO
ET-1
Neuron specific enolase
Superoxide dismutase
分类号
R255.2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微导管技术在栓塞颅内宽颈及不规则形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
1
2
作者
严循成
金杰
丁文彬
戴志京
高跃强
机构
江苏省
如皋市
人民医院
放射科
南通市第一
人民医院
介入科
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3期3965-3967,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双微导管技术在栓塞颅内宽颈及不规则形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2年9月本院收治的颅内宽颈及不规则形动脉瘤患者32例,均采用双微导管技术进行治疗:将6F Envoy导引导管置入动脉瘤侧颈内动脉或椎动脉内,然后将10F和14F预塑形微导管分别在0.014英寸微导丝引导下送入动脉瘤体内,再根据动脉瘤大小决定是否分部填塞和保护分支血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除2例患者在术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动脉瘤破裂出血而导致残疾外,其余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未发现有动脉瘤复发病例。结论对颅内宽颈及不规则形动脉瘤患者采用双微导管技术进行栓塞治疗,安全性和可靠性高,且手术操作方便、快捷、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双微导管技术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Keywords
Aneurysm
Embolization, therapeutic
Dual micro - catheter technology
Angiography, digital subtraction
分类号
R651.122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膳食维生素摄入量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钙化的关系
被引量:
2
3
作者
贾雪蓉
王泽文
李翔
牟涛
马季子
彭敏
夏亚倩
张龙江
徐格林
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金陵临床医学院(东部战区总
医院
)
神经
内科
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江苏省
如皋市
人民医院
影像科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
医院
(东部战区总
医院
)
神经
内科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
医院
神经
内科
出处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38-246,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2171330、8187094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1901218)
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ZDRCB2016020)。
文摘
目的分析膳食维生素摄入量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钙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2月至2021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金陵临床医学院(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登记于南京卒中登记系统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601例,均经颈动脉CT血管成像(CTA)结果评估患者颈动脉钙化情况。根据CTA半定量计算得出钙化积分,依此将601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颈动脉钙化(钙化积分>0分)组及无钙化(钙化积分=0分)组。患者均完成了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FFQ;共298条项目)调查,排除了FFQ中主要食品项目缺失(主食等9个大项中用以计算营养素的项目缺失超过10%,或影响总能量摄入的主食项目缺失),及能量摄入极端值者(成年男性能量摄入>4200 kcal/d或<800 kcal/d,成年女性能量摄入>3500 kcal/d或<500 kcal/d)。通过半定量FFQ中的近200种食物计算患者过去12个月的食物日均摄入量,并查询近200种食物所包含的11种维生素种类(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3、维生素B6、维生素B9、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及其含量,将食物日均摄入量换算为维生素的日均摄入量,并排除与总能量摄入量相关的维生素摄入量。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基线资料[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高脂血症、冠心病、膳食补充剂、规律运动、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等]和临床资料(同型半胱氨酸、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估计肾小球滤过率、总能量、维生素日均摄入量等)。以出现动脉钙化为因变量,将单因素结果中P<0.1的参数及既往研究报道的与动脉钙化相关的因素为自变量,进一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膳食维生素摄入量与颈动脉钙化的关系。结果(1)研究共纳入601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有颈动脉钙化者368例(61.2%)。与无钙化组相比,钙化组年龄较大[69(63,74)岁比59(53,68)岁,Z=-9.48,P<0.01],估计肾小球滤过率较低[106(96,116)ml/min比113(104,124)ml/min,Z=-5.90,P<0.01],合并糖尿病比例较高[39.7%(146/368)比25.3%(59/233),χ^(2)=13.1,P<0.01],合并冠心病比例较高[16.0%(59/368)比10.3%(24/233),χ^(2)=3.94,P=0.047],维生素B3摄入量较少[15.1(11.3,20.0)mg/d比16.5(12.0,22.6)mg/d,Z=-2.04,P=0.042],维生素C摄入量较少[73.5(43.6,107.7)mg/d比86.4(53.4,131.8)mg/d,Z=-2.88,P=0.004],规律运动习惯比例较高[91.3%(336/368)比83.3%(194/233),χ^(2)=8.86,P=0.003]。钙化组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为主,且其比例较无钙化组高[46.7%(172/368)比34.8%(81/233)],两组TOAST分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6,P=0.015)。余人口学资料、基线资料和临床资料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以存在颈动脉钙化为因变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每增加1岁,出现颈动脉钙化的风险增加9.6%(OR=1.096,95%CI:1.074~1.118,P<0.01);有糖尿病史患者出现颈动脉钙化的风险是无糖尿病者的1.879倍(OR=1.879,95%CI:1.267~2.788,P=0.002);维生素C摄入量每增加1 mg/d,患者发生颈动脉钙化的风险降低0.5%(OR=0.995,95%CI:0.993~0.998,P=0.002)。结论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适当增加膳食维生素C的摄入量可能会延缓动脉钙化的发生,膳食维生素C摄入量与动脉钙化的关系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
关键词
卒中
摄食行为
膳食
缺血性卒中
血管钙化
抗坏血酸
维生素C
Keywords
Stroke
Feeding Behavior
Diet
Ischemic stroke
Vascular calcification
Ascorbic acid
Vitamin C
分类号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丹七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沈海清
肖晶
朱学芳
王蓓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双微导管技术在栓塞颅内宽颈及不规则形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
严循成
金杰
丁文彬
戴志京
高跃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膳食维生素摄入量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钙化的关系
贾雪蓉
王泽文
李翔
牟涛
马季子
彭敏
夏亚倩
张龙江
徐格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