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及提升路径研究——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 被引量:13
1
作者 孔宁 祝嫦娥 郑慧凌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0-73,共4页
目的:分析江苏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影响因素,提出提升路径。方法: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对江苏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现状进行分析,并梳理组态路径。结果:高公平性组包含3条路径,地区人口密度、人均工资性收入是核心因果条... 目的:分析江苏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影响因素,提出提升路径。方法: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对江苏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现状进行分析,并梳理组态路径。结果:高公平性组包含3条路径,地区人口密度、人均工资性收入是核心因果条件;低公平性组包含4条路径,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是核心因果条件。结论:强化就业引导,鼓励卫生人才回流下沉;强化机制引导,保障卫生人才收入水平;强化观念引导,激发医疗健康需求;强化协调引导,实现卫生人力资源配置高公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人力资源 公平性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南地区中青年男性人群骨密度及其生活习惯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张东军 周新宇 +2 位作者 田士兵 孙燕 叶霞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69-1272,共4页
目的调查苏南地区中青年男性体检人群骨密度及其与生活习惯的相关性,为本地区骨质疏松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10月间1578例在我院体检的苏南地区≤60岁男性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HOLOGIC公司的Discovery WI骨密... 目的调查苏南地区中青年男性体检人群骨密度及其与生活习惯的相关性,为本地区骨质疏松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10月间1578例在我院体检的苏南地区≤60岁男性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HOLOGIC公司的Discovery WI骨密度仪对受试者L1-L4椎体进行骨密度检测,同时自行设计调查表进行问卷。将824例骨质减少人群作为病例组,将754例骨质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采用IBM 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苏南地区男性人群在26~30岁形成腰椎骨量峰值,之后BMD逐渐下降,46岁以后BMD下降加速。运动、喝牛奶、吸烟及饮酒与骨质减少与否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南地区中青年男性人群每天运动大于30 min的占31.115%、每天喝牛奶的占27.82%,而每天抽烟的占50.76%、每天喝酒的占43.346%。结论喝牛奶及〉30 min/d的运动是骨质健康的保护因素,吸烟和饮酒是骨质健康的危害因素。苏南地区中青年男性人群要改善现有的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南地区 中青年男性 BMD 运动 喝牛奶 吸烟 饮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素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 被引量:7
3
作者 张青松 朱传卫 +3 位作者 王三六 赵吉光 沈俊 周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82-1287,共6页
目的研究整合素6个基因多态性位点与胃癌发病风险及与胃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Mass-array基因分析平台检测253例胃癌患者和307例健康者6个基因多态性位点;采用免疫胶体金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结果 ITGA1rs2447867位点在病例与... 目的研究整合素6个基因多态性位点与胃癌发病风险及与胃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Mass-array基因分析平台检测253例胃癌患者和307例健康者6个基因多态性位点;采用免疫胶体金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结果 ITGA1rs2447867位点在病例与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TC(校正后OR=1.69,95%CI:1.16~2.45,χ~2=7.574,P=0.006)、TT(校正后OR=2.23,95%CI:1.25~4.00,χ~2=7.303,P=0.007)及TC/TT(校正后OR=1.75,95%CI:1.23~2.50,χ~2=9.411,P=0.002)基因型与胃癌的发病风险相关。ITGA1rs2447867位点经亚组分析显示,在年龄> 60岁组,各基因型均胃癌的发病风险相关(均P <0.05)。此外在肿瘤部位分组中亦显示,在非贲门癌中,各基因型均与胃癌的发病风险相关(均P <0.05),而未见与贲门癌相关。结论 ITGA1rs2447867多态性位点与胃癌发病风险相关,且风险在年龄> 60岁人群中增大,该位点与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整合素 基因多态性 幽门螺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脂肪肝患者肝前脂肪层厚度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孙金孝 王小娟 +4 位作者 陆继强 吕静云 秦鸣 沈振海 陆昀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3-347,共5页
目的:使用超声检查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肝前脂肪层厚度(prehepatic fat thickness,LFT)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关系。方法:选取231例在本院做冠脉双源CT检查的23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脂肪肝分... 目的:使用超声检查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肝前脂肪层厚度(prehepatic fat thickness,LFT)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关系。方法:选取231例在本院做冠脉双源CT检查的23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脂肪肝分为2组,即高血压不合并脂肪肝组105例,高血压合并脂肪肝组126例。超声检测LFT、IMT、颈动脉斑块大小和数目,并获取腰围、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f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ferol,LDL-C)及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GHB)的水平。结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FT与年龄(r=0.322)、高血压病程(r=0.252)、BMI(r=0.210)、腰围(r=0.376)、甘油三酯(r=0.285)、总胆固醇(r=0.291)、LDL-C(r=0.298)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r=-0.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FT与GHB不相关(r=0.079,P>0.05)。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脂肪肝组LFT、IMT、腰围、BMI、总胆固醇、甘油三酯,AST、ALT、LDL-C水平均高于不合并脂肪肝组,而HDL-C低于不合并脂肪肝组(P均<0.05)。合并脂肪肝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人数比例,冠状动脉斑块个数、斑块大小、斑块负荷,冠状动脉双支以上病变人数比例均大于不合并脂肪肝组,而冠状动脉单支血管病变人数比例小于不合并脂肪肝组。合并脂肪肝组颈动脉IMT、颈动脉患斑块人数比例、斑块数目及斑块大小均大于不合并脂肪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合并脂肪肝组颈动脉IMT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β=0.085)、高血压病程(β=0.336)、BMI(β=0.323)、总胆固醇(β=0.332)、LDL-C(β=0.404)、LFT(β=0.687);高血压合并脂肪肝组冠状动脉斑块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β=0.175)、高血压病程(β=0.358)、BMI(β=0.298)、总胆固醇(β=0.323)、LDL-C(β=0.352)、LFT(β=0.745)、IMT(β=0.786)、颈动脉斑块(β=0.712),且呈正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脂肪肝患者LFT与IMT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高血压 肝前脂肪层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和无创超声心动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对比应用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田士兵 秦鸣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2期899-900,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CT和无创超声心动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5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同期行CT和无创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CT和无创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冠状... 目的对比分析CT和无创超声心动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5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同期行CT和无创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CT和无创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支数的相关性,对比两种方法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56例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1~4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支数的病例数分别为14、23、16、3;对于含1~4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支数的CT检出率分别为57.14%、82.61%、93.75%、100.00%,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创超声心动图检出率分别为28.57%、30.43%、31.25%、100.00%,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显著大于无创超声心动图;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和无创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支数具有相关性,但CT诊断冠心病的效果优于无创超声心动图,两种方法联合应用检查,可协同提高冠心病的诊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CT 无创超声心动图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