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昆虫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柳絮飞 薛丹丹 +3 位作者 耿媛霄 刘彬 杨禹治 郑孙元 《江苏林业科技》 2023年第2期33-41,共9页
采用典型生境抽样法,首次对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昆虫物种调查,对该保护区昆虫群落多样性、区系组成、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和昆虫-植被群落组成关系等内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保护区共有昆虫11目101科233种,其中鳞翅目(... 采用典型生境抽样法,首次对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昆虫物种调查,对该保护区昆虫群落多样性、区系组成、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和昆虫-植被群落组成关系等内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保护区共有昆虫11目101科233种,其中鳞翅目(Lepidoptera,68种,占比29.18%)、鞘翅目(Coleoptera,47种,占比20.17%)、半翅目(Homoptera,44种,占比18.88%)、直翅目(Orthoptera,20种,占比8.58%)和膜翅目(Hymenoptera,20种,占比8.58%)物种较多,为主要群落构成种,其余类群累计34种,占比14.60%;(2)保护区昆虫区系与盐城市在动物地理区划中情况相似,以东洋-古北共有种为主,东洋种较古北种略占优势,即东洋-古北共有种占比为69.23%,东洋种占比为20.71%,古北种占比为10.06%;(3)保护区昆虫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呈现由内陆向沿海,由实验区向核心区逐渐降低的趋势,实验区昆虫多样性最高,核心区昆虫多样性最低;(4)昆虫群落结构受植被群落结构影响,5种不同植被群落中,乔木群落和其他植被群落下的昆虫种群结构存在差异,而其他植被群落下昆虫种群结构,又可依据草地生境和滩涂生境的不同植被组成进一步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昆虫多样性 植被群落 空间格局 昆虫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生态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以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袁红平 解生彬 +2 位作者 薛丹丹 郜志鹏 严睿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2年第1期18-20,共3页
本文面向湿地生态系统设计一套基于物联网架构的湿地生态监测系统,包含监测设备和数据智慧管理平台,可实现湿地生态环境实时连续监测、数据加密上传、在线分析和管理、数据信息发布等功能。同时在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应... 本文面向湿地生态系统设计一套基于物联网架构的湿地生态监测系统,包含监测设备和数据智慧管理平台,可实现湿地生态环境实时连续监测、数据加密上传、在线分析和管理、数据信息发布等功能。同时在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应用研究,对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的气象环境、水文水质、空气质量、土壤环境等进行监测,科研管理人员通过数据管理平台远程访问,可支撑长期监测数据比对分析、湿地环境变化趋势研究,对于保护区湿地科学研究、生态监管、科普宣教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监测系统设计 物联网架构 大丰麋鹿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麋鹿死亡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任义军 孙大明 +5 位作者 甄军爱 王立波 赵雨梦 沈华 刘彬 陈玉清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41-748,共8页
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曾是中国特有的大型沼泽湿地型鹿科动物。由于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和历史变迁等因素,麋鹿于1900年前后在中国本土灭绝,少数圈养个体流落海外(计宏祥,1985;曹克清和陈彬,1990)。1986年我国从英国引进39头麋鹿... 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曾是中国特有的大型沼泽湿地型鹿科动物。由于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和历史变迁等因素,麋鹿于1900年前后在中国本土灭绝,少数圈养个体流落海外(计宏祥,1985;曹克清和陈彬,1990)。1986年我国从英国引进39头麋鹿放养在苏北沿海滩涂,建立了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1997年晋升为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大丰麋鹿保护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 野生动物 死亡率 种群管理 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鸟类群落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彬 薛丹丹 +1 位作者 安玉亭 王立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3期65-67,共3页
采用样线法对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7种生境的鸟类群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记录鸟类17目47科167种,其中非雀形目鸟类占58%。鸟类群落中,以旅鸟和广布种居多,分别占鸟类总数的52%、50%。从数量上来看,保护区以黑嘴鸥、白脊... 采用样线法对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7种生境的鸟类群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记录鸟类17目47科167种,其中非雀形目鸟类占58%。鸟类群落中,以旅鸟和广布种居多,分别占鸟类总数的52%、50%。从数量上来看,保护区以黑嘴鸥、白脊鸟令鸟为代表的普通种居多,而春季、秋季的鸟类多样性指数要高于夏季和冬季。在不同生境中,以阔叶林群落的鸟类多样性最大,互花米草、撂荒地、白茅、农田、狼尾草群落次之,池塘生境的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丰麋鹿保护区 鸟类群落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丰麋鹿保护区麋鹿保护与环境教育 被引量:2
5
作者 徐安宏 孙大明 +1 位作者 刘彬 贾媛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6期2500-2502,共3页
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的重引进是国际友好合作项目。该项目自20世纪80年代初实施以来,无论是麋鹿的种群保护与发展,还是在其科学研究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将麋鹿物种上升为地域文化的层面,并不断丰... 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的重引进是国际友好合作项目。该项目自20世纪80年代初实施以来,无论是麋鹿的种群保护与发展,还是在其科学研究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将麋鹿物种上升为地域文化的层面,并不断丰富和挖掘其内涵,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麋鹿文化。一种以麋鹿文化为主线,以自然保护区为平台,以宣传教育为手段,以麋鹿保护为实质的环境教育,正在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悄然兴起。社会公众在感悟自然、认识自然的同时,关注和支持麋鹿等野生动物保护与麋鹿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正逐步变为其自觉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物种 地域文化 大丰保护区 环境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陆生哺乳动物管理方案的撰写 被引量:2
6
作者 徐安宏 沈华 +1 位作者 侯立冰 刘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2期11321-11323,11341,共4页
我国许多珍稀濒危陆生哺乳类野生动物的拯救与保护工作,绝大多数是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开展的。为进一步有效保护好自然保护区内的陆生哺乳野生动物,笔者以科学的态度,应该视其与栖息地环境为一有机整体。从专业技术的角度出发,就管理方... 我国许多珍稀濒危陆生哺乳类野生动物的拯救与保护工作,绝大多数是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开展的。为进一步有效保护好自然保护区内的陆生哺乳野生动物,笔者以科学的态度,应该视其与栖息地环境为一有机整体。从专业技术的角度出发,就管理方案撰写的目的与意义、撰写的主要内容、动物种群的增长模式及有效种群数量、抑制或威胁陆生哺乳野生动物种群繁衍的因素、针对面临的主要问题所应该采取的对策、撰写的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阐述,拟定了陆生哺乳野生动物管理方案的框架。通过有效地人为干预,保证陆生哺乳动物有效保护和科学研究工作顺利地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陆生哺乳动物 技术管理 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议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兽医的素养 被引量:4
7
作者 徐安宏 丁玉华 +1 位作者 任义军 刘彬 《野生动物》 2012年第6期354-356,共3页
传统养殖和动物园养殖的动物发病时,其发病时间、数量和症状等情况,兽医可以仔细询问畜主或饲养人员;而野生动物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是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从事兽医专业人员的服务对象,发病时及以后的一系列情况无从问及。所以动物类型自... 传统养殖和动物园养殖的动物发病时,其发病时间、数量和症状等情况,兽医可以仔细询问畜主或饲养人员;而野生动物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是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从事兽医专业人员的服务对象,发病时及以后的一系列情况无从问及。所以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兽医职业,不同于传统养殖和动物园内的兽医工作,必须掌握多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必须主动从野外观察入手,充分掌握野生动物的生物学特性,收集和梳理好有效的本土自然信息、本区内野生动物信息、保护区周边社区家养动物信息,并将它们融为一体,才能分辨出野生动物发病时,是属于个发、散发、群发,还是普通病与传染病。因此,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兽医比传统兽医人员会有更高、更严且更全面的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医 素养 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 被引量:3
8
作者 徐安宏 丁玉华 +1 位作者 刘彬 贾媛媛 《野生动物》 2013年第6期374-378,共5页
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是野生动物种质基因库。提升此类保护区能力建设,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地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及其栖息地。从能力建设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对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进行阐述,建议从提升依... 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是野生动物种质基因库。提升此类保护区能力建设,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地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及其栖息地。从能力建设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对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进行阐述,建议从提升依法管理和科学研究能力、理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做好本底调查和编制好总体规划、加大对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内部管理及资源监测和评估力度、努力扩大科普宣传覆盖面,以及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依法依规管护好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从而全方位地提升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动物保护 能力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丰麋鹿保护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 被引量:9
9
作者 徐安宏 俞晓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5期107-109,共3页
江苏大丰麋鹿为重引进物种,大多散养在人工圈围的封闭围网内。由于该种群密度过大而导致的生境恶化、食源短缺、发生传染性疾病风险增加等制约着其可持续发展。介绍了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状,分析了制约大丰麋鹿种群可持续发... 江苏大丰麋鹿为重引进物种,大多散养在人工圈围的封闭围网内。由于该种群密度过大而导致的生境恶化、食源短缺、发生传染性疾病风险增加等制约着其可持续发展。介绍了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状,分析了制约大丰麋鹿种群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建议实施扩大栖息地、麋鹿生境恢复与改造、人工补饲、异地建立种群、血统交换、培育圈养商业用品系、积极预防传染病等人为干预措施,以丰富麋鹿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丰 麋鹿 可持续发展 制约因素 保护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丰麇鹿保护区东方白鹳的繁殖行为及筑巢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彬 孙大明 +3 位作者 任义军 王立波 侯立冰 解生彬 《野生动物》 2013年第5期300-303,共4页
2002年始,在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持续观测到东方白鹳。2006年一些东方白鹳个体开始在保护区内繁殖,但至今仅2010年繁殖成功。为了解该物种在保护区内的种群繁殖特征,2010年2~6月,对繁殖期东方白鹳亲鸟的行为进行了观察,并测... 2002年始,在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持续观测到东方白鹳。2006年一些东方白鹳个体开始在保护区内繁殖,但至今仅2010年繁殖成功。为了解该物种在保护区内的种群繁殖特征,2010年2~6月,对繁殖期东方白鹳亲鸟的行为进行了观察,并测量了巢和巢址参数,结果如下:东方白鹳的2个巢都筑在刺槐树上,巢材为附近植物的条枝,巢内有内垫物。巢周围生境为狼尾草,巢区面积7.2 hm。。繁殖不同时期,在巢、翻卵、育雏3种行为差异极显著(P<0.01);飞翔、交配、取材、其他行为差异显著(0.01<P<0.05);而理羽、警戒、觅食、行走、击喙、整巢、视野外行为则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白鹳 繁殖 越冬地 江苏大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野化麋鹿生存的影响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彬 安玉亭 +5 位作者 薛丹丹 孙大明 王立波 刘德元 任义军 沈华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6-182,共7页
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江苏沿海地区,人类活动给不断增长的野化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种群带来了新的威胁。了解其中的规律有助于缓和、消除这些威胁对野化麋鹿产生的负面影响。2017年1月—2019年12月,以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 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江苏沿海地区,人类活动给不断增长的野化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种群带来了新的威胁。了解其中的规律有助于缓和、消除这些威胁对野化麋鹿产生的负面影响。2017年1月—2019年12月,以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栏外的野化麋鹿为研究对象,对发生的野化麋鹿救助案例进行统计,分析不同年份、不同季节、不同生境救助次数和救助数量的特点,探讨所救助麋鹿的年龄结构和性别特征,总结野化麋鹿最主要的威胁因素。结果表明:共发生野化麋鹿救助次数209次,救助数量409头。不同年份野化麋鹿的救助次数(One-Way ANOVA:F=12.516,P<0.01)和救助数量(F=4.691,P<0.05)均存在显著差异,并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不同生境野化麋鹿救助次数(K-W test:Χ^(2)=28.862,P<0.01)和救助数量(Χ^(2)=25.752,P<0.01)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养殖塘发生的救助次数和救助数量最多。秋季野化麋鹿救助次数和救助数量较多,成年雄性麋鹿更容易受困于人类设施。落水、缠网和交通事故等造成的受困、死亡比例最高。因此应该采取“有效清除栖息地四周的障碍物、科学预留供麋鹿使用的穿越通道、增设野化麋鹿逃生通道”等措施消除野化麋鹿生存的威胁,加强野化麋鹿巡护管理,推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最终减少人类活动对野化麋鹿生存造成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 人兽冲突 野外救助 威胁因素 减缓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盐城段黄海湿地建立国家公园可行性思考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立波 姜慧 +2 位作者 任义军 解生彬 安玉亭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22,共5页
1983年以来,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苏黄海海滨国家森林公园和盐城市条子泥市级湿地公园先后在盐城黄海湿地上建立,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珍稀野生动物种群复壮、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遗产... 1983年以来,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苏黄海海滨国家森林公园和盐城市条子泥市级湿地公园先后在盐城黄海湿地上建立,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珍稀野生动物种群复壮、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遗产保存、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江苏盐城黄海湿地自然保护地现状分析,结合《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和《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探讨整合盐城黄海湿地上现有相连、相邻自然保护地建立国家公园的可行性。在盐城黄海湿地建立国家公园,将对提升盐城黄海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持自然资源完整性、独特性和其价值的发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禽保护区 麋鹿保护区 盐城黄海湿地 国家公园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麋鹿种群现状分析及保护对策探讨 被引量:21
13
作者 王立波 姜慧 +2 位作者 安玉亭 杨禹治 原宝东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06-813,共8页
麋鹿自1985年重引进中国以来,经过繁殖扩群、行为再塑和野生放养试验3个阶段后,种群数量从79头发展至近7000头(2018年底),先后形成江苏大丰、湖北石首和湖南洞庭湖野生麋鹿种群。通过对中国麋鹿种群发展现状调查分析,指出目前麋鹿种群... 麋鹿自1985年重引进中国以来,经过繁殖扩群、行为再塑和野生放养试验3个阶段后,种群数量从79头发展至近7000头(2018年底),先后形成江苏大丰、湖北石首和湖南洞庭湖野生麋鹿种群。通过对中国麋鹿种群发展现状调查分析,指出目前麋鹿种群健康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威胁因素,在扩大奠基种群数量、实施栖息地正向干预、加强疫病防控、开展基因交流等方面探讨中国麋鹿种群健康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 种群现状 威胁因素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丰麋鹿主要生活区的生境特征调查 被引量:3
14
作者 贾媛媛 严睿 +2 位作者 陆立林 解生彬 王亚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5期114-116,共3页
麋鹿重引进是中英两国政府合作的一项伟大工程,大丰麋鹿自回归以来,逐步克服了水土不服、难产率高等难题,种群数量已由39头增至2 818头。随着麋鹿种群的发展,大丰麋鹿主要生活区内的生境特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植被在不断退化,甚至出现... 麋鹿重引进是中英两国政府合作的一项伟大工程,大丰麋鹿自回归以来,逐步克服了水土不服、难产率高等难题,种群数量已由39头增至2 818头。随着麋鹿种群的发展,大丰麋鹿主要生活区内的生境特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植被在不断退化,甚至出现了某些植物在区域内消失等反常现象。大丰麋鹿种群的增长与生活区主要采食植物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L.)Spreng)的长势呈负相关状态。因此,生境退化及麋鹿种群未来的发展问题是一个发人深省的难题,必须尽快将麋鹿种群发展的未来导向提升到日程上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群落 麋鹿 生境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鸟类新纪录——丑鸭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彬 姜慧 +1 位作者 薛丹丹 王立波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2年第3期93-94,共2页
丑鸭(Histrionicus histrionicus)是我国罕见旅鸟,仅在我国部分地区偶有记录。2022年2月26日,在江苏盐城大丰竹港闸水域发现1只丑鸭雄鸟。经查询文献,确认丑鸭为江苏省的鸟类新纪录,此次发现也刷新了丑鸭在我国东南沿海的最南分布界线。
关键词 丑鸭 盐城市 新纪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麋鹿角对D-半乳糖诱导小鼠衰老模型抗衰老作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锋涛 段金廒 +5 位作者 钱大玮 郭建明 蒋情 彭蕴茹 丁玉华 任义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5-238,共4页
目的研究麋鹿角抗衰老作用。方法采用D-半乳糖诱导的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以麋鹿角粉、水提取物和水提药渣灌胃给药,检测血浆中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肝、肾和脑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 目的研究麋鹿角抗衰老作用。方法采用D-半乳糖诱导的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以麋鹿角粉、水提取物和水提药渣灌胃给药,检测血浆中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肝、肾和脑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脑中单胺氧化酶(MAO)活性,小鼠背部皮肤羟脯氨酸(Hyp)含量,以及胸腺和脾脏指数。结果麋鹿角粉和水提取物均能显著提高衰老小鼠肝脏、肾脏以及脑组织内过低的SOD活性,提高肾脏和脑组织内过低的GSH-PX活性;同时降低肝脏和脑组织内过高的MDA水平,抑制脑组织中过高的MAO活性,显著升高过低的脾脏和胸腺指数;显著升高小鼠背部皮肤中过低的Hyp含量。水提取药渣也能显著提高肾脏中SOD和GSH-PX活性,抑制脑组织内MDA和MAO水平,升高背部皮肤中Hyp含量和胸腺指数。结论麋鹿角可通过提高机体抗氧化酶系活性,抑制脑组织MAO活性,提高免疫功能,延缓皮肤衰老而发挥抗衰老作用。本研究可为麋鹿角药用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其产业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角 抗衰老 D-半乳糖衰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的麋鹿遗传资源多样性及种群结构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树苗 田恒玖 +7 位作者 李夷平 陈颀 李俊芳 李林 郭青云 王立波 程志斌 白加德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88-797,共10页
奠基者效应会打破种群遗传结构,使原有种群动态特征失去平衡,加剧遗传多样性的丧失,严重影响物种重引入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中国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奠基种群为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和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大种群。... 奠基者效应会打破种群遗传结构,使原有种群动态特征失去平衡,加剧遗传多样性的丧失,严重影响物种重引入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中国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奠基种群为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和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大种群。为分析中国麋鹿奠基者效应,探究资源遗传多样性及种群结构,揭示中国麋鹿适应环境的遗传机制,以中国两大麋鹿奠基种群为研究对象,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研究北京和江苏2个地区麋鹿的遗传多样性、种群遗传结构及亲缘关系。结果表明:2个种群(18只)共筛选出高质量多态性SNP位点1456457个;北京麋鹿苑、江苏大丰的麋鹿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59~0.68和0.63~0.71;北京麋鹿苑的麋鹿遗传多样性略低于江苏大丰,奠基者效应导致2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且对于不同重引入种群的影响也不相同。通过SNP标记对北京麋鹿苑与江苏大丰2个麋鹿种群进行遗传分化分析,发现2个种群间平均FST为0.085,表明2个种群间存在中等程度的遗传分化。经neighbor-joining系统发育树和遗传结构分析,进一步验证北京麋鹿苑与江苏大丰的麋鹿已有初步分化的现象,推测可能是2个地区奠基者的遗传差异经随机漂变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 基因组测序 SNP标记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麋鹿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性别及年龄差异 被引量:6
18
作者 袁红平 王立波 +2 位作者 郜志鹏 俞晓鹏 解生彬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73-980,共8页
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是反应动物健康状况的重要参数。为了解不同性别和年龄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分别对大丰麋鹿保护区119头幼体、亚成体、成体麋鹿进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显示:雄性麋鹿红细胞(RBC)... 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是反应动物健康状况的重要参数。为了解不同性别和年龄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分别对大丰麋鹿保护区119头幼体、亚成体、成体麋鹿进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显示:雄性麋鹿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指标和血小板总数(PLT)显著高于雌性(P<0.05);碱性磷酸酶(ALP)和葡萄糖(GLU)指标显著高于雌性,胆固醇(CHOL)、尿酸(UA)、尿素(UREA)和甘油三酯(TG)指标显著低于雌性(P<0.05)。雄雌麋鹿幼体与亚成体、幼体与成体的多数生理和生化指标差异显著(P<0.05),亚成体与成体只在少数生理和生化指标上存在差异。研究表明,麋鹿生理生化指标受性别和年龄的影响显著。该研究对探究麋鹿的适应能力、繁殖能力,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 性别 年龄 生理生化 大丰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麋鹿采食与非采食区群落重要值和狼尾草种群的差异 被引量:5
19
作者 贾媛媛 安玉亭 +3 位作者 孙大明 沈华 陆立林 原宝东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9-53,共5页
食性研究是理清麋鹿与栖息地关系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大丰麋鹿采食与非采食区群落重要值和狼尾草种群的差异,结果表明:麋鹿非采食区的林下多样性指数大于采食区的近水源草地(EHF=5.294,WHW=4.887;EHF=2.411,WHW=3.846);均匀度指数林下... 食性研究是理清麋鹿与栖息地关系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大丰麋鹿采食与非采食区群落重要值和狼尾草种群的差异,结果表明:麋鹿非采食区的林下多样性指数大于采食区的近水源草地(EHF=5.294,WHW=4.887;EHF=2.411,WHW=3.846);均匀度指数林下大于近水源草地(EJF=2.064,WJW=1.967;EJF=1.239,WJW=1.548),而生态优势度指数小于近水源草地(ECF=20.118,WCW=20.134;ECF=20.279,WCW=20.202)。狼尾草是麋鹿优先采食的植物,非采食区的密度、盖度、均高、地上干重分别为13.30株/m^2、94.80%、46.46 cm、2 443.97 g/m^2;采食区的密度、盖度、均高、地上干重分别为6.77株/m^2、25.30%、16.21 cm、243.07 g/m^2,非采食区参数值分别是采食区的1.99倍、3.75倍、9.04倍和10.06倍。利用Mann-Whitney-U对非采食区和采食区狼尾草的密度、盖度、均高、地上干重进行检验,都具有显著性差异(Z=14.717,P=0.001;Z=-70.500,P=0.001;Z=-49.505,P=0.001;Z=-17.839,P=0.001)。麋鹿的采食造成了栖息地植被的退化,我们建议通过扩大麋鹿活动区范围、异地野放等措施来减缓采食对植被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丰麋鹿 狼尾草 采食 植被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期麋鹿的生长发育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任义军 孙大明 +1 位作者 俞晓鹏 刘彬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1期153-157,共5页
2017—2018年,共收集了76头初生仔麋鹿进行人工驯养,研究麋鹿哺乳期生长规律和疾病防治措施。结果表明,哺乳期内仔鹿的体质量、体尺总体呈增长趋势,雌雄个体体质量、体尺差异不显著,体尺指标增幅从大到小依次为躯干因子(体长、胸围、腹... 2017—2018年,共收集了76头初生仔麋鹿进行人工驯养,研究麋鹿哺乳期生长规律和疾病防治措施。结果表明,哺乳期内仔鹿的体质量、体尺总体呈增长趋势,雌雄个体体质量、体尺差异不显著,体尺指标增幅从大到小依次为躯干因子(体长、胸围、腹围)>肢端因子[(肩高、臀高、后足长(除管围)]>尾端因子(尾长)>头部因子(颅宽、颅长、耳长)。仔鹿疫病主要有腹泻下痢、积食便秘和撕咬耳尾等,其中腹泻下痢发生率达94.74%。研究结果可为推动麋鹿大规摸人工驯化,建立麋鹿家养品系提供基础资料和相关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 哺乳期 生长发育 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