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带一路”中国境外合作产业园区规划选址研究
1
作者 王兴平 赵胜波 张帆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0-70,共11页
境外合作产业园区规划选址分析是解决“何地建”并兼顾回答“何时建”的重要决策过程,是境外合作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境外合作产业园区规划选址分析的核心内容是对其开发建设区位的多方案比较和优选,其本质是对区位对... 境外合作产业园区规划选址分析是解决“何地建”并兼顾回答“何时建”的重要决策过程,是境外合作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境外合作产业园区规划选址分析的核心内容是对其开发建设区位的多方案比较和优选,其本质是对区位对应的投资风险、建设成本和投资收益的分析与研判。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和保障投资安全、利于前期建设、利于组织生产、利于产品销售、利于协同发展等选址原则,研究梳理了不同开发阶段影响园区规划选址决策的主要因素,并构建了由宏观到微观和从投资风险-潜在收益-潜在成本评价主导的区位评价体系。实证部分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国既有境外合作产业园区为样本,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次和对应的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与评价,指出了境外合作产业园区区位条件差的具体表现及其影响,并针对既有园区的问题和新建园区的规划需求,提出区位优化和规划选址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境外合作产业园区 规划 选址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三五”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推进城镇化的影响——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小卉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33,41,共6页
长期以来,农村土地制度影响着我国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大力推进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三块地"格局将有望实现重构,城镇化发展的各要素也将由此产生变化,城镇化发展模式有望实现转型。本... 长期以来,农村土地制度影响着我国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大力推进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三块地"格局将有望实现重构,城镇化发展的各要素也将由此产生变化,城镇化发展模式有望实现转型。本文以我国省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江苏省为例,总结江苏在近年来通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实践经验,进而分析"十三五"期间,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江苏新型城镇化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应对,为江苏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路径思考,同时也为全国其他省份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新型城镇化 城乡发展一体化 城镇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乡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叶晨 汤爽爽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20年第7期102-110,共9页
在中国城镇化进人中后期和乡村发展转型的背景下,-些地区的人乡流动人口已具有一-定规模,且其规模呈快速增长趋势。人乡流动人口及其所带动的多种要素向乡村的流人将影响城乡人口的分布和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因此,研究这一群体的空间... 在中国城镇化进人中后期和乡村发展转型的背景下,-些地区的人乡流动人口已具有一-定规模,且其规模呈快速增长趋势。人乡流动人口及其所带动的多种要素向乡村的流人将影响城乡人口的分布和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因此,研究这一群体的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对促进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具有战略指导意义。本文基于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江苏省入乡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并且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江苏省入乡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梯度格局;地理环境要素、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仍是现阶段吸引入乡流动人口的最主要因素。基于此,本文根据江苏省不同次区域入乡人口流动影响因素的不同,提出差异化政策建议,以进一步提升江苏省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发展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乡流动人口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建立有效的更新规划实施体系
4
作者 丁志刚 张鑑 +3 位作者 黄卫东 刘岩 关燕斐 陈宁强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8-20,共3页
构建面向实施的城市更新规划实施体系。要把建立完善更新规划实施体系放在“两个转向”的背景下进行理解和认识。城市更新规划并非传统空间规划,而是面向实施的行动型规划。方法上,应强化规划的统筹与协同作用,整合条线与块面,聚焦当下... 构建面向实施的城市更新规划实施体系。要把建立完善更新规划实施体系放在“两个转向”的背景下进行理解和认识。城市更新规划并非传统空间规划,而是面向实施的行动型规划。方法上,应强化规划的统筹与协同作用,整合条线与块面,聚焦当下和近期行动;内容上,需涵盖目标任务制定、策略行动谋划、创新政策设计、资金平衡方案与项目生成机制等关键内容。关键是应落脚于片区和项目,切实推动规划落地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转向 统筹与协同 行动型规划 更新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积极老龄化的城市空间治理
5
作者 周岚 丁志刚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3-46,102,共5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文章以此为主题,从城市空间治理角度,围绕“如何看待人口老龄化,如何应对老龄化,如何践行积极应对老龄化的国家战略”等关键问题展开系统讨论,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城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文章以此为主题,从城市空间治理角度,围绕“如何看待人口老龄化,如何应对老龄化,如何践行积极应对老龄化的国家战略”等关键问题展开系统讨论,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城市空间治理的变革转型支撑,同时也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和提升城市空间治理水平的重要动力。在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未来城市规划的第三次变革应是在既往“为建设而规划”“为改革开放而规划”的历史进程基础上,向“为中国人的全面发展而规划”转型升级,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更有人文关怀、更有情感温度的老龄文明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 城市更新 城市空间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盐城盐都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规划探析
6
作者 陈华 邢瑶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第8期15-17,36,共4页
本文基于对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发展分析,立足盐都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区位、交通、政策和现状优势资源,提出盐都台湾创业园的产业发展目标、产业发展布局、产业发展特色等方面的策略,积极探索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的路径和规划编制方法,引导地... 本文基于对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发展分析,立足盐都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区位、交通、政策和现状优势资源,提出盐都台湾创业园的产业发展目标、产业发展布局、产业发展特色等方面的策略,积极探索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的路径和规划编制方法,引导地区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农民创业园 发展目标 产业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体系规划改革创新与“三规合一”的关系——从“三结构一网络”谈起 被引量:28
7
作者 张泉 刘剑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27,共15页
回顾城镇体系规划发展历程,分析其改革成效及历史局限,结合时代发展和"三规合一"的新要求,探索城镇体系规划的创新思路与理论;基于江苏的规划实践,提出构建以区域空间结构、城镇空间结构、生态空间结构、交通空间结构为主要... 回顾城镇体系规划发展历程,分析其改革成效及历史局限,结合时代发展和"三规合一"的新要求,探索城镇体系规划的创新思路与理论;基于江苏的规划实践,提出构建以区域空间结构、城镇空间结构、生态空间结构、交通空间结构为主要内容的城镇体系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体系规划 三结构一网络 三规合一 四个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区适老化改造的困境与规划管理对策 被引量:29
8
作者 刘剑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8-22,共5页
针对当前住区适老化改造普遍存在的内涵和标准不清晰、规划实施抓手不足和配套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滞后等问题,文章明晰居住宜老、活动便老、设施为老的适老住区内涵和评价标准;提出建立弹性改造清单、构建上下位规划动态联动机制、规范规... 针对当前住区适老化改造普遍存在的内涵和标准不清晰、规划实施抓手不足和配套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滞后等问题,文章明晰居住宜老、活动便老、设施为老的适老住区内涵和评价标准;提出建立弹性改造清单、构建上下位规划动态联动机制、规范规划管理、设立专项改造基金、创新住区自我更新的利益激励与合理分配机制等促进住区适老化改造有效实施的对策建议;呼吁在市场化和社会化参与的改造型规划日渐主导的趋势下,城乡规划应重新审视其社会效用,成为多方协作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 住区 适老化改造 规划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城镇化的地方实践与创新 被引量:16
9
作者 陈小卉 汤海孺 +6 位作者 武廷海 赵民 张京祥 王兴平 王春 何流 朱健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7-112,共6页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推进,“候鸟”型城镇化将逐渐向“就地就近“城镇化转型,在当前“大城市病”日愈显著阶段,县市将成为城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如何因地制宜选择县域城镇化模式,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我国新型城镇...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推进,“候鸟”型城镇化将逐渐向“就地就近“城镇化转型,在当前“大城市病”日愈显著阶段,县市将成为城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如何因地制宜选择县域城镇化模式,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城镇化 城镇化战略 创新 城镇化模式 城市病 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社区生活圈服务设施与人口匹配关系研究——以宁波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12
10
作者 仲亮 徐磊青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1-107,共7页
在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背景下,社区生活圈规划强调立足居民视角,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空间配置水平。基于兴趣点POI、开源地图OSM、腾讯宜出行等多源数据,从供需关系视角出发,分析浙江省宁波市中心城区居住区生活圈内商业、教育、文体、医疗... 在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背景下,社区生活圈规划强调立足居民视角,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空间配置水平。基于兴趣点POI、开源地图OSM、腾讯宜出行等多源数据,从供需关系视角出发,分析浙江省宁波市中心城区居住区生活圈内商业、教育、文体、医疗、交通、养老等6类设施与现状人口匹配程度。研究发现,生活圈内服务设施总数与人口活动强度呈现明显正相关,其中商业设施与人口相关系数最强,医疗、养老设施与人口相关系数较弱。根据供需关系建立生活圈设施人口匹配模型,发现当前大部分生活圈内设施与人口基本匹配,但存在部分供需错配的居住区生活圈。最后分析设施超配和失配的生活圈位置分布与潜在原因,提出生活圈视角下服务设施配置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 生活圈 服务设施 人口 供需匹配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界协调规划:区域治理的新探索--基于江苏的实证 被引量:32
11
作者 陈小卉 钟睿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4-29,57,共7页
当前城市群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化的主体形态,随着人口、资本的快速流动,城市群地区跨界协调已经成为区域治理的现实话题。由行政分割带来的交通设施、生态环境、邻避设施等的跨界矛盾日益凸显,阻碍着区域整体发展,因而寻求行之有效的区域... 当前城市群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化的主体形态,随着人口、资本的快速流动,城市群地区跨界协调已经成为区域治理的现实话题。由行政分割带来的交通设施、生态环境、邻避设施等的跨界矛盾日益凸显,阻碍着区域整体发展,因而寻求行之有效的区域协调路径势在必行。本文基于江苏省若干跨界协调规划案例,在总结区域治理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跨界协调规划作为政府主导型的区域治理新路径,规划具有行动性、过程性、政策性以及有限目标等特征,重点通过规划项目化运作来搭建横向对话平台,促进跨界项目的协调对接,实现区域的一体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治理 跨界协调规划 规划机制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大数据的城市街道可步行性评价研究——以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23
12
作者 孙光华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20年第11期34-41,共8页
文章基于OSM、POI、街景图片等多源大数据,以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通过步行指数和绿视率指标,从设施服务水平和街道环境两方面提出街道可步行性的综合评价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街道绿视率和步行指数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南京市中心... 文章基于OSM、POI、街景图片等多源大数据,以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通过步行指数和绿视率指标,从设施服务水平和街道环境两方面提出街道可步行性的综合评价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街道绿视率和步行指数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南京市中心城区设施服务水平整体上优于街道环境水平,中心区的玄武区和鼓楼区的综合可步行性最高,科研创新集聚区、城市游憩区、公共设施集聚区、居住生活区等功能区的综合可步行性高于其他功能区。研究认为,街道绿视率受到街道建设年代、街道功能和街道自身属性的影响,而步行指数则受到设施服务水平和日常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大数据 可步行性评价 步行指数 街道环境 绿视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发区转型创新的“区中园”模式实践:来自江苏省科技产业园的调查 被引量:6
13
作者 梁印龙 孙中亚 许景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9年第12期40-46,共7页
江苏省是我国开发区发展最成熟的地区之一,转型发展的需求也最为迫切。近年来江苏省开始探索在开发区内部设立省级科技产业园,以"区中园"的方式带动开发区转型创新的新模式。本文以江苏省第一批省级科技产业园为例,在分析其... 江苏省是我国开发区发展最成熟的地区之一,转型发展的需求也最为迫切。近年来江苏省开始探索在开发区内部设立省级科技产业园,以"区中园"的方式带动开发区转型创新的新模式。本文以江苏省第一批省级科技产业园为例,在分析其发展特征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科技产业园的成功经验,从产业发展、规划建设、政策设计等方面针对先发地区和欠发地区提出差别化的优化发展策略,为国内其他地区开发区的转型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区 转型创新 科技产业园 区中园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沿江地区化工园转型思考--基于德国莱茵河流域化工园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宁 丁志刚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20年第9期93-100,108,共9页
文章通过对德国莱茵河流域3大化工园的分析,指出“化工4.0”的产业层次是德国化工园与城市实现人居融合的产业基础。在政府对环保要求的严苛约束,以及“即插即用”的园区运营改革双向促进下,德国化工园进一步通过多层次的安全防护园区... 文章通过对德国莱茵河流域3大化工园的分析,指出“化工4.0”的产业层次是德国化工园与城市实现人居融合的产业基础。在政府对环保要求的严苛约束,以及“即插即用”的园区运营改革双向促进下,德国化工园进一步通过多层次的安全防护园区布局的更新优化、发达管廊网络的构建和企业在地性的产城营造实现化工园的转型升级。以此为借鉴,在长江大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结合化工园转型发展需求,指出江苏沿江地区应从资源整合与产业升级、园区运营改革、园区布局优化和本土企业培育4个方面,因地制宜制定转型发展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莱茵河 化工园 江苏沿江 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入库负荷精细解析的面源污染排放特征识别
15
作者 徐祎凡 陈炼钢 +3 位作者 赖正清 何常清 金秋 陈黎明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8-170,共13页
【目的】为厘清流域面源污染源结构、精细化解析面源污染负荷时空特征,【方法】以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流域面源污染模型为基础,选取代表性水文系列,结合入库污染负荷计算模型,构建了污染负荷量及入库强度的面源污染关... 【目的】为厘清流域面源污染源结构、精细化解析面源污染负荷时空特征,【方法】以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流域面源污染模型为基础,选取代表性水文系列,结合入库污染负荷计算模型,构建了污染负荷量及入库强度的面源污染关键源区识别技术流程,并在数据条件较为完备的沙河水库流域进行验证。【结果】结果表明:沙河水库流域总氮(Total Nitrogen,TN)入库负荷总量为198.34 t/a,面源污染占比为86.53%,流域内茶园TN负荷量贡献率最大,占比为23.84%;TN负荷量在丰水年和特丰水年比枯水年上升58.06%和289.09%,在年内丰水期TN月均负荷量比平水期和枯水期分别高出75.24%和372.51%;河道削减TN负荷量为33.58 t/a,削减比例为14.48%;子流域TN入库产污强度变化范围为0.36~4.73 t/km^(2)。面源污染排放入库低值区主要位于流域南部,高值区主要位于近库区域,沙河西和沙河东控制分区单位面积TN入库强度显著高于流域南部。【结论】针对高产污地类、高产污区域及高产污时段应提高面源污染防控力度;建立的技术流程可有效识别和科学解析流域面源污染关键源区,为流域水环境开展面源污染防治和生态适应性开发提供一定技术支持,使相关工作开展更加有的放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 SWAT模型 总氮 特征识别 沙河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站区位对周边地区开发的影响研究——基于京沪线和武广线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7
16
作者 赵倩 陈国伟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0-55,共6页
空间区位是影响高铁站周边地区开发的主要因素之一。以京沪高铁和武广高铁沿线38个站点为案例,探究高铁站到城市中心的距离对高铁站周边的开发规模、用地性质等方面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站距离城市中心过近和过远均不利于站点周边地区... 空间区位是影响高铁站周边地区开发的主要因素之一。以京沪高铁和武广高铁沿线38个站点为案例,探究高铁站到城市中心的距离对高铁站周边的开发规模、用地性质等方面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站距离城市中心过近和过远均不利于站点周边地区的开发,且开发显著的样本以大城市及以上规模城市为主;就用地性质而言,道路用地占比最高,其次为居住和商务商业用地,表明站点周边仍处于建设开发初期;开发显著的站点与高铁交通功能密切相关的基本服务功能完善,而与城市价值相关的衍生功能差异较大。京沪线站点周边的开发规模远大于武广线,且商业类用地占比更高,这与两线路沿线城市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站区位 距离指数 站点周边开发 设站城市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阶段中国城市空间治理的策略思考——兼议城市规划设计行业的变革 被引量:24
17
作者 周岚 丁志刚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14,共6页
从经济发展、绿色低碳、社会需求、技术革命和城市治理角度,分析了新发展阶段中国城市空间的需求变化;从推动空间供给和需求匹配的角度,提出了国家、区域、城乡、城市、以及城市内部等不同空间尺度的策略思考;在此基础上,围绕适应改革... 从经济发展、绿色低碳、社会需求、技术革命和城市治理角度,分析了新发展阶段中国城市空间的需求变化;从推动空间供给和需求匹配的角度,提出了国家、区域、城乡、城市、以及城市内部等不同空间尺度的策略思考;在此基础上,围绕适应改革发展的时代要求,提出规划设计行业将经历"分化—融合"的过程,经凤凰涅槃形成多专业交互协同的空间治理学科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治理 空间需求 空间供给 行业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真实社会需求的城市更新行动规划思考 被引量:22
18
作者 周岚 丁志刚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9-45,共7页
从真实世界的城市发展现实问题出发,提出城市更新行动需直面快速城镇化累积的安全风险、高水平基数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百姓需求提升等中国独有的城市更新现实问题,并由此提出相应策略:需响应居民深度参与、多元诉求的沟... 从真实世界的城市发展现实问题出发,提出城市更新行动需直面快速城镇化累积的安全风险、高水平基数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百姓需求提升等中国独有的城市更新现实问题,并由此提出相应策略:需响应居民深度参与、多元诉求的沟通协商、行动实施的资金平衡等复杂社会需求;需进行详实深入调查、实效沟通协商、资金共担合作、持续本地运营的具体实操路径探索。最后,提出要推动城乡规划理念的变革、城乡规划尺度和工具方法的调整、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流程的整合,进而尝试提出新时代中国城乡规划理论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需求 城市更新行动 规划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速铁路影响效应实证研究——兼析长三角与武广沿线地区的差异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剑 孙华灿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0-37,49,共9页
构建高铁余票抓取模型、OD模型及高铁总体影响效应评估模型,从客运出行、产业发展和区域格局三个方面对长三角地区(沪宁高铁、沪杭高铁、沪宁城际)和武广沿线地区(武广高铁)的高铁效应予以实证,指出高铁效应与所处区域发展阶段、城市能... 构建高铁余票抓取模型、OD模型及高铁总体影响效应评估模型,从客运出行、产业发展和区域格局三个方面对长三角地区(沪宁高铁、沪杭高铁、沪宁城际)和武广沿线地区(武广高铁)的高铁效应予以实证,指出高铁效应与所处区域发展阶段、城市能级以及站点类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效应 实证研究 沪宁高铁 武广高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方高铁对城市影响的内在机制比较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丁志刚 孙经纬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5-29,共5页
通过中西方高铁对城市影响的内在机制比较研究,揭示了我国高铁发展受制于现有经济发展水平、快速城镇化阶段、土地财政、短期政绩观和"条块分割"的部门关系等方面影响,在站点选址、周边开发建设等方面难以复制西方模式。"... 通过中西方高铁对城市影响的内在机制比较研究,揭示了我国高铁发展受制于现有经济发展水平、快速城镇化阶段、土地财政、短期政绩观和"条块分割"的部门关系等方面影响,在站点选址、周边开发建设等方面难以复制西方模式。"高铁时代"的城市规划应对需科学制定高铁站点周边产业发展规划,理性处理高铁站点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控制站点周边土地开发速度,协调各利益主体关系以提升整体开发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 影响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