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验室毒气泄漏扩散与人体吸入暴露的数值模拟
1
作者 吴家麟 冯旭光 +4 位作者 王静虹 蔡昀廷 潘勇 李亚运 付明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5-1133,共9页
实验室有毒气体泄漏会严重威胁人员安全。研究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技术,模拟分析一氧化碳和氯气泄漏扩散及人体吸入暴露规律。通过构建真实实验室环境的数值模型,量化毒气浓度时空分布演化规律,结合人... 实验室有毒气体泄漏会严重威胁人员安全。研究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技术,模拟分析一氧化碳和氯气泄漏扩散及人体吸入暴露规律。通过构建真实实验室环境的数值模型,量化毒气浓度时空分布演化规律,结合人体对毒气的剂量-反应关系,获取了不同泄漏场景下的人员损伤特征。结果显示,一氧化碳在远离通风口且存在障碍物的实验室区域会明显聚集,而氯气的扩散和聚集较均匀。安全撤离时间受气体密度、毒性等特性及空间位置影响。当一氧化碳泄漏时,人员须在90 s内撤离,在氯气泄漏时则须在30 s内撤离,否则可能危及生命。建议结合模拟结果在实验室典型位置,如试验仪器附近、实验室中心、出口、通风口等区域设置浓度报警器,并为安全疏散与人员防护等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有毒气体 实验室安全 泄漏扩散 呼吸暴露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化工工艺本质安全指数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叶君乐 蒋军成 +1 位作者 阴健康 张明广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5-130,共6页
建立化工工艺的本质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可燃性、爆炸性、毒性、反应性、温度、压力、储量等7个指标。为解决前人指数法中的边界波动效应,采用模糊综合评价建立化工工艺本质安全评价指数模型,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危险分级及对各分级的... 建立化工工艺的本质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可燃性、爆炸性、毒性、反应性、温度、压力、储量等7个指标。为解决前人指数法中的边界波动效应,采用模糊综合评价建立化工工艺本质安全评价指数模型,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危险分级及对各分级的隶属函数。以甲基丙烯酸甲酯的5条工艺路线为例进行分析,结论与前人提出的指数方法的评价结果相吻合,表明该指数方法可以用来进行化工工艺的本质安全评价,以指导设计初期的本质安全型工艺路线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工艺 本质安全 边界波动效应 模糊综合评价 隶属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联网感知安全应用的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14
3
作者 朱顺兵 魏秋萍 杜春泉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4-170,共7页
为拓展物联网行业应用、加快发展中国物联网产业,基于提前感知,超前防范对安全科学与工程的重要性,介绍物联网感知安全应用的研究现状,深入分析物联网感知安全行业应用所需要的关键技术和研究方向;在分析国内外物联网发展路径的差异、... 为拓展物联网行业应用、加快发展中国物联网产业,基于提前感知,超前防范对安全科学与工程的重要性,介绍物联网感知安全应用的研究现状,深入分析物联网感知安全行业应用所需要的关键技术和研究方向;在分析国内外物联网发展路径的差异、现有标准及新标准制定的基础上,研究顶层设计、资源部署、应用标准建设等感知安全应用系统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物联网应用示范研究的内容、目标;提出在公共安全和安全生产领域应用物联网技术,对防范重特大事故、安全监管、事故应急救援的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IOT) 感知 无线传感器网络 无线射频识别(RFID) 应用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动力电池内阻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寇志华 华敏 +1 位作者 季豪 潘旭海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03-508,516,共7页
锂动力电池内阻是衡量电动汽车用电池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本文中研究了不同环境温度、放电倍率和放电深度下的电池内阻随循环次数而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电池内阻与循环次数之间呈幂指数关系。电池内阻变化率与环境温度之间近似于二... 锂动力电池内阻是衡量电动汽车用电池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本文中研究了不同环境温度、放电倍率和放电深度下的电池内阻随循环次数而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电池内阻与循环次数之间呈幂指数关系。电池内阻变化率与环境温度之间近似于二次函数关系,当环境温度为20℃时,电池内阻及其随循环次数的变化率均最小;电池内阻变化率随放电倍率的增大而增大,当放电倍率为1C时,电池内阻变化率基本上不随循环次数而变化,而当放电倍率为1.5C和2C时,电池内阻变化率随循环次数增加而明显增大;放电深度为25%和50%时,电池内阻变化率随循环次数的变化曲线相近,当放电深度达到100%时,电池内阻变化率显著增大。单次循环放电中,放电深度为0~80%时,电池内阻随放电深度的变化较小,当放电深度为80%~100%时,电池内阻随放电深度的增加而急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动力电池 电池内阻 放电倍率 放电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保费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钱城江 张明广 +2 位作者 陈胤廷 王瑞 冷源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0-156,共7页
为计算化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保费,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角度出发,建立企业事故风险潜在损失赔偿费用体系。根据化工企业常见的蒸气云爆炸、沸腾液体扩展蒸气爆炸(BLEVE)、池火灾和中毒等典型事故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计算模型,提出... 为计算化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保费,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角度出发,建立企业事故风险潜在损失赔偿费用体系。根据化工企业常见的蒸气云爆炸、沸腾液体扩展蒸气爆炸(BLEVE)、池火灾和中毒等典型事故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计算模型,提出化工企业事故潜在风险损失计算方法。通过考虑保险收益率来确定化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保费。通过实例分析验证该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笔者建立的企业事故风险潜在损失赔偿费用体系包括企业潜在生命损失赔偿费用和潜在财产损失赔偿费用,以及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企业安全事故状况和企业风险认知状况4个修正指标;利用该事故风险定量评价方法计算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保费,得出的保险保费远低于现行方法确定的保费,符合化工企业事故风险实际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企业 安全生产 责任保险 保险保费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本质安全目标的化工厂装置平面布局优化 被引量:5
6
作者 叶君乐 蒋军成 +1 位作者 张明广 孙东亮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7-171,共5页
提出了一套化工厂装置平面布局优化方法,以实现布局的本质安全化。简要阐述了本质安全的理念及其在布局设计中的应用,发现引导词限制影响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多米诺效应的存在影响布局的本质安全性,因此重点提出了用初始没备多米诺危险... 提出了一套化工厂装置平面布局优化方法,以实现布局的本质安全化。简要阐述了本质安全的理念及其在布局设计中的应用,发现引导词限制影响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多米诺效应的存在影响布局的本质安全性,因此重点提出了用初始没备多米诺危险指数与目标设备多米诺危险指数来评估布局的本质安全性,指数考虑了初始设备发生不同事故时对不同目标设备的本质安全距离。对指标值较大的设备采取本质安全与被动安全并用的方法,以有效提高布局的本质安全性。实例分析表明,建立的化工厂装置平面布局优化指标体系具有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管理工程 布局优化 本质安全 限制影响 多米诺效应 被动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重实验的硫化亚铁氧化的热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赵声萍 蒋军成 杨永喜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72-976,共5页
采用热重分析(TG)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FeS热氧化过程,运用多升温速率法计算了FeS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FeS试样的DSC曲线在143℃左右出现1个由相变引起的吸热峰,在高温段出现1个由氧化引起的放热峰;TG曲线呈恒重→增重→失重... 采用热重分析(TG)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FeS热氧化过程,运用多升温速率法计算了FeS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FeS试样的DSC曲线在143℃左右出现1个由相变引起的吸热峰,在高温段出现1个由氧化引起的放热峰;TG曲线呈恒重→增重→失重→恒重的变化过程,氧化起始温度较高,氧化过程缓慢,且受升温速率的影响明显。FeS热氧化反应的平均活化能E为125.89 kJ/mol,指前因子A为1.55763×1011K/s-1。其反应符合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动力学模型,最概然函数G(x)=[-ln(1-x)]0.41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S 自燃 活化能 反应机理函数 指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障碍物地形条件下重气泄漏扩散实验的CFD模拟验证 被引量:20
8
作者 吴玉剑 潘旭海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17,共5页
重气泄漏扩散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多发事故,而一旦在人口密集区域发生泄漏事故,周围居民将处境危险。重气泄漏后一般沿地面扩散,而地形条件是影响其扩散行为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CFD)对Thorney Island Trial026实验条... 重气泄漏扩散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多发事故,而一旦在人口密集区域发生泄漏事故,周围居民将处境危险。重气泄漏后一般沿地面扩散,而地形条件是影响其扩散行为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CFD)对Thorney Island Trial026实验条件进行了数值模拟,考察障碍物对气体扩散的影响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的吻合性较好,证明CFD软件能够较准确地模拟障碍物地形条件下的重气扩散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气 泄漏扩散 障碍物 数值模拟 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硫油品储罐腐蚀产物自然氧化实验 被引量:9
9
作者 杨永喜 蒋军成 赵声萍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7-71,共5页
为深入研究含硫油品储罐硫腐蚀产物FeS自然氧化倾向性,自建实验台模拟储罐FeS的生成及其自然氧化倾向性,同步热分析仪对FeS进行了热质量实验,通过TG曲线和DSC曲线分析了FeS粒径对其氧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Fe3O4、Fe2O3、Fe(OH)3及其... 为深入研究含硫油品储罐硫腐蚀产物FeS自然氧化倾向性,自建实验台模拟储罐FeS的生成及其自然氧化倾向性,同步热分析仪对FeS进行了热质量实验,通过TG曲线和DSC曲线分析了FeS粒径对其氧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Fe3O4、Fe2O3、Fe(OH)3及其混合物经硫化所得FeS具有很强的自然氧化活性,Fe3O4硫化物的氧化速度最快,Fe2O3次之,混合物和Fe(OH)3较慢,温升速率分别达到0.64、0.45、0.34和0.11℃/s;TG曲线经历了质量增加和质量迅速损失的过程,DSC曲线上有明显的放热峰;粒径对FeS氧化性有明显影响,粒径越小,TG曲线向低温方向移动,氧化起始温度和氧化终止温度越低,DSC曲线上放热峰峰值温度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罐 硫化亚铁 自然氧化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有机混合液体闪点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高艳 潘勇 蒋军成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8-31,36,共5页
纯物质的闪点一般可通过查取文献获得,混合物的闪点则很难查到。由于混合液体在实际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掌握混合液体闪点的变化规律对于其在生产、储存和使用场所中的风险评估有重要意义。文中采用MINIFLASH FLPL全自动闪点测试... 纯物质的闪点一般可通过查取文献获得,混合物的闪点则很难查到。由于混合液体在实际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掌握混合液体闪点的变化规律对于其在生产、储存和使用场所中的风险评估有重要意义。文中采用MINIFLASH FLPL全自动闪点测试仪,对由16种纯物质(包含醇类、酸类、酯类、酮类、醚类、烷烃类)组成的14组不同组成和配比的二元混合液体(含完全互溶和部分互溶)的闪点进行实验研究。用图示法分析了不同研究体系的二元有机混合物其闪点随配比和组分变化的经验规律,将二元混合液体闪点的变化规律大致划分为4类,并对每一类的闪点变化特征和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不仅为工程上提供了二元混合液体闪点的可靠实验数据,还为混合液体在生产、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火灾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液体 闪点 全自动闪点测试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通装置气体爆炸特性实验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志荣 蒋军成 周超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9-74,共6页
为了研究连通装置气体爆炸特性及其发生、发展规律,建立了气体爆炸测试系统,得到了密闭条件下连通装置气体爆炸特性,揭示了连通装置气体爆炸过程爆炸强度增加机理,为连通装置气体爆炸防爆安全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爆炸力学 爆炸特性 连通装置 气体爆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专家调查法的高层民用建筑火灾疏散改进灰关联安全评价模型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叶 何嘉鹏 阎丽萍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5期48-53,共6页
通过比较几种安全评价模型,并根据高层民用建筑火灾特点和建筑内部人员疏散特点,提出使用基于信息覆盖理论的灰关联评价方法建立高层民用建筑火灾疏散灰关联安全评价模型.进一步应用欧几里德贴近度和优属度方法改进一般灰关联方法在火... 通过比较几种安全评价模型,并根据高层民用建筑火灾特点和建筑内部人员疏散特点,提出使用基于信息覆盖理论的灰关联评价方法建立高层民用建筑火灾疏散灰关联安全评价模型.进一步应用欧几里德贴近度和优属度方法改进一般灰关联方法在火灾疏散评价模型中的两处缺陷:整体性问题和关联度分析问题,建立了改进灰关联安全评价模型,计算分析得到建筑火灾疏散安全度和最需要改进的指标因素.为了改善和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通过专家调查法确定因素权重,避免了赋权过程的主观性,反映了现阶段在高层民用建筑消防疏散中最需要注意、最受重视的方面.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火灾疏散 专家调查法 灰色关联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罐低温硫腐蚀产物氧化自燃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窦站 蒋军成 赵声萍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8-122,共5页
为探明O2体积分数18.2%条件下储罐低温硫腐蚀产物SO2体积分数的变化规律,对铁锈模拟物进行3次硫化和氧化,对3次硫化再氧化进程中的动态温度特性和SO2气体释放规律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随着硫化次数的增多,氧化反应最高温度以及SO2最高体... 为探明O2体积分数18.2%条件下储罐低温硫腐蚀产物SO2体积分数的变化规律,对铁锈模拟物进行3次硫化和氧化,对3次硫化再氧化进程中的动态温度特性和SO2气体释放规律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随着硫化次数的增多,氧化反应最高温度以及SO2最高体积分数均下降;氧化反应初期均有SO2气体产生,表明其可作为氧化自燃监测预警中的标志性气体;通过考察缓慢氧化向加速氧化时SO2气体的体积分数变化即可判断硫腐蚀产物是否发生氧化自燃,与温度作为储罐硫腐蚀产物氧化自燃判据比较,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油罐 低温硫腐蚀产物 多次硫化氧化 监测预警指标 SO2体积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初期化工过程本质安全化设计策略 被引量:4
14
作者 叶君乐 蒋军成 张明广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9-133,共5页
该文提出了一种在设计初期进行化工过程本质安全化设计的策略。首先进行危险物质与危险能量两类共计11种危险类型的危险辨识。针对辨识出的危险类型,通过与相应的临界条件比较进行快速的危险评价,对于不可接受的危险必须采取本质安全化... 该文提出了一种在设计初期进行化工过程本质安全化设计的策略。首先进行危险物质与危险能量两类共计11种危险类型的危险辨识。针对辨识出的危险类型,通过与相应的临界条件比较进行快速的危险评价,对于不可接受的危险必须采取本质安全化措施,可接受的危险可有选择性地进行本质安全化设计。在设计初期可以使用的本质安全化原则主要是消除、最小化、替代和缓和,针对11种危险类型可以应用不同的本质安全化设计模型,以使实际进行本质安全化设计时更加简单与快捷。该文把提出的本质安全化设计策略应用到一个甲苯硝化制硝基甲苯的工艺,形成了多种本质安全化措施,可以用来在设计初期消除或减少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初期 本质安全化设计 危险辨识 危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工况下锂电池热特性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寇志华 潘旭海 季豪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40-843,共4页
针对电动汽车在日常运行过程中由于加速、爬坡、路面状况不良等原因导致电池模块内单体电池电压、电流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利用高精密电池测试仪与恒温水浴联用的方法,研究LiCo_(1/3)Mn_(1/3)Ni_(1/3)O_2三元正极材料锂电池在不同环境温... 针对电动汽车在日常运行过程中由于加速、爬坡、路面状况不良等原因导致电池模块内单体电池电压、电流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利用高精密电池测试仪与恒温水浴联用的方法,研究LiCo_(1/3)Mn_(1/3)Ni_(1/3)O_2三元正极材料锂电池在不同环境温度、荷电状态、放电倍率以及循环次数下电池内阻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环境温度、荷电状态下温熵系数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工作状态对单体电池的内阻、熵变的影响效果不同,因此,有必要对电池模块内电压、电流的分布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并添加散热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型锂电池 内阻 温熵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式放热反应热失控临界参数及热安全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江佳佳 蒋军成 潘勇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40,共5页
间歇式反应系统为一非线性动态系统,在一定的操作区间内呈现参数敏感性。采用基于系统散度的热失控临界判据,对间歇式反应系统参数敏感临界值进行模拟计算,进一步证实了操作参数在参数敏感临界值附近变化时,参数的微小变化将引起温度的... 间歇式反应系统为一非线性动态系统,在一定的操作区间内呈现参数敏感性。采用基于系统散度的热失控临界判据,对间歇式反应系统参数敏感临界值进行模拟计算,进一步证实了操作参数在参数敏感临界值附近变化时,参数的微小变化将引起温度的急剧变化。综合考虑间歇式反应器的参数敏感性及最大允许温度,提出反应安全运行的操作条件,并给出安全操作参数的计算步骤,最后采用H2O2氧化Na2S2O3的实验验证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失控 间歇式放热反应 参数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均相反应小尺度实验的固态有机过氧化物自加速分解温度推算 被引量:7
17
作者 丁立 张礼敬 +1 位作者 生迎夏 颜世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62-1067,共6页
Three solid organic peroxides, benzoyl peroxide (BPO), dicumyl peroxide (DCP) and cyclohexanone peroxide (CCP) were tested by using simultaneous TG-DSC analyzer (SDT Q600) with small sample mass, and the thermal data ... Three solid organic peroxides, benzoyl peroxide (BPO), dicumyl peroxide (DCP) and cyclohexanone peroxide (CCP) were tested by using simultaneous TG-DSC analyzer (SDT Q600) with small sample mass, and the thermal data obtained from different scanning rate were analyzed by the Popescu multiple scanning rate method for the first time.Then, the values of self-accelerating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SADT) of 25 kg standard package were computed according to the thermal explosion theor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alues of activation energy and pre-exponential factor of these three solid organic peroxides by using the Popescu multiple scanning rate method were more precise and more credible than that by using the single scanning rate method.Based on correct calculation of these kinetic parameters, SADT can be accurately safely, easily, quickly evaluated with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based on thermal explosion the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过氧化物 热自燃危险性 热分析动力学 自加速分解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盖物业地下车辆段混合排烟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杜巍巍 朱立 +3 位作者 潘旭海 汪志雷 华敏 蒋军成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16-1520,共5页
提出一种适用于上盖物业地下车辆段的混合排烟系统,搭建1∶50的缩尺模型实验设备,对混合排烟系统的排烟效果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设置自然排烟系统作为对比实验。共设置4种HRR和5种风速,测量底层顶棚不同位置的温度,拍摄夹层烟气层激... 提出一种适用于上盖物业地下车辆段的混合排烟系统,搭建1∶50的缩尺模型实验设备,对混合排烟系统的排烟效果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设置自然排烟系统作为对比实验。共设置4种HRR和5种风速,测量底层顶棚不同位置的温度,拍摄夹层烟气层激光图。结果表明:HRR为281~866 W时,底层温度在混合排烟系统的控制下明显低于自然排烟系统,这说明混合排烟系统的控温能力较好;当风速低于1.0 m/s时,不仅底层温度会上升,而且烟气不能被有效排出夹层外;当风速高于1.9 m/s时,夹层中烟气层的稳定性会遭到破坏,同时烟气会蔓延到整个夹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车辆段 火灾 缩尺实验 排烟模式 温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聚乙烯粉尘燃爆特性及泄爆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雪梅 朱顺兵 +2 位作者 吴佳梦 孙悦 段毅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4-150,共7页
为研究高密度聚乙烯(HDPE)粉尘燃爆及其泄爆特性,通过结合热重(TG)和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高密度聚乙烯燃爆机理,利用20 L球形爆炸测试系统、最小点火能测定仪、最低着火温度测定仪等探究粉尘质量浓度对最小点火能(MIE)、最低着火温度(... 为研究高密度聚乙烯(HDPE)粉尘燃爆及其泄爆特性,通过结合热重(TG)和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高密度聚乙烯燃爆机理,利用20 L球形爆炸测试系统、最小点火能测定仪、最低着火温度测定仪等探究粉尘质量浓度对最小点火能(MIE)、最低着火温度(MIT)、最大爆炸压力(P_(max))和爆炸指数(K_(st))的影响;在300 g/m^(3)爆炸浓度及以上时,分析高密度聚乙烯泄放特性并探究在不同质量浓度下的泄放火焰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HDPE粉尘质量浓度增加,最大爆炸压力先增加后减小、最低着火温度和最小点火能先减小后增加;泄爆压力峰值随着HDPE粉尘泄爆膜层数增加而升高,随着泄爆口径的增大而下降;在质量浓度为300 g/m^(3)时,出现2次火焰长度较大值,且第2次泄放火焰更亮,燃烧面积更大;在质量浓度为400 g/m^(3)时,产生2次火焰。研究结果可为预防聚乙烯粉尘爆炸事故以及减小相应事故损失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聚乙烯(HDPE) 最小点火能 最低着火温度 最大爆炸压力 爆炸指数 泄爆压力 泄放火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盖物业地下车辆段排烟系统的实验研究
20
作者 朱立 潘旭海 +2 位作者 汪志雷 华敏 蒋军成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88-892,共5页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上盖物业地下车辆段的混合排烟系统,通过1∶50的缩尺实验对混合排烟系统的排烟效果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同时设置了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作为对比实验。设置了4种HRR和5种风速,测量了底层顶棚的平均温度。结果表明:搭...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上盖物业地下车辆段的混合排烟系统,通过1∶50的缩尺实验对混合排烟系统的排烟效果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同时设置了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作为对比实验。设置了4种HRR和5种风速,测量了底层顶棚的平均温度。结果表明:搭建的缩尺模型可以有效地模拟实际建筑火灾情况;混合排烟系统对底层温度的控制效果会随着排烟风速的增大而提高;三种排烟模式的散热能力从高到低依次为混合排烟、机械排烟和自然排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车辆段 火灾 缩尺实验 排烟模式 温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