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河西地区设计地震动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陈国兴 杨伟林 +1 位作者 严新育 宰金珉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7-25,共9页
本文根据南京及周围地区的地震环境,采用概率法对南京河西地区某高层公寓工程场址进行了地震危险性分析,采用等效线性化模型考虑场地上的非线性特性的影响,并用一维彼动模型进行了场址上层地震反应和场地地震动效应分析,给出了50... 本文根据南京及周围地区的地震环境,采用概率法对南京河西地区某高层公寓工程场址进行了地震危险性分析,采用等效线性化模型考虑场地上的非线性特性的影响,并用一维彼动模型进行了场址上层地震反应和场地地震动效应分析,给出了50年超越概率63%、10%和3%的场址基岩和地表的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和峰值加速度(场址的基本烈度为7度)。该结果可用于场址区的工程抗震设计,对整个南京河西地区的工程抗震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震 地震危险性分析 设计地震动 场地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气区东营凹陷现今地温场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熊振 王良书 +3 位作者 李成 施小斌 郭随平 王捷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312-321,共10页
文中利用热导率分散模型,根据地层中砂质含量数据计算东营凹陷第三系各沉积地层单元的原地热导率,再利用热阻率法根据东营凹陷170 口测温井中测温资料计算出第三系各地层界面上和特征深度处温度,进而研究东营凹陷现今地下温度场... 文中利用热导率分散模型,根据地层中砂质含量数据计算东营凹陷第三系各沉积地层单元的原地热导率,再利用热阻率法根据东营凹陷170 口测温井中测温资料计算出第三系各地层界面上和特征深度处温度,进而研究东营凹陷现今地下温度场。计算结果表明,第三系各地层界面上地温分布特征主要受各界面埋藏深度控制,而地下各特征深度上地温分布特征主要受热流平面分布特征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阻率 热流 地温场 东营凹陷 油气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州废黄河断裂带的空间展布与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丁 张景发 +5 位作者 朱鲁 姜文亮 路晓翠 刘建达 李丽梅 张鹏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7-78,共12页
文中利用遥感影像分析了徐州废黄河断裂带的空间展布及与邵楼断裂的交切关系,利用重磁资料研究了废黄河断裂带的深部几何结构及与郯庐断裂带西边界的交切关系。二阶布格重力异常小波变换细节图反映出徐州废黄河断裂带的深度为7~8km,而... 文中利用遥感影像分析了徐州废黄河断裂带的空间展布及与邵楼断裂的交切关系,利用重磁资料研究了废黄河断裂带的深部几何结构及与郯庐断裂带西边界的交切关系。二阶布格重力异常小波变换细节图反映出徐州废黄河断裂带的深度为7~8km,而三阶和四阶重力异常细节图反映的深度分别为9~11km和15~18km。研究结果表明,废黄河断裂带向SE延伸至九顶附近,向下的切割深度约为8~9km。NW向的废黄河断裂带截切邵楼断裂致使邵楼断裂构造线自东北向西南由N60°E转至N45°E。废黄河断裂带与郯庐断裂带不相交。废黄河断裂带属于前第四纪断裂,活动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黄河断裂带 遥感 重磁 历史地震 徐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遗传算法在反演计算土层的剪切模量、阻尼比模型参数值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大虎 何强 顾勤平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282-287,共6页
针对成都地区土层特有的沉积环境及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异性,采用Martin-Davidenkov模型和阻尼比经验公式,使用基于实码、并引入了更新概率(Pu)的加速遗传算法(AGA),编制了相应的C++程序,反演计算出成都地区各类沉积土的动剪切模量比G/Gma... 针对成都地区土层特有的沉积环境及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异性,采用Martin-Davidenkov模型和阻尼比经验公式,使用基于实码、并引入了更新概率(Pu)的加速遗传算法(AGA),编制了相应的C++程序,反演计算出成都地区各类沉积土的动剪切模量比G/Gmax和阻尼比λ与剪应变幅值γ的关系曲线模型的参数值。结果表明,RAGA收敛速度快,计算精度高,是一种既可以较大概率搜索全局最优解,又能进行局部细致搜索的非线性优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地区 加速遗传算法 反演 动剪切模量比 阻尼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现代热流场特征及地热异常成因 被引量:15
5
作者 熊振 王良书 +3 位作者 李成 施小斌 郭随平 王捷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8-41,共4页
大地热流是表达地球表面向外界空间散发热量的重要物理量,其大小与岩石圈结构和区域构造演化过程相关。建立了东营凹陷地热场计算的简化模型,利用热导率分散模型计算了自明化镇组至沙四段上部的原地热导率;在此基础上,利用热阻率法... 大地热流是表达地球表面向外界空间散发热量的重要物理量,其大小与岩石圈结构和区域构造演化过程相关。建立了东营凹陷地热场计算的简化模型,利用热导率分散模型计算了自明化镇组至沙四段上部的原地热导率;在此基础上,利用热阻率法,根据170 口测温井的测温资料,计算这些井点处的大地热流值,结果是:东营凹陷现代大地热流值为30 ~120mW/(m·K) ,平均值为68 m W/(m·K) 。认为控制东营凹陷大地热流值异常的主要因素是:①新生代火山活动的影响;②第三系沉积岩的有效热导率平面分布有变化;③人文活动( 如钻探、注水采油等) 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陷 热流场 地热异常 油气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地球物理测井资料计算油气盆地中沉积岩原地热导率 被引量:8
6
作者 王良书 熊振 +3 位作者 郭随平 李成 施小斌 王捷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26-531,共6页
沉积岩原地热导率是盆地热结构和热演化研究的重要参数,在不同物性的岩石中,热导率是控制油气盆地地温和热流的重要因素。本文介绍了利用平均密度、补偿中子、声波时差、自然伽马、自然电位、深探测电阻率、中子寿命等地球物理测井资... 沉积岩原地热导率是盆地热结构和热演化研究的重要参数,在不同物性的岩石中,热导率是控制油气盆地地温和热流的重要因素。本文介绍了利用平均密度、补偿中子、声波时差、自然伽马、自然电位、深探测电阻率、中子寿命等地球物理测井资料计算油气盆地中沉积岩岩性组成的方法,并在东营盆地Y101和B18钻井中,具有较全的地球物理测井资料的部分井段上,计算了各深度处沉积岩岩性的组成及其原地热导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导率 油气盆地 沉积岩 地球物理测井 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