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疏浚泥-凹凸棒土垂直屏障抗渗特性
1
作者 焦龙进 徐浩青 +3 位作者 葛鹏 姜朋明 周爱兆 梁景瑞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8641-8650,共10页
太湖每年会产生大量的弃置疏浚泥,为实现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探索将疏浚泥与凹凸棒土制备成垂直屏障材料的可行性,并对其抗渗特性开展了研究。通过柔性壁渗透、水分离心以及低场核磁共振试验等多种测试方法,对疏浚泥-凹凸棒土工程屏... 太湖每年会产生大量的弃置疏浚泥,为实现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探索将疏浚泥与凹凸棒土制备成垂直屏障材料的可行性,并对其抗渗特性开展了研究。通过柔性壁渗透、水分离心以及低场核磁共振试验等多种测试方法,对疏浚泥-凹凸棒土工程屏障材料的抗渗性能及其微观孔隙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固结压力的提高,疏浚泥-凹凸棒土屏障材料中的小孔比例增加、介孔比例减小、自由水含量下降、结合水含量基本不变,宏观上表现为疏浚泥-凹凸棒土的孔隙率与渗透系数随固结压力的增加逐渐降低;在100 kPa的固结压力时,与水为渗透液的试验相比,采用氯化锌与丁酸为污染渗透液的疏浚泥-凹凸棒土屏障材料的孔隙率与渗透系数均升高,原因是污染液的加入使得疏浚泥-凹凸棒土的小孔比例减小、介孔比例增加、自由水含量上升,结合水含量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泥-凹凸棒土 固结压力 渗透系数 孔隙率 自由水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仑山金矿床金的赋存状态和富集机理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陆邦成 余金杰 +4 位作者 陈春生 王铁柱 车林睿 陆振裕 尹灵强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6-327,共12页
江苏仑山金矿床为新发现的小型金矿床,金矿体赋存于白垩系杨冲组地层中,容矿岩石为碳质泥岩和泥质粉砂岩。金矿石中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少量黄铜矿、方铅矿和闪锌矿,非金属矿物为石英、方解石、萤石和绢云母等。成矿阶段分为沉积成岩... 江苏仑山金矿床为新发现的小型金矿床,金矿体赋存于白垩系杨冲组地层中,容矿岩石为碳质泥岩和泥质粉砂岩。金矿石中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少量黄铜矿、方铅矿和闪锌矿,非金属矿物为石英、方解石、萤石和绢云母等。成矿阶段分为沉积成岩阶段和热液阶段,后者又细分为Ⅰ和Ⅱ两个亚阶段,沉积成岩阶段和热液Ⅰ亚阶段为主要的成矿阶段。通过典型矿石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以及矿石矿物黄铁矿的电子探针分析,对仑山金矿床金的赋存形式和富集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仑山金矿床中金以显微不可见金和显微自然金二种形式存在,显微不可见金以纳米级自然金(Au0)和固溶体金(Au+)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中,自然金以粒间金和裂隙金的形式赋存于碎屑石英颗粒之间和碎屑石英裂隙中。沉积成岩阶段草莓状黄铁矿、细粒黄铁矿和针状黄铁矿的Co/Ni比值均大于1,暗示其可能受到后期热液作用影响。沉积成岩阶段容矿地层发生了金的预富集,后期热液成矿阶段流体叠加作用最终导致了仑山金矿床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仑山金矿床 成矿阶段 赋存形式 富集机理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仑山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和成矿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陆邦成 余金杰 +4 位作者 陈春生 王铁柱 车林睿 陆振裕 尹灵强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75-690,共16页
仑山金矿床位于宁镇矿集区东端。成矿期分为沉积成矿期和热液成矿期,后者可进一步划分为热液Ⅰ阶段和热液Ⅱ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热液Ⅰ阶段石英中的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多集中在330~366℃之间,盐度w(Na Cl_(eq))变化于4.96... 仑山金矿床位于宁镇矿集区东端。成矿期分为沉积成矿期和热液成矿期,后者可进一步划分为热液Ⅰ阶段和热液Ⅱ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热液Ⅰ阶段石英中的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多集中在330~366℃之间,盐度w(Na Cl_(eq))变化于4.96%~6.74%之间,热液Ⅰ阶段方解石中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多集中在150~240℃之间,w(Na Cl_(eq))变化于0.71%~9.80%之间,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低盐度流体;热液Ⅱ阶段石英、方解石和萤石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于124~260℃,盐度w(Na Cl_(eq))变化于1%~8%之间,成矿流体为中温低盐度流体。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热液Ⅰ阶段成矿流体为岩浆流体,热液Ⅱ阶段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占主导,但仍有少量岩浆流体。硫同位素研究表明,仑山金矿床沉积成矿期硫除来源于三叠系青龙群膏盐层外,有机质也参与了沉积成矿期中金矿的形成。热液Ⅰ阶段硫来源于沉积成岩阶段黄铁矿的活化迁移和富集,岩浆硫也提供了成矿物质。萤石Sm-Nd测年分析表明,仑山金矿床热液Ⅱ阶段成矿年龄为(93.7±3.1)Ma,推断主成矿阶段形成于晚白垩世。仑山金矿床的形成代表着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最晚期的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稳定同位素 SM-ND定年 矿床成因 仑山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南地区汞污染农田土壤植物套作修复模式的筛选 被引量:2
4
作者 焦龙进 程剑 +5 位作者 姜德民 朱家辉 杨倩 徐双圆 葛鹏 占新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3-563,共11页
为探究不同作物-超富集植物套作模式对修复汞污染农田土壤的效果,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以小麦、大豆、油菜等作物为研究对象,将其分别与野艾蒿、乳浆大戟、悬钩子等汞富集植物搭配套作,研究不同套种体系修复汞污染农田土壤的效果。结果表... 为探究不同作物-超富集植物套作模式对修复汞污染农田土壤的效果,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以小麦、大豆、油菜等作物为研究对象,将其分别与野艾蒿、乳浆大戟、悬钩子等汞富集植物搭配套作,研究不同套种体系修复汞污染农田土壤的效果。结果表明:与富集植物进行套作时,作物根、茎、叶和籽粒的汞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根部汞含量下降最明显,作物与富集植物套作可以降低作物体内汞含量。与小麦单作相比,野艾蒿、悬钩子与小麦套作可以增加小麦地上部生物量,增加幅度分别为49.37%和42.45%。小麦/野艾蒿套作和小麦/悬钩子套作富集植物中汞的转移系数(Transfer factors,TF)接近,但野艾蒿汞的生物富集系数(Bioconcentration factor,BCF)显著高于悬钩子,是其的2.59倍;大豆的两种套作模式下,乳浆大戟的TF、BCF值皆高于野艾蒿,分别是其的1.41倍和1.50倍;油菜的两种套作模式下,悬钩子和野艾蒿的TF值接近。结果分析显示野艾蒿适合与小麦套作,乳浆大戟适合与大豆套作。综上所述,小麦/野艾蒿、大豆/乳浆大戟套作模式可以降低作物体内汞含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麦和大豆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修复 套作 富集植物 农田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北部马袅—铺前断裂东段活动性与地壳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8
5
作者 王超群 贾丽云 +6 位作者 胡道功 马秀敏 顾静超 丁莹莹 曹新文 夏蒙蒙 吴环环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18-631,共14页
近东西向展布的马袅—铺前断裂是琼北地区主要活动断裂之一,也是1605年琼山7.5级地震主要控震断裂之一,其活动性对评价海南岛北部地壳稳定性及地质灾害预测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遥感解译、活动断裂断错地貌填图、高密度电法剖面测量... 近东西向展布的马袅—铺前断裂是琼北地区主要活动断裂之一,也是1605年琼山7.5级地震主要控震断裂之一,其活动性对评价海南岛北部地壳稳定性及地质灾害预测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遥感解译、活动断裂断错地貌填图、高密度电法剖面测量、联孔剖面钻探验证等方法,查明了马袅—铺前断裂东段的空间展布特征:8条北东东向展布、北倾或南倾的正断层F_(2-1)~F_(2-8)组成三堑夹两垒构造,继承上新世之前的多期活动断裂。年代学测试结果鉴别出5条全新世活动断裂(F_(2-1)、F_(2-4)、F_(2-6)、F_(2-7)、F_(2-8)),2条前第四纪断裂(F_(2-2)、F_(2-5))和1条早中更新世断裂(F_(2-3));全新世以来F_(2-1)、F_(2-7)、F_(2-8)断裂垂直活动速率为0.43~1.79 mm/a;F2-4、F2-6断裂垂直活动速率为0.12~0.33 mm/a。结果表明,东寨港东岸地区处于不稳定区,应加强断裂活动的监测力度,工程建设时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规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袅—铺前断裂 断裂活动性 高密度电法剖面 钻探联孔剖面 地质调查工程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壁画地仗中盐分的毛细输送机制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张虎元 姜啸 +1 位作者 王锦芳 李秀祥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1,共11页
设计了专门的毛细水输盐模拟试验装置,在精确控制温度、湿度和供水水头的情况下,监测不同孔隙溶液在含盐及脱盐澄板土地仗中的毛细迁移特征。水盐迁移前后,测定模拟地仗的导热系数、孔隙半径变化,从微观角度判断外来盐分及地仗内存在的... 设计了专门的毛细水输盐模拟试验装置,在精确控制温度、湿度和供水水头的情况下,监测不同孔隙溶液在含盐及脱盐澄板土地仗中的毛细迁移特征。水盐迁移前后,测定模拟地仗的导热系数、孔隙半径变化,从微观角度判断外来盐分及地仗内存在的盐分对地仗盐害的贡献。试验结果表明,溶液毛细迁移速率由大到小排列为KCl与Na_2SO_4混合溶液>KCl溶液>Na_2SO_4溶液>H_2O。毛细上升速度随着试样高度的增加逐渐减慢,而且脱盐澄板土中的毛细上升速率大于天然澄板土中的速率。孔隙溶液电导率随试样高度增加呈递增趋势,且天然澄板土试样的电导率普遍高于脱盐澄板土。试样的导热系数随高度的增加出现先减小后增加的总体趋势。脱盐澄板土与天然澄板土相比,孔径分布密度偏向小孔径方向;当迁移溶液为混合盐时,孔径分布较单一盐溶液时集中。模拟试验结果发现,毛细输送的外来盐分(特别是硫酸盐和氯化物复合盐)造成的土体盐胀破坏比土中既有盐分更加显著,说明控制降水入渗引起的化学淋滤作用对预防顶层洞窟壁画盐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画地仗 盐害 可溶盐 毛细输送机制 敦煌石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土层软化对二元结构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威 刘顺青 +2 位作者 姜啸 吴礼浩 崔雨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57-1162,共6页
界面土层软化对二元结构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如何目前缺少系统研究。采用有限元极限分析软件OPTUM G2建立了含软化土层的二元结构边坡数值模型,分析了基岩倾角、软化土层厚度及软化度对二元结构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相同的软化... 界面土层软化对二元结构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如何目前缺少系统研究。采用有限元极限分析软件OPTUM G2建立了含软化土层的二元结构边坡数值模型,分析了基岩倾角、软化土层厚度及软化度对二元结构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相同的软化度下,随着基岩倾角及软化土层厚度的增大,二元结构边坡下、上限安全系数的减小幅度在10%以内;相同的基岩倾角及软化土层厚度下,土层的软化度对二元结构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很大,边坡下、上限安全系数的绝对衰减率都超过40%;随着界面土层的不断软化,二元结构边坡滑动面穿过软化土层的长度逐渐变大,滑体总体积不断增大。研究结果为二元结构边坡的设计及养护治理提供了理论支撑,具有实际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土层软化 二元结构边坡 稳定性 极限分析 基岩倾角 衰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立大安全观 提高企业非生产系统安全与健康水平
8
作者 黄跃进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1年第3期114-116,共3页
本文针对控制企业非生产系统和八小时外发生的安全事故,提出了企业做好大安全工作的具体措施,包括:企业必须确立大安全观,建立综合型安全管理机构和模式;拓宽安全培训内容;加强对野外作业临时住房等生活设施的安全检查与评价,控制境外... 本文针对控制企业非生产系统和八小时外发生的安全事故,提出了企业做好大安全工作的具体措施,包括:企业必须确立大安全观,建立综合型安全管理机构和模式;拓宽安全培训内容;加强对野外作业临时住房等生活设施的安全检查与评价,控制境外交通运输事故;积极推行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三合一"运行;定期为职工体检,引导职工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应用现代技术文明的成果;等等一系列措施,以提高职工安全和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安全观 非生产系统 管理体系 八小时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