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2
1
作者 祖辅平 杜菊民 +2 位作者 蔺晓燕 陈延军 袁珍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94-401,共8页
地质学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构建而成的《工程地质分析原理》课程,以工程稳定性岩体为主讲对象,以国家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需求为目标,通过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和技术方法的讲授和实践训练,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有用人才。多年教学实践表明,... 地质学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构建而成的《工程地质分析原理》课程,以工程稳定性岩体为主讲对象,以国家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需求为目标,通过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和技术方法的讲授和实践训练,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有用人才。多年教学实践表明,该门课程基本概念多,涉及知识面宽,其工程过程和机制分析要求教师讲解逻辑慎密,并具有三维空间思维,因而教学难度较大。通过教学改革和长期的教学实践与不断总结,取得了如下教改体会:(1)与时俱进,坚持教学改革。结合现状,循序渐进,改革不合理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补充必要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完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2)突出重点,兼及其他。重点讲解工程地质领域的基本理论,也适当介绍和分析所涉及的人文现象与环保问题。(3)理论联系实际。工程地质基本理论的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授课中应该适当增加工程案例的介绍,增强学生的感观认识。(4)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工程现场的课间实习以及学生的专题研讨,据此提高师生的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5)课程考核采用理论知识笔试与实践动手能力相结合的计分法。教学实践表明,我们采取的这些教改措施是行之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得到了同学们的普遍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工程 学科体系 教学改革 基础理论 现场实践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果(金)铜-钴矿床地质特征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54
2
作者 杜菊民 赵学章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5-174,共10页
刚果(金)的铜矿带以赋存于新元古代沉积岩中的铜-钴多金属矿床为特征。根据矿体赋存地层的不同,矿带内自下向上共发育6层矿体。最主要的两个层状铜-钴矿体主要赋存于下Roan群Mines亚群(R2)之中,其一位于Kamoto组底部(R2.1),构成下部矿体... 刚果(金)的铜矿带以赋存于新元古代沉积岩中的铜-钴多金属矿床为特征。根据矿体赋存地层的不同,矿带内自下向上共发育6层矿体。最主要的两个层状铜-钴矿体主要赋存于下Roan群Mines亚群(R2)之中,其一位于Kamoto组底部(R2.1),构成下部矿体;另一位于Shales dolomitic组(R2.2)底部,构成上部矿体。第三层矿体呈透镜状赋存于Roan群Mines亚群Kambove组(R2.3)中底部。第四层矿体赋存于Roan群Dipeta亚群Kansuki组(R3.3)内,为局部层状矿化。第五层矿体位于Nguba群Likasi亚群顶部(Ng1.3),为局部的铜多金属矿化。第六层矿体位于Kundelungu群Plateaux亚群中,为次生富集的铜多金属矿化。这些矿床(体)根据矿化特征的不同可以分为层状、次生富集和脉状三个类型,其分布严格受地层控制,并与卢菲莲造山期挤压构造密切相关。层状铜-钴矿床主要分布在由Mines亚群组成的逆冲岩席边缘的山脊部位,而次生富集、脉状矿床从Mines亚群到Kundelungu群都有发育,多出露于逆冲岩席内部的山脊与线性构造的交切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非铜矿带 刚果(金) 铜-钴矿床 构造控矿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作用下微生物矿化加固膨胀土的膨胀特性
3
作者 邓承烨 肖建勋 +1 位作者 朱锐 王旭东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18-222,共5页
采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绿色加固技术改良膨胀土胀缩特性是岩土工程领域新兴方向,但冻融作用下其矿化加固效果尚不明晰。利用巴氏芽孢杆菌开展微生物加固膨胀土的膨胀特性试验,分析了不同胶结液浓度下微生物矿化加固对膨胀土自由膨胀... 采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绿色加固技术改良膨胀土胀缩特性是岩土工程领域新兴方向,但冻融作用下其矿化加固效果尚不明晰。利用巴氏芽孢杆菌开展微生物加固膨胀土的膨胀特性试验,分析了不同胶结液浓度下微生物矿化加固对膨胀土自由膨胀率、无荷膨胀率以及有荷膨胀率的影响规律,探明冻融循环下加固膨胀土无荷膨胀率与有荷膨胀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加固膨胀土可以有效改善其膨胀特性,且改良效果随着胶结液浓度增长而愈发显著;当胶结液浓度为1.25 mol/L时,微生物矿化加固膨胀土的作用效果最佳,此时试样自由膨胀率、无荷膨胀率与有荷膨胀率分别降低约17.9%,6.6%,0.7%;相较于胶结液浓度为1.25 mol/L时,胶结液浓度为2.0 mol/L试样的矿化加固效果则明显下降,其无荷膨胀率和有荷膨胀率分别上升约1.6%,0.24%;反复冻融作用会削弱微生物加固膨胀土的膨胀特性;在3次冻融循环后,胶结液浓度为1.25 mo/L试样的无荷膨胀率与有荷膨胀率后达到最低值,分别为3.4%,0.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 胶结液 膨胀率 冻融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山晚中生代板内造山特征及其动力机制——以内蒙古大青山为例 被引量:14
4
作者 杜菊民 张庆龙 +2 位作者 徐士银 杜松金 解国爱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10-922,共13页
内蒙古大青山属我国典型的板内造山带阴山山脉的南部山系,其西段缺少大型低角度推覆构造及大型深成岩对前期演化历史的干扰,是研究阴山板内造山特点及过程的理想区域。通过对大青山西段的构造进行几何学和运动学的分析表明,古老结晶基... 内蒙古大青山属我国典型的板内造山带阴山山脉的南部山系,其西段缺少大型低角度推覆构造及大型深成岩对前期演化历史的干扰,是研究阴山板内造山特点及过程的理想区域。通过对大青山西段的构造进行几何学和运动学的分析表明,古老结晶基底以逆冲推覆及基底褶皱的形式广泛地?入中生代的构造变形,以及先存构造样式的广泛复活并对后期地层沉积和断层发育的控制作用是内蒙古大青山地区中生代板内造山的两个基本特征。这些变形特征反映了阴山带板内造山过程中,是以结晶基底为受力层,并控制上覆盖层进行构造变形的,进而表明板内造山主要是由水平挤压应力造成的。结合研究区构造变形特点及邻区中生代构造地质情况的分析认为,晚侏罗世时期之所以在阴山带形成强烈的板内造山运动,是由其北部西伯利亚板块与蒙古褶皱带碰撞产生的板缘应力的远程传递,以及其南侧坚硬的鄂尔多斯地块的阻挡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大青山 阴山 华北北缘 推覆构造 板内造山 构造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利维亚铜金锡铁主要矿床类型及资源潜力 被引量:4
5
作者 杜菊民 毛大华 +4 位作者 姚仲友 张潮 祖辅平 连晨光 景永波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308-2321,共14页
玻利维亚的铜矿规模以中小型为主,主要成矿类型为红层型(砂岩层)、沉积相关脉状型、VMS型和IOCG型等。金矿规模以中小型为主,主要成矿类型有火山成因浅成热液型、与深成岩相关的脉状矿床、造山型矿床和砂金矿。锡矿发育众多大型、超大... 玻利维亚的铜矿规模以中小型为主,主要成矿类型为红层型(砂岩层)、沉积相关脉状型、VMS型和IOCG型等。金矿规模以中小型为主,主要成矿类型有火山成因浅成热液型、与深成岩相关的脉状矿床、造山型矿床和砂金矿。锡矿发育众多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类型以玻利维亚型多金属脉状矿床和与长英质深成岩相关的脉状矿床为主,少量砂锡矿。铁矿以El Mutún超大型BIF型铁锰矿著称。西科迪勒拉和玻利维亚高原有重要的浅成低温热液贵金属资源潜力;东科迪勒拉北部主要为钨、锡、金、锑资源,中部为锡、银、金、锑资源,南部有金、锑、银、铅、锌潜力;次安第斯带南部有银-锌资源潜力;查科-贝尼平原带有广泛的砂金矿资源;前寒武纪克拉通内金、铂、镍、钽、铜和铁锰资源潜力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第斯成矿带 铜金锡铁 成矿类型 矿产资源潜力 玻利维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某金矿矿化域模型资源量估算及参数优化 被引量:5
6
作者 杜菊民 祖辅平 +3 位作者 景永波 陈诚 陈峰 蔡卫东 《中国矿业》 2022年第5期181-188,共8页
基于三维建模技术及地质统计学进行矿体资源量估算已得到了普遍认可,而其中各类参数的优化选择是进行合理估算的关键。本文在系统整理澳大利亚某金矿的地形、地质、钻孔编录及分析测试等数据的基础上,根据矿岩界线呈过渡关系的特征,提... 基于三维建模技术及地质统计学进行矿体资源量估算已得到了普遍认可,而其中各类参数的优化选择是进行合理估算的关键。本文在系统整理澳大利亚某金矿的地形、地质、钻孔编录及分析测试等数据的基础上,根据矿岩界线呈过渡关系的特征,提出采用矿化域估算理论进行资源量估算。首先,建立钻孔数据库,对原始样品进行基本统计,确定矿化域品位边界值;其次,根据矿化域品位边界值,建立矿化域实体模型与块体模型,提取矿化域内样品点,进行特异值处理及合理性检验;再次,对特异值处理后的样品点进行等长组合,通过地质统计方法,调整不同主轴搜索半径,交叉验证优选最佳变异函数;最后,选择合适的搜索椭球体、样品数目等参数,采用普通克里格法进行资源量估算。全局验证结果显示,块体估值品位与样品点平均品位曲线形态近于一致,说明估值结果可靠。采用矿化域模型进行资源量估算,结果合理可靠,同时在工业指标论证、矿体特征分析、成矿预测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域 特异值 变异函数 普通克里格法 交叉验证 全局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地基中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文洁 王同华 肖建勋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4-19,共6页
将盾构开挖面卸荷引起的主应力轴旋转考虑到"楔形体-棱柱体"极限平衡模型中,基于Casagrande各向异性强度公式,推导得到各向异性地基中盾构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的极限平衡解,最后结合算例分析了各计算参数对极限支护压力的影响... 将盾构开挖面卸荷引起的主应力轴旋转考虑到"楔形体-棱柱体"极限平衡模型中,基于Casagrande各向异性强度公式,推导得到各向异性地基中盾构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的极限平衡解,最后结合算例分析了各计算参数对极限支护压力的影响。算例分析表明:盾构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随各向异性比的增大而线性减小,在各向异性比小于1时,若不考虑土体强度的各向异性会偏于不安全;在各向异性比大于1时,盾构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随埋深比的增大而先减小后稳定,在各向异性比小于1时,规律则相反,且土体强度各向异性越明显,其变化的幅度越大;盾构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随土体黏聚力的增大而线性减小,随土体内摩擦角的增大而非线性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盾构开挖面 极限支护压力 各向异性 极限平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