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产功能主导下耕地生态保护分区与管控路径——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
1
作者 朱斌 郑晓彦 高雪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0期61-66,102,共7页
立足于耕地生态保护的现实需求,在评估耕地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基础上识别生产功能主导型耕地,通过开展耕地生态质量评价构建耕地生态保护分区,并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宿迁市耕地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水平中等偏上,... 立足于耕地生态保护的现实需求,在评估耕地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基础上识别生产功能主导型耕地,通过开展耕地生态质量评价构建耕地生态保护分区,并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宿迁市耕地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水平中等偏上,生产功能空间分布极不均衡,生态功能空间分布相对均匀;宿迁市生产主导型耕地面积为186078.24 hm^(2),呈现中间多、南北少的特点;宿迁市生产功能主导型耕地生态质量较高和较低等级面积相当,占生产功能主导型耕地总面积比例均超过30%,高等级面积最小,占比10%左右。宿迁市生产功能主导型耕地划分为综合利用潜力区、自然改善潜力区、利用提升潜力区、土壤修复潜力区等8类分区,根据突出区域重点生态问题和修复目标,提出针对性生态保护管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生态保护 生产功能 分区 管控路径 宿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射波地震勘探技术在浅表层结构精细勘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虞立 王国群 +1 位作者 袁忠明 周肃文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3-48,5,共6页
当地震波入射到地下时,地层介质中反射波和散射波同时存在,用单一的反射理论或散射理论来描述介质的空间结构都是不全面的。特别是结构十分复杂的浅表层介质具有强烈的不均匀性,是散射源的主要分布区域,采用散射波地震勘探技术来研究其... 当地震波入射到地下时,地层介质中反射波和散射波同时存在,用单一的反射理论或散射理论来描述介质的空间结构都是不全面的。特别是结构十分复杂的浅表层介质具有强烈的不均匀性,是散射源的主要分布区域,采用散射波地震勘探技术来研究其波场特征更具合理性与针对性。工程勘查中目前应用的地震散射剖面法(SSP)以地震散射理论为基础,通过反射与散射的混合模型来解析地下空间结构,有利于提高浅表层小尺度离散地质体勘查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能力。SSP法在隧道路线方案比选工程勘查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地表和地下复杂程度及震源能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SSP资料的探测深度和信噪比均优于常规反射地震资料;工程钻探结果印证了SSP法所获信息的可靠性。散射波地震勘探技术在工程勘查应用中取得的研究成果,对油气地震勘探中低信噪比地区复杂近地表结构的精细地质调查具有现实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波 浅表层结构 地震散射剖面法 散射成像 异常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南京梅山铁矿床外围多金属矿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初探 被引量:3
3
作者 孙喜华 徐明钻 +3 位作者 邹芝红 张龙生 蔡卫东 钱凌宇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65-980,共16页
南京梅山铁矿床是宁芜地区典型的玢岩型铁矿床。本次工作在梅山铁矿床主矿体外围及顶部(即"铁矿近矿指示蚀变带")发现了金、铜、钼多金属矿体,这在长江中下游白垩系火山岩盆地中尚属首次。研究表明,金、铜、钼多金属矿化主要... 南京梅山铁矿床是宁芜地区典型的玢岩型铁矿床。本次工作在梅山铁矿床主矿体外围及顶部(即"铁矿近矿指示蚀变带")发现了金、铜、钼多金属矿体,这在长江中下游白垩系火山岩盆地中尚属首次。研究表明,金、铜、钼多金属矿化主要赋存在磁铁矿主矿体上部大王山组辉石安山岩或火山碎屑岩中。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辉石安山岩属于低硅、高钾玄武质安山岩,其与辉长闪长玢岩可能来自同一个火山岩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多金属矿体的δEu正异常明显,与玢岩铁矿的磁铁矿之间存在互补关系,与辉长闪长玢岩有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形式,推测多金属矿化与辉长闪长玢岩有关。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与金成矿有关的流体包括高温低盐度和中低温低盐度流体2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多金属矿 含矿凝灰岩 稀土元素 成矿流体 找矿前景 宁芜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沿海沉积物有机磷含量、总有机碳、总氮与同位素特征及有机质来源解析 被引量:2
4
作者 严维兵 饶文波 +3 位作者 栗天宁 徐祖阳 杨宇航 茅昌平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80,共14页
沉积物有机质分布与来源是海陆过渡带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沿海生态环境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选择江苏沿海为研究区域,于2016年采集61个表层沉积物样品,查明其中的有机磷(OP)含量、总有机碳(TOC)、总氮(TN)及有机碳... 沉积物有机质分布与来源是海陆过渡带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沿海生态环境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选择江苏沿海为研究区域,于2016年采集61个表层沉积物样品,查明其中的有机磷(OP)含量、总有机碳(TOC)、总氮(TN)及有机碳和总氮同位素(δ^(13)C_(org)、δ^(15)N_(tot))特征,试图阐明江苏沿海沉积物有机质来源。结果表明:沉积物有机磷含量、总有机碳、总氮与粒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明显受水动力作用的影响。元素比值与同位素的定性分析表明,沉积物有机质主要由海洋生物提供,也受陆源输入的影响。同位素混合模型计算结果进一步发现,海源对沿海沉积物有机质平均贡献比例达到56.9%,其次为陆源C3植物、土壤以及农业肥料,平均贡献比例为38.5%,生活污水的贡献比例仅为4.6%。海源有机质通过洋流和潮波输送至江苏沿海,而河流输入和沿海养殖可能是陆源输入的重要方式。尽管陆源输入不是江苏沿海沉积物有机质的主要贡献来源,但可能是沿海水体富营养化的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有机质 有机磷 有机碳 总氮 稳定同位素 物质来源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高光谱图像的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方法
5
作者 黄岩 方彦奇 +5 位作者 徐明钻 石剑龙 杨奎 祁超 梁森 季岩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4-91,共8页
针对目前湖泊水体富营养化评价中水质参数定量反演困难、数据多以地面或低空间分辨率数据为主的现状,采用0.5 m空间分辨率的航空高光谱遥感数据,结合地面实测数据开展水质参数定量反演研究,并基于反演结果进行湖泊水体富营养化评价。首... 针对目前湖泊水体富营养化评价中水质参数定量反演困难、数据多以地面或低空间分辨率数据为主的现状,采用0.5 m空间分辨率的航空高光谱遥感数据,结合地面实测数据开展水质参数定量反演研究,并基于反演结果进行湖泊水体富营养化评价。首先,对预处理后的水体表面离水反射率进行4种数学变换并与水质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选择相关性较高的一阶微分,使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进行特征提取。然后采用基于量子粒子群(QPSO)参数优化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LSSVR)算法进行水质参数反演模型的构建,使用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评价模型精度,并进行对比分析。最后进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计算,与实测值进行比较分析,并基于航空高光谱数据开展研究区湖泊水体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1)基于QPSO-LSSVR方法的水质参数反演模型精度最高(R^(2)>0.8);2)综合营养指数结果准确,反演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91%,均方根误差为0.50;3)研究区水体富营养化评价结果空间分辨率高,能从面上精确、细致地反应湖水营养状态分布情况。该方法实现了水体富营养化的高精度快速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高光谱图像 湖泊富营养化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高光谱成像技术在长江经济带苏、皖、浙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修连存 郑志忠 +10 位作者 杨彬 殷靓 高扬 姜月华 黄岩 周权平 石剑龙 董金鑫 陈春霞 梁森 俞正奎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34-1356,共23页
机载高光谱成像是一种快速、无损的检测技术,具有光谱分辨率高、波段窄而多和图谱合一的特点。国内小型化的机载高光谱成像仪主要依赖进口,价格昂贵,且高性能的高光谱设备进口困难,限制了高光谱技术在国内的推广和普及。中国地质调查局... 机载高光谱成像是一种快速、无损的检测技术,具有光谱分辨率高、波段窄而多和图谱合一的特点。国内小型化的机载高光谱成像仪主要依赖进口,价格昂贵,且高性能的高光谱设备进口困难,限制了高光谱技术在国内的推广和普及。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在国家重大仪器开发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下,成功研制出以推扫式小型化成像光谱仪HMS400/1000为核心的轻型机载高光谱成像系统SSMap,建立了机载高光谱遥感综合调查技术方法和作业流程,形成了一套可靠的地物分类方法和水土污染光谱定量反演模型。本文在介绍机载高光谱成像技术基本原理和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自主研发的机载高光谱成像系统SSMap为例,结合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的需求,详细探讨了总面积4500余km^(2)的航空高光谱遥感作业方法、信息提取与调查应用。通过长江经济带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区的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应用示范,取得了高质量的机载遥感数据,获得了一批重要调查成果。研究表明,机载高光谱成像技术在生态环境调查、水体监测、土地利用和土地质量评价等方面具广阔应用前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机载高光谱成像仪降低了采购成本,推动了机载高光谱技术普及,服务了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高光谱成像 遥感 生态环境调查 地质调查应用 矿产勘查工程 水文地质工程 长江经济带 江苏 安徽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雷达在探测地下富含水区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7
作者 胡少伟 陆俊 王国群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3-37,共5页
地质雷达法用于地下水探测以及地下环境监测,是近年水利和物探行业研究的热点之一.简要介绍了地质雷达法的优点及其在探测地下水活动中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根据雷达的频谱图和能量特征,可有效探测地下富含水区域.结合南京某小区地下... 地质雷达法用于地下水探测以及地下环境监测,是近年水利和物探行业研究的热点之一.简要介绍了地质雷达法的优点及其在探测地下水活动中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根据雷达的频谱图和能量特征,可有效探测地下富含水区域.结合南京某小区地下管道泄漏的工程案例,对地下富含水区域和管道等其他异常情况进行地质雷达探测.实践证明地质雷达法在探测地下富含水区域方面能取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地质雷达 频谱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双湖石墨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8
作者 张洋洋 饶文波 +2 位作者 徐明钻 刘峰 姚维军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1-596,共16页
苏北双湖石墨矿位于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带,前人研究仅限于其基础地质与找矿方法,而对其成因的认识较浅。在矿床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本文拟开展该石墨矿床矿石及围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试图揭示其成因机制。结果显示,石墨石英岩、变... 苏北双湖石墨矿位于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带,前人研究仅限于其基础地质与找矿方法,而对其成因的认识较浅。在矿床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本文拟开展该石墨矿床矿石及围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试图揭示其成因机制。结果显示,石墨石英岩、变粒岩以富SiO_(2)、Al_(2)O_(3)为特征,而含石墨大理岩与大理岩以富CaO、MgO为特征。各类岩矿石均具有不同程度的Ba、Nb元素亏损,石墨石英岩、变粒岩Rb/Sr值大于Sr/Ba值。全部样品均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并显示负Eu异常、弱负Ce异常特征。矿床成矿原岩为泥砂质碎屑岩与碳酸盐岩,成岩环境为相对缺氧偏还原的滨浅海环境,沉积时水体介质为半咸水-咸水。碳同位素信息表明,矿区石英岩型石墨矿碳质来源为有机碳,大理岩型石墨矿碳质来源则混合了少量的碳酸盐无机碳。双湖石墨矿为区域变质型矿床,其形成和改造主要经历了中新元古代有机质沉积、三叠纪变质成岩成矿和200 Ma以来的构造活化三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矿床成因 地球化学特征 苏鲁造山带 大理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源车地震勘探技术在西安地裂缝勘探中的试验研究
9
作者 李忠生 左兆龙 +4 位作者 高虎艳 袁洪克 纪鹏 宋彦辉 程耀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15-918,共4页
为克服巨大的城市环境干扰,采集高质量的人工地震勘探数据,将大吨位震源车引入到西安地裂缝人工地震勘探中,并在真实城市道路环境下对已知地裂缝进行多项试验,包括抗干扰效果、勘探深度、震源工作参数、垂直叠加次数、不同主频检波器接... 为克服巨大的城市环境干扰,采集高质量的人工地震勘探数据,将大吨位震源车引入到西安地裂缝人工地震勘探中,并在真实城市道路环境下对已知地裂缝进行多项试验,包括抗干扰效果、勘探深度、震源工作参数、垂直叠加次数、不同主频检波器接收、勘探排列长度、最佳反射波接收窗口等,最后将人工地震勘探结果与钻探结果进行验证对比。结果表明,大吨位震源车在实际道路干扰环境下可以得到理想的地震反射剖面,剖面中地裂缝异常明显,推测解释的地裂缝在地面的位置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地震勘探 西安地裂缝 可控震源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震勘探方法在工程勘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家棒 黄仕茂 +1 位作者 袁星虎 崔乐宁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79-184,共6页
地震勘探技术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地震勘探技术的迅猛发展,使该方法技术的种类日趋完善。不同的地震勘探方法有不同的应用条件,可以解决不同的地质问题。针对不同查区不同的探测目的,采用折射波法对湖南某查区第四系... 地震勘探技术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地震勘探技术的迅猛发展,使该方法技术的种类日趋完善。不同的地震勘探方法有不同的应用条件,可以解决不同的地质问题。针对不同查区不同的探测目的,采用折射波法对湖南某查区第四系地层分布和破碎带调查、人工源面波勘探对南京句容岩溶分布位置及分布范围调查、采用横波反射法勘探对扬州查区第四系分层以及采用纵波反射法对云南查区基岩构造调查,调查结果发现:(1)在湖南查区自上而下有三个速度层分别为325~1020 m/s,1980~2640 m/s,3800~4120 m/s,且在测线603~612 m处出现宽4~9 m局部低速带;(2)南京句容岩溶探测发现4个异常区,其中,DS3为已知岩溶异常,DS4异常推测为砂岩不密实所致,DS1异常、DS2异常后期钻孔验证为岩溶所致;(3)很好地对扬州第四系浅地层进行了分层;(4)查明了云南查区基岩埋深及地质构造。结果可以为解决不同的地质问题提供可靠的地震勘探方法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射勘探 面波勘探 反射波法勘探 第四系分层 基岩构造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解温度对不同生物炭吸附铅和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敏 杨锟鹏 +3 位作者 张斌 祁超 金志鹏 张亚平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45,共8页
以芦苇、花生壳和稻杆为原料,分别在300℃和600℃下制备生物炭,考察不同生物炭对溶液中Pb^(2+)和Cd^(2+)的吸附性能,探讨其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够更好地拟合不同生物炭对Pb^(2+)和Cd^(2+)... 以芦苇、花生壳和稻杆为原料,分别在300℃和600℃下制备生物炭,考察不同生物炭对溶液中Pb^(2+)和Cd^(2+)的吸附性能,探讨其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够更好地拟合不同生物炭对Pb^(2+)和Cd^(2+)的吸附过程,生物炭对Pb^(2+)和Cd^(2+)的吸附均为化学吸附;3种生物炭对Pb^(2+)和Cd^(2+)吸附能力的顺序为稻杆生物炭(DBC)>花生壳生物炭(HBC)>芦苇生物炭(LBC);600℃制备的生物炭(DBC600)对Pb^(2+)和Cd^(2+)的吸附性能更好;25℃时,DBC600对Pb^(2+)和Cd^(2+)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91.06 mg/g和44.15 mg/g。3种生物炭吸附Pb^(2+)和Cd^(2+)过程的ΔG小于0,表明该吸附过程是自发的。3种生物炭吸附Pb^(2+)和Cd^(2+)的主要机理为矿物沉淀作用和离子交换作用,随热解温度的升高,离子交换作用在Pb^(2+)和Cd^(2+)吸附过程中的贡献率减小,金属阳离子与π电子间的配位作用的贡献率增大,而金属阳离子与含氧官能团间的配位作用的贡献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重金属 热解温度 吸附机理 生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棕壤性水稻土有机质含量高光谱反演研究
12
作者 陈浩峰 方彦奇 +4 位作者 赵国凤 黄岩 杨奎 彭江英 梁森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9-66,共8页
以黄棕壤性水稻土为研究对象,利用ASD FieldSpec®4地物波谱仪获取土壤高光谱反射率曲线,分析土壤有机质(SOM)含量的分布形态和高光谱特征,基于原始光谱(R)、一阶微分(FD)、二阶微分(SD)、倒数的对数(LR)、倒数一阶微分(FDR)和对数... 以黄棕壤性水稻土为研究对象,利用ASD FieldSpec®4地物波谱仪获取土壤高光谱反射率曲线,分析土壤有机质(SOM)含量的分布形态和高光谱特征,基于原始光谱(R)、一阶微分(FD)、二阶微分(SD)、倒数的对数(LR)、倒数一阶微分(FDR)和对数一阶微分(FDL)这6种光谱数据,分别建立了黄棕壤性水稻土SOM含量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PLSR)、支持向量机模型(SVM)和BP神经网络模型(BPNN),并比较分析了这3种模型预测精度的差异。结果表明:(1)SOM含量与原始光谱反射率呈弱相关关系,经FD处理后,光谱曲线特征突出明显,光谱FD、SD、FDR和FDL变换能有效提升光谱反射率与SOM含量的相关性。(2)PLSR、SVM和BPNN模型对SOM含量低值(1.98%)的预测效果均较差;数理统计有助于模型精度的评价。(3)SVM模型的预测效果整体优于PLSR和BPNN模型;光谱FD变换的SVM模型对SOM含量的预测效果最好,其验证集的R2、RMSE和RPD分别为0.902、0.257和2.287,可为实现快速、准确地测定黄棕壤性水稻土SOM含量提供新的模型参考和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光谱反射率 光谱变换 模型精度 黄棕壤水稻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原地应力测量数据的中国大陆地壳上部应力状态研究 被引量:51
13
作者 王艳华 崔效锋 +1 位作者 胡幸平 谢富仁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016-3027,共12页
在两个水平主应力随深度呈线性增加的前提下,通过数学推导,建立了侧压系数、水平最大与水平最小主应力之比(σH/σh)以及剪应力相对大小μm等应力参数随深度变化的关系式.在此基础上,依据中国大陆1780条二维水压致裂和应力解除的原地应... 在两个水平主应力随深度呈线性增加的前提下,通过数学推导,建立了侧压系数、水平最大与水平最小主应力之比(σH/σh)以及剪应力相对大小μm等应力参数随深度变化的关系式.在此基础上,依据中国大陆1780条二维水压致裂和应力解除的原地应力测量数据,对多个应力参数随深度的变化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大陆地壳浅部的侧压系数随深度的变化呈完整的双曲线形态,通过稳定性检验说明,即使缺少较深的原地应力实测数据,只要有一定数量的测试深度超过1500m的数据,仍然可以得到比较可信的侧压系数回归分析结果,在整个脆性上地壳的物性参数没有本质变化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地壳浅部的侧压系数回归分析结果推断脆性上地壳的2个水平主应力的取值范围;相对于侧压系数,在中国大陆地表以下几千米深度范围内,σH/σh和μm的变化不大,更接近线性分布,σH/σh的拟合值在1.5左右,μm的拟合值在0.2左右,并且μm的线性集中程度更好.利用μm的大小来判断活动断裂的地震危险性具有一定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地壳应力 侧压系数 剪应力相对大小 回归分析 稳定性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叉梯度约束的时间域激发极化法二维同步反演 被引量:22
14
作者 李兆祥 谭捍东 +3 位作者 付少帅 唐飞 朱德朋 高敬语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718-4726,共9页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Time-domain induced polarization method,简称为TDIP)已有的反演算法采用的是分步反演的思路,即先由视电阻率资料反演电阻率,固定电阻率再由视极化率资料反演极化率,这样就存在极化率结果严重依赖于电阻率反演结果...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Time-domain induced polarization method,简称为TDIP)已有的反演算法采用的是分步反演的思路,即先由视电阻率资料反演电阻率,固定电阻率再由视极化率资料反演极化率,这样就存在极化率结果严重依赖于电阻率反演结果的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实现了TDIP二维数据空间分步反演算法,提出了基于交叉梯度约束的TDIP二维同步反演策略,实现了交叉梯度约束的电阻率和极化率二维同步反演算法.分别用电阻率和极化率结构一致和不一致的二维模型合成数据进行了分步和同步反演试算,对不同模型试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电阻率和极化率结构一致和不一致模型,同步反演结果比分步反演结果能更好地确定异常体的空间分布范围,反演得到的电阻率和极化率值更接近真值.理论模型算例表明本文提出的同步反演算法有效解决了分步反演的问题,优于分步反演算法,具有更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 数据空间反演 交叉梯度 同步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地震反射法对玉溪盆地普渡河断裂的探测 被引量:9
15
作者 何正勤 安好收 +3 位作者 沈坤 鲁来玉 胡刚 叶太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36-847,共12页
通过在玉溪盆地用地震反射法探测普渡河隐伏断裂的实例,阐述了在覆盖层很厚、人口密集、环境干扰强条件下的地震勘探方法技术.本次勘探针对场地条件使用了大型可控震源和小检波距、长排列、高覆盖次数的观测系统.获得的高信噪比时间剖... 通过在玉溪盆地用地震反射法探测普渡河隐伏断裂的实例,阐述了在覆盖层很厚、人口密集、环境干扰强条件下的地震勘探方法技术.本次勘探针对场地条件使用了大型可控震源和小检波距、长排列、高覆盖次数的观测系统.获得的高信噪比时间剖面清晰地揭示了玉溪盆地内普渡河断裂的产状和规模.勘探结果表明,玉溪盆地覆盖层(N+Q)最大厚度超过820m;基岩面西陡东缓,呈北北东走向的箕状分布;普渡河断裂分两支穿过玉溪盆地西部,主断裂为正断性质,走向约N20°E,倾向东,视倾角75°—80°;断裂规模由南向北逐渐变大,基岩断距在盆地南部的大营街附近为40m,而在盆地北部的九龙池东部,基岩断距增加到280m左右,穿过玉溪盆地西部的普渡河断裂错断了新近系上新统中上部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溪盆地 普渡河断裂 隐伏断层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温度植被干旱指数的黄河源区土壤表层含水量反演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立文 张友静 +2 位作者 邓世赞 曹明 钱志奇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9,22,共5页
为了对黄河源区的土壤表层含水量进行反演与时空分析,利用黄河源区2006年第65—321天MODIS温度和植被指数产品数据,计算了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构建了不同像元尺度窗口的LST/NDVI斜率与实测表层土壤相对含水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比较了... 为了对黄河源区的土壤表层含水量进行反演与时空分析,利用黄河源区2006年第65—321天MODIS温度和植被指数产品数据,计算了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构建了不同像元尺度窗口的LST/NDVI斜率与实测表层土壤相对含水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比较了不同尺度像元窗口的拟合效果。分析结果表明:9×9像元窗口的拟合效果(回归系数R2为0.65)优于其他像元窗口尺度;季节尺度的拟合精度(回归系数R2为0.76)优于长时间序列的拟合精度;夏季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均方根误差为0.09,模拟精度满足实验要求,可用于黄河源区短时间序列的土壤表层含水量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 土壤含水量 像元窗口 黄河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达加斯加北部绿岩带石英脉型金矿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作用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大天 孙巍 +3 位作者 赵院冬 许逢明 徐涛 王奎良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31-1244,共14页
为探讨马达加斯加北部绿岩带石英脉型金矿的成矿温度和物质来源,对Maevatanana和Andriamena两个绿岩带石英脉型金矿的石英脉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这两条绿岩带金矿流体包裹体较为发育,有H_(2)O-NaCl包裹体,即水溶液型(Ⅰ类);CO_(2)-H_(... 为探讨马达加斯加北部绿岩带石英脉型金矿的成矿温度和物质来源,对Maevatanana和Andriamena两个绿岩带石英脉型金矿的石英脉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这两条绿岩带金矿流体包裹体较为发育,有H_(2)O-NaCl包裹体,即水溶液型(Ⅰ类);CO_(2)-H_(2)O-NaCl包裹体,即LH_(2)O+VCO_(2)型(Ⅱ类);富CO_(2)包裹体,即LH_(2)O+L CO_(2)+VCO_(2)型(Ⅲ类)和少量含子晶的H_(2)O-NaCl包裹体,即含NaCl子矿物型(Ⅳ类)等4种类型;成矿阶段可分为早期成矿、主成矿、后期成矿阶段,早期成矿阶段以I和部分Ⅱ类包裹体为主,偶见少量Ⅳ类含NaCl子晶包裹体,主成矿阶段以大部分Ⅱ类和Ⅲ类包裹体为主,后期成矿阶段以Ⅰ类包裹体为主;Maev和Adm金矿成矿流体以CO_(2)-NaCl-H_(2)O型为主,同时含有不同程度的CH_(4)、N_(2)和H_(2),以及少量的H_(2)S等挥发分,表现为富CO_(2)、中-低盐度、中高温和不混溶。结合已有区域地质背景和成岩成矿特点,推断流体成矿作用与过程中大量花岗质岩浆经过同熔或重熔作用生成及上侵定位有密切关系,矿床形成与陆内碰撞造山过程,并且有深部来源物质参与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达加斯加 绿岩带 石英脉型金矿 流体包裹体 成矿物质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北山白山堂铜矿外围找矿靶区地球化学评价方法示范 被引量:7
18
作者 马生明 朱立新 +1 位作者 唐世新 徐明钻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8-346,共9页
在甘肃北山白山堂铜矿及其外围,以1:20万营盘幅区域化探数据为基础,探讨了综合利用富集贫化两类指标形成的正、负异常圈定找矿靶区并进行靶区评价的可行性示范研究。结果表明,在1:20万区域尺度上,已知白山堂铜矿产出位置出现了成矿元素(... 在甘肃北山白山堂铜矿及其外围,以1:20万营盘幅区域化探数据为基础,探讨了综合利用富集贫化两类指标形成的正、负异常圈定找矿靶区并进行靶区评价的可行性示范研究。结果表明,在1:20万区域尺度上,已知白山堂铜矿产出位置出现了成矿元素(Cu)及伴生元素(Zn、Au、Ag、As、Sb、Mo)、常量组分(Fe2O3、MgO)的正异常和亲石分散元素(Ba、Sr)、常量组分(Al2O3、Na2O)的负异常,构成白山堂铜矿整体异常结构模式。以是否出现异常结构模式为标准,利用岩石裂隙充填物测量或岩屑测量结果,对白山堂铜矿外围出现的地球化学异常成矿前景进行了评价。根据示范研究结果认为,利用异常结构模式进行找矿靶区评价是行之有效的,较单纯利用成矿元素及伴生元素异常进行靶区评价证据更系统、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山堂铜矿 异常结构模式 靶区评价 地球化学方法示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相似性度量的鬼影抑制方法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晓娟 李佳田 何育枫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26-928,932,共4页
针对背景差分法中的鬼影扰乱运动目标检测与跟踪问题,提出目标相似性度量的鬼影抑制方法。首先分析间隔帧中目标的直方图分布和像素变化率,依此判断目标相似度并检测鬼影;然后提出面向鬼影对象的背景模型更新方法,快速校正鬼影背景,抑... 针对背景差分法中的鬼影扰乱运动目标检测与跟踪问题,提出目标相似性度量的鬼影抑制方法。首先分析间隔帧中目标的直方图分布和像素变化率,依此判断目标相似度并检测鬼影;然后提出面向鬼影对象的背景模型更新方法,快速校正鬼影背景,抑制鬼影再出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克服了自适应背景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低和运动属性方法消耗高的缺点,能够快速准确地抑制鬼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目标检测 鬼影 相似性度量 直方图对比分析 背景模型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赣榆—和安湖地区地球物理特征和地热条件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姗姗 姚维军 +2 位作者 李琳 康涛 朱鹏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01-1510,共10页
为了探索苏北盆地赣榆—和安湖地区地热地质条件,笔者等在了解该区地质、物探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地热地质调查、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氡气测量、地温测量方法进行探测,对研究区2500 m左右深度内断裂位置和展布特征进行地质物探... 为了探索苏北盆地赣榆—和安湖地区地热地质条件,笔者等在了解该区地质、物探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地热地质调查、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氡气测量、地温测量方法进行探测,对研究区2500 m左右深度内断裂位置和展布特征进行地质物探综合解析研究。研究成果表明:调查区地热资源的分布与断裂构造关系密切,并具备形成地热的“热源、流体源、通道、热储、盖层”等基本热储水文地质条件,具有良好的勘查前景,区内北北西向断裂为地热资源勘查有利部位。本研究为苏北地区地热成因与地质结构增添了新的地质及地球物理依据,对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 地热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 氡气测量 地温测量 赣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