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湖水源热泵退水对湖体温度场影响评价
被引量:6
- 1
-
-
作者
刘冰
刘加才
庞炳乾
韩龙喜
-
机构
江苏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江苏省地矿地热能有限公司
河海大学
-
出处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72-578,共7页
-
基金
南京市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示范中心地源热泵系统长期监测项目(2014-KY-13)
-
文摘
为了评价南京地区某湖水源热泵系统退水对湖体温度的影响,建立了退水水流模型和考虑湖面综合散热系数的温度场模型。通过将水流模型和温度场模型耦合的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湖水源热泵系统在夏季静风,夏季东风,冬季静风和冬季东北风4种典型运行工况下,热泵系统退水对湖体温度场的影响。4种典型工况下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湖水源热泵退水造成的湖水水温变化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人为影响限制范围之内。不同季节受湖面风速的影响,湖面综合散热系数的改变对湖体温度场分布的影响十分显著。
-
关键词
湖水源热泵
退水
水流场
温度场
-
Keywords
lake water source heat pump systems
subsiding water
water flow field
temperature field
-
分类号
TK529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
-
-
题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 2
-
-
作者
华君叶
廖以燕
李贵
吴薇
邵英澍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
江苏省地矿地热能有限公司
-
出处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30,共6页
-
基金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16KJB47008)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研究项目(BK20151549)~~
-
文摘
发挥太阳能、风能发电系统的互补优势,稳定高效地输出电能是解决现有能源紧缺、经济环保的重要举措。针对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中的风能、太阳能发电特性,通过实验对影响风能、太阳能系统达到最优功率工作点的基本参数风速、风轮半径、负载、温度、光照强度等进行了研究;同时基于最大功率策略,针对某家庭用电需求进行优化设计,并探讨了风能、太阳能及蓄电池输出电能的特点。研究发现: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发电输出基本稳定;在1天中的24 h内,中午时间段光照及风量充足,不需要蓄电池供电且电量有盈余,而其他时间段,除了晚间20:00—24:00以外,基本都需要蓄电池供电。
-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
太阳能光伏电池
最大功率追踪控制策略
风光互补
蓄电池
-
Keywords
windmill generator, solar photo-voltaic cell, MPPT theory, wind and solar energy mutual-complementing, storage battery
-
分类号
TK51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
-
-
题名地热驱动氨水吸收式动力/制冷复合循环参数优化分析
- 3
-
-
作者
王云山
华君叶
李贵
邵英澍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江苏省能源系统过程转化与减排技术工程实验室
江苏省地矿地热能有限公司
-
出处
《新能源进展》
2016年第6期455-461,共7页
-
基金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16KJB47008)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研究项目(BK20151549)
-
文摘
针对中低品位地热驱动的氨水吸收式动力/制冷复合循环的热力学性能展开分析与优化,在Kalina循环的基础上利用氨水变温蒸发的特性,将正向动力子过程与逆向制冷子过程耦合,对外实现动力与冷量的联供。本文对影响复合循环热力性能的工质对浓度xw/xb、氨水发生温度(露点温度)t14、循环倍率K以及分流比n四个重要参数展开了分析优化。研究表明,在xw/xb=0.50/0.32、t14=180℃、K=2.80和n=0.505的优化工况下,复合循环的热效率和?效率分别可达19.38%和59.77%,较氨水动力循环分别高出3.71%和4.74%,较水蒸气朗肯循环分别高出8.54%和35.81%。
-
关键词
热力学性能
最优工况
氨水
变温蒸发
复合循环
-
Keywords
thermodynamic performance
optimal conditions
ammonia-water
variable evaporation temperature
integrated cycle
-
分类号
TK529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