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功能材料原位修复氯代烃污染地下水的长效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翠翠 唐卫杰 +2 位作者 张满成 王水 郭红岩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3-691,共9页
针对我国地下水氯代烃污染问题,以椰壳生物炭和零价铁为主要原材料,研制了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复合功能材料,并在江苏某氯代烃污染地下水场地开展了中试研究.现场监测数据显示,复合功能材料可持续缓释碳源和铁源,能够实现脱氯降解菌驯化... 针对我国地下水氯代烃污染问题,以椰壳生物炭和零价铁为主要原材料,研制了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复合功能材料,并在江苏某氯代烃污染地下水场地开展了中试研究.现场监测数据显示,复合功能材料可持续缓释碳源和铁源,能够实现脱氯降解菌驯化生长.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发现,可渗透反应墙(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PRB)运行1140天时,复合功能材料中脱氯降解菌的相对丰度(1.9%~8.3%)高于初始PRB材料(0.5%).PRB运行1140天后,复合功能材料的表面形态仍保持稳定.在2000天的运行周期内,PRB对不同氯代烃污染物的去除率为13.7%~100%.复合功能材料可通过吸附、铁还原和微生物降解复合机制高效去除地下水中的氯代烃.研究可为氯代烃污染地下水原位修复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功能材料 可渗透反应墙 地下水 氯代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开采扰动下危废填埋场地下水环境风险防控
2
作者 尹芝华 王水 +3 位作者 柏立森 吕良华 冯亚松 翟远征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80,86,共5页
选取某危废填埋场作为研究区域,结合地质及水文地质特性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水分运动和溶质迁移耦合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手段定量计算并预测渗滤液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扩散模式。结果表明,受下游敏感点的强开采扰动影响,污染物迁移速度... 选取某危废填埋场作为研究区域,结合地质及水文地质特性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水分运动和溶质迁移耦合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手段定量计算并预测渗滤液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扩散模式。结果表明,受下游敏感点的强开采扰动影响,污染物迁移速度较快,地下水发生显著“捕获”效应,污染物将在1987 d左右到达下游敏感区域;模拟期污染羽最大迁移距离为875.62 m,超标范围最大可达9986.4 m^(2)。基于预测结果,提出建立源头预防过程监管末端治理的地下水污染风险防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废填埋场 污染物迁移 数值模拟 环境风险防控 开采扰动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江地区污染场地包气带“三氮”迁移转化过程研究
3
作者 尹芝华 王水 +4 位作者 王艺伟 沈酊宇 吕宗祥 黄婷婷 翟远征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0,共6页
构建了包气带土壤水分运动和溶质运移耦合模型,模拟特定降雨条件下“三氮”在沿江地区污染场地包气带垂向的迁移转化过程。结果表明:“三氮”在包气带0 m~2 m范围内以吸附和硝化作用为主,在2 m~8 m范围内以反硝化作用为主,越接近包气带... 构建了包气带土壤水分运动和溶质运移耦合模型,模拟特定降雨条件下“三氮”在沿江地区污染场地包气带垂向的迁移转化过程。结果表明:“三氮”在包气带0 m~2 m范围内以吸附和硝化作用为主,在2 m~8 m范围内以反硝化作用为主,越接近包气带底部反硝化作用越强烈;包气带确对饱水带能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考虑吸附、生物降解作用,模拟应力期内NH_(4)^(+)并未迁移至地下潜水面,NO_(2)^(-)可忽略不计,NO_(3)^(-)最终以36 mg/L迁移至地下水并发生环境污染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氮” 包气带 迁移转化 数值模拟 沿江污染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位化学氧化处理石油烃污染土壤的工程实践
4
作者 张情亚 洪鑫 +1 位作者 刘志阳 王水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67,共5页
选用双氧水硫酸亚铁、氧化钙活化过硫酸钠、氢氧化钠活化过硫酸钠3种氧化剂体系处理被石油烃(C_(10)-C_(40))污染的土壤,对比不同氧化剂体系的处理效果,筛选出较好的氧化剂体系,用于指导石油烃(C_(10)-C_(40))污染土壤的异位化学氧化修... 选用双氧水硫酸亚铁、氧化钙活化过硫酸钠、氢氧化钠活化过硫酸钠3种氧化剂体系处理被石油烃(C_(10)-C_(40))污染的土壤,对比不同氧化剂体系的处理效果,筛选出较好的氧化剂体系,用于指导石油烃(C_(10)-C_(40))污染土壤的异位化学氧化修复工程实施。试验表明,氢氧化钠活化过硫酸钠能高效、稳定地降解土壤中的石油烃(C_(10)-C_(40));当过硫酸钠添加量为5%、氢氧化钠活化过硫酸钠对石油烃(C_(10)-C_(40))的降解效率最高达到83.4%。按照过硫酸钠添加量为2%实践,处理后的污染土壤中石油烃(C_(10)-C_(40))含量满足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污染 氧化剂 异位化学氧化法 土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自来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估 被引量:9
5
作者 朱冰清 胡冠九 +1 位作者 纪轩禹 瞿欢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586-2593,共8页
为了解江苏省不同地区自来水中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 esters,PAEs)污染特征与风险水平,采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SPE-UPLC-MS/MS)定性定量分析法,对江苏省沿江8市40户居民自来水中6种优控PAEs进行检测,分析了P... 为了解江苏省不同地区自来水中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 esters,PAEs)污染特征与风险水平,采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SPE-UPLC-MS/MS)定性定量分析法,对江苏省沿江8市40户居民自来水中6种优控PAEs进行检测,分析了PAEs的污染水平,并开展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PAEs在40份水样中均有检出,∑PAEs检出范围为4.10-14.23μg·L^(−1),平均值为(8.43±2.76)μg·L^(−1).DBP和DMP是自来水中PAEs的主要组成成分,约占∑PAEs总浓度的50%,其中DBP检出率为100%.与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江苏省居民自来水中PAEs浓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加热煮沸过程可以降低自来水中PAEs浓度,但程度有限.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内DEHP的致癌风险指数均小于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1×10^(−6)),∑PAEs的非致癌风险指数处于8.18×10^(−3)-1.92×10^(−2),远小于1.江苏省沿江8市居民自来水已受到不同程度的PAEs污染,且有部分点位DBP浓度超过《生活饮用水规范》(GB5749-2006)限值(3μg·L^(−1)),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自来水 健康风险评估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场地环境管理风险预判工作框架构建
6
作者 刘金光 李梦雅 +1 位作者 傅博文 王水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共5页
分析了污染场地风险评估的现状,阐明了风险预判的基本内涵,通过梳理工业场地从关停到安全再利用不同环节的风险特点,以场地污染的健康风险程度评价、场地实施修复的风险程度评价和场地其他不确定性评价作为核心工作内容,构建了污染场地... 分析了污染场地风险评估的现状,阐明了风险预判的基本内涵,通过梳理工业场地从关停到安全再利用不同环节的风险特点,以场地污染的健康风险程度评价、场地实施修复的风险程度评价和场地其他不确定性评价作为核心工作内容,构建了污染场地的风险预判工作框架,设置了污染场地风险预判的关键指标,并提出由管理组、专家组、技术组作为参与主体,按照“分类、分阶段、分区”的方式开展污染场地的风险预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 环境管理 风险预判 风险评价 安全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工业区污染场地特征及修复技术选择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蒋林惠 汪子阳 +6 位作者 沈酊宇 潘月 刘翠翠 靳楠 蔡天明 臧常娟 王水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6-606,共11页
掌握工业场地污染特征及修复技术选择信息,明确场地污染防治需求,对长江经济带工业区污染场地土壤污染防治及再开发安全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长江经济带工业区621个污染场地修复治理的案例数据进行调研,采用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工业... 掌握工业场地污染特征及修复技术选择信息,明确场地污染防治需求,对长江经济带工业区污染场地土壤污染防治及再开发安全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长江经济带工业区621个污染场地修复治理的案例数据进行调研,采用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工业场地的污染特征及修复技术的优先选择进行了综合解析.结果表明:砷、镍、汞、铅、铬、锌、镉、苯、1,2-二氯乙烷、氯仿、苯并[a]芘和石油烃是长江经济带工业区的主要目标污染物,也是引起下游地区以复合型污染为主(48%)的主要因子,而砷、铅、镉、铬等的普遍存在是造成中上游地区以无机型污染为主(上游无机型污染占48%,中游占67%)的主要原因;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污染场地中涉及污染物种类(116种)最多,占据长江经济带工业区污染场地中发现污染物种类的85%;调研的案例中污染深度较大的场地(污染深度>10 m)多集中于下游地区,可能受场地土层结构、污染物本身性质以及企业的生产年限等因素影响;目前长江经济带工业区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多选择异位修复,主导因素为场地污染类型、用地规划以及修复效果和工期.研究显示,长江经济带工业区场地污染特征具有区域性,以异位固化/稳定化、水泥窑协同处置和异位化学氧化为主的异位修复技术应用广泛,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土壤污染防治向绿色低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污染场地 土壤污染特征 行业类别 修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球物理方法的典型DNAPLs污染场地精细化调查 被引量:1
8
作者 尹芝华 王水 +2 位作者 冯亚松 吕良华 王海鑫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48,52,共6页
采用高密度电阻率(ERT)和探地雷达(GPR)两种地球物理方法,结合膜界面探测(MIP)和钻孔采样分析手段,综合研究某典型有机污染场地地下水中DNAPLs污染分布情况。结果表明,ERT法和GPR法圈定的场地污染范围基本吻合,DNAPLs污染物主要分布在... 采用高密度电阻率(ERT)和探地雷达(GPR)两种地球物理方法,结合膜界面探测(MIP)和钻孔采样分析手段,综合研究某典型有机污染场地地下水中DNAPLs污染分布情况。结果表明,ERT法和GPR法圈定的场地污染范围基本吻合,DNAPLs污染物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北和西南区域,污染深度分别达到4 m和9 m,视电阻率为0.3Ω·m~5Ω·m,呈带状低阻分布,MIP和钻孔采样分析结果也验证了地球物理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质非水相液体 高密度电阻率法 探地雷达法 污染场地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产企业损伤阻污承载结构快速修复现场试验
9
作者 冯亚松 王水 +4 位作者 李梦雅 吕宗祥 陈宇韬 尹芝华 柏立森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3-924,共12页
以某在产企业损伤阻污承载结构表层和基层协同修复为目标,融合结构的高程、回弹模量及挥发性有机物浓度等原位测试,以及结构样芯抗压强度、透水系数等室内测试,系统研究了阻污承载结构修复后污染迁移阻控、承受外界荷载性能的变化规律.... 以某在产企业损伤阻污承载结构表层和基层协同修复为目标,融合结构的高程、回弹模量及挥发性有机物浓度等原位测试,以及结构样芯抗压强度、透水系数等室内测试,系统研究了阻污承载结构修复后污染迁移阻控、承受外界荷载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阻污承载结构修复后,结构表层最大与最小高程之差减小71.4%,结构平整度提升;试验区14个测试点位中占比42.9%的点位回弹模量值恢复到对照区相应测试值的80%以上,试验区表层平均宽度7.5mm裂缝处采集岩芯的轴心抗压强度提升约0.38倍,基层贯入阻力提升约21.3%,结构承载性能改善;试验区表层平均宽度7.5mm裂缝处采集样芯的透水系数降低约2个数量级,表层采样孔内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浓度降低80%,结构阻污性能增强.研究结果为在产企业损伤阻污承载结构的服役状态监测与快速修复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产企业 阻污承载结构 快速修复 服役性能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固化剂修复重金属污染黏土的水动力参数测评
10
作者 冯亚松 周实际 +2 位作者 万佳磊 王水 杜延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151-154,共4页
低碳修复剂研发与修复污染土的安全利用是推行污染场地绿色可持续修复的有效途径。以新型低碳钢渣基固化剂修复重金属镍(Ni)、锌(Zn)污染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柱状柔性壁渗透试验,采用溶质浸出质量比法测评了污染土修复前后的土水动力弥散... 低碳修复剂研发与修复污染土的安全利用是推行污染场地绿色可持续修复的有效途径。以新型低碳钢渣基固化剂修复重金属镍(Ni)、锌(Zn)污染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柱状柔性壁渗透试验,采用溶质浸出质量比法测评了污染土修复前后的土水动力弥散系数。结果表明:固化土样渗透液重金属浓度显著低于污染土样,满足IV类地下水环境质量要求;与污染土相比,固化土的水动力弥散系数降低约2个数量级。研究成果为新型低碳钢渣基固化剂的固化稳定化效果评价及固化土作为土工材料安全性评估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低碳固化剂 固化稳定化 水动力弥散系数 安全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CO_(2)脱气的岩溶地热水结垢趋势定量分析
11
作者 吕良华 王水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2-409,共8页
岩溶地热系统是最具开发潜力的水热型地热系统之一,在水热型地热资源利用中,地热水结垢(尤其是井下结垢)是目前面临的最普遍、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制约着地热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针对岩溶地热水结垢趋势分析方法存在的不足,在重点考虑CO_(2... 岩溶地热系统是最具开发潜力的水热型地热系统之一,在水热型地热资源利用中,地热水结垢(尤其是井下结垢)是目前面临的最普遍、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制约着地热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针对岩溶地热水结垢趋势分析方法存在的不足,在重点考虑CO_(2)脱气这一重要过程对结垢趋势影响的基础上,利用化学热力学模拟技术构建了一种耦合CO_(2)脱气过程的结垢趋势定量分析的改进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南京汤山岩溶地热区。结果表明汤山地区地热水不具有发生SiO 2结垢的趋势;在井口有发生碳酸盐结垢趋势,主要成分为CaCO_(3);井筒中下部有发生不同程度的硫酸盐结垢趋势,主要成分为CaSO_(4),SrSO_(4),BaSO_(4)。本研究在改进结垢趋势分析方法不足的同时,为防垢除垢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可有力促进地热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热水 可持续利用 结垢趋势分析 CO_(2)脱气 地球化学模拟 汤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卤杆菌介导的厌氧微生物富集菌群对1,2,4-三氯苯的降解特性
12
作者 吕良华 乔文静 +4 位作者 张晗 叶淑君 吴吉春 王水 蒋建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2-480,共9页
1,2,4-三氯苯是我国工业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中典型的有机污染物,具有持久性、生物蓄积性和高毒性特点,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巨大。1,2,4-三氯苯密度比水大,容易迁移至深部厌氧区域,因此,开展1,2,4-三氯苯厌氧微生物降解与修复研... 1,2,4-三氯苯是我国工业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中典型的有机污染物,具有持久性、生物蓄积性和高毒性特点,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巨大。1,2,4-三氯苯密度比水大,容易迁移至深部厌氧区域,因此,开展1,2,4-三氯苯厌氧微生物降解与修复研究具有重要实际应用价值。本文通过长期富集培养,获得一份可以稳定地将1,2,4-三氯苯还原脱氯至1,4-二氯苯,再进一步还原脱氯至氯苯的厌氧菌液。通过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及引物特异性的定量PCR实验,证明厚壁菌门的脱卤杆菌属细菌(Dehalobacter species)是1,2,4-三氯苯和1,4-二氯苯厌氧还原脱卤的功能菌株,其生长率为(1.68±0.8)×10^(6)copies·μmol^(-1)(释放的氯离子)。通过PCR扩增,获得Dehalobacter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本研究可为1,2,4-三氯苯污染场地开展原位厌氧微生物修复提供菌株资源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 4-三氯苯 地下水污染 生物修复 脱卤杆菌属 还原脱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