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陆域生态保护红线监测监管指标体系研究
1
作者 王晓瑞 张扬 王强吉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9-52,共4页
生态保护红线是实施生态文明战略的重要政策举措,合理划定并实施有效科学管理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全国刚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作为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的重要内容,其在生态保护红线的监测监管制度体系建设... 生态保护红线是实施生态文明战略的重要政策举措,合理划定并实施有效科学管理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全国刚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作为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的重要内容,其在生态保护红线的监测监管制度体系建设上尚显薄弱。文章以江苏省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江苏省地理国情和生态保护红线的构成,从保护成效监测和人为活动监测两个方面提出了陆域生态保护红线监测的指标体系,可为生态保护红线监测监管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红线 监测体系 保护成效监测 利用现状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土地整理项目投资与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瞿巍 郑剑 +2 位作者 刘翘楚 杨小艳 陈龙高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第12期1-2,129,共3页
土地整理项目可以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该文利用GIS空间统计分析技术,对2014年度江苏土地整理验收项目的投资分布特征及效果进行了系统分析,阐明了江苏省县区级土地整理项目的空间分布特征与规律... 土地整理项目可以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该文利用GIS空间统计分析技术,对2014年度江苏土地整理验收项目的投资分布特征及效果进行了系统分析,阐明了江苏省县区级土地整理项目的空间分布特征与规律,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全省乃至全国土地整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项目 效果分析 空间分布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渠道输水系统优化研究——以江苏省赣榆县班庄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赖明华 侯淑楠 徐翠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9期10326-10330,共5页
[目的]研究节水灌溉工程设计方法,提高农田水利设施保水率和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方法]分析各种形式的渠道输水系统的适宜性,优化设计我国常用的梯型、U型明渠输水系统,以江苏省赣榆县班庄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进行验证。[结果]根据项目... [目的]研究节水灌溉工程设计方法,提高农田水利设施保水率和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方法]分析各种形式的渠道输水系统的适宜性,优化设计我国常用的梯型、U型明渠输水系统,以江苏省赣榆县班庄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进行验证。[结果]根据项目地土壤条件选择预制混凝土U型渠道,渠床糙率为0.015,优化数学模型:F=(α+2.5%)min[F1+F2+F3]=(α+2.5%)min[V1f1+V2f2+V3f3+cother];决策变量为纵坡I=1/2 000,外倾角α=5°;得到投资最少,效果最佳的渠道断面,渠道总投资为37 806元。[结论]该优化设计方案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 渠道 输水系统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耕地细碎化评价与土地整治分区研究 被引量:54
4
作者 刘晶 金晓斌 +6 位作者 徐伟义 杨绪红 曹帅 徐翠兰 隋雪燕 刘敏 周寅康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17-826,共10页
在明确耕地细碎化内涵空间尺度特征的基础上,从资源规模性、空间集聚性和生产便利性3方面构建耕地细碎化空间测度体系,以江苏省为例,综合运用地理空间分析、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开展了省域尺度耕地细碎化多维评价及相应的土地整治协同... 在明确耕地细碎化内涵空间尺度特征的基础上,从资源规模性、空间集聚性和生产便利性3方面构建耕地细碎化空间测度体系,以江苏省为例,综合运用地理空间分析、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开展了省域尺度耕地细碎化多维评价及相应的土地整治协同探讨。研究表明:①江苏省资源规模属性值总体偏低,呈现苏北-苏中-苏南逐级递减的分异格局;空间集聚属性值总体较高,但区域差异明显,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徐淮平原及里下河平原地区;利用便利属性值总体呈现与资源规模及集聚状况相反的格局特征,苏南明显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两极分化明显,地域差异较大;②在乡镇尺度对各分维属性进行耦合形成江苏省耕地细碎化指数,省域尺度下该指数呈现从北到南逐渐增加的格局特征,表现为北部的低值聚集区和西南部的高值聚集区;③基于区域耕地细碎化不同属性特征的层次组合特点,全省可划分为利用提升区、集约归并区、设施改造区、规模流转区、资源优配区和综合整治区6种类型分区,据此提出不同分区土地整治的主要整治方向及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细碎化 土地整治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整治新增耕地质量及产能时空变化研究——以江苏省东海县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李莉 施振斌 +2 位作者 王晓瑞 刘露 赵明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95-99,共5页
研究了江苏省东海县土地整治新增耕地质量及产能的时空变化规律,发现:新增耕地的自然质量等指数和平均理论单产均随着复垦年数的增加而呈缓慢增加趋势,并最终趋于一个相对稳定值,总体上呈现S型增加趋势;研究区新增耕地的自然质量等指数... 研究了江苏省东海县土地整治新增耕地质量及产能的时空变化规律,发现:新增耕地的自然质量等指数和平均理论单产均随着复垦年数的增加而呈缓慢增加趋势,并最终趋于一个相对稳定值,总体上呈现S型增加趋势;研究区新增耕地的自然质量等指数和平均理论单产均呈现东部高、中部中等、西部低的趋势。最后对新增耕地复垦后的管护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县 新增耕地 耕地质量 理论单产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土地整治项目成效综合评估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曹雨桐 佘冬立 +3 位作者 刘斌 徐翠兰 丁继辉 隋雪艳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7-32,36,共7页
为科学全面评估土地整治项目成效,论文以江苏省15个已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为例,从资金投入、过程管理、工程实施、综合效益4个方面入手构建了"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3级土地整治综合评估指标体系,采用ANP-FCE法(网络分析-模糊... 为科学全面评估土地整治项目成效,论文以江苏省15个已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为例,从资金投入、过程管理、工程实施、综合效益4个方面入手构建了"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3级土地整治综合评估指标体系,采用ANP-FCE法(网络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江苏省土地整治成效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土地整治项目成效显著,评价结果优秀,与实际情况相符;但仍存在实施进展拖沓,建后管护弱化,忽视生态环境建设等问题,建议从制定农田生态建设长期专项计划和工程后期管护长效机制入手,完善土地整治标准化管理体系。论文的研究方法和评估模型可为类似地区土地整治项目成效综合评估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成效评估 ANP-F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常态下江苏省耕地保护与土地综合整治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施振斌 冉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期230-231,236,共3页
分析了江苏省耕地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新常态下江苏省土地综合整治的战略需求,明确整治的目标和任务,创新耕地保护机制,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进而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探索土地整治模式创新的研究,可以为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 分析了江苏省耕地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新常态下江苏省土地综合整治的战略需求,明确整治的目标和任务,创新耕地保护机制,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进而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探索土地整治模式创新的研究,可以为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整治研究深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常态 耕地保护 土地综合整治 创新机制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土地市场化与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变化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凌宇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2期337-340,共4页
通过对江苏省农民财产性收入总量、结构增长及土地财产性收入现状的分析,采用Logit模型分析影响农户土地流转的因素,从而研究影响江苏省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主要制度障碍。结果表明:农民财产性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不大,呈现高离散性;... 通过对江苏省农民财产性收入总量、结构增长及土地财产性收入现状的分析,采用Logit模型分析影响农户土地流转的因素,从而研究影响江苏省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主要制度障碍。结果表明:农民财产性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不大,呈现高离散性;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在财产性收入中占比最高;农户的受教育程度、非农劳动力占比、人均年收入是影响农户土地流转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家庭土地财产性收入的主要因素。目前土地财产化、市场化制度障碍是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主要制度障碍,解决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关键还需要从制度创新方面进行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土地市场化 土地财产性收入 影响因素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土地平整计算方法探讨
9
作者 赵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4期1186-1188,共3页
土地平整工程是土地整治项目的核心内容。该研究针对江苏省大多数情况下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的土地平整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一种简便的计算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 基本农田 土地整治 土地平整 土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综合法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绩效评价——以江苏省泗洪县双沟镇项目为例
10
作者 刘斌 《现代农村科技》 2014年第15期68-70,共3页
科学界定土地综合整治的概念,剖析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绩效评价的内涵,构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然后运用特尔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绩效进行评价,并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应构建一套相对稳定、科学的绩效评... 科学界定土地综合整治的概念,剖析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绩效评价的内涵,构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然后运用特尔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绩效进行评价,并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应构建一套相对稳定、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将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同时要加强土地综合整治的法律法规建设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综合整治 模糊综合评价法 绩效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utoCAD的土地整理规划算法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强 瞿巍 +2 位作者 乔永鑫 李先林 陈龙高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第5期8-9,52,共3页
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内容比较广,不仅需要强大的矢量化和绘图功能,还需要涉及土地利用的各种属性数据的查询与统计功能,传统的方法主要通过AutoCAD和MapInfo或ArcGIS等软件进行操作,这种方法需频繁进行不同数据格式之间的转换工作,从而... 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内容比较广,不仅需要强大的矢量化和绘图功能,还需要涉及土地利用的各种属性数据的查询与统计功能,传统的方法主要通过AutoCAD和MapInfo或ArcGIS等软件进行操作,这种方法需频繁进行不同数据格式之间的转换工作,从而大大降低了土地整理规划的效率。为克服这一问题,该文应用VC++结合ObjectArx对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并最终在AutoCAD中实现对各种土地利用信息的查询、统计等操作以及土地整理相关工程量的计算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规划 AUTOCAD 系统设计 土石方量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区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逻辑解析与实施路径 被引量:2
12
作者 金晓斌 施釉超 +2 位作者 吴舒心 施晓辉 赖明华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16,共8页
探索跨区域全域整治的资源整合逻辑与协同发展路径,对缓解传统土地整治范围局限、城乡要素联动不足和治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全域整治要素构成及其跨区域流动的动力机制,明确了以资源优化配置和区域协作为核心的... 探索跨区域全域整治的资源整合逻辑与协同发展路径,对缓解传统土地整治范围局限、城乡要素联动不足和治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全域整治要素构成及其跨区域流动的动力机制,明确了以资源优化配置和区域协作为核心的实践策略,并以浙江省宁波市为例,探讨跨区域全域整治在土地资源优化、农业产业提升、生态价值保障以及公共服务设施优化等的阶段性成效。研究表明:(1)乡镇内部的全域整治通过整合城乡资源要素和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城乡融合、社会进步和生态保护;乡镇间则通过区域功能互补、资源共享和产业协调,推动要素流动与优化配置,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和城乡高质量融合。(2)宁波市作为全国首个市域全域整治试点,通过实施子项目工程建设,激发了乡村活力,促进市—区县—镇域多元要素流动,实现了空间优化和功能提升。(3)跨区域全域整治不仅依赖资源配置,还需通过政策调控、市场协同和机制改革,打破行政区划限制,促进资源合理流动与高效配置,同时加强基层组织参与,确保整治工作的可持续性与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区域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逻辑解析 实施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开发整理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被引量:31
13
作者 徐翠兰 朱成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837-3839,3842,共4页
在对土地开发整理的概念和内涵进行分析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开发整理的生态环境效应,针对土地开发整理可能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从项目立项、规划设计2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措施,以期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决策和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土地开发整理 生态环境效应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壤肥力的江苏省耕作层土壤剥离分区与深度确定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君櫹 刘斌 +4 位作者 周生路 徐翠兰 隋雪艳 朱雁 王炳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57-263,共7页
耕作层土壤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是耕地资源的核心,剥离利用对保障耕地数量和质量动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在江苏省内收集了来自20世纪80年代的201个代表性土壤剖面及其不同层次有机质、容重、p H值、全氮、全磷、速效钾和土层厚... 耕作层土壤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是耕地资源的核心,剥离利用对保障耕地数量和质量动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在江苏省内收集了来自20世纪80年代的201个代表性土壤剖面及其不同层次有机质、容重、p H值、全氮、全磷、速效钾和土层厚度等属性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江苏省耕地肥力差异主控因子,在此基础上运用聚类分析得出江苏省耕地肥力性质差异分区,最后采用显著性检验方法,得出了全省不同分区下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深度。通过研究发现:1)对于所选取的指标体系来看,影响全省耕地肥力性质差异的因素主要有p H值、全磷、全氮含量和容重。2)江苏省耕地土壤亚耕层/犁底层与表耕层肥力相似、性状略差,应考虑剥离利用,而心土层与表耕层、亚耕层/犁底层差异较大,不具有所需的质量,不宜剥离利用。3)全省耕作层土壤剥离深度可分为6个区,分区结果与农业综合区划相类似。4)耕作层土壤剥离深度应区分水田、旱地、菜地,并结合全省不同地区的耕地保护压力、耕地(农用地)年转用量、复垦开发补充耕地面积情况等,实施差别化的管理。可为江苏省耕作层剥离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壤 剥离 剥离深度 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沿海地区土地整治项目成效综合评估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斌 邹玉田 +4 位作者 于宽畏 徐翠兰 隋雪艳 丁继辉 佘冬立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43-448,共6页
为了对江苏省沿海地区大量土地进行整治,针对沿海地区盐碱土改良增产效果进行量化以获取整治效果.以江苏省沿海地区的4个土地整治项目为例,从资金投入、过程管理、工程实施、综合效益4个方面选取了27个评价指标组成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用... 为了对江苏省沿海地区大量土地进行整治,针对沿海地区盐碱土改良增产效果进行量化以获取整治效果.以江苏省沿海地区的4个土地整治项目为例,从资金投入、过程管理、工程实施、综合效益4个方面选取了27个评价指标组成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用统计类比、专家咨询等方法构建了土地整治综合评估模型,得到综合效益评价值,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为沿海地区土地整治成效的定量化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该研究区的4个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的总体成效较为显著,大部分指标达到计划要求,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但是各项目单项指标成效评估差距较大,土地整治项目综合评价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评价结果为沿海地区在土地整治实践中有针对性地改进提供了依据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沿海地区 土地整治 成效综合评估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开发整理渠道结构形式的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春宁 徐翠兰 汪松林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54-456,共3页
渠道结构形式已成为土地开发整理科学规划的一个新的设计"生长点"。在借鉴土地开发整理的相关理论基础上,结合目前江苏省土地开发整理的任务和实践,对土地开发整理中渠道结构形式设计理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土地开发整理 渠道结构形式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沿海地区围垦动态与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广博 徐翠兰 +3 位作者 黄蕊 韩笑 赵君涵 佘冬立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3-170,共8页
为研究沿海地区围垦动态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以江苏沿海地区为研究区,基于ENVI 5.3与ArcGIS 10.0平台,以2000年Landsat-7 ETM和2017年Landsat-8 OLI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目视解译的方式提取海岸线,然后用监督分类方法得到... 为研究沿海地区围垦动态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以江苏沿海地区为研究区,基于ENVI 5.3与ArcGIS 10.0平台,以2000年Landsat-7 ETM和2017年Landsat-8 OLI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目视解译的方式提取海岸线,然后用监督分类方法得到江苏沿海地区2000年和2017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a)2000—2017年间江苏沿海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围垦,江苏省围垦土地面积107420.0 hm^2,年均围垦面积6318.8 hm^2,全省平均岸线围垦强度为7.11 hm^2/(a·km)。(b)连云港市围垦强度最低,大部分耕地、林地与水体转化为城乡、工矿及居民用地;盐城市海岸线长度最长,围垦面积最大,整体利用格局向海岸方向迁移,耕地、未利用土地等面积略有下降;南通市围垦强度最大,林地面积大幅度减小,城镇面积增加。(c)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江苏沿海围垦与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滩涂围垦 Landsat影像 监督分类 主成分分析 驱动力 江苏沿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区土地整理适宜水面率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徐翠兰 马春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527-5529,共3页
依据水文学和农田灌排基本原理,从除涝和环境等多角度出发,对平原区土地整理项目区的产汇流和需水容量进行分析,针对土地整理项目区的水系条件等建立其适宜水面率分析模型:选择CODCr作为水环境容量计算的基本控制因子,执行国家地表水质... 依据水文学和农田灌排基本原理,从除涝和环境等多角度出发,对平原区土地整理项目区的产汇流和需水容量进行分析,针对土地整理项目区的水系条件等建立其适宜水面率分析模型:选择CODCr作为水环境容量计算的基本控制因子,执行国家地表水质量标准中的Ⅳ类或Ⅴ类标准,用水环境容量基本公式推求坑塘河沟蓄水量,根据坑塘河沟平均正常蓄水深度分析水环境容量水面率R环境;用项目区设计排涝模数反推除涝时的滞蓄水量,根据滞涝水深(考虑坑塘河沟预降)分析除涝水面率R除涝。平原区土地整理项目的适宜水面率R平原=R除涝∪R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区 土地整理 水面率 水环境容量 排涝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机制、模式与路径 被引量:1
19
作者 范业婷 廖钟淇 +2 位作者 金晓斌 王晓瑞 孙燕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2-37,44,共7页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因地制宜进行山水林田湖草的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坚实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基础。文章试图厘清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本逻辑,结合典型案...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因地制宜进行山水林田湖草的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坚实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基础。文章试图厘清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本逻辑,结合典型案例系统梳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主要模式,提炼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具体路径,以期为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和实践突破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以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创造空间基础,以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构建平台优势,以创新政策制度安排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制度保障;(2)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模式主要包括生态修复治理、生态产业化经营、生态保护补偿3种类型;(3)未来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政策支持体系、创新优化技术方法体系、创新完善市场化机制,促进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的转化,为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生态产品价值 基本逻辑 典型模式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区土地整理项目适宜水面率研究
20
作者 赖明华 丁继辉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6-618,共3页
依据水文学和农田灌排基本原理,从防洪和抗旱等多角度出发,对丘陵区土地整理项目区的产汇流和需水容量进行分析。针对土地整理项目区的水系条件等建立其适宜的水面率分析模型:用抗旱天数、作物抗旱日需水量、项目区主要作物种植面积和... 依据水文学和农田灌排基本原理,从防洪和抗旱等多角度出发,对丘陵区土地整理项目区的产汇流和需水容量进行分析。针对土地整理项目区的水系条件等建立其适宜的水面率分析模型:用抗旱天数、作物抗旱日需水量、项目区主要作物种植面积和灌溉水利用系数推求项目区抗旱需水量,即为丘陵区坑塘正常库(塘)容;用流域特征、设计暴雨、损失和汇流等参数根据推理公式法推求设计洪峰流量;用简化三角形法进行调洪演算,分析滞洪库容,此处考虑一定的下泄流量(qm>0);进一步把坑塘水体概化为一锥台体,考虑其边坡系数,用平均水深推求丘陵区适宜水面面积,进而求得丘陵区适宜水面率R丘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区 土地整理 水面率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