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编制的关键问题、响应路径与典型案例
1
作者 骆训 宋家鹏 +1 位作者 欧阳雪珂 金晓斌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4-31,共8页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深入推进新时期各层级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按照“内涵解析—问题诊断—路径优化”的逻辑主线,在阐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理论意义的基础上,聚焦规划...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深入推进新时期各层级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按照“内涵解析—问题诊断—路径优化”的逻辑主线,在阐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理论意义的基础上,聚焦规划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凝练规划编制的响应路径,并以德阳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为例开展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全域整治规划是遵循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逻辑,针对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的难点,通过发挥平衡战略整合需求与空间供给潜力的平台作用,以多层级空间单元为对象统筹谋划差异化的项目体系,最终实现空间规划蓝图落地深化实施的工具;(2)全域整治规划编制过程需要考虑要素耦合与战略落地、尺度逻辑与规划传导、功能融合与目标协同、价值分配与利益统筹等4类关键问题;(3)实践中应从空间治理、规划技术、模式探索、价值显化等重点领域凝练规划编制的方向与路径,遵循“任务集成—分区集成—模式集成—运营集成”的逻辑,通过整合空间战略需求来统筹整治任务,以突破行政边界约束的整治分区实现全市功能提升。研究结论:全域整治规划是落实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重大战略的实施工具和平台,从基本内涵、关键问题和响应路径进行全面解析并开展实践应用,有利于系统理解全域整治规划,弥合理论研究和整治规划实践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 规划编制逻辑 关键问题 响应路径 德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要素驱动”到“价值治理”:规划引领下大都市郊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转型路径研究
2
作者 谭迎辉 洪步庭 +1 位作者 应苏辰 金晓斌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2-37,58,共7页
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带来国土空间需求减少,传统土地整治模式面临规划衔接不充分、实施路径不畅、整治意愿不强等挑战,新时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亟须从要素整治优化向整体价值提升转型。文章通过解析规划系统赋能整治行动的内在逻辑及平台机... 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带来国土空间需求减少,传统土地整治模式面临规划衔接不充分、实施路径不畅、整治意愿不强等挑战,新时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亟须从要素整治优化向整体价值提升转型。文章通过解析规划系统赋能整治行动的内在逻辑及平台机制,提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统筹面临的功能冲突、空间冲突及权益冲突困境,构建“规划引领、四链协同、整体统筹”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转型框架。以成都环城生态区为例,提出以“要素—资源—产业—价值”目标链的贯通与协同,推动整治区域的要素优化、功能融合及整体价值提升。研究表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转型关键在于建立多功能融合目标协同、多主体统筹平台协同、多要素整治路径协同以及全周期监测反馈协同的平台机制。研究旨在为新时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从试点探索扩展到全面推进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融合 多主体协调 多要素整治 全周期监测 整治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基因视角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模式与案例研究
3
作者 田峰 应苏辰 +1 位作者 吴萍 金晓斌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16,共9页
乡村历史文化保护传承逐步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任务之一,亟待探索科学利用乡村历史文化的可持续路径。文章聚焦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政策工具,解析其助力乡村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现实挑战和理论路径,基于乡村基因视角确定历史文化保护传... 乡村历史文化保护传承逐步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任务之一,亟待探索科学利用乡村历史文化的可持续路径。文章聚焦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政策工具,解析其助力乡村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现实挑战和理论路径,基于乡村基因视角确定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模式分类体系,并以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为例开展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全域整治以资源普查和引领设计、复合建设和多主体参与、动态监管和一体化运营等路径,推动乡村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但仍存在规划与整治衔接不畅、保护与开发矛盾、投融资压力较大等挑战;(2)乡村基因是抽象罗列乡村要素的科学理论,可基于景观、产业、文化、社会等多维基因的表征强度和协调情况,确定景观营造型、产业扶持型、主体共治型等12种全域整治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模式;(3)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模式为“景观—产业协调型”,具体立足田园农耕和生态资源禀赋,推动现代农业体系建立,营造沪派江南农耕特色风貌,并依托廊下郊野公园探索三次产业融合路径,有效推动了乡村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研究可为其他地区全域整治的历史文化传承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理论和案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乡村基因 模式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规划土地利用结构的相对碳效率评价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佳丽 黄贤金 郑泽庆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02-306,共5页
为研究区域规划土地利用结构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该文引入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江苏省及13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用地结构的相对碳效率进行了评价:江苏省规划土地利用结构均是相对有效的;13市2005年相对有效性比例为38.4... 为研究区域规划土地利用结构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该文引入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江苏省及13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用地结构的相对碳效率进行了评价:江苏省规划土地利用结构均是相对有效的;13市2005年相对有效性比例为38.46%,2010和2020年相对有效性比例分别为38.46%和46.15%;除江苏省相对有效外,13市2005、2010和2020年相对有效性比例分别为23.08%、30.77%、38.46%;建设用地比例明显偏高是相对无效的主要原因,耕地、林地冗余亦有一定贡献。结果表明,规划有助于提高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相对碳效率;相对无效的市提高碳效率的主要方向是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扩张,对于耕地、林地等,考虑到粮食安全和碳汇功能不宜再缩减比例,只能通过加强农林实践管理增加碳储备,以提高其对生态系统碳储量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包络分析法(DEA) 土地利用 区域规划 相对碳效率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期聚焦: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被引量:5
5
作者 金晓斌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共1页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日益凸显。在有限的乡村空间上,耕地资源破碎化、建设用地布局无序化、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生态质量退化等多维度问题并存,单一要素、单一手段的土地整治模式已经难...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日益凸显。在有限的乡村空间上,耕地资源破碎化、建设用地布局无序化、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生态质量退化等多维度问题并存,单一要素、单一手段的土地整治模式已经难以有效解决国土空间利用中的综合性问题。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实践,是实现土地整治从工程建设向规划管控和空间系统治理转变的一项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供给,是自然资源部履行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平台抓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用途管制 土地整治 乡村空间 耕地资源 土地资源利用 土地综合整治 自然资源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近40年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发展回顾
6
作者 何杰 金晓斌 +2 位作者 李寒冰 肖瑞 聂名萱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0,共10页
南京大学是中国人文地理学的重要教学和科研阵地,其学科体系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完善,形成了当今多学科综合发展的特色。在南京大学地理学科成立一百周年(始于竺可桢先生于1921年创立的国立东南大学地学系)之际,为了梳理南京大学人文地... 南京大学是中国人文地理学的重要教学和科研阵地,其学科体系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完善,形成了当今多学科综合发展的特色。在南京大学地理学科成立一百周年(始于竺可桢先生于1921年创立的国立东南大学地学系)之际,为了梳理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发展特点和演变脉络,文章整理了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大学在人文地理学相关方向发表的学术论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使用CiteSpace工具,对研究团队、研究内容、研究特点、研究热点、主要学科发展情况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得到以下主要认识:(1)学科方向日趋多元,学科特色不断增强,形成了以资源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旅游地理学为主要特色的多学科融合发展局面;(2)科研队伍呈引领性、均衡性及活力性,不同作者群体科研水平发展较为均衡,在传承前人研究基础上展现出新时期科研工作者的引领性;(3)研究方法和尺度逐渐更具针对性,在全球化问题日益突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剧、资源环境不合理利用问题扩大等时代背景下,更加致力于解决中宏观尺度下的关键区域问题;(4)研究内容具有丰富性和前沿性,形成了 15个主要研究类别,重点关注新时期政策形势下的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修复、土地整治、空间生产、智慧城市、城乡统筹等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地理学 发展脉络 文献计量 南京大学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