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机械装备产业链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小风 冯思佳 +1 位作者 周伟婷 施海霞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2期142-149,共8页
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江苏省2019年农业机械产业链的空间集聚格局及其驱动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江苏省农业机械装备产业链空间分布上表现为苏南多、苏北少,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格局,总体呈现自南向北依... 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江苏省2019年农业机械产业链的空间集聚格局及其驱动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江苏省农业机械装备产业链空间分布上表现为苏南多、苏北少,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格局,总体呈现自南向北依次递减的态势,高值集聚区主要分布于苏南地区,低值集聚区主要分布于苏北地区;在产业链架构内,中游与上游企业及下游中游企业之间均展现显著的正向空间关联性,中上游的关联性略胜一筹,在苏州、常州、无锡地区的空间相关性更强;空间要素禀赋、规模经济优势和空间交易成本是影响农业机械装备产业链空间分布格局的三大方面,且各影响因素指标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性。本研究结果对促进产业链协同优化乃至产业用地合理规划配置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装备 产业链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转型及其生态环境响应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152
2
作者 吕立刚 周生路 +5 位作者 周兵兵 戴靓 昌亭 鲍桂叶 周华 李志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42-1449,共8页
以江苏省为例,利用1985年、1995年、2005年和2008年4期遥感影像解译获取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按照“生产-生态-生活”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分类,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重心转移、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上地利用变化类型生态贡献率等方... 以江苏省为例,利用1985年、1995年、2005年和2008年4期遥感影像解译获取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按照“生产-生态-生活”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分类,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重心转移、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上地利用变化类型生态贡献率等方法,定量研究江苏省土地利用功能结构转型、卒问转型特征及其生态环境响应规律。研究表明:①1985~2008年,汀苏省土地利用主导功能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生产州地面积的减少,生态朋地、生活用地面积的增加。主要的转化类型为农业生产用地转化为农村生活刷地、城镇生活用地,牧单牛态用地转化为农业生产用地。②1985~2008年,农业生产用地、生态用地、农村生活用地窄问分布的不均衡性进一步加剧,工矿生产用地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有所缓和,城镇生活用地卒问分布经厂力了先加剧后有所缓和的阶段。③1985~2008年,江苏省的生态环境质量稍有下降,其中农业生产用地被农村和城镇生活用地大量占用是生态环境质量退化的主导因素,农业生产用地转化成水域,七态刖地是区域生态环境改善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转型 主导功能 生态环境质量 区域发展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对乡村转型的影响研究——以江苏省万顷良田工程为例 被引量:26
3
作者 陈浮 曾思燕 +3 位作者 张志宏 朱凤武 许桃元 张绍良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0-58,共9页
研究目的:探索土地整治引导乡村转型的路径和机制,揭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促进乡村转型的实际效果及影响因子,为政策评价和调整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实地调查了江苏省2009—2012年实施的42个万顷良田工程,采用指标评估法和冗余分析等方法... 研究目的:探索土地整治引导乡村转型的路径和机制,揭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促进乡村转型的实际效果及影响因子,为政策评价和调整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实地调查了江苏省2009—2012年实施的42个万顷良田工程,采用指标评估法和冗余分析等方法构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乡村转型RDA模型。研究结果:(1)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对乡村转型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在剔除当地平均增长率的前提下,88.1%项目区农民收入增长高于非项目区,但主要归功于非农收入增加;(2)非农就业是乡村转型的前置条件,当地工业发展水平和农民受教育程度已成为乡村转型的限制性因子;(3)挂钩指标转让是拆迁安置资金平衡的关键,地方政府对挂钩指标的需求及财务运作能力影响村庄更新。研究结论:乡村转型受资金、技术、政策和地方运作能力等多重因素影响,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推动作用显著,社区重建、农田流转和生产转型从根本上促成了城乡统筹和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乡村转型 城乡统筹 乡村振兴 万顷良田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土地生态空间管控红线划定的方法研究——以江苏省金坛区为例 被引量:13
4
作者 朱凤武 金志丰 +1 位作者 沈春竹 王振山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5-31,共7页
研究目的:以江苏省金坛区为例,基于斑块—基质—廊道生态网格,探讨县域土地生态空间管控红线划定的方法,以期提升区域生态功能,为其他区域土地生态空间管控红线划定提供方法借鉴。研究方法: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阻力面,采用最小路... 研究目的:以江苏省金坛区为例,基于斑块—基质—廊道生态网格,探讨县域土地生态空间管控红线划定的方法,以期提升区域生态功能,为其他区域土地生态空间管控红线划定提供方法借鉴。研究方法: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阻力面,采用最小路径法识别出潜在生态廊道,并基于重力模型最终确定重要生态廊道。研究结果:金坛区形成了主次分明、点线面要素齐全的土地生态空间管控红线区域,面积占金坛区总面积的44.58%,其中金坛区重点保护区域占金坛区总面积的23.67%,并以此形成了源头严防、过程严管、责任追究的红线管控制度体系。研究结论:基于斑块—基质—廊道生态网格划定的县域土地生态空间管控红线,可为区域土地生态保护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斑块—基质—廊道 土地生态空间管控红线 县域 金坛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不同类型工业企业土地集约利用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5
作者 曹文慧 赵小风 +1 位作者 黄贤金 金志丰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4-108,113,共6页
在对典型工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企业所属行业类型将工业企业划分为10类,通过RAGA-AHP评价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测算江苏省不同类型工业企业用地集约度,剖析工业企业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企业土地集约利用水... 在对典型工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企业所属行业类型将工业企业划分为10类,通过RAGA-AHP评价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测算江苏省不同类型工业企业用地集约度,剖析工业企业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企业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显著,电子类企业集约度最高,文体类企业用地集约度最低;企业类型、企业功能、企业所有制性质和是否为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影响江苏省工业企业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因素,其中,是否为高新技术企业对企业用地集约度影响最大。因此,江苏省应制定基于不同类型企业的集约利用管理制度和产业结构调整制度,针对不同类型企业进行差别化管理,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三资企业、非制造类企业,并引导国有集体企业转型,提高企业运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企业 集约利用 影响因素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沿海滩涂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严长清 孙伟 +1 位作者 陆效平 杨达源 《生态科学》 CSCD 2007年第3期263-268,共6页
为了促进沿海滩涂的合理开发和加强生态保护,借助遥感和GIS手段,通过历史资料整理、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对江苏沿海滩涂土地利用变化和各种利用方式的生态效应进行评价,将沿海滩涂土地利用方式划分为适宜利用方式、退化利用方式、超前... 为了促进沿海滩涂的合理开发和加强生态保护,借助遥感和GIS手段,通过历史资料整理、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对江苏沿海滩涂土地利用变化和各种利用方式的生态效应进行评价,将沿海滩涂土地利用方式划分为适宜利用方式、退化利用方式、超前利用方式,探讨各种开发利用方式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沿海滩涂土地利用的生态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滩涂 土地利用 生态保护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动态 被引量:4
7
作者 戴靓 徐康 +3 位作者 周生路 姚新春 彭慧 黄丽华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108-111,共4页
以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高的江苏省为例,计算了1997~2007年江苏省及其所辖的13个地级市的年碳排放量,从时空尺度对各类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时间尺度看,1997~2007年江苏省土地利用碳排放总量由10702.53万... 以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高的江苏省为例,计算了1997~2007年江苏省及其所辖的13个地级市的年碳排放量,从时空尺度对各类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时间尺度看,1997~2007年江苏省土地利用碳排放总量由10702.53万t增加到12570.15万t,上涨了17.5%,并推测出2010年的碳排放总量将达到13701.44万t;建设用地和耕地是主要的碳源,建设用地对碳排放的贡献率高达98%,而林地增加所产生的碳汇远远不能抵消建设用地增加了的碳源。(2)从空间尺度看,11年间碳排放重心由119°26'E、32°57'19″N转移到119°28'55″E、32°51'7″N,向东南方向移动了12.33 km,预测2010年土地利用碳排放重心位于120°26'4″E、32°18'57″N处。最后,从减碳源和增碳汇两方面提出了低碳导向的土地利用政策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碳排放 江苏省 时空尺度 重心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沿海地区盐田土地整治为耕地的可行性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金志丰 严长清 陆效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7-171,183,共6页
通过对江苏省沿海地区盐田土地整治的可行性评价和限制性因子分析,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盐田整治为耕地作为评价目标,从自然条件适宜性、经济支撑可行性、工程实施可操作性、综合效益可增性和生态环境敏感性5个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对江苏省沿海地区盐田土地整治的可行性评价和限制性因子分析,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盐田整治为耕地作为评价目标,从自然条件适宜性、经济支撑可行性、工程实施可操作性、综合效益可增性和生态环境敏感性5个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将研究区盐田土地整治分成4种适宜类型区,并确定了盐田整治为耕地的限制性因素。结果表明,江苏省近期适宜整治的盐田主要分布在连云区东南部及灌云县灌西盐场境内、灌河以南地区、射阳河南岸射阳盐场境内、东台市东部和如东县东南部,而财政收入、与海岸线距离、相对海拔高度则是影响江苏省盐田整治可行性的首要、次要和第3限制性因子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田土地整治 可行性评价 限制性因子 江苏省沿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建设用地储备规划及传导机制
9
作者 赵小风 蒋沁超 +2 位作者 王瑾 金志丰 张晓蕾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25,共7页
国有建设用地储备是高效配置土地资源的重要工具,新时代需应对新要求。研究提出:(1)“专项规划—三年滚动—年度计划”的规划体系:专项规划定格局、目标、区域,三年计划定功能、布局、规模、时序,年度计划定项目、地块、价格。(2)“三... 国有建设用地储备是高效配置土地资源的重要工具,新时代需应对新要求。研究提出:(1)“专项规划—三年滚动—年度计划”的规划体系:专项规划定格局、目标、区域,三年计划定功能、布局、规模、时序,年度计划定项目、地块、价格。(2)“三定—两分解—双协同”的传导思路:确定总目标、格局、区域,从责任主体和实施时序进行分解,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协同供应计划。(3)项目、空间、资金传导是规划体系高效运行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建设用地 储备规划 传导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江苏省土地宏观调控新机制构建
10
作者 史峻 冯素红 杨兴典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4期255-257,共3页
在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土地宏观调控要求及江苏省土地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剖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江苏省土地宏观调控面临的问题,并从总量调控、区域调控、结构调控、效益调控、土地宏观调控绩效评价与监测等角度构建江苏省土地... 在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土地宏观调控要求及江苏省土地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剖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江苏省土地宏观调控面临的问题,并从总量调控、区域调控、结构调控、效益调控、土地宏观调控绩效评价与监测等角度构建江苏省土地宏观调控“五位一体”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土地宏观调控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江苏省农村土地整治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新文 张建亚 +2 位作者 曹春艳 许桃元 鲍桂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9期151-152,175,共3页
结合江苏省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研究和土地利用政策资料分析,通过实地调查,探讨城乡发展和农村土地整治的相互关系。以江苏省城乡统筹发展程度、自然地域特征、待整治土地类型和土地整理目标为指标,建立标准,划分协调发展型、沿江城镇扩... 结合江苏省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研究和土地利用政策资料分析,通过实地调查,探讨城乡发展和农村土地整治的相互关系。以江苏省城乡统筹发展程度、自然地域特征、待整治土地类型和土地整理目标为指标,建立标准,划分协调发展型、沿江城镇扩张型、沿海陆海统筹发展型、采煤塌陷地复垦型和城乡发展滞后型5种土地整治模式;结合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针对不同整治模式提出整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城乡统筹发展 农村土地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概念内涵、理论基础及完善路径
12
作者 易家林 郭杰 +3 位作者 欧名豪 孙东方 施海霞 张霖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16,共9页
建立健全覆盖全域全类型、统一衔接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制度是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制度支撑。统一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制度是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通过规则整合、技术协同和流程再造,将用途管制的目标约束... 建立健全覆盖全域全类型、统一衔接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制度是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制度支撑。统一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制度是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通过规则整合、技术协同和流程再造,将用途管制的目标约束与规划许可的实施管控深度融合,形成“源头管控—过程审批—动态监管”一体化的空间治理体系。对此,应当遵循全要素统筹、全周期治理、多尺度衔接、多部门协同、多主体利益平衡等原则,从完善规划体系、强化规划传导,明晰管制规则、优化许可程序,保障主体权利、关注权益平衡,动态监测评估、提升管制效能等方面着手,健全统一衔接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规划传导 管制规则 规划许可 国土空间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差异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希睿 许实 +1 位作者 杨兴典 吴群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7-83,共7页
研究目的:以江苏省为例,对比分析江苏省62个县(市、区)1999—2011年来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差异。研究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Malmquist指数方法。研究结果:(1)江苏省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区域差异较大,1999—2011年全省... 研究目的:以江苏省为例,对比分析江苏省62个县(市、区)1999—2011年来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差异。研究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Malmquist指数方法。研究结果:(1)江苏省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区域差异较大,1999—2011年全省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先降后升,最低点出现在2008年左右;(2)江苏省大部分地区存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2008年以前主要依靠技术进步,2008年以后主要依靠综合效率的提升。研究结论:江苏省正处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阶段,应根据各市县社会经济发展特征和不同级别,制定差别化的建设用地利用方案,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提高技术进步率,为全国实现"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建设用地 DEA模型 利用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来江苏海岸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晓祥 唐彦君 +3 位作者 严长清 徐盼 朱晨曦 戴煜暄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0-95,共6页
海岸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研究可用于量化反应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为海岸带开发与利用提供决策参考依据。以江苏海岸带为研究对象,选取1978~2007年5期Landsat MSS/TM影像作为数据源,建立遥感分类系统,采用分层分类监督分... 海岸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研究可用于量化反应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为海岸带开发与利用提供决策参考依据。以江苏海岸带为研究对象,选取1978~2007年5期Landsat MSS/TM影像作为数据源,建立遥感分类系统,采用分层分类监督分类方法获取研究区5期序列LUCC数据,进而计算分析江苏海岸带近30年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结构演变,系统研究了近30年来的LUCC的变化数量以及变化速率。研究结果表明:(1)从土地利用结构上看,近30年来,江苏海岸带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城镇建设用地、农村建设用地为主,虽然耕地占比近年来有所减少,但是仍然高达70%以上;(2)从土地利用变化来看,江苏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最为显著的是城镇建设用地,无论是变化数量和变化速率都非常显著,同时大量沿海新围垦土地多为建设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 海岸带 遥感影像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冲突的利益关系及协调——基于规划管理者和规划编制者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 被引量:19
15
作者 刘琼 吴斌 +1 位作者 欧名豪 佴玲莉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共7页
研究目的:调查"两规"冲突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及其针对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这一"两规"冲突核心问题的行为倾向,并据此勾勒出"两规"冲突的利益相关者关系,进而探寻相应的协调对策。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 研究目的:调查"两规"冲突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及其针对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这一"两规"冲突核心问题的行为倾向,并据此勾勒出"两规"冲突的利益相关者关系,进而探寻相应的协调对策。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研究结果:15个利益主体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其中某些主体同时拥有多项相互矛盾的利益诉求;针对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这一核心问题,具有矛盾利益诉求的主体有着不同的行为倾向;依据其利益诉求及行为倾向,可以将15个利益主体分别归入利益相关者核心层、紧密层和松散层。研究结论:改变核心层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减缓其对立关系是解决"两规"冲突的根本出路;在规划编制阶段构建完善的冲突协商机制和在规划审批阶段强化省级政府的制约作用是当前更务实的选择;此外,还需强化规划的执行监督,及时发现并处置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规划 “两规”冲突 利益相关者 利益诉求 利益相关者关系 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程解构分析的高速公路节约用地评价——以江苏省7条高速公路为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胡一琦 金晓斌 +2 位作者 鲍桂叶 杨兴典 周寅康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9-44,共6页
研究目的:运用工程解构思想,结合已出台的公路用地定额标准,构建高速公路节约用地评价体系,并以江苏省典型高速公路为案例,进行高速公路节约用地评价,综合分析当前江苏省高速公路的节约用地水平。研究方法:对比分析法,统计数据分析法。... 研究目的:运用工程解构思想,结合已出台的公路用地定额标准,构建高速公路节约用地评价体系,并以江苏省典型高速公路为案例,进行高速公路节约用地评价,综合分析当前江苏省高速公路的节约用地水平。研究方法:对比分析法,统计数据分析法。研究结果:江苏省高速公路总体用地水平处于相对节约状态,但各工程组成部分的节约状态存在较大差异。研究结论:江苏省高速公路节约用地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应适时加强用地审核和控制,从用地申请开始,从工程设计入手,在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的基础上,促进实现节约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工程解构 节约用地 高速公路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修正模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 被引量:9
17
作者 盛业旭 刘琼 +1 位作者 欧名豪 佴伶俐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1-217,共7页
在系统分析能值—生态足迹模型缺陷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人工投入指标,统一能值密度以及引入折能/折标系数对其进行了修正,并采用修正后的模型对江苏省南通市1996—2010年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1)1996—2010年间南通市人... 在系统分析能值—生态足迹模型缺陷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人工投入指标,统一能值密度以及引入折能/折标系数对其进行了修正,并采用修正后的模型对江苏省南通市1996—2010年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1)1996—2010年间南通市人均生态足迹由0.65hm2增长到0.90hm2,主要是由能源消费量的增加引起的;(2)同期南通市人均生态承载力由0.51hm2增长到0.81hm2,这主要是由农、畜产品产量提高和水电开发力度加大引起的,而通过劳务和资金投入提高承载力的空间很大;(3)1996—2010年南通市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可持续性评价指数也都在0.5以上,区域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为进一步缩小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足迹之间的差距,应采取以下措施:引导重点行业和企业节能降耗,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继续提高农产品产量;重视人力资源的投入,促使经济发展方式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生态足迹模型 生态承载力 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 南通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 TM数据的江苏海岸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检测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晓祥 严长清 +3 位作者 刘斯琦 阿慧娟 朱晨曦 戴煜暄 《遥感信息》 CSCD 2011年第3期82-87,共6页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选择适当的变化检测方法在江苏海岸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江苏海岸带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大丰市作为变化检测方法比较研究的试验区,采用1992年和2002...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选择适当的变化检测方法在江苏海岸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江苏海岸带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大丰市作为变化检测方法比较研究的试验区,采用1992年和2002年两期Landsat TM影像,分别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混合变化检测法和变化矢量分析法进行变化检测,提取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信息,并对每种变化检测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和综合比较。研究表明,主成分分析法对于试验区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具有检测速度快、检测精度高等优点,适合试验区以及整个江苏海岸带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检测。最终,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分类后比较法获得了5期近30年江苏海岸带土地覆被分类图,证明了主成分分析法可有效应用于江苏海岸带的变化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变化检测 江苏海岸带 主成分分析 混合变化检测 变化矢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工业企业对用地供应方式选择偏好及影响因素——11个地级市1300家企业的调研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赵小风 刘梦丽 +2 位作者 楼佳俊 周小丹 张晓蕾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3-39,100,共8页
研究目的:分析江苏省11个地级市1 300家工业企业用地方式的选择偏好,揭示企业特征和行业特征对工业企业选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出让、年租制三种工业用地供应方式的影响。研究方法: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企业特征对企业选... 研究目的:分析江苏省11个地级市1 300家工业企业用地方式的选择偏好,揭示企业特征和行业特征对工业企业选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出让、年租制三种工业用地供应方式的影响。研究方法: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企业特征对企业选择用地供应方式有明显的影响。微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偏向于选择年租制方式,中型和大型企业偏向于选择租让结合方式;用地面积越大的企业越偏向于选择弹性年期出让;企业累积固定资产投资越高越偏向于选择租让结合方式;(2)行业特征对企业选择用地供应方式也有显著影响。资本密集程度越高的企业越偏向于选择租让结合和弹性年期出让方式,劳动密集程度越高的企业越偏向于选择年租制方式;轻工业企业偏向于选择年租制方式,重工业企业偏向于选择租让结合和弹性年期出让方式。研究结论:工业用地供应要考虑企业特征和行业特征对工业企业用地供应方式的选择偏好,实施差别化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工业用地 供应方式 选择偏好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滩涂开发空间优化与管制研究——以江苏省大丰区为例 被引量:7
20
作者 金志丰 陈诚 谢薇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4期277-281,共5页
[目的]研究沿海滩涂开发空间优化方法与管制策略,为探寻滩涂资源保护与开发的高效路径提供依据。[方法]以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为例,通过集成开发适宜性评估与部门规划协调方法,揭示该区沿海滩涂资源开发空间优化格局;引入空间管制理念,... [目的]研究沿海滩涂开发空间优化方法与管制策略,为探寻滩涂资源保护与开发的高效路径提供依据。[方法]以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为例,通过集成开发适宜性评估与部门规划协调方法,揭示该区沿海滩涂资源开发空间优化格局;引入空间管制理念,讨论该区滩涂资源开发的空间管制路径。[结果]实证分析认为,该区沿海滩涂地区的生态保护、农业生产以及港口—工业—城镇开发三类空间适宜开发的规模分别为401,323和444km2,分别占34.3%,27.7%和38.0%。[结论]生态空间的环境质量底线保护和港工城空间的高效集约利用是滩涂区域空间管制的核心准则;同时,滩涂区域开发规模和强度控制仍然需要深入跟踪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滩涂 适宜性评价 规划冲突分析与协调 空间管制 盐城市大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