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配施有机肥提高化肥氮利用效率的微生物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92
1
作者 朱菜红 董彩霞 +1 位作者 沈其荣 徐阳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2-288,共7页
采用15N示踪技术和盆栽试验研究了水稻生长期间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动态变化,探讨了配施有机肥提高化肥氮利用率的微生物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水稻生育前期,化肥配施鸡粪堆肥、猪粪堆肥和酒糟堆肥较化肥单施均提高了土壤微生... 采用15N示踪技术和盆栽试验研究了水稻生长期间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动态变化,探讨了配施有机肥提高化肥氮利用率的微生物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水稻生育前期,化肥配施鸡粪堆肥、猪粪堆肥和酒糟堆肥较化肥单施均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对化肥15N的固持率,降低了土壤矿质态15N含量。而随水稻生育进程推进,在先前被微生物固持的化肥15N化肥配施鸡粪堆肥、猪粪堆肥和酒糟堆肥处理分别有87%、81%和81%被释放,增加了同期水稻对化肥15N的吸收量。化肥配施鸡粪堆肥、猪粪堆肥和酒糟堆肥,化肥15N利用率均超过60%,而单施化肥利用率仅39%。可见,配施有机肥提高化肥氮利用率,其机制之一是通过促进土壤微生物对化肥氮的有效调控,使化肥氮更好地被转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微生物量氮 微生物量15N 化肥氮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化利用冲施猪粪水高温堆肥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刘超 徐谞 +4 位作者 王若斐 乔策策 顾文文 李荣 沈其荣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826-3835,共10页
为有效处理采用水泡粪养殖模式的养猪企业粪污处理提供新的途径,评估辅料中添加不同量猪粪水对猪粪高温堆肥的影响,以期建立利用冲施猪粪水无害肥料化高效堆肥工艺.通过工厂堆肥,以蘑菇渣、砻糠和木屑为原料混匀建堆,堆体顶部挖槽,分7... 为有效处理采用水泡粪养殖模式的养猪企业粪污处理提供新的途径,评估辅料中添加不同量猪粪水对猪粪高温堆肥的影响,以期建立利用冲施猪粪水无害肥料化高效堆肥工艺.通过工厂堆肥,以蘑菇渣、砻糠和木屑为原料混匀建堆,堆体顶部挖槽,分7次添加不同量的猪粪水,研究添加不同量猪粪水高温堆肥过程中堆体温度、含水量、p H值、EC、C/N、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水溶性有机碳含量、木质素含量、纤维素含量半纤维素含量、发芽指数和养分等理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相比每次添加0.5t猪粪水(Z1)和每次添加1t猪粪水(Z2)的处理,每次添加2t猪粪水(Z3)的处理高温期温度最高,降温后熟阶段降温速率也最大;堆肥过程中各处理p H值变化基本一致,均是先降低再升高最后降低趋于稳定;各处理堆体在堆肥过程中,C/N均呈现逐步减小的趋势,并最终保持稳定,根据终点C/N与初始C/N的比值,至堆肥结束时,Z1、Z2处理未腐熟,Z3处理基本腐熟;各处理铵态氮含量逐渐下降,硝态氮含量逐渐增加;堆肥结束时,Z2和Z3处理类酪氨酸类物质和类色氨酸类物质减少至消失,胡敏酸类、富里酸类等物质成为DOM的主体部分,基本腐熟,而Z1处理未腐熟..相比Z1和Z2处理,Z3处理在堆肥过程中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速率更快;堆肥过程中,各处理发芽指数(GI)不断增大,至堆肥结束时,Z1、Z2、Z3处理的发芽指数分别为72%、84%和101%,Z2和Z3处理腐熟,且Z3处理堆肥腐熟所需时间更短(第43d GI为85%).各处理有机质含量均下降,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在堆肥结束时比堆肥初始均有所增加.分次将猪粪水注入蘑菇渣、砻糠和木屑混合物进行高温堆肥可以有效解决规模化养猪厂猪粪水难处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粪水 高温堆肥 腐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减施条件下木霉生物有机肥对茄子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蓓 李伟明 +7 位作者 黄忠阳 胡卫丛 戎茸 陈莉莉 刘庆叶 吴旭东 张宗俊 王东升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6-671,共6页
以茄子为供试材料,设置4个处理:不施用任何肥料(CK)、常规施肥(T1)、较常规施肥减施30%化肥(T2)和较常规施肥减施30%化肥+木霉生物有机肥(T3),研究了木霉生物有机肥对茄子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3处理的株高和茎粗高于T2处... 以茄子为供试材料,设置4个处理:不施用任何肥料(CK)、常规施肥(T1)、较常规施肥减施30%化肥(T2)和较常规施肥减施30%化肥+木霉生物有机肥(T3),研究了木霉生物有机肥对茄子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3处理的株高和茎粗高于T2处理,其中株高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产量方面,T1≈T3>T2>CK,T1、T2和T3处理的产量较CK处理分别增加23.90%、14.27%、20.19%,T3处理的产量较T2处理增加5.18%;T3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个处理,且与T2处理相比,VC含量显著提高;经济效益方面,与T2处理相比,T3处理每公顷收益增加8769.60元。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处理下茄子的综合生长及品质排序为:T3>T1>T2>CK,木霉生物有机肥替代30%化肥处理综合评价最高。聚类分析将4个处理分成3类,T1处理和T3处理归为一类,T1处理生长指标好,有最高的株高、茎粗和产量,T3处理品质指标优异,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VC含量最高,两者综合评价得分相近。综上,木霉生物有机肥替代30%化肥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茄子的株高、茎粗,而且还能显著提高茄子的可溶性蛋白和VC含量,有效改善茄子的品质,同时对于增加茄子产量和经济效益也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生物有机肥 茄子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稻轮作系统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协同氮素转化的机制研究Ⅰ.小麦季^(15)N去向分析 被引量:25
4
作者 吴成龙 沈其荣 +2 位作者 夏昭远 相恒成 徐阳春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05-912,共8页
采用土培试验,以15氮(N)标记的硫酸铵和兔粪作为无机肥和有机肥氮源,进行交叉标记,研究了当季小麦种植下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处理协同氮素在土壤氮库和作物体内的去向。试验共设5个处理:对照无氮处理(CK),无机氮肥处理(IF),有机氮肥处理(O... 采用土培试验,以15氮(N)标记的硫酸铵和兔粪作为无机肥和有机肥氮源,进行交叉标记,研究了当季小麦种植下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处理协同氮素在土壤氮库和作物体内的去向。试验共设5个处理:对照无氮处理(CK),无机氮肥处理(IF),有机氮肥处理(OF),有机无机氮肥配施的两个处理,其中一个进行有机肥料的15N标记(IOF1),另一个进行无机肥料的15N标记(IOF2)。结果表明:1)无论黏壤土还是黏土,IF和IOF处理下小麦籽粒产量最高,且IF与IOF间没有显著差异;2)IOF处理无机肥料氮的存在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和植株对有机肥料15N的吸收,黏壤土和黏土上籽粒增幅分别为57.1%和133.3%,植株增幅分别达220%和100%;3)与IF或OF处理相比较,黏壤土上IOF处理增加了无机肥料15N和有机肥料15N在小麦营养器官的积累,而在黏土上增加了无机肥料15N在营养器官、有机肥料15N在生殖器官籽粒的积累;4)与IF或OF相比较,小麦成熟期IOF处理有机肥料氮和无机肥料氮相互协同促进了对方在土壤微生物氮(MBN)库的固持,土壤—作物系统肥料15N回收率显著增加,相应地,有机肥料15N和无机肥料15N损失率显著降低。可见,与传统IF处理相比较,IOF处理取得与之相当的小麦籽粒产量。IOF处理无机肥料氮和有机肥料氮协同促进了肥料氮在土壤—作物系统的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15N 去向 有机无机肥料配施 土壤氮库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稻轮作系统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协同氮素转化的机制研究Ⅱ.小麦季残留^(15)N对水稻的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吴成龙 沈其荣 +2 位作者 张树林 张燕菁 徐阳春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70-1179,共10页
以15氮(N)标记的硫酸铵和兔粪作为无机肥和有机肥氮源,采用土培试验,研究了小麦-水稻轮作(W-R)系统小麦季残留的氮素对下茬水稻(O.sativaL.cv.Wuyujing7)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小麦季残留的氮素对水稻生长具有显著影响,有机无机肥料配... 以15氮(N)标记的硫酸铵和兔粪作为无机肥和有机肥氮源,采用土培试验,研究了小麦-水稻轮作(W-R)系统小麦季残留的氮素对下茬水稻(O.sativaL.cv.Wuyujing7)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小麦季残留的氮素对水稻生长具有显著影响,有机无机肥料配施(IOF)处理的水稻籽粒产量均高于单一无机氮肥施用(IF)处理,黏壤土和黏土上分别高49.3%和14.9%;2)与IF处理相比较,IOF处理的矿质氮含量在水稻季均保持较高水平,且IOF处理显著增加了黏壤土上穗期和黏土上分蘖期、拔节期、穗期土壤矿质氮中来自于有机肥料15N和无机肥料15N的比例。IOF处理还显著增加了水稻分蘖期、拔节期、穗期土壤微生物量氮(MBN)中来自于无机肥料15N的比例;3)与IF处理相比较,IOF处理有机肥料氮促进了小麦季残留无机肥料15N在水稻生殖器官籽粒的分配比例,黏壤土和黏土上分别增加60%和52.6%,降低了其在叶片等营养器官的分配比例,降幅均在30%以上;与单一有机氮肥(OF)处理相比较,IOF处理无机肥料氮降低了残留有机肥料15N在水稻生殖器官籽粒的分配比例,黏壤土和黏土上降幅分别为20%和22.7%,增加了其在根系的分配比例,黏壤土和黏土增幅分别为90%和240%;4)与IF或OF处理相比较,IOF处理有机肥料氮促进了无机肥料15N在土壤的残留,而无机肥料氮增加了有机肥料15N在植株和土壤的回收率。有机肥料氮和无机肥料氮的协同降低了双方在水稻季向环境的损失,黏壤土和黏土上无机肥料15N损失率(NLR)分别降低17%和16%,而有机肥料15N的NLR分别降低15%和56%。IOF通过提高有机、无机肥料氮在土壤-作物系统的回收减少了肥料氮在W-R轮作系统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留氮素 有效性 来自肥料15N的百分率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有机肥与茎部注射有益菌联合高效防控番茄土传青枯病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婧璇 薛娇 +4 位作者 王世梅 杨天杰 韦中 徐阳春 沈其荣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0-487,共8页
将有益菌引入土壤或植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但防控效果常不稳定。为了提升有益菌防控土传病害的稳定性,本研究以有益解淀粉芽孢杆菌QL-18和皮氏罗尔斯顿菌QL-A6为研究对象,将含有菌株QL-18的生物有机肥与茎部注射菌株QL... 将有益菌引入土壤或植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但防控效果常不稳定。为了提升有益菌防控土传病害的稳定性,本研究以有益解淀粉芽孢杆菌QL-18和皮氏罗尔斯顿菌QL-A6为研究对象,将含有菌株QL-18的生物有机肥与茎部注射菌株QL-A6两种防控方式相结合,通过温室盆栽试验与春季和秋季田间试验,探究了二者联合防控番茄土传青枯病的效果,并通过比较根际与茎部样品中有益菌芽孢杆菌和皮氏罗尔斯顿菌与病原青枯菌的数量比揭示潜在机制。结果表明:温室试验中联合防控处理的生防率为80.79%,春季田间试验中为71.88%,秋季田间试验中为81.47%,均显著高于单一防控处理。单独使用茎部防控和根际防控分别在春季和秋季的田间试验中防效下降。并且联合防控处理的番茄根际中芽孢杆菌与青枯菌和番茄茎部皮氏罗尔斯顿菌与青枯菌的数量比均高于单一防控处理。因此,生物有机肥与茎部注射联用可作为提高土传青枯病生物防治效果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茎部注射 生物防控 土传青枯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施用生物有机肥提高设施黄瓜产量和品质的研究 被引量:49
7
作者 巩子毓 高旭 +3 位作者 黄炎 李荣 王东升 沈其荣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77-783,共7页
[目的]评估田间连续施用生物有机肥对设施黄瓜的促生效果,以期为有效改善施肥模式和提高设施黄瓜产量提供新的途径。[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连续3季施用化肥、有机肥及生物有机肥对设施黄瓜产量、生物量、品质及病原菌数量的影响。[... [目的]评估田间连续施用生物有机肥对设施黄瓜的促生效果,以期为有效改善施肥模式和提高设施黄瓜产量提供新的途径。[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连续3季施用化肥、有机肥及生物有机肥对设施黄瓜产量、生物量、品质及病原菌数量的影响。[结果]相比于化肥(CF)处理、有机肥(OF)处理和空白对照(CK),连续施用生物有机肥(BIO,含解淀粉芽孢杆菌SQR9)的每一季均增加了植株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和产量;第1季增产幅度分别达11.06%、9.41%和18.60%,第2季分别达30.63%、3.67%和75.44%,第3季分别达9.63%、7.44%和69.95%,且第1季和第2季BIO处理产量显著高于CF处理和对照;同时生物有机肥的施用也明显提高了果实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提高了黄瓜品质;连续2季施用BIO后,根际土壤中病原菌数量最低且显著低于CF处理和对照;连续施用3季后,BIO处理根际土壤中病原菌数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和对照。[结论]连续施用含解淀粉芽孢杆菌SQR9的生物有机肥可以有效提高设施黄瓜产量和品质,并且可以降低土体和根际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生物有机肥 产量 果实品质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茨木霉菌活性物质harzianic acid的异源合成及其抑菌机制研究
8
作者 李心芃 宋瑞轲 +2 位作者 高琦 沈标 张建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80-891,共12页
[目的]本文旨在分离、纯化、鉴定和异源合成harzianic acid,并研究其对病原真菌的抑制机制。[方法]插入突变获得产黄色物质突变株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NJAU 5688,结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核磁共振(NMR)等数... [目的]本文旨在分离、纯化、鉴定和异源合成harzianic acid,并研究其对病原真菌的抑制机制。[方法]插入突变获得产黄色物质突变株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NJAU 5688,结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核磁共振(NMR)等数据确定主要成分为harzianic acid;利用同源重组异源表达的方法提高harzianic acid的产量;利用平板试验研究harzianic acid抑制病原菌的能力;利用转录组研究harzianic acid对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4(Foc4)的拮抗机制,研究harzianic acid对Foc4细胞膜的影响。[结果]与野生型Trichoderma harzianum NJAU 4742相比,NJAU 5688的水溶代谢产物对病原真菌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HPLC-MS、NMR等数据分析确定该突变株的水溶代谢产物主要化合物为harzianic acid;在构巢曲霉(Aspergillus nidulans)A1145中同源重组,异源合成后harzianic acid产量可达19.66 mg·L^(-1)。平板试验表明,harzianic acid对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具有显著浓度依赖性。用harzianic acid处理后Foc4菌丝中关于质膜和相关成分富集的基因最为显著,用100 mg·L^(-1) harzianic acid处理Foc4胞外溶液的D 260值(0.443)约为对照组(0.232)的1.91倍,表明harzianic acid可能破坏了Foc4的细胞膜。[结论]鉴定突变子NJAU 5688合成了抑菌物质harzianic acid,在A1145中实现异源合成,产量达到19.66 mg·L^(-1);结合转录组和核酸检测,100 mg·L^(-1) harzianic acid破坏Foc4菌丝细胞膜,抑制Foc4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茨木霉 harzianic acid 异源合成 转录组分析 细胞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际施用微生物有机肥防治连作西瓜枯萎病研究 被引量:124
9
作者 凌宁 王秋君 +3 位作者 杨兴明 徐阳春 黄启为 沈其荣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36-1141,共6页
为了探讨西瓜专用微生物有机肥料(BOF)对西瓜植株枯萎病的防治效果,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西瓜专用BOF对连作土壤上西瓜植株生长和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以及西瓜枯萎病致病菌的数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营养钵育苗和移栽土壤中都施用BO... 为了探讨西瓜专用微生物有机肥料(BOF)对西瓜植株枯萎病的防治效果,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西瓜专用BOF对连作土壤上西瓜植株生长和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以及西瓜枯萎病致病菌的数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营养钵育苗和移栽土壤中都施用BOF的处理,未发现西瓜枯萎病植株,而对照植株则完全发病;2)施用BOF处理的致病菌(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数量在根际土壤中为0.7×103 cfu/g,在土体土壤中为2.7×103 cfu/g,都控制在104 cfu/g数量级以下,而对照处理的数量分别达到了1.17×105 cfu/g和1.1×105 cfu/g;3)与对照比较,营养钵育苗时施用1%的BOF,西瓜苗期(播种后17 d)生物量都显著增加,根系生物量比地上部生物量提高了16.7个百分点(以鲜重计)和24.8个百分点(以干重计);营养钵育苗和移栽土壤中均施用BOF的处理,西瓜植株(生长67 d)生物量(干重)是对照的1.83倍;在营养钵育苗或移栽时施用BOF的处理,西瓜植株干重两者差异不大,分别是对照的1.28倍和1.27倍。采用营养钵育苗和移栽时都施用BOF的方法种植西瓜,能有效地促进西瓜植株生长,防止西瓜枯萎病发生,克服西瓜连作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有机肥 尖孢镰刀菌 西瓜枯萎病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作土壤微生物区系分析、调控及高通量研究方法 被引量:112
10
作者 薛超 黄启为 +5 位作者 凌宁 高雪莲 曹云 赵青云 何欣 沈其荣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12-618,共7页
土壤连作后导致土壤微生物生态失衡、病原微生物富集、有益微生物减少,土壤微生物从细菌主导型向真菌主导型转化,使病原菌更容易侵染植物而引发植物的各种土传病害。施用微生物有机肥可以将失衡的微生物区系恢复到健康的状态,从而可以... 土壤连作后导致土壤微生物生态失衡、病原微生物富集、有益微生物减少,土壤微生物从细菌主导型向真菌主导型转化,使病原菌更容易侵染植物而引发植物的各种土传病害。施用微生物有机肥可以将失衡的微生物区系恢复到健康的状态,从而可以起到防治土传病害的作用。本文围绕连作引起的土壤中各大类微生物数量和种类的变化以及连作土壤施用微生物有机肥修复后其微生物数量和种类的变化进行了综述,并通过与传统技术比较,介绍了454高通量测序研究方法的优越性,指出了其在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有机肥 调控 土壤微生物区系 连作 土传病害 454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料氮替代部分无机氮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替代率研究 被引量:78
11
作者 孟琳 张小莉 +4 位作者 蒋小芳 黄启为 徐阳春 杨兴明 沈其荣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0-296,共7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用量下有机肥料氮替代部分无机氮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和土壤矿质态氮的影响,试图探索出有机肥料氮替代无机氮的最适替代率,并对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838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用量下有机肥料氮替代部分无机氮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和土壤矿质态氮的影响,试图探索出有机肥料氮替代无机氮的最适替代率,并对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8381~9810 kg/hm2)能获得与单施化肥处理(8381~10124 kg/hm2)更高或持平的产量;2)与单施化肥相比,氮用量在N240 kg/hm2内,有机肥料氮替代无机肥料氮的最适替代率为10%~20%(相当于施用1500~3000 kg/hm2商品有机肥),此时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都达到最佳水平;3)与单施化肥相比,氮用量在N240 kg/hm2以内并且有机肥料氮占氮总量的10%~20%时可以获得较为平稳的氮素供应过程,改善了土壤供氮能力。上述结果可为研制有机无机复合肥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料氮 无机氮 替代率 产量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稻麦轮作系统产量及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77
12
作者 赵军 李勇 +3 位作者 冉炜 张瑞福 沈标 沈其荣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94-602,共9页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稻麦轮作系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为找到合适的施肥措施来提高作物产量,培育高产土壤微生物区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江苏省金坛市的长期肥料试验点为研究对象,设置6...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稻麦轮作系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为找到合适的施肥措施来提高作物产量,培育高产土壤微生物区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江苏省金坛市的长期肥料试验点为研究对象,设置6个施肥处理:不施肥(CK),常规氮、磷、钾化肥(NPK),3 000 kg·hm^(-2)猪粪有机肥替代30%常规化肥施用量(NPKM1),6 000 kg·hm^(-2)猪粪有机肥替代50%常规化肥施用量(NPKM2),1 800 kg·hm^(-2)猪粪有机无机复合肥替代50%常规化肥施用量(NPKMOI1),3 600 kg·hm^(-2)猪粪有机无机复合肥替代70%常规化肥施用量(NPKMOI2)。测定水稻、小麦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质量、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并利用氯仿熏蒸-硫酸钾浸提法和高通量测序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与NPK处理相比,猪粪有机肥(NPKM1、NPKM2)和猪粪有机无机复合肥(NPKMOI1、NPKMOI2)替代部分化肥对水稻和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无显著降低,且均能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NPKMOI1和NPKMOI2处理能够增加土壤细菌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显著改变土壤细菌区系,且这种改变随着化肥替代量的增加而变大。[结论]3 600 kg·hm^(-2)猪粪有机无机复合肥替代70%常规化肥施用量处理能够提高作物产量,是一种具有培育高产土壤微生物区系潜力的施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轮作 猪粪有机肥 猪粪有机无机复合肥 微生物量 土壤微生物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物及其堆肥与化肥配施对小麦生长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40
13
作者 郁洁 蒋益 +2 位作者 徐春淼 沈其荣 徐阳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93-1302,共10页
采用15N示踪技术,选用水稻土和灰潮土在宜兴进行小麦盆栽试验,研究了稻草、猪粪及其堆肥与化肥配施对作物生长及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土和灰潮土上,不同有机物及其堆肥与化肥配施分别比单施化肥增产4.46%~24.82%和1.01%~20... 采用15N示踪技术,选用水稻土和灰潮土在宜兴进行小麦盆栽试验,研究了稻草、猪粪及其堆肥与化肥配施对作物生长及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土和灰潮土上,不同有机物及其堆肥与化肥配施分别比单施化肥增产4.46%~24.82%和1.01%~20.53%,稻草堆肥和猪粪堆肥配施化肥处理籽粒产量分别高于稻草和猪粪直接与化肥配施处理。稻草和猪粪堆肥后更利于作物吸收氮素,增加植物体内15N累积。两种土壤上15N回收率表现为相同配比的堆肥处理>未堆肥处理>单施化肥处理。随着小麦生育期的推进,土壤微生物量氮和矿质态氮含量均呈下降趋势,稻草和猪粪处理的微生量氮含量始终高于稻草堆肥和猪粪堆肥处理。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土壤矿质态氮在小麦生育前期低于单施化肥,成熟期则高于单施化肥。整个生育期中,稻草堆肥和猪粪堆肥处理土壤矿质态氮含量分别高于稻草和猪粪处理。因此,有机物堆肥后与化肥配施更有利于提高产量,促进作物对氮素的吸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有机无机肥配施 15N回收率 微生物量氮 矿质态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筛选及其分解纤维素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刘东阳 王蒙蒙 +3 位作者 马磊 赵政 邱强 沈其荣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9-58,共10页
为了从不同生境样品中分离筛选高效纤维素分解菌并评价其纤维素分解能力,以结晶纤维素为唯一碳源,测定其在刚果红平板上水解圈大小和纤维素酶活力,并分析各菌株对小麦秸秆的分解效率。结果表明:4株高效纤维素分解菌在纤维素刚果红培养... 为了从不同生境样品中分离筛选高效纤维素分解菌并评价其纤维素分解能力,以结晶纤维素为唯一碳源,测定其在刚果红平板上水解圈大小和纤维素酶活力,并分析各菌株对小麦秸秆的分解效率。结果表明:4株高效纤维素分解菌在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上均能形成透明水解圈,并能使滤纸条发生崩解。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在GenBank中的同源性比对结果,结合其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确定了各菌株的分类学地位,分别将其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X3,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X6、55-3和55-4。接种21 h后菌株X3获得最大滤纸酶活力(0.12 U·mL-1),27 h后菌株55-4获得最大内切酶活力(3.65 U·mL-1)。与对照相比,菌株55-3接种35 d后的小麦秸秆纤维素结晶度下降了22.10%,总碳含量下降了21.20%,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分别下降了44.63%和40.75%。结论:各菌株都能高效分解纤维素,在农业废弃物处理领域特别是堆肥生产中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纤维素 纤维素酶 结晶度 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刺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spinus)CT205菌株发酵条件优化及其次生代谢产物性质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辰 张谷月 +2 位作者 张园园 沈婷 王世梅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04-310,共7页
[目的]为了获得白刺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spinus)CT205菌株摇瓶发酵最佳配方和适宜的发酵条件,并初步研究其次生代谢产物的性质。[方法]通过碳、氮源单因子试验、正交试验和主要发酵条件优化试验,以菌浓度和抑菌圈大小为指标确定... [目的]为了获得白刺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spinus)CT205菌株摇瓶发酵最佳配方和适宜的发酵条件,并初步研究其次生代谢产物的性质。[方法]通过碳、氮源单因子试验、正交试验和主要发酵条件优化试验,以菌浓度和抑菌圈大小为指标确定其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通过GF254薄板层析、生物测定、紫外检测、稳定性试验,研究菌株CT205发酵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性质。[结果]菌株CT205发酵最佳培养基配方:蔗糖20.0g·L^-1,可溶性淀粉30.0g·L^-1,蛋白胨2.0g·L^-1,黄豆粉8.0g·L^-1,MgSO4·7H2O0.5g·L^-1,K2HPO4·7H2O0.5g·L^-1,NaCl2.0g·L^-1,CaCO33.0g·L^-1;最佳发酵温度为28~30℃,初始pH8.0;CT205发酵产生的抗菌活性成分的Rf值为0.68,其在λ=258nm处有1个强紫外吸收峰。在不同温度(60、80和100℃)、紫外光照射不同时间(5、10和30min)处理下,活性成分的抗菌活性与对照相比变化不大,在用酸碱处理后,其抗菌活性比对照略有下降。[结论]获得了菌株CT205优化的发酵培养基配方及适宜的发酵条件,其次生代谢产物对热和紫外光均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但偏酸、偏碱的环境对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PTOMYCES albospinus CT205 培养基组分 发酵条件 优化 次生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拮抗菌强化的生物有机肥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25
16
作者 王小慧 张国漪 +3 位作者 李蕊 卢颖林 冉炜 沈其荣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23-231,共9页
由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引起的西瓜枯萎病是导致西瓜生产毁灭性损失的土传病害,当前对该病尚无有效的防治措施。为了探索该病的生物防治效果,本研究从土壤中分离筛选西瓜枯萎病的拮抗菌,制成生物有机肥... 由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引起的西瓜枯萎病是导致西瓜生产毁灭性损失的土传病害,当前对该病尚无有效的防治措施。为了探索该病的生物防治效果,本研究从土壤中分离筛选西瓜枯萎病的拮抗菌,制成生物有机肥,通过温室盆栽试验检验防病效果,并对与拮抗相关的拮抗菌葡聚糖酶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从不同土壤中分离纯化到对西瓜枯萎病菌有潜在拮抗作用的细菌172株,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出抑菌率在60%以上的拮抗细菌13株,从中挑选出2株抑菌率最高的菌株Cy5和CR38,分别用其与已腐熟的有机肥制成生物有机肥BIO5和BIO38。盆栽试验结果表明,BIO5在防病和促进西瓜生长方面表现优于BIO38。与对照相比,BIO5和BIO38对西瓜枯萎病的相对防治率分别为75%和25%。BIO5处理植株的株高、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分别比对照增加64.8%、63.0%和50%。施用生物有机肥还能显著改变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组成。BIO5处理根际土壤的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数量分别比对照增加48.5%和61.1%,真菌和尖孢镰刀菌的数量比对照分别下降52.1%和70.2%。分子生物学分析表明,菌株Cy5属于Paenibacillus jamilae菌株,并含有类似于P.polymyxa的β-1,3-1,4-葡聚糖酶。本研究结果说明,拮抗菌强化的生物有机肥对西瓜枯萎病有防治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枯萎病 拮抗细菌 生物防治 类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有机肥对香蕉植株生长和香蕉枯萎病防治的研究 被引量:102
17
作者 何欣 郝文雅 +2 位作者 杨兴明 沈其荣 黄启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78-985,共8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生物有机肥(BIO)对香蕉植株生长和香蕉枯萎病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香蕉植株移栽45 d后,施用BIO的处理香蕉植株地上部鲜重、干重、株高和假茎围分别比对照增加了31.9%-93.8%、5.9%-43.1%、43.9%-62.9%和1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生物有机肥(BIO)对香蕉植株生长和香蕉枯萎病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香蕉植株移栽45 d后,施用BIO的处理香蕉植株地上部鲜重、干重、株高和假茎围分别比对照增加了31.9%-93.8%、5.9%-43.1%、43.9%-62.9%和12.3%-18.5%。2)香蕉苗移栽25 d时,施用BIO的香蕉植株根尖几丁质酶活性提高了2.64-12.88个酶活单位,显著高于对照;营养钵育苗施用BIO的处理,香蕉植株根尖β-1,3-葡聚糖酶活性显著地高于营养钵育苗未施BIO的处理,是其酶活的5.22-7.22倍。施用BIO的处理香蕉植株根尖和茎基部中胼胝质含量分别只有对照的59.7%-77.9%和47.6%-68.9%,显著低于对照处理。3)营养钵育苗施用BIO的处理,根际的细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56-1.76倍和1.11-1.55倍,而根际真菌数量却减少了19.2%-52.2%,根际尖孢镰刀菌的数量也大大减少。4)营养钵育苗施用BIO的处理,到香蕉植株移栽45 d时,香蕉植株枯萎病的病情指数未超过2.4,比对照降低47.8%-56.5%。上述结果表明,采用营养钵育苗和移栽时都施用BIO的方法种植香蕉,能显著地促进香蕉植株生长,有效地降低香蕉枯萎病的发病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枯萎病 香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有机肥对甜瓜根结线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40
18
作者 陈芳 肖同建 +3 位作者 朱震 杨兴明 冉炜 沈其荣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62-1267,共6页
为研究生物有机肥对根结线虫的田间防治效果,在根结线虫发病严重的甜瓜田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在仅施用无机肥的田块,根结线虫病发生严重,而在施用生物有机肥的田块,发病率降低,最高防治率达81.14%;2)与对照相比,施用加入根结线... 为研究生物有机肥对根结线虫的田间防治效果,在根结线虫发病严重的甜瓜田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在仅施用无机肥的田块,根结线虫病发生严重,而在施用生物有机肥的田块,发病率降低,最高防治率达81.14%;2)与对照相比,施用加入根结线虫拮抗菌X5的生物有机肥料使地上部鲜重增加,根系鲜重(根结量)减少;3)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显著减少土壤中根结线虫二龄幼虫的密度和根中卵块的数量;4)生物有机肥处理与常规肥料处理的土壤线虫DGGE图谱明显不同,分别归于两个聚簇,表明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受到施用含根结线虫拮抗菌的生物有机肥影响。综上所述,施用生物有机肥能有效防治田间条件下根结线虫对甜瓜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结线虫 生物有机肥 甜瓜 土壤线虫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刺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spinus)CT205菌株固体发酵及防控草莓根腐病的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沈婷 张园园 +1 位作者 王辰 王世梅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96-601,共6页
[目的]为了明确草莓根腐病的致病因子,降低其发病率,从草莓病株根部分离病原菌,并研究拮抗菌白刺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spinus)CT205固体制剂对草莓根腐病的防控效果。[方法]从草莓病株根部分离出了1株病原菌Y3,采用形态观察及r DNA-... [目的]为了明确草莓根腐病的致病因子,降低其发病率,从草莓病株根部分离病原菌,并研究拮抗菌白刺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spinus)CT205固体制剂对草莓根腐病的防控效果。[方法]从草莓病株根部分离出了1株病原菌Y3,采用形态观察及r 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Y3进行鉴定,用平板对峙培养测定拮抗菌CT205对菌株Y3的抑制作用,利用最佳固体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对拮抗菌CT205进行固体发酵,通过连作致病土盆栽试验评价菌株CT205固体制剂对草莓根腐病的防控作用。[结果]初步鉴定病原菌Y3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sp.)。试验发现拮抗菌CT205对病原菌Y3的抑制作用较强,CT205固体发酵6 d,其制剂中菌含量达到2.2×109CFU·g-1。盆栽试验表明,施用CT205固体菌剂对草莓生长有一定的促生作用,对草莓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为61.18%。[结论]采用拮抗菌CT205固体制剂防控草莓根腐病具有较高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PTOMYCES albospinus CT205 固体发酵 草莓根腐病 鉴定 生防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蛋白原料辅助固态发酵生产功能菌生物有机肥的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曹亮亮 张苗 +2 位作者 施娟娟 李荣 沈其荣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5-91,共7页
以膨化羽毛粉和菜粕为生物有机肥添加原料,研究了其对根际促生拮抗功能菌(PGPR)固态发酵以及制成的生物有机肥对香蕉植株生长的影响及效果。结果表明:2种蛋白原料均能显著增加生物有机肥中PGPR菌株的数量,最适添加量(以干质量计)均为100... 以膨化羽毛粉和菜粕为生物有机肥添加原料,研究了其对根际促生拮抗功能菌(PGPR)固态发酵以及制成的生物有机肥对香蕉植株生长的影响及效果。结果表明:2种蛋白原料均能显著增加生物有机肥中PGPR菌株的数量,最适添加量(以干质量计)均为100 g·kg-1。添加蛋白原料制成的生物有机肥能够显著促进香蕉植株的生长,40 d时,施用添加菜粕或膨化羽毛粉制成的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地上部和地下部鲜质量分别是化肥对照的1.26倍和1.16倍与1.18倍和1.12倍,与未添加外源蛋白制成的生物有机肥处理相比,分别增加了28.7%和31.2%与20.6%和26.9%;70 d时,与施用不添加蛋白原料的生物有机肥处理相比,添加菜粕或膨化羽毛粉制成的生物有机肥处理的株高和茎粗分别增加了25.95%和10.72%与16.22%和8.74%。结论:虽然膨化羽毛粉的效果不及菜粕,但其在微生物增殖和促进植株生长方面仍具有一定优势,可以用来替代菜粕研制生物有机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毛粉 菜粕 根际促生菌 固态发酵 生物有机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