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作土壤微生物区系分析、调控及高通量研究方法 被引量:110
1
作者 薛超 黄启为 +5 位作者 凌宁 高雪莲 曹云 赵青云 何欣 沈其荣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12-618,共7页
土壤连作后导致土壤微生物生态失衡、病原微生物富集、有益微生物减少,土壤微生物从细菌主导型向真菌主导型转化,使病原菌更容易侵染植物而引发植物的各种土传病害。施用微生物有机肥可以将失衡的微生物区系恢复到健康的状态,从而可以... 土壤连作后导致土壤微生物生态失衡、病原微生物富集、有益微生物减少,土壤微生物从细菌主导型向真菌主导型转化,使病原菌更容易侵染植物而引发植物的各种土传病害。施用微生物有机肥可以将失衡的微生物区系恢复到健康的状态,从而可以起到防治土传病害的作用。本文围绕连作引起的土壤中各大类微生物数量和种类的变化以及连作土壤施用微生物有机肥修复后其微生物数量和种类的变化进行了综述,并通过与传统技术比较,介绍了454高通量测序研究方法的优越性,指出了其在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有机肥 调控 土壤微生物区系 连作 土传病害 454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有机肥对香蕉植株生长和香蕉枯萎病防治的研究 被引量:102
2
作者 何欣 郝文雅 +2 位作者 杨兴明 沈其荣 黄启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78-985,共8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生物有机肥(BIO)对香蕉植株生长和香蕉枯萎病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香蕉植株移栽45 d后,施用BIO的处理香蕉植株地上部鲜重、干重、株高和假茎围分别比对照增加了31.9%-93.8%、5.9%-43.1%、43.9%-62.9%和1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生物有机肥(BIO)对香蕉植株生长和香蕉枯萎病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香蕉植株移栽45 d后,施用BIO的处理香蕉植株地上部鲜重、干重、株高和假茎围分别比对照增加了31.9%-93.8%、5.9%-43.1%、43.9%-62.9%和12.3%-18.5%。2)香蕉苗移栽25 d时,施用BIO的香蕉植株根尖几丁质酶活性提高了2.64-12.88个酶活单位,显著高于对照;营养钵育苗施用BIO的处理,香蕉植株根尖β-1,3-葡聚糖酶活性显著地高于营养钵育苗未施BIO的处理,是其酶活的5.22-7.22倍。施用BIO的处理香蕉植株根尖和茎基部中胼胝质含量分别只有对照的59.7%-77.9%和47.6%-68.9%,显著低于对照处理。3)营养钵育苗施用BIO的处理,根际的细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56-1.76倍和1.11-1.55倍,而根际真菌数量却减少了19.2%-52.2%,根际尖孢镰刀菌的数量也大大减少。4)营养钵育苗施用BIO的处理,到香蕉植株移栽45 d时,香蕉植株枯萎病的病情指数未超过2.4,比对照降低47.8%-56.5%。上述结果表明,采用营养钵育苗和移栽时都施用BIO的方法种植香蕉,能显著地促进香蕉植株生长,有效地降低香蕉枯萎病的发病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枯萎病 香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有机肥对甜瓜根结线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39
3
作者 陈芳 肖同建 +3 位作者 朱震 杨兴明 冉炜 沈其荣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62-1267,共6页
为研究生物有机肥对根结线虫的田间防治效果,在根结线虫发病严重的甜瓜田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在仅施用无机肥的田块,根结线虫病发生严重,而在施用生物有机肥的田块,发病率降低,最高防治率达81.14%;2)与对照相比,施用加入根结线... 为研究生物有机肥对根结线虫的田间防治效果,在根结线虫发病严重的甜瓜田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在仅施用无机肥的田块,根结线虫病发生严重,而在施用生物有机肥的田块,发病率降低,最高防治率达81.14%;2)与对照相比,施用加入根结线虫拮抗菌X5的生物有机肥料使地上部鲜重增加,根系鲜重(根结量)减少;3)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显著减少土壤中根结线虫二龄幼虫的密度和根中卵块的数量;4)生物有机肥处理与常规肥料处理的土壤线虫DGGE图谱明显不同,分别归于两个聚簇,表明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受到施用含根结线虫拮抗菌的生物有机肥影响。综上所述,施用生物有机肥能有效防治田间条件下根结线虫对甜瓜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结线虫 生物有机肥 甜瓜 土壤线虫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选择微电极技术及其在植物营养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尹晓明 贾莉君 +1 位作者 范晓荣 沈其荣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44-754,共11页
离子选择微电极(Ion selective microelectrode)起初是用于化学分析和电化学研究,随着电生理学的发展而发展。离子选择微电极的制备和工作原理主要有:1)双电极制备过程包括离子敏感剂(Sensor)的配制、电极拉制、硅烷化和敏感剂Sensor的... 离子选择微电极(Ion selective microelectrode)起初是用于化学分析和电化学研究,随着电生理学的发展而发展。离子选择微电极的制备和工作原理主要有:1)双电极制备过程包括离子敏感剂(Sensor)的配制、电极拉制、硅烷化和敏感剂Sensor的灌注、电极的标定等;2)离子选择微电极的工作原理与其它类型的电极主要不同在于,微电极中所灌敏感剂的离子浓度和细胞中离子的浓度存在着浓度差,因此会产生离子及其所带电荷的移动,并且敏感剂只对某种离子有专一的选择通透性,离子专一地穿过生物膜、敏感膜而产生的膜电位差值和该离子的活度存在对数曲线的关系,离子的活度可以通过修正后的能斯特方程计算出。离子选择微电极技术在植物营养学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NH4+、NO3-、K+、Ca2+等穿膜运输的生理过程和能量驱动以及在细胞内的区域化分布;不同营养条件下质外体养分离子、pH值等生理指标的变化以及逆境条件下电信号的传导等方面。今后,离子选择微电极应进一步提高专一性、选择性,并简化仪器装备、使之能走出实验室,为作物的营养诊断提供技术支持,以更好地服务农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选择微电极 制备 工作原理 植物营养学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小麦秸秆生产木霉分生孢子及其生物有机肥对黄瓜的促生效果 被引量:23
5
作者 冯程龙 王晓婷 +4 位作者 康文晶 孟晓慧 张风革 冉炜 沈其荣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86-1295,共10页
【目的】木霉是重要的植物根际促生功能菌,然而木霉类生物肥料生产的应用基础研究很薄弱。本研究以小麦秸秆为发酵基质,探究哈茨木霉T-E5产分生孢子的固体发酵工艺条件,并验证发酵物作为生物有机肥的促生效果。【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 【目的】木霉是重要的植物根际促生功能菌,然而木霉类生物肥料生产的应用基础研究很薄弱。本研究以小麦秸秆为发酵基质,探究哈茨木霉T-E5产分生孢子的固体发酵工艺条件,并验证发酵物作为生物有机肥的促生效果。【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以小麦秸秆为固体发酵基质,研究固体发酵的不同发酵方式,温度、酸浓度、酸种类、接种量、含水量、外加碳源和氮源等单因子条件下的产孢量;再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温度、酸浓度、含水量、接种量、外加氮源和碳源的发酵条件优化。利用两季温室盆栽试验测定包括施用化肥、有机肥、发酵物和不同肥料组合的5个不同施肥处理的黄瓜地上部生物量、株高和叶面积。采用稀释涂布法测定黄瓜盆栽根际土中总真菌数量和木霉菌数量。【结果】单因素条件优化:基质用稀硝酸(0.1 mol/L)调节酸度值后接种3%(v/w)的1×10~7个/m L的T-E5孢子液,调节水分使初始含水量达到75%;在此条件下,添加尿素和玉米粉,在28℃下发酵培养8天,最大产孢量可达到8.87×10~9个/g。通过正交优化,每10 g小麦秸秆,加入调节酸度值的0.05 mol/L硝酸18.3 m L,含水量70%(湿基),接种量9%,添加尿素的量为1%,30℃浅盘培养8天,产孢量达到1.1×10^(10)个/g。第1季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处理(CCK)相比,发酵产物与化肥配施(CT)使黄瓜的地上部分生物量、株高和叶面积分别提高14.97%、16.75%和14.64%;与单施有机肥处理(OCK)相比,发酵产物与有机肥配施(OT)使黄瓜的地上部分生物量、株高和叶面积分别提高10.62%、26.06%和9.53%。第2季盆栽也有类似的促生效果,与CCK相比,CT使上述指标分别提高12.83%、11.49%和26.93%;与OCK相比,OT使上述指标分别提高5.96%、34.29%和18.01%。两季盆栽添加木霉发酵物的处理中根际土总真菌数和木霉菌数量相比CCK、OCK和不施肥照(CK)均增加1个数量级以上。【结论】以小麦秸秆为主要原料,采用固体发酵工艺可生产高分生孢子含量的哈茨木霉菌剂及其生物有机肥,表明利用农业废弃物生产高附加值的木霉菌剂及其生物有机肥具有可行性。但木霉孢子数量主要受发酵条件影响,今后应在中试和工厂化生产水平进一步研究木霉孢子固体发酵的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5木霉 小麦秸秆 固体发酵 生物有机肥 黄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MS及其联用技术在植物重金属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邹晓娟 尹晓明 +1 位作者 李荣 杨超光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44-853,共10页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ICP)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无机元素分析技术,它具有高分辨率和灵敏度、低检出限、样品耗用少、可同时检测多元素等特点,被广泛地用于无机元素特别是金属元素的分析。ICP与质谱(mass sp...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ICP)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无机元素分析技术,它具有高分辨率和灵敏度、低检出限、样品耗用少、可同时检测多元素等特点,被广泛地用于无机元素特别是金属元素的分析。ICP与质谱(mass spectrometry,MS)联用极大地促进了无机多元素分析技术的发展。本文综述了ICP-MS及其几种联用技术的原理与性能特点、排除光谱干扰的方法以及在植物重金属分析中的应用实例32篇,以期为植物重金属分析技术的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联用技术 重金属 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谷氨酸产生菌发酵的有机肥对玉米生长的促进作用γ 被引量:4
7
作者 尹成红 杭中桥 +1 位作者 罗锋 杨兴明 《农业科技通讯》 2013年第6期43-44,64,共3页
聚谷氨酸(poly-γ-glutamic acid,PGA)是一种可降解的大分子物质,可用于医药卫生、食品、化妆品和农业等行业。本研究表明施用C1菌株发酵的有机肥能够显著提高玉米苗期的生物量、株高、叶长、叶宽和茎粗;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分别是化肥... 聚谷氨酸(poly-γ-glutamic acid,PGA)是一种可降解的大分子物质,可用于医药卫生、食品、化妆品和农业等行业。本研究表明施用C1菌株发酵的有机肥能够显著提高玉米苗期的生物量、株高、叶长、叶宽和茎粗;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分别是化肥处理的2.53和2.13倍,较普通有机肥增幅分别达24.75%和38.17%。施用C1菌株发酵的有机肥对玉米地上部和地下部N、P、K含量以及土壤微生物量C和微生物量N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C1发酵的有机肥对玉米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农业上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谷氨酸 玉米 有机肥 土壤微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阻NH_4^+选择性微电极测定水稻叶片细胞中NH_4^+的活度
8
作者 尹晓明 范晓荣 沈其荣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01-706,共6页
本文介绍了双阻NH_4^+选择性微电极的制作方法、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微电极电位响应值与溶液中NH_4^+的活度呈对数曲线的关系,NH_4^+选择性微电极与其他类型的电极(如H^+、NO_3^-)最大区别是K^+的干扰,在含有72 mmol/L K^+的标定溶液中... 本文介绍了双阻NH_4^+选择性微电极的制作方法、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微电极电位响应值与溶液中NH_4^+的活度呈对数曲线的关系,NH_4^+选择性微电极与其他类型的电极(如H^+、NO_3^-)最大区别是K^+的干扰,在含有72 mmol/L K^+的标定溶液中,电极标定曲线的斜率为48~58 mV,对NH_4^+的检出限小于10^(-4)mol/L,说明电极对NH_4^+有较高的选择性,受K^+的影响较小,可以用来测定。用以测定2.5 mmol/L NH_4^+培养2周的水稻叶片,结果表明,叶片细胞中NH_4^+活度分布在高低不同的两个区间内,分别代表了细胞质和液泡中的测定,水稻叶片细胞质和液泡NH_4^+的活度分别为2.58~9.30 mmol/L和11.36~25.20 mmol/L。水稻叶片组织中的NH_4^+主要来自液泡,流动分析仪测定的水稻叶片组织的NH_4^+浓度为11.12 mmol/L。NH_4^+选择性微电极为研究水稻对NH_4^+的吸收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阻NH4^+选择性微电极 水稻叶片 细胞 NH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