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有效教学研究的理论构建--兼论叶圣陶教育思想在新时代的借鉴与发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任苏民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20年第1期55-65,共11页
新时代有效教学研究,面临着适应时代、继承传统、基于实践进行创新发展的问题。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适应新时代社会与教育变革和人的发展要求,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思想,包括叶圣陶等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 新时代有效教学研究,面临着适应时代、继承传统、基于实践进行创新发展的问题。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适应新时代社会与教育变革和人的发展要求,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思想,包括叶圣陶等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的优秀教育思想,基于学校和教师自觉主动、系统设计的教学实践探索,以公平质量为改革愿景,以立德树人为本质内涵,以实现"不教"为目的境界,以教师革新为关键支撑,从而推动有效教学理论创新发展,引领有效教学实践不断深入,努力形成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符合科学规律、充满教育智慧的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有效教学研究 理论构建 叶圣陶教育思想 借鉴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圣陶阅读教学思想的深度探析
2
作者 管贤强 任苏民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63-67,共5页
本文结合叶圣陶的人生经历,在综合分析他关于阅读教学的专门论述、编写的阅读教学教材及其阅读教学普及书籍和往来书信的基础上,从历史和现实的维度,论述了叶圣陶的阅读教学思想。其阅读教学思想包括生成动力、实践逻辑、精神内涵三个... 本文结合叶圣陶的人生经历,在综合分析他关于阅读教学的专门论述、编写的阅读教学教材及其阅读教学普及书籍和往来书信的基础上,从历史和现实的维度,论述了叶圣陶的阅读教学思想。其阅读教学思想包括生成动力、实践逻辑、精神内涵三个部分。生成动力是对语文阅读教学发展问题的思虑,实践逻辑是在问题化解中形成具有实践特色的阅读教学思想,精神内涵是在阅读教学思想建构过程中所呈现的创新传承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圣陶 阅读教学思想 生成动力 实践逻辑 创新继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叶圣陶教育思想里的“中国教育学” 被引量:2
3
作者 任苏民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20年第5期23-32,共10页
叶圣陶教育思想本土原创的文化特质和内在系统的理论逻辑,使其在一定意义上为后人贡献了一部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学”,也即“中国教育学”。这部“中国教育学”,以本土近现代社会与教育变革实践为逻辑起点,深刻反映了中国教育改革历史... 叶圣陶教育思想本土原创的文化特质和内在系统的理论逻辑,使其在一定意义上为后人贡献了一部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学”,也即“中国教育学”。这部“中国教育学”,以本土近现代社会与教育变革实践为逻辑起点,深刻反映了中国教育改革历史经验和基本规律,探索形成了作为其哲学基础的具有历史唯物论和辩证法意蕴的中国教育改革观;这部“中国教育学”,适应中国现代社会与人的发展对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批判扬弃传统教育思想,精辟揭示了作为其本质内涵的中国现代教育文化精神和基本原理;这部“中国教育学”,将其本质内涵贯彻体现在德育、教学、教师发展、语文教育等实践领域,总结和提炼丰富的教育改革经验,创新发展了作为其重要构成的中国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圣陶教育思想 “中国教育学” 哲学基础 本质内涵 重要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的历史起源和发展 被引量:9
4
作者 任苏民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4-29,共6页
历史地从其起源和发展过程深入考察"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就会发现:这一教育思想,在20世纪初叶圣陶投身"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教育改革探索中深刻萌发;在"五四"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叶圣陶的教育改革特别是语... 历史地从其起源和发展过程深入考察"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就会发现:这一教育思想,在20世纪初叶圣陶投身"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教育改革探索中深刻萌发;在"五四"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叶圣陶的教育改革特别是语文课程教材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中坚实奠基;在新中国成立后叶圣陶对传统教育包括凯洛夫模式的反思批判和对教育教学改革及古代优秀教育思想经验的总结概括中明确确立;在新时期叶圣陶面对当代世界变革发展和人的变化发展提出的教育改革观点与主张中创新发展。"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历经时代变迁和叶圣陶一生的教育实践,其科学内涵和文化意蕴不断丰富、深厚,其阐述概括和气象境界愈加精辟、高远,最终成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和独创风格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圣陶 教是为了不教 教育思想 起源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引领·激励:“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与使命
5
作者 张剑华 张志峰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56,共2页
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2013)明确指出:“校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普通高中校长专业标准》(2015)和《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2015)也提出:“校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和第一责任人。”校长如... 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2013)明确指出:“校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普通高中校长专业标准》(2015)和《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2015)也提出:“校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和第一责任人。”校长如何做好“引领者和第一责任人”,从而真正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对此,不同的校长有不同的理解和行动。2015年底,笔者进入东部地区六所学校进行深入调查和结构化访谈,从校长和教师的不同视角,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标准 义务教育学校 学校教育科研 中等职业学校 教研员 教学成绩 课堂教学 教育教学经验 教育视野 学科带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是为了不教”的科学内涵和理论体系 被引量:15
6
作者 任苏民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9-77,共9页
"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以对现实人的本质的肯定,对儿童具有自主学习、发展、创造需要与潜能的肯定为前提和起点,构成了它的科学基石;以"不教",也即使学生养成自主全面发展,能够离开教者、超越教者,终身自学、创... "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以对现实人的本质的肯定,对儿童具有自主学习、发展、创造需要与潜能的肯定为前提和起点,构成了它的科学基石;以"不教",也即使学生养成自主全面发展,能够离开教者、超越教者,终身自学、创新实践的现代中国人为目的和价值,构成了它的核心理念;以"为了不教"之"教",也即科学、生动、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终身自学的教育教学体系构建为方法和路径,构成了它的实践智慧;以教师自觉追求"教是为了不教",成为自我教育者和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终身自学的"善教者""教育家"为关键和保证,构成了它的主体精神。这四个方面科学内涵整体联系、辩证统一,由此使"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成为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发展中原创的既富有哲学意蕴又充满实践智慧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是为了不教 叶圣陶 教育思想 科学内涵 理论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