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上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蔡蓉 史倩芸 +5 位作者 冯潇 余波 时珊珊 马恒辉 陆珍凤 石群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0-404,共5页
目的 探讨肾上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肾上腺D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影像学资料、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 目的 探讨肾上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肾上腺D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影像学资料、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肾上腺DLBCL中男性3例,女性3例;2例为双侧肾上腺占位,3例为右侧,1例为左侧;其中仅1例确诊为原发,1例可疑原发,其他4例为继发;2例伴脾肿大,1例伴外周血皮质醇升高。免疫表型:6例肾上腺DLBCL表达CD20、CD79a或PAX5,T细胞标记CD3和CD43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50%-80%;4例表达MUM1,不表达CD10和BCL-6。随访:3例死亡,分别生存9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2例存活。1例失访。结论 肾上腺淋巴瘤少见,其中以继发性多见,原发性罕见。病理类型以DLBCL最常见。治疗以联合化疗为主,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诊断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马多伍用氟哌利多治疗硬膜外麻醉期间寒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德军 房明 +1 位作者 赵喜林 梁本初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0期519-520,共2页
关键词 曲马多 硬膜外麻醉 围麻醉期 氟哌利多 寒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德军 王剑 张红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8-319,共2页
目的分析全麻患者术中知晓发生情况,探讨术中知晓的预防措施。方法根据手术中麻醉维持方法的不同,539例全麻下行择期外科手术患者分为三组:A组278例,采用分次静注芬太尼、咪唑安定、维库溴铵维持麻醉;B组119例,术中以微泵持续静注丙泊酚... 目的分析全麻患者术中知晓发生情况,探讨术中知晓的预防措施。方法根据手术中麻醉维持方法的不同,539例全麻下行择期外科手术患者分为三组:A组278例,采用分次静注芬太尼、咪唑安定、维库溴铵维持麻醉;B组119例,术中以微泵持续静注丙泊酚2~4 mg.kg-1.h-1,间断静注芬太尼、咪唑安定、维库溴铵;C组142例,在A组静脉复合全麻基础上,持续吸入0.5%~2.5%异氟醚。分析术中知晓发生情况,计算术中知晓发生率。结果 539例全麻患者麻醉手术期间发生术中知晓28例,发生率为5.20%。其中,A组发生术中知晓19例(6.84%),明显高于B组的5例(4.20%)和C组的4例(2.82%)(P<0.05)。结论用微泵持续静注适量丙泊酚的全凭静脉复合全麻或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可有效降低术中知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术中知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4~2020年中国农村农业剩余劳动力预测及对策 被引量:16
4
作者 齐国友 周爱萍 曾赛星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675-680,共6页
三农问题是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为地域,以农业为纽带相互交织为一体的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总称。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实现农村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战略转移。农民的经济行为是理性行为,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 三农问题是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为地域,以农业为纽带相互交织为一体的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总称。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实现农村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战略转移。农民的经济行为是理性行为,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进入不同产业边际收益的差异导致农村农业劳动力的流动或转移。按照以上思路对2004 ̄2020年农村农业剩余劳动力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加快农村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农业剩余劳动力 预测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GPC3和GP73两种方法的比较及与临床的相关性 被引量:5
5
作者 马洁 汪顺才 +5 位作者 朱梦琪 马久明 周华 虞腊青 杨永峰 经继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07-710,共4页
采用ELISA法检测70例标本(肝癌组39例、肝硬化组31例)血清中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和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的水平,qRT-PCR法检测相同标本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GPC3 mRNA和GP73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肝癌组血清中GPC3和GP7... 采用ELISA法检测70例标本(肝癌组39例、肝硬化组31例)血清中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和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的水平,qRT-PCR法检测相同标本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GPC3 mRNA和GP73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肝癌组血清中GPC3和GP73表达量显著高于肝硬化组(P<0.0 001);两组间PBMC中GPC3 mRNA和GP73 m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化组和肝癌组血清中GPC3、GP73含量均有正相关性(P<0.01)。血清中GPC3和GP73的水平均能预测原发性肝癌,且GPC3和GP73的水平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BMC中GPC3 mRNA和GP73 mRNA的表达水平不能很好的区分肝癌组与肝硬化组,提示ELISA法检测血清中GPC3和GP73的表达水平是临床预测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高尔基体蛋白73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ELISA法 qRT—PCR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右美托咪啶在预防中老年食管癌患者麻醉苏醒期心血管反应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龙平 吴万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3580-3582,共3页
目的: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啶在预防中老年食管癌患者麻醉苏醒期心血管反应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中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盐酸右美托咪啶组(A组,n=30)和对照组(B组,n=30)。两组患者全麻诱导和维持均相同,术毕停用麻醉药的同时分别... 目的: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啶在预防中老年食管癌患者麻醉苏醒期心血管反应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中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盐酸右美托咪啶组(A组,n=30)和对照组(B组,n=30)。两组患者全麻诱导和维持均相同,术毕停用麻醉药的同时分别静脉泵注盐酸右美托咪啶0.5mg/kg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术毕注药前、拔管前、拔管时、拔管后5、10min患者的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Ramsay镇静评分、苏醒期躁动率以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B组在拔管时及拔管后5min内MAP、HR均明显高于拔管前,A组拔管时及拔管后MAP、HR均高于拔管前,但增幅明显低于B组;A组患者苏醒期镇静状态评分3.07±0.69,明显高于B组1.83±0.70;A组躁动发生率16.7%,明显低于B组36.7%。结论:术毕静脉泵注盐酸右美托咪啶0.5μg/kg可以预防或减轻中老年食管癌患者麻醉苏醒期的心血管反应,降低术后躁动率,有利于中老年患者平稳度过苏醒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盐酸右美托咪啶 全麻苏醒期 心血管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康复指导对下肢骨折地震伤员膝关节活动范围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2周随访报告 被引量:2
7
作者 孟殿怀 邵文雨 +4 位作者 顾卫东 黄振健 刘静 李明 励建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73-774,共2页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8级大地震,造成了大批的地震伤员,其中大部分损伤为骨折,这就需要我们关注这些地震伤员骨折后的功能障碍问题。2009年3月-5月,我们对四川绵竹市地震伤员进行了“家庭康复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8级大地震,造成了大批的地震伤员,其中大部分损伤为骨折,这就需要我们关注这些地震伤员骨折后的功能障碍问题。2009年3月-5月,我们对四川绵竹市地震伤员进行了“家庭康复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康复指导 地震伤员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肢骨折 膝关节活动范围 随访报告 2009年 部分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中磷酯酰肌醇蛋白聚糖-3及高尔基体蛋白-73异常表达对肝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曹风华 汪顺才 +6 位作者 马洁 朱梦琪 马久明 周华 虞腊青 陈明泉 经继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3-397,共5页
目的 :探究肝组织及外周血磷酯酰肌醇蛋白聚糖-3(phosphatidylinositol proteinglycan 3,GPC3)及高尔基体糖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高表达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ELISA法检测39例肝癌患者及31例肝硬化患者外周血GPC3... 目的 :探究肝组织及外周血磷酯酰肌醇蛋白聚糖-3(phosphatidylinositol proteinglycan 3,GPC3)及高尔基体糖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高表达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ELISA法检测39例肝癌患者及31例肝硬化患者外周血GPC3及GP73浓度,RT-PCR法检测两组患者肝组织中GPC3 m RNA及GP73 m RNA表达水平,比较研究肝癌及肝硬化患者外周血、肝组织中GPC3及GP73的表达差异,分层分析此两种蛋白表达与肝癌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结果:肝癌组外周血GPC3、GP73浓度分别为(16.81±0.56)μg/L、(115.92±7.01)ng/ml,肝硬化组外周血GPC3、GP73浓度分别为(7.41±0.25)μg/L、(64.63±3.07)ng/ml,肝癌组外周血GPC3、GP73浓度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P〈0.001)。GPC3值为9.3μg/L时诊断肝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74%和96.77%,阳性预测值97.20%,阴性预测值88.20%;GP73截断值为77.68 ng/ml时,其诊断肝癌的灵敏度92.31%,特异度83.87%,阳性预测值87.80%,阴性预测值89.70%。肝癌组GPC3 m RNA和GP73 m 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8.91±3.70、68.41±32.86,肝硬化组GPC3 m RNA和GP73 m 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04±0.58、2.32±0.25,肝癌组GPC3 m RNA、GP73 m RNA表达均高于肝硬化组(P均〈0.05)。上述结果可知肝癌患者癌组织GPC3、GP73 m RNA表达水平与外周血相应蛋白浓度一致。肝癌患者中外周血GP73、GPC3蛋白浓度及组织m RNA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肝癌临床分期间无统计学意义;而肝癌患者GPC3表达与病理分级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病理分级为3级的肝癌患者GPC3表达水平低于1-2级患者。结论:GP73、GPC3在肝癌患者中表达明显增高,且灵敏度高于AFP,而特异度与其相当,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较好早期诊断HCC的血清标志物;另外,GPC3表达对肝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磷酯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 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 肿瘤标志物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诊断副鼻窦疾病的价值与病理基础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卓群 蒋令 +3 位作者 宗美玲 王亚非 刘元斌 景成定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1998年第4期291-292,共2页
副鼻窦疾病系常见病之一〔1〕。本文目的是MRI诊断副鼻窦疾病能力的正确评价。25例中13例经穿刺证实,12例手术证实。并MRI与X线片及CT扫描作一对照,以及MRI分型的临床价值和对恶性肿瘤术后复发进行了讨论。材料和... 副鼻窦疾病系常见病之一〔1〕。本文目的是MRI诊断副鼻窦疾病能力的正确评价。25例中13例经穿刺证实,12例手术证实。并MRI与X线片及CT扫描作一对照,以及MRI分型的临床价值和对恶性肿瘤术后复发进行了讨论。材料和方法男16例,女9例,年龄1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诊断 副鼻窦疾病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预防多发伤后肝功能再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永河 李德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98-299,302,共3页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多发伤后肝功能再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多发伤后需再次手术的患者69例,随机分为预防组(33例)和对照组(36例),预防组再次手术前3 d和术后4 d给予GSH1.8 g/d静脉滴注。给予GSH前及术后第5 d查总胆红素(T...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多发伤后肝功能再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多发伤后需再次手术的患者69例,随机分为预防组(33例)和对照组(36例),预防组再次手术前3 d和术后4 d给予GSH1.8 g/d静脉滴注。给予GSH前及术后第5 d查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和胆碱脂酶(CHE),并观察疗效,进行两组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和疗效比较。结果再次手术后预防组和对照组的ALP、GGT、CH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TBiL、DBiL、ALT、AST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肝功能的再损伤有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谷胱甘肽 多发伤 肝功能再损伤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管成像检出内脏动脉瘤的分布及特征 被引量:6
11
作者 孙建梅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研究CT血管成像(CTA)检出的内脏动脉瘤的分布及特征。方法:在我院PACS以"动脉瘤"和"腹部增强CT"为检索式进行检索,时间为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结合临床资料(包括DSA)确诊为内脏动脉瘤的病例。回顾性分析检出... 目的:研究CT血管成像(CTA)检出的内脏动脉瘤的分布及特征。方法:在我院PACS以"动脉瘤"和"腹部增强CT"为检索式进行检索,时间为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结合临床资料(包括DSA)确诊为内脏动脉瘤的病例。回顾性分析检出内脏动脉瘤的分布及CT表现。结果:77例患者有内脏动脉瘤,85支血管共发现动脉瘤95个,其中以脾动脉瘤(57%,54/95)、肾动脉瘤(27%,26/95)和肠系膜上动脉瘤(7%,7/95)最常见。单发动脉瘤(83%,64/77)、囊型动脉瘤(95%,90/95)常见,可伴有动脉瘤壁钙化(44%,42/95)和血栓形成(29%,28/95)。结论:脾动脉瘤为最常见的内脏动脉瘤,多表现为单发囊型瘤样扩张,可伴有壁钙化和血栓形成。CTA能敏感检出内脏动脉瘤,描绘其形态及内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与血尿酸、胆红素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陶霞 秦永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72-672,675,共2页
关键词 冠心病 血尿酸 胆红素 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针法治疗带状疱疹81例 被引量:7
13
作者 夏兆新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17-117,共1页
关键词 围针法 带状疱疹 镇痛作用 针灸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