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NAscope原位杂交技术在胃癌PD-1、PD-L1表达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缪小兵 沈蓉 +1 位作者 张邢松 尹海兵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7-339,343,共4页
目的探讨RNAscope原位杂交技术在检测胃癌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PD-1)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表达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RNAscope原位杂交技术检测255例胃癌中PD-1、PD-L1 mRNA表达水平;... 目的探讨RNAscope原位杂交技术在检测胃癌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PD-1)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表达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RNAscope原位杂交技术检测255例胃癌中PD-1、PD-L1 mRNA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255例胃癌中PD-1、PD-L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RNAscope检测结果显示:PD-1、PD-L1 mRNA阳性为细胞质或细胞核中有棕黄色颗粒状物。PD-1 mRNA阳性定位于肿瘤间质免疫细胞,PD-L1 mRNA阳性定位于肿瘤细胞或肿瘤间质免疫细胞。PD-1 mRNA阳性率为20.39%(52/255),PD-L1 mRNA阳性率为14.12%(36/255)。免疫组化检测显示:PD-1阳性定位于细胞质,PD-1主要表达于肿瘤间质免疫细胞;PD-L1可表达于肿瘤细胞或肿瘤间质免疫细胞,肿瘤细胞PD-L1阳性定位于细胞膜(部分或完全膜染色),免疫细胞PD-L1阳性定位于细胞质或细胞膜。PD-1蛋白阳性率为14.12%(36/255),PD-L1蛋白阳性率为10.98%(28/255)。免疫组化与RNAscope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的一致性分析显示:PD-1的Kappa=0.154,P=0.012,一致性较差;PD-L1的Kappa=0.465,P<0.001,一致性中等。PD-1、PD-L1 mRNA表达与各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P均>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PD-1 mRNA表达与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关(P=0.270);PD-L1 mRNA表达与患者的OS相关,PD-L1 mRNA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的OS延长(P=0.017)。结论RNAscope和免疫组化法检测PD-1的一致性较差,PD-L1的一致性中等。PD-1 mRNA表达与患者的OS无关,PD-L1 mRNA阳性患者较PD-L1 mRNA阴性患者的OS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RNAscope原位杂交 PD-1 PD-L1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PD-L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缪小兵 张邢松 +2 位作者 沈蓉 朱兴华 贾美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59-563,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组织中程序性死亡配体-2(programmed death-ligand 2,PD-L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SCC及子宫颈腺癌(cervical adenocarcinoma,CAC)组织中... 目的探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组织中程序性死亡配体-2(programmed death-ligand 2,PD-L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SCC及子宫颈腺癌(cervical adenocarcinoma,CAC)组织中PD-L2的表达;分析PD-L2表达与CSCC临床病理特征、无瘤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结果肿瘤细胞PD-L2的总阳性率为16.8%(24/143),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tumor-infiltrating immune cell,TIIC)PD-L2的总阳性率为66.4%(95/143)。肿瘤细胞PD-L2在CSCC中的阳性率为16.3%(21/129),TIIC PD-L2在CSCC中的阳性率为65.1%(84/129);肿瘤细胞PD-L2在CAC中的阳性率为21.4%(3/14),TIIC PD-L2在CAC中的阳性率为78.6%(11/14)。肿瘤细胞中PD-L2表达与CSCC肿瘤浸润深度有关,其在浸润深度<1/3纤维肌层患者中的表达低于浸润深度>1/3纤维肌层患者(P=0.040);肿瘤细胞中PD-L2表达与CSCC患者年龄、脉管侵犯、肿瘤分化、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以及FIGO分期均无关(P均>0.05)。TIIC PD-L2表达与肿瘤分化相关,其在高+中分化肿瘤(75.0%,42/56)中的表达高于低分化肿瘤(57.5%,42/73)(P=0.039);TIIC PD-L2表达与CSCC患者年龄、脉管侵犯、浸润深度、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以及FIGO分期均无关(P均>0.05)。肿瘤细胞PD-L2表达与CSCC患者的DFS和OS均无关(P均>0.05)。CSCC中TIIC PD-L2阳性患者比PD-L2阴性患者的DFS(P=0.0072)和OS(P=0.0119)长。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TIIC PD-L2表达是影响CSCC患者DFS和OS的相关因素,但不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CSCC肿瘤细胞及TIIC均可表达PD-L2,TIIC PD-L2阳性者比阴性者的DFS和OS长;检测PD-L2的表达状态可为子宫颈癌的免疫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肿瘤细胞 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 PD-L2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STAT5A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缪小兵 徐小红 +3 位作者 周颖 吉莉莉 陶赟 何松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6-181,共6页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5A(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5A,STAT5A)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6例DLBCL中STAT5及磷酸化ST...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5A(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5A,STAT5A)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6例DLBCL中STAT5及磷酸化STAT5A^(Tyr694)(pSTAT5A^(Y694))的表达,分析STAT5核表达水平及pSTAT5A^(Y694)表达水平与DLBCL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STAT5核表达与骨髓浸润(P=0.004)、治疗反应(P=0.001)相关,其在有骨髓浸润、疾病进展/稳定患者中的表达高于无骨髓浸润、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患者。pSTAT5A^(Y694)表达水平与Ki-67增殖指数(P=0.022)、治疗反应(P=0.003)相关,其在Ki-67增殖指数≥75%、疾病进展/稳定患者中的表达高于Ki-67增殖指数<75%、PR/CR患者。STAT5核表达以及pSTAT5A^(Y694)表达水平与其它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P均>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STAT5核阳性DLBCL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低于阴性患者(P=0.0117);且pSTAT5A^(Y694)阳性患者的OS低于阴性患者(P=0.0102)。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STAT5核表达水平(P=0.243)、pSTAT5A^(Y694)表达水平(P=0.093)是影响OS的相关因素,但不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STAT5核表达以及pSTAT5A^(Y694)表达与DLBCL患者的治疗反应相关。STAT5核阳性、pSTAT5A^(Y694)阳性DLBCL患者的OS比阴性患者缩短;STAT5核表达水平、pSTAT5A^(Y694)表达水平是影响OS的相关因素,但不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STAT5A pSTAT5AY694 免疫组织化学 总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85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黏附介导耐药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缪小兵 张邢松 +1 位作者 陈卓琳 尹海兵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84-1290,共7页
目的探讨miR-185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细胞黏附介导耐药(cell adhesion mediated-drug resistance,CAM-DR)中的作用。方法采用qPCR法分析人DLBCL细胞株OCI-Ly8、OCI-Ly10中miR-185的表达。应用West... 目的探讨miR-185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细胞黏附介导耐药(cell adhesion mediated-drug resistance,CAM-DR)中的作用。方法采用qPCR法分析人DLBCL细胞株OCI-Ly8、OCI-Ly10中miR-185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人DLBCL细胞株OCI-Ly8、OCI-Ly10中PYK2和pPYK2(Tyr402)的表达状态。在人胚肾HEK-293T细胞中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分析miR-185是否可靶向抑制PYK2。台盼蓝拒染实验分析miR-185和PYK2对CAM-DR的影响。结果qPCR检测发现,OCI-Ly8与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黏附培养组与悬浮培养组中miR-185的表达:(0.17±0.07)vs(1.01±0.11)(t=9.05,P<0.001);OCI-Ly10细胞与FN黏附培养组与悬浮培养组中miR-185的表达:(0.35±0.15)vs(1.01±0.15)(t=4.50,P=0.011);提示OCI-Ly8及OCI-Ly10细胞与FN黏附培养可下调miR-185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发现,OCI-Ly8及OCI-Ly10细胞与FN黏附培养可上调PYK2总蛋白及pPYK2(Tyr402)表达水平。在悬浮及FN黏附培养状态下,敲低miR-185可上调PYK2总蛋白及pPYK2(Tyr402)表达水平。在HEK-293T细胞中过表达miR-185后,3′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空载体组与野生型PTK2B 3′UTR组的相对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1.00±0.06)vs(0.49±0.04)(t=9.54,P<0.001);3′UTR空载体组与突变型PTK2B 3′UTR组的相对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1.00±0.06)vs(0.94±0.06)(t=1.01,P=0.371);提示miR-185可靶向抑制PYK2。台盼蓝拒染实验显示,OCI-Ly8细胞黏附培养状态下shCtrl(对照慢病毒)+Doxo(多柔比星)组与sh-miR-185(miR-185下调慢病毒)+Doxo组细胞死亡比例:(39.43±3.94)%vs(26.93±6.25)%(t=2.93,P=0.043);OCI-Ly10细胞黏附培养状态下shCtrl+Doxo组与sh-miR-185+Doxo组细胞死亡比例:(43.67±9.66)%vs(16.10±3.42)%(t=4.66,P=0.009)。OCI-Ly8细胞黏附培养状态下Ctrl(对照慢病毒)+Doxo组与PYK2(PYK2过表达慢病毒)+Doxo组细胞死亡比例:(37.70±7.64)%vs(20.07±7.59)%(t=2.84,P=0.047);OCI-Ly10细胞黏附培养状态下Ctrl+Doxo组与PYK2+Doxo组细胞死亡比例:(34.00±5.46)%vs(14.37±3.46)%(t=5.26,P=0.006)。细胞黏附介导的miR-185下调和PYK2表达增加,可促进CAM-DR。OCI-Ly8细胞黏附培养状态下sh-miR-185+Doxo组与sh-miR-185+Doxo+PF-562271组细胞死亡比例:(25.03±3.30)%vs(39.37±5.06)%(t=4.11,P=0.015);OCI-Ly10细胞黏附培养状态下sh-miR-185+Doxo组与sh-miR-185+Doxo+PF-562271组细胞死亡比例:(27.50±6.52)%vs(47.53±9.43)%(t=3.03,P=0.039);PF-562271可抑制miR-185下调介导的CAM-DR表型。结论DLBCL细胞与FN黏附培养可下调miR-185表达,并上调PYK2总蛋白及pPYK2(Tyr402)表达水平;在DLBCL中miR-185可靶向抑制PYK2,细胞黏附介导的miR-185下调可能通过诱导PYK2表达增加促进CAM-DR;PF-562271可抑制miR-185下调介导的CAM-D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miR-185 PYK2 细胞黏附介导的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PDHA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吴雅珣 张邢松 +2 位作者 沈蓉 朱兴华 贾美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4-288,共5页
目的探讨丙酮酸脱氢酶E1亚单位α(pyruvate dehydrogenase E1 component subunit alpha,PDHE1α)(又称PDHA1)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30例CSCC... 目的探讨丙酮酸脱氢酶E1亚单位α(pyruvate dehydrogenase E1 component subunit alpha,PDHE1α)(又称PDHA1)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30例CSCC及对应癌旁鳞状上皮组织中PDHA1的表达,分析PDHA1表达与CSCC临床病理特征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相关性。利用TCGA数据库分析PDHA1 mRNA表达与CSCC患者OS之间的关系。结果130例CSCC中,PDHA1高表达70例,低表达60例。PDHA1在CSCC组织和对应癌旁鳞状上皮组织中的组织化学评分(histochemistry score,H-score)分别为150.5±5.004、67.38±4.629,PDHA1在CSC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对应癌旁鳞状上皮组织(P<0.0001)。PDHA1表达与患者年龄(P=0.004)、肿瘤浸润深度(P=0.002)、盆腔淋巴结转移(P<0.001)以及FIGO分期(P<0.001)相关,其在年龄<45岁、浸润深度<1/3层、无盆腔淋巴结转移以及FIGO分期Ⅰ+ⅡA期的患者中表达较高;PDHA1表达与是否有脉管癌栓、肿瘤分化程度及肿瘤直径无关(P均>0.05)。在TCGA数据集中,PDHA1 mRNA高表达CSCC患者较低表达患者的OS长(P=0.0004);对130例CSCC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发现:PDHA1蛋白高表达组患者较低表达组患者的OS长(P=0.0293)。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盆腔淋巴结转移(P=0.005)、FIGO分期(P=0.005)以及PDHA1表达水平(P=0.043)是CSCC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FIGO分期(P=0.037)是CSCC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DHA1表达是影响OS的相关因素,但不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151)。结论CSCC中PDHA1高表达患者较低表达患者的OS延长,但PDHA1不是C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鳞状细胞癌 PDHA1 免疫组织化学 总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