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细胞癌中HBO1和Ki-67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王燕 田薇 +2 位作者 靳钦 张青 刘颖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05-609,共5页
目的探讨HBO1和Ki-67在人肝细胞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142例肝细胞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HBO1和Ki-67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肝细胞癌组织中HBO1和Ki-6... 目的探讨HBO1和Ki-67在人肝细胞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142例肝细胞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HBO1和Ki-67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肝细胞癌组织中HBO1和Ki-67的阳性率分别为69.0%(98/142)和55.6%(79/14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4.6%(35/142)和19.7%(28/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_s=0.505,P<0.05);HBO1和Ki-67高表达均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NM分期及门静脉癌栓密切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HBO1、Ki-67高表达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预后与HBO1高表达、Ki-67高表达、TNM分期及门静脉癌栓显著相关(P<0.05)。结论 HBO1和Ki-67表达与肝细胞癌的发展关系密切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可以用于预测肝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HBO1 KI-67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中p120连环素和Bmi-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建兵 黄荣 +4 位作者 朱兴华 杨书云 何松 陶玉 陆晓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31-834,共4页
目的探讨p120及Bmi-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13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120、Bmi-1及ER、PR、c-erbB-2表达情况,并检测了20例乳腺增生症中p120、Bmi-1表达情况。结果 p120异常表... 目的探讨p120及Bmi-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13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120、Bmi-1及ER、PR、c-erbB-2表达情况,并检测了20例乳腺增生症中p120、Bmi-1表达情况。结果 p120异常表达率及Bmi-1高表达率在13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分别为67.4%和48.1%,在20例乳腺增生症中分别为5%和10%,以上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p120异常表达与高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临床较晚分期均有明显相关性(P<0.05)。Bmi-1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较晚分期均有明显相关性(P<0.05)。并且,p120异常表达与Bmi-1高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259,P<0.01)。结论 p120异常表达与Bmi-1高表达在乳腺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了协同或相关的作用。p120与Bmi-1可能成为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生物学行为及指导靶向治疗的新的分子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P120 BMI-1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200在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3
作者 田薇 王璇 +5 位作者 史倩芸 陈辉 陆珍凤 石群立 周晓军 沈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51-855,共5页
目的观察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mediastinal large B cell lymphoma,PMBL)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8例PMBL、19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殊类型(diffuse large B cell lyphoma-non-specif... 目的观察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mediastinal large B cell lymphoma,PMBL)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8例PMBL、19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殊类型(diffuse large B cell lyphoma-non-specific type,DLBCL-NOS)和10例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lassical Hodgkin lymphoma,CHL),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200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8例PMBL患者中位年龄31岁,均发生于前纵隔,因肿瘤巨大而引起相应压迫症状。肿瘤细胞形态多样,中等大细胞弥漫分布,细胞呈单核类圆形或多核瘤巨细胞,透明细胞或梭形细胞样多见,间质均有不同程度的硬化,与非纵隔原发DLBCL-NOS及CHL形态上有重叠。免疫组化染色示CD200在PMBL中的阳性率为100%(18/18),DLBCL-NOS阳性率为36.84%(6/19),CHL阳性率为90%(9/10)。CD200表达在PMBL与DLBCLNOS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0),DLBCL-NOS组与CHL组间也存在差异(P=0.012),而CD200表达在PMBL组与DLBCL-NO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8)。结论 PMBL属于大B细胞淋巴瘤的一种特殊类型,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组织形态复杂多样,免疫组化标记CD200可协助PMBL与DLBCL-NOS的鉴别诊断,但CD200在PMBL与CHL鉴别诊断中无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纵隔 B细胞 CD200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