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图的影像组学模型对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
作者 许晴 陆大军 +3 位作者 袁为标 李海峰 许明明 高辉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ADC图的影像组学模型对诊断前列腺癌侵袭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在建湖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能确定Gleason分级的42例患者的ADC图像,将癌灶分为高危组(Gleason评分≥8)和低中危组(Gleason...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ADC图的影像组学模型对诊断前列腺癌侵袭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在建湖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能确定Gleason分级的42例患者的ADC图像,将癌灶分为高危组(Gleason评分≥8)和低中危组(Gleason评分≤7)2组。其中中低危21例、高危21例。应用ITK-SNAP软件勾化感兴趣区(ROI),将ADC图像导人Analysis-Kinetics分析软件,进行影像特征提取。采用Lasso回归分析进行特征降维。通过LASSO降维筛选出的特征和相应加权系数乘积的线性组合来建立鉴别中低危、高危前列腺癌的模型,绘制ROC曲线评价模型鉴别中低危、高危前列腺癌的预测效能。结果:共提取396个影像组学特征,通过特征筛选后最后筛选出7个影像组学特征。建模后影像组学特征对鉴别中低危、高危前列腺癌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预测模型在训练组中鉴别效能的曲线下面积、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7、93.3%、93.3%、93.3%、0.93和0.93;在验证组中的曲线下面积、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7、91.7%、83.3%、100.0%、1和0.86;结论:基于磁共振ADC图的影像组学模型对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具有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纹理分析 前列腺癌 GLEASON评分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动态增强扫描结合T2*WI首过灌注成像诊断乳腺肿瘤的价值 被引量:10
2
作者 赵金丽 管海涛 +3 位作者 李敏达 吴献华 顾红梅 周学军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4年第1期54-59,共6页
目的评价乳腺MR T1WI动态增强扫描结合T2*WI首过灌注成像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9例乳腺良、恶性肿瘤均行T2*WI首过灌注成像及T1WI动态增强扫描,计算T2*WI首过灌注成像的最大信号强度下降率及动态增强扫描的早... 目的评价乳腺MR T1WI动态增强扫描结合T2*WI首过灌注成像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9例乳腺良、恶性肿瘤均行T2*WI首过灌注成像及T1WI动态增强扫描,计算T2*WI首过灌注成像的最大信号强度下降率及动态增强扫描的早期强化率,绘制T2*WI首过灌注TIC及动态增强TIC。结果乳腺良恶性肿瘤的T2*WI首过灌注最大信号强度下降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最大信号强度下降率20%作为诊断恶性肿瘤的阈值,敏感度为91.7%,特异度为93.3%,准确度为92.3%。乳腺良恶性肿瘤T1WI动态增强早期强化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动态增强曲线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流出型作为诊断恶性的标准,诊断的敏感度为62.5%,特异度为93.3%,准确度为74.4%。T1WI动态增强TIC表现为平台型(Ⅱ型)的乳腺肿瘤,其T2*WI灌注TIC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1WI动态增强扫描结合T2*WI首过灌注成像有助于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T2*WI首过灌注成像能提高动态增强Ⅱ型曲线病灶定性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方向与关节突关节不对称的关系 被引量:9
3
作者 曹和涛 施裕新 朱小东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方向与关节突关节不对称的关系。材料和方法 :2 0 0 1 0 3~ 2 0 0 3 0 4随机抽取手术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 12 4例 ,在CT横断面上测量两侧关节突关节矢状倾角 ,以其之差 <5°、5°~ 10°、>10...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方向与关节突关节不对称的关系。材料和方法 :2 0 0 1 0 3~ 2 0 0 3 0 4随机抽取手术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 12 4例 ,在CT横断面上测量两侧关节突关节矢状倾角 ,以其之差 <5°、5°~ 10°、>10° ,分为Ⅰ、Ⅱ、Ⅲ度。观察突出方向与不对称的关系。结果 :12 4例中 ,10 7例两侧矢状倾角不等。其中Ⅰ度 42例 ,Ⅱ度 2 8例 ,Ⅲ度 3 7例。突出方向偏于矢状倾角较大一侧、较小一侧及居中者 ,在Ⅰ~Ⅲ度不对称中 ,依次分别为 2 2 ,8,12例 ;2 0 ,3 ,5例和 3 2 ,2 ,3例。在Ⅲ度不对称中 ,突出倾向于矢状倾角较大一侧显著高于Ⅰ度不对称 (P <0 .0 1)。Ⅰ~Ⅲ度不对称中 ,突出倾向于矢状倾角较大一侧均显著高于较小一侧 (P <0 .0 1)和居中者 (P <0 .0 5 )。结论 :椎间盘突出更倾向于矢状倾角较大一侧 ,并随其程度增加 ,这种偏侧优势更趋显著。该侧椎间盘纤维环所受剪应力较大及后纵韧带受力较弱是其重要外部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关节突关节 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部性脑积水儿童脑部~1H-MRS及DWI研究
4
作者 钟晶晶 印洪刚 +1 位作者 吴献华 张勤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33-337,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外部性脑积水儿童与正常儿童多个脑区代谢产物信息及ADC值,观察外部性脑积水儿童是否存在脑内代谢产物及水分子扩散的异常。方法:采用2D-1H MRS及DWI技术对病例组及对照组多个脑区代谢产物信息(包括NAA/Cr、NAA/Cho、Cho/... 目的:通过比较外部性脑积水儿童与正常儿童多个脑区代谢产物信息及ADC值,观察外部性脑积水儿童是否存在脑内代谢产物及水分子扩散的异常。方法:采用2D-1H MRS及DWI技术对病例组及对照组多个脑区代谢产物信息(包括NAA/Cr、NAA/Cho、Cho/Cr)及ADC值进行测量,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对比组间参数差异。结果:病例组右侧额叶白质Cho/Cr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31)。其余脑区各代谢产物信息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各脑区ADC值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外部性脑积水儿童存在脑内代谢产物的异常,主要为右侧额叶胆碱浓度升高,揭示了局部脑白质髓鞘化落后。1H-MRS可以作为外部性脑积水儿童的辅助检查,为临床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部性脑积水 二维氢质子波谱 弥散加权成像 脑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