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ysoPC、Tau与GDF-10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及预后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朱江 宋冬惠 +1 位作者 杨学明 吴森斌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4,共5页
目的 研究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C)、微管相关蛋白Tau与生长分化因子-10(GDF-10)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28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为研究组,并取同期10... 目的 研究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C)、微管相关蛋白Tau与生长分化因子-10(GDF-10)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28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为研究组,并取同期100例口腔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LysoPC、Tau与GDF-10表达情况,分析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LysoPC、Tau与GDF-10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生存情况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研究组病理组织中Tau与GDF-10表达阳性率、血清LysoPC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LysoPC、Tau与GDF-10低表达患者的Ⅲ~Ⅳ期、淋巴结转移占比高于高表达组(均P<0.05)。128例患者随访5年,生存86例(67.19%),死亡42例(32.81%)。LysoPC、Tau与GDF-10水平均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均P<0.05,r=-0.597、-0.622、-0.656)。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LysoPC、Tau与GDF-10低表达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高表达者(均P<0.05)。LysoPC、Tau与GDF-10高表达是患者预后保护因素,淋巴结转移、高临床分期是预后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LysoPC、Tau与GDF-10均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中低表达,其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其中低表达者具有更高的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磷脂酰胆碱 微管相关蛋白Tau 生长分化因子-10 口腔鳞状细胞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修复中应用国产二氧化锆修复体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3
2
作者 施红卫 郑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1435-1437,1440,共4页
目的:研究口腔修复中应用国产二氧化锆修复体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口腔修复的患者纳入研究,根据修复材料不同分为采用二氧化锆修复体的观察组和采用镍铬合金修复体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咀嚼功能、牙... 目的:研究口腔修复中应用国产二氧化锆修复体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口腔修复的患者纳入研究,根据修复材料不同分为采用二氧化锆修复体的观察组和采用镍铬合金修复体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咀嚼功能、牙龈情况、龈沟液中炎症因子含量、外观满意度及治疗成功率。结果:(1)咀嚼功能:观察组患者的咬合力(138.14±20.47)lbs及咀嚼效率(1.35±0.42)均高于对照组(P〈0.05);(2)牙龈情况:观察组患者的牙龈指数、出血指数、松动度(0.36±0.05、0.45±0.18、0.48±0.08)低于对照组,菌斑指数(1.32±0.21)高于对照组(P〈0.05);(3)龈沟液中的炎症因子含量:观察组患者龈沟液中白介素-6、8(IL-6、IL-8)含量(21.22±3.86)、(61.51±8.29)ng/mL低于对照组(P〈0.05);(4)外观满意度及治疗成功率:观察组修复1、6个月外观满意度(95.18%、92.77%)、治疗成功率(96.39%、91.5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国产二氧化锆修复体能够取得理想的修复效果、改善咀嚼功能、减少牙周组织受到的刺激,整体疗效优于金属修复体,是口腔修复的理想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修复 二氧化锆 咀嚼功能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