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陆建霞 沈光宇 +2 位作者 高璀乡 张绍岚 吴静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54-1156,共3页
脑卒中导致的功能障碍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是一种较新的康复治疗技术,近年来逐渐应用于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的康复。
关键词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运动功能障碍 脑卒中患者 操作性 临床研究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康复治疗技术 生物反馈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乳腺钼靶图像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杨韬 夏建国 +2 位作者 缪锦林 王娟 汤乐民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6-309,共4页
目的应用灰度共生矩阵对乳腺钼靶图像进行纹理分析,自动分类识别乳腺肿块,实现乳腺肿瘤的辅助检测。资料与方法纳入60例乳腺钼靶图像,其中正常乳腺组织20例,良恶性乳腺肿块各20例。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后,计算各感兴趣区基于灰度共生矩阵... 目的应用灰度共生矩阵对乳腺钼靶图像进行纹理分析,自动分类识别乳腺肿块,实现乳腺肿瘤的辅助检测。资料与方法纳入60例乳腺钼靶图像,其中正常乳腺组织20例,良恶性乳腺肿块各20例。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后,计算各感兴趣区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纹理特征值,采用支持向量机和概率神经网络分别对肿块进行分类。结果三组各项纹理特征参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2时支持向量机的三组分类准确率为91.67%、86.73%、95.00%,SPREAD值取0.1时概率神经网络的三组分类准确率为79.22%、81.77%、81.13%。结论文中计算的纹理特征参数对乳腺肿块的良恶性判别有较显著的规律,支持向量机的分类准确率比概率神经网络的分类准确率高,该方法可成为乳腺肿瘤良恶性辅助诊断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钼靶 灰度共生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抑制TGF-β_1诱导的大鼠肾系膜细胞纤维连接蛋白表达及Smad2,3,4核转位 被引量:2
3
作者 刘霞 吕雷 +1 位作者 姚泰 朱依纯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9-162,共4页
目的采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在体外刺激大鼠肾系膜细胞表达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acid,atRA)对它的作用及对TGF-β1的Smad通路的影响。方法用Western b... 目的采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在体外刺激大鼠肾系膜细胞表达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acid,atRA)对它的作用及对TGF-β1的Smad通路的影响。方法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GF-β1诱导的肾系膜细胞纤维连接蛋白表达,Smad2的磷酸化,磷酸化Smad2、总Smad2/3和Smad4的核转位,以及atRA对TGF-β1的这些作用的影响。结果atRA能抑制TGF-β1诱导的肾系膜细胞纤维连接蛋白表达。atRA对TGF-β1引起的Smad2的磷酸化无明显作用,但atRA能部分阻断TGF-β1引起的磷酸化Smad2、Smad2/3和Smad4核转位。结论atRA体外拮抗TGF-β1的致纤维化效应可能是由其减少磷酸化Smad2、Smad2/3、Smad4的核转位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 转化生长因子-β1 纤维连接蛋白 系膜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门静脉血p27基因甲基化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积贤 张洁 +10 位作者 任振华 薛迪新 吴伟力 张仁虎 余铭 林道浙 林肖 黄建武 梁美珍 贺先伟 徐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2037-2039,共3页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门静脉血、外周血中p27基因甲基化状态的变化,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分析技术,检测10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门静脉血中p27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阳性率,并结合临床病理进行分析。...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门静脉血、外周血中p27基因甲基化状态的变化,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分析技术,检测10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门静脉血中p27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阳性率,并结合临床病理进行分析。结果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p27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24.5%(26/106),对照组为3.4%(1/29)。结直肠癌患者门静脉血中p27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30.2%(32/106),其中Dukes分期:A+B期和C+D期阳性率分别为20.0%(11/55)和41.2%(21/51);低分化和高中分化阳性率分别为48.0%(12/25)和24.7%(20/81);有无淋巴结转移阳性率分别为41.5%(17/41)和23.1%(15/65);浸润深度:未达浆膜层和达浆膜层阳性率分别为24.1%(7/29)和32.5%(25/77)。门静脉血中p27基因甲基化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有关(P<0.05),但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和大小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与p27基因甲基化有关。检测结直肠癌患者门静脉血中p27基因甲基化程度,可为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判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门静脉 P27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