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中考英语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分析及教学启示 被引量:2
1
作者 何锋 章玉芳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3-85,共3页
为了实现英语教学评价工作的信息化,提高中考英语听力和口语测试的信度和效率,从2009年起江苏省中考英语听力口语考试在全国率先实施“自动化考试”,实现了考试和评估的全流程自动化。江苏英语教育史上第一次现代科学技术大规模、全... 为了实现英语教学评价工作的信息化,提高中考英语听力和口语测试的信度和效率,从2009年起江苏省中考英语听力口语考试在全国率先实施“自动化考试”,实现了考试和评估的全流程自动化。江苏英语教育史上第一次现代科学技术大规模、全流程装备、服务于基础教育评估的改革顺利实施。四年的实践证明,自动化考试是解决大规模听力口语考试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考试 英语听力 考试分析 口语测试 江苏省 教学启示 中考 教学评价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学生英语作文中连接词使甩的调查及教学建议 被引量:2
2
作者 曹荣苏 章玉芳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7-41,共5页
一、引言写作能力是指有效地使用文字表达思想的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写作能力包括准确使用词汇、句法、语法表达观点,并形成意义连贯的语篇的能力。连词及连接副词的使用对于文章形式与逻辑上的连贯性、完整性起... 一、引言写作能力是指有效地使用文字表达思想的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写作能力包括准确使用词汇、句法、语法表达观点,并形成意义连贯的语篇的能力。连词及连接副词的使用对于文章形式与逻辑上的连贯性、完整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语篇能力的体现(田琦、何岑成,20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 学生英语作文 教学建议 连接词 写作能力 调查 语篇能力 表达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机对话考试对小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启示 被引量:3
3
作者 何锋 章玉芳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5,共4页
从2009年起,江苏省中考英语听力口语考试在全国率先实施自动化考试,即采用人机对话形式进行听力和口语二合一考试,实现了考试和评估的全流程自动化。人机对话考试既促进了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也反映出我省学生在英语听力口语方面存... 从2009年起,江苏省中考英语听力口语考试在全国率先实施自动化考试,即采用人机对话形式进行听力和口语二合一考试,实现了考试和评估的全流程自动化。人机对话考试既促进了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也反映出我省学生在英语听力口语方面存在的不足和英语教学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方面(何锋,2010)。那么,如何积极地发挥人机对话考试评价对教学的良好导向作用,有效地指导中小学英语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听说教学 自动化考试 小学英语教学 人机对话 学生听说能力 口语考试 英语听力 2009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料库辅助的高考应用文阅读分析及教学启示——以2010—2014年全国及各省区(市)高考阅读理解题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章玉芳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5-70,共6页
2010—2014年全国及各省区(市)自主命题的高考英语测试卷(以下简称“高考卷”)中,阅读理解部分的赋分占总分值的30%左右。阅读理解语篇常见体裁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描写文和应用文,其中应用文语篇数每年在11—13篇之间... 2010—2014年全国及各省区(市)自主命题的高考英语测试卷(以下简称“高考卷”)中,阅读理解部分的赋分占总分值的30%左右。阅读理解语篇常见体裁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描写文和应用文,其中应用文语篇数每年在11—13篇之间,占语篇总数的13.8%-17.3%。笔者将高考卷阅读理解部分以语篇为单位进行文本录入,经过核对后转成txt格式,并按照体裁进行分类,建成2010—2014年高考阅读理解文本语料库(以下简称“语料库”)。本文采用Readability Analyzer 1.0工具(许家金,2012)和PowerConc 2.1工具(许家金、贾云龙,2013)对上述语料库应用文语篇进行文本易读度及文本词数的统计以及体裁、题材和题型分析,并提出应用文语篇阅读策略及教学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理解题 高考英语 教学启示 应用文 语料库 阅读分析 省区 TXT格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弱生分层辅导与精准补偿的“六度”思考 被引量:3
5
作者 吕毅峰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6-38,共3页
提升学业薄弱学生的成绩既是初中教学工作的重点问题亦是难点问题,若不及时、科学处置,必将导致"短板效应",严重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为解决这一问题,各校在分层辅导和教学补偿上做了大量探索,虽取得了一些成效,却存... 提升学业薄弱学生的成绩既是初中教学工作的重点问题亦是难点问题,若不及时、科学处置,必将导致"短板效应",严重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为解决这一问题,各校在分层辅导和教学补偿上做了大量探索,虽取得了一些成效,却存在着精准性不够、时效性不强、回报率不高等问题。对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释了如何从加快速度、重视温度、提高精度、拓展宽度、调节深度、达成效度六个方面做好薄弱初中生的分层辅导与精准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教学 薄弱学生 分层辅导 精准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教学设计 构建快乐课堂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玉强 《地理教学》 2017年第3期33-36,共4页
构建富有激情的地理课堂,需要教师优化教学设计,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本文从四个方面介绍如何构建快乐课堂。在新课引入阶段,主要用诗词歌赋、典故趣事、谜语谚语构建快乐课堂;在课堂提问时,主要采用递进式、"捣竹节"式、"剥皮蛋... 构建富有激情的地理课堂,需要教师优化教学设计,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本文从四个方面介绍如何构建快乐课堂。在新课引入阶段,主要用诗词歌赋、典故趣事、谜语谚语构建快乐课堂;在课堂提问时,主要采用递进式、"捣竹节"式、"剥皮蛋"式构建快乐课堂;在创设情境时,主要用多媒体、谈话与讨论、竞赛活动构建快乐课堂;在小结时,主要用巧设悬念、练习检测、游戏竞赛的方式构建快乐课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乐课堂 引入 提问 创设情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化的防治”教学设计
7
作者 张玉强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20-23,共4页
本文以"荒漠化的防治"为例,从围绕自然原因构建人地观念的培养,分析"人对地的影响"、理解荒漠化的危害以突出"地对人的影响"、探讨防治措施以提升"人地协调观念"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地观念素养。
关键词 人地观念 课堂教学 荒漠化 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8
作者 张玉强 《地理教学》 2014年第11期25-29,共5页
一、教学思路本节课采取模拟旅游的方式组织教学,让学生通过视频,沿成都→雅安→康定→巴塘→昌都→林芝→拉萨一线,重走茶马古道,感受青藏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与风土人情,整个旅游过程以"高寒"为核心展开,又以"高寒"为核心结束,让... 一、教学思路本节课采取模拟旅游的方式组织教学,让学生通过视频,沿成都→雅安→康定→巴塘→昌都→林芝→拉萨一线,重走茶马古道,感受青藏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与风土人情,整个旅游过程以"高寒"为核心展开,又以"高寒"为核心结束,让学生主动参与旅游过程,积极进入教学情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地区 教学设计 自然特征 农业 组织教学 教学思路 茶马古道 风土人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扣新闻热点设计中考试题
9
作者 张玉强 《地理教学》 2011年第11期56-57,共2页
中考地理试卷一般有三个特点:一是突出主干知识,贴近教学实际。试卷主要考查初中地理学科主干知识,也是重点和难点。二是难度适中,注重能力,梯度明显。地理试题难度适中,题目内部及题组之间均设置了一定的梯度,试题平和。三是以... 中考地理试卷一般有三个特点:一是突出主干知识,贴近教学实际。试卷主要考查初中地理学科主干知识,也是重点和难点。二是难度适中,注重能力,梯度明显。地理试题难度适中,题目内部及题组之间均设置了一定的梯度,试题平和。三是以热点为背景,综合题没有回避所谓的“热点”。试题的设置不是“就热点考热点”,而是以热点区域或热点问题为背景,重点考查热点区域的综合地理特征、人地关系,坚持中考命题的一贯原则。今年地理中考主要有三大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题难度 中考 地理学科 设计 新闻 地理特征 人地关系 热点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初中地理模拟试卷
10
作者 张玉强 《地理教学》 2012年第11期52-54,共3页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20分)图1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1.图1中甲村位于A点的A.西南方B.东南方C.西北方D.
关键词 模拟试卷 初中地理 单项选择题 示意图 等高线 南方 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问题意识 激发思维火花
11
作者 丁月珍 张玉强 《地理教学》 2013年第21期43-44,共2页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从教学上来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教学的重要一环,当学生感到有问题时,其主动性思维才能被真正激发和启动。试想,如果学生每天能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出教室,时时有问题意识...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从教学上来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教学的重要一环,当学生感到有问题时,其主动性思维才能被真正激发和启动。试想,如果学生每天能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出教室,时时有问题意识,那么我们就不愁学生不想学,就不愁培养不出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意识 培养 激发 火花 创新精神 学生 陶行知 教育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